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一期工程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大庆 常剑波 顾洪宾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4,共4页
金沙江一期工程实施后,将给长江上游河道演变、水文情势等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对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根据工程特点,结合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从生态学角度探讨分析了工程实施后对长江上游珍稀... 金沙江一期工程实施后,将给长江上游河道演变、水文情势等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对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根据工程特点,结合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从生态学角度探讨分析了工程实施后对长江上游珍稀鱼类、特有鱼类、经济鱼类以及相关栖息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水电站 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近60年气候变化趋势及径流响应关系 被引量:33
2
作者 卢璐 王琼 +2 位作者 王国庆 刘艳丽 刘翠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6-21,共6页
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诊断了近60年来金沙江流域气温、降水、径流的演变趋势以及径流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金沙江流域的气温具有显著的升高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增加... 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诊断了近60年来金沙江流域气温、降水、径流的演变趋势以及径流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金沙江流域的气温具有显著的升高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增加率为0.025 2℃/a,其中,冬季升温最为显著;2降水量呈现明显的丰枯年交替的演变规律,尽管年降水量总体上具有非显著性增加趋势(M-K值为1.48),但秋季降水量呈现弱减少趋势;3受降水、气温、积雪和冰川等因素变化的影响,金沙江流域的流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然而,近20年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4年和季节降水量与径流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尽管年气温与流量具有不显著的负相关性,但由于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同步性,季节气温与径流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气候要素 流量 演变趋势 响应关系
下载PDF
流域“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研究——以金沙江为例 被引量:25
3
作者 贺嘉 许芯萍 +1 位作者 张雅文 文传浩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138,共8页
以流域为视角,构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1—2016年金沙江流域"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并结合GIS和泰尔指数分析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 以流域为视角,构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1—2016年金沙江流域"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并结合GIS和泰尔指数分析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从时序角度看,金沙江流域"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协调类型实现濒临失调衰退至良好协调的逐步升级;(2)从空间差异看,金沙江流域耦合协调状态区域差异明显且组内非均衡性显著,耦合协调类型呈现三角格局、半包格局、中心—外围格局、西北—东南格局的依次演化进程。建议金沙江流域走全域绿色发展之路,高效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复合系统 耦合协调 泰尔指数 时空分异
下载PDF
近16年金沙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顾萍 陈国民 +1 位作者 邵怀勇 仙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38-1648,共11页
植被覆盖度是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改善植被观测的时空尺度和植被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方法,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植被变化的信息,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特征和变化。基于MODIS-EVI数据,使用Sen和Mann-Kendall模型,... 植被覆盖度是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改善植被观测的时空尺度和植被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方法,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植被变化的信息,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特征和变化。基于MODIS-EVI数据,使用Sen和Mann-Kendall模型,结合偏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GRA)等方法,探索了金沙江流域近16年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力。结果表明:(1)在近16年中,金沙江流域的植被覆盖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EVI增速为0.011/10a;(2)植被覆盖改善区和退化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55.53%和28.95%;(3)植被覆盖受气温和降水驱动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32.627%和28.265%。在半干旱区,植被覆盖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而在半湿润和湿润区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但地形和植被类型会改变气候与植被覆盖之间的相关性;(4)半干旱区植被覆盖对气候的响应不明显,在半湿润和湿润区植被覆盖对温度的响应要慢于降水,响应时间也随海拔和植被类型的不同而变化。高海拔地区的植被对气候因素的响应要快于低海拔地区,农作物和草地对气候的响应更快,针叶林和混交林对温度的响应要快于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特征 气候驱动力 时滞性 金沙江流域
原文传递
金沙江干暖河谷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抗冲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维 张建辉 +3 位作者 李勇 葛方龙 罗英 范建容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0,42,共6页
采用原状土冲刷法对金沙江干暖河谷冲沟侵蚀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土壤进行抗冲性试验研究。结果指出,不论何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的抗冲性随时间增长而增强,其关系可以用幂函数得到较好的拟合;土壤抗冲性强弱表现为荒草地稳定... 采用原状土冲刷法对金沙江干暖河谷冲沟侵蚀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土壤进行抗冲性试验研究。结果指出,不论何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的抗冲性随时间增长而增强,其关系可以用幂函数得到较好的拟合;土壤抗冲性强弱表现为荒草地稳定沟>荒草地活动沟>耕地>裸地活动沟,这4者的土壤抗冲性指标均值比为1.0:1.4:3.0:21.5(荒草地稳定沟:荒草地活动沟:耕地:裸地活动沟)。这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亚表层土壤的抗冲性也有相同的趋势。研究表明,植物根系有明显的减沙效应,根系密度与根量是土壤抗冲能力的2个重要的生物指标。土壤有机质、>0.25mm水稳性团聚体,尤其是粗粒径(3~5 mm,5~10mm,>10mm)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抗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土壤抗冲性 土地利用
下载PDF
近50年金沙江各区段年径流量变化及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小峰 闫昊晨 +1 位作者 岳遥 卢雅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83-2292,共10页
为深入探究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金沙江流域的径流特性,将屏山站以上区域分为6个区段,采用线性倾向估计、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Mann-Kendall检验、有序聚类分析、秩和检验等方法,分析了1960~2015年各区段径流序列,并结合流域的水文要... 为深入探究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金沙江流域的径流特性,将屏山站以上区域分为6个区段,采用线性倾向估计、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Mann-Kendall检验、有序聚类分析、秩和检验等方法,分析了1960~2015年各区段径流序列,并结合流域的水文要素和人类活动情况讨论了影响径流量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近50 a仅直门达以上区段和华弹-屏山区段径流变化在全时段有显著趋势,分别是上升和下降;但在近20 a中下游的石鼓-攀枝花、攀枝花-华弹、华弹-屏山区段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90年代后多个区段经历了突变。分析表明降水是近50 a来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石鼓站以上区段和雅砻江流域受降水影响最大。没有充足证据表明持续上升的气温对各区段径流量造成足够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以水土保持措施为代表的人类活动是下游攀枝花-华弹、华弹-屏山区段径流减少的重要因素,但主导因素仍为降水。此外,雅砻江流域和华弹-屏山区段内大型水库投运前的初期蓄水对当年径流量有显著影响;蓄水后的水库蒸发及引水工程的损失对径流影响则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区段 径流量变化 趋势分析 突变检验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金沙江流域近47年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廖宇 倪长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8,85,共5页
为了解金沙江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基于对金沙江流域的区划,利用1960~2006年金沙江流域28个站点的月平均降水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和Morlet小波分析进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近47 a金沙江流域上游,中游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但上游... 为了解金沙江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基于对金沙江流域的区划,利用1960~2006年金沙江流域28个站点的月平均降水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和Morlet小波分析进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近47 a金沙江流域上游,中游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但上游和中游降水增加趋势有减弱迹象;下游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且减少趋势增加。通过对各区域历史曲线和降水序列的小波分析发现,金沙江流域整个区域降水序列都具有一个15 a左右的周期。研究结果可以为金沙江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提供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MORLET小波分析 线性倾向估计法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近60年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金沙江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启会 张俊 +4 位作者 侯雨坤 沈明希 陈华 陈杰 许崇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7-53,共7页
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会对流域降水径流过程产生影响,如何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过程的影响,一直是国际水文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为了定量研究金沙江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径流响应,构建了金沙江流域S... 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会对流域降水径流过程产生影响,如何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过程的影响,一直是国际水文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为了定量研究金沙江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径流响应,构建了金沙江流域SWAT模型,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与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过去57 a金沙江流域实测降水量和气温的上升趋势显著,而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2)相较于金沙江流域气温的显著升高,各种土地利用变化很小;(3)由于过去30 a间土地利用变化很小,因此其对径流量的影响微小;(4)气候变化是影响金沙江流域径流的主要因素,然而,取用水、水库建设等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径流过程 SWAT模型 情景模拟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洪涝灾害区划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子生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S1期57-62,共6页
选取11个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云南金沙江流域洪涝灾害区划,将该流域划分为3个洪涝灾害区、 8个洪涝灾害亚区,揭示了该流域洪涝灾害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洪涝灾害防治规划及减灾防灾措施提 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洪涝 灾害 区划 模糊聚类方法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方伟 李春龙 訾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7,共4页
为了分析金沙江流域的降水特征,采用金沙江流域17个代表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对其多年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多年时段特征和多年1,35,7,d连续最大降水量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但年内分配极不... 为了分析金沙江流域的降水特征,采用金沙江流域17个代表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对其多年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多年时段特征和多年1,35,7,d连续最大降水量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但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雨季降水量大而集中,约占全年总量的90%;旱季降水量少而不稳定,约占全年总量的10%;年降水量分布呈东西两边小、中间大,左岸大于右岸的特点;攀枝花以下地区日平均降水量大于以上地区;雨季日平均降雨量呈东北向西南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特征 分析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径流年代际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文焕 高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100,共3页
为研究金沙江流域径流年代际的变化特性,采用金沙江流域石鼓站1951~2009年、攀枝花站1966~2009年、屏山站1940~2009年径流资料,对金沙江流域径流年代际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金沙江流域来水年际径流变化不... 为研究金沙江流域径流年代际的变化特性,采用金沙江流域石鼓站1951~2009年、攀枝花站1966~2009年、屏山站1940~2009年径流资料,对金沙江流域径流年代际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金沙江流域来水年际径流变化不大,无明显增大或减小趋势。金沙江中游来水自20世纪80年代后呈小幅增加趋势,可能是由于降雨增加所致,形成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变化特性 特性分析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云南段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春花 唐川 铁永波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65-69,共5页
为准确评价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的泥石流危险度,以行政区划为评价单位,选取金沙江流域43个县、市作为评价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8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在获取各评价单元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对各单元的8项指标进行分类和定量评分,求出... 为准确评价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的泥石流危险度,以行政区划为评价单位,选取金沙江流域43个县、市作为评价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8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在获取各评价单元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对各单元的8项指标进行分类和定量评分,求出各县、市泥石流危险度,最后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对金沙江流域43个县、市的泥石流危险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的上游和下游地区是泥石流危险度较高的地区,中游地区危险度相对较低。评价结果可为流域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土地规划及利用等提供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泥石流灾害 危险度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云南金沙江流域重力侵蚀量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子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35,共6页
重力侵蚀量是区域土壤侵蚀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侵蚀量调查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云南金沙江流域为例,探讨了区域重力侵蚀量(包括侵蚀的岩土体物质总量和其中的土壤侵蚀量)的测算方法;根据该流域已有的滑坡(崩塌)、泥... 重力侵蚀量是区域土壤侵蚀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侵蚀量调查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云南金沙江流域为例,探讨了区域重力侵蚀量(包括侵蚀的岩土体物质总量和其中的土壤侵蚀量)的测算方法;根据该流域已有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研究资料并结合典型调查,在确定各县重力侵蚀量测算参数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出各县及全流域的年均重力侵蚀物质总量和土壤侵蚀量,并分析了该流域重力侵蚀量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侵蚀 滑坡 泥石流 土壤侵蚀量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近50年气象水文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桂炀 陈杰 +4 位作者 陈启会 顾磊 王惠民 陈华 谢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4-90,共7页
通过构建SWAT模型,模拟得到了金沙江流域21个子流域的径流序列,并对3个月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PI3)、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3)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3)序列的变化趋势和周期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SRI3序列进行了干旱事件识别分析。分析... 通过构建SWAT模型,模拟得到了金沙江流域21个子流域的径流序列,并对3个月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PI3)、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3)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3)序列的变化趋势和周期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SRI3序列进行了干旱事件识别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1968~2017年,金沙江流域15个子流域的年径流总体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②分别有10个子流域的SPI3、12个子流域的SPEI3和19个子流域的SRI3总体呈现为显著增大的趋势;③水文干旱事件共479次,但多数历时较短、强度较小;④全流域水文干旱最严重的时期为1968~1977年,且其年内分布不均匀,夏秋季节易于发生水文干旱并在秋冬季节最为严重,其中金沙江干流全段和雅砻江中上段的干旱情势相比其他区域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干旱 气象干旱 干旱时空变化 SWAT模型 水文模拟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汛期径流量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岑思弦 秦宁生 李媛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38-1545,共8页
利用金沙江流域的直门达、石鼓、小得石以及屏山4个站的径流量,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金沙江流域汛期(7月-9月)径流量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汛期金沙江流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并不显著;直门... 利用金沙江流域的直门达、石鼓、小得石以及屏山4个站的径流量,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金沙江流域汛期(7月-9月)径流量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汛期金沙江流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并不显著;直门达站径流量以2~4a时间尺度为主要振荡周期;而石鼓、屏山以及小得石站径流量在1970年前后存在显著突变,这种突变主要体现为变率突变,1970年以前振荡周期以2~4a时间尺度为主,1970年以后振荡周期则转变为以8~16a时间尺度为主;当伊朗高原至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上空的西风水汽输送加强(减弱)时,三江源地区的降水增加(减少),有利于金沙江流域源头径流量增加(减少);当沿青藏高原南侧边缘西风水汽输送以及中国东部至日本附近地区气旋性水汽输送环流西侧的东北水汽输送加强(减弱)时,金沙江上游及雅砻江中下游沿岸降水偏多(偏少),导致金沙江中下游径流量增多(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径流量 降水 水汽输送
原文传递
金沙江流域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晓婉 许继军 韩志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6-44,共9页
依据金沙江流域2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降水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及经验模态(EMD)趋势拟合等方法,分析了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近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年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高程4 000 m以... 依据金沙江流域2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降水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及经验模态(EMD)趋势拟合等方法,分析了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近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年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高程4 000 m以上的区域降水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面平均年降水量变幅达1.68 mm/a;高程4 000-3 000 m的区域降水量总体呈不显著增加趋势,面平均年降水量变幅为0.8 mm/a;高程3 000 m以下的区域降水量总体表现为不显著下降趋势,面平均年降水量降幅为-0.59 mm/a。年降水量变化主要体现在夏秋季降水量变化上;高程4 000 m以上和3 000 m以下两个区域降水集中性和降水强度存在增加趋势,其干旱现象也愈发严重;近期流域极端降水可能存在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空间分布 趋势分析 降水变幅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鞠艳 张珂 +3 位作者 李炳锋 陶然 张菁 吴星宇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110,153,共8页
通过GRACE重力卫星观测数据和GLDAS陆面模式同化数据重构金沙江流域实际蒸散发,采用质量守恒约束降尺度方法提升GRACE重力卫星陆地水储量观测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基于水量平衡方法,重建了金沙江流域2002—2016年的子流域尺度逐月实际蒸散... 通过GRACE重力卫星观测数据和GLDAS陆面模式同化数据重构金沙江流域实际蒸散发,采用质量守恒约束降尺度方法提升GRACE重力卫星陆地水储量观测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基于水量平衡方法,重建了金沙江流域2002—2016年的子流域尺度逐月实际蒸散发,分析了金沙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实际蒸散发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重建的实际蒸散发与7种蒸散发产品的可靠性均较高,其中与NOAH产品的平均差和均方根误差最小,与PLSH产品的相关系数较好,为0.82;金沙江流域多年平均实际蒸散发量为447.30 mm,空间分布上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2002—2016年蒸散发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蒸散发中,林地蒸散发的增加速率最大,草地的增加速率最小;金沙江流域实际蒸散发主要受降水和气温影响,受风速影响次之,受归一化植被指数和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时空分布 土地利用 GRACE卫星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CMIP6的金沙江流域径流及水文干旱预估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丹 梁瀚续 +1 位作者 何小聪 时玉龙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62,共10页
针对金沙江流域近年来水旱灾害频发并对水与能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问题,基于CMIP6的11种全球气候模式(GCMs),耦合VIC水文模型,预估了金沙江流域2030—2099年径流的变化趋势,采用标准化径流指数(SRI)探究了流域未来水文干旱的演变趋势... 针对金沙江流域近年来水旱灾害频发并对水与能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问题,基于CMIP6的11种全球气候模式(GCMs),耦合VIC水文模型,预估了金沙江流域2030—2099年径流的变化趋势,采用标准化径流指数(SRI)探究了流域未来水文干旱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历史时期(1966—2014年)GCMs空间降尺度效果和VIC模型的径流模拟效果均较好,能够提供可靠的径流及水文干旱预估数据;金沙江流域未来径流呈显著增加趋势,小得石站增速最快,屏山站次之,石鼓站最慢,且SSP5-8.5情景的趋势率大于SSP2-4.5情景;金沙江流域未来呈湿润化趋势,水文干旱近期(2030—2064年)较为严重,远期(2065—2099年)将减弱;从空间上看,金沙江干流石鼓和屏山站的干旱频率、历时、烈度高于支流雅砻江小得石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CMIP6 径流 水文干旱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近55a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9
19
作者 史雯雨 张智涌 李增永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9-43,共5页
利用金沙江流域内44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数据资料,采用5 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克里金插值法以及空间分布格局法,研究了该流域近55 a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域年降水量和非汛期降水量均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 利用金沙江流域内44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数据资料,采用5 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克里金插值法以及空间分布格局法,研究了该流域近55 a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域年降水量和非汛期降水量均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汛期则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流域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9%;流域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由上游向下游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流域降水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大差异,主要呈现出流域河源及其中游地区降水量增加,下游地区降水量减少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MANN-KENDALL法 克里金插值法 时空分布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LULC change on runoff in the Jinsha River Basin 被引量:7
20
作者 CHEN Qihui CHEN Hua +4 位作者 ZHANG Jun HOU Yukun SHEN Mingxi CHEN Jie XU Chongy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85-102,共18页
The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Use/Land Cover(LULC)change both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ainfall-runoff processes.How to quantitatively distinguish and predict the impacts of the above two factors has been a hot s... The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Use/Land Cover(LULC)change both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ainfall-runoff processes.How to quantitatively distinguish and predict the impacts of the above two factors has been a hot spot and frontier issue in the field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In this research,the 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Jinsha River Basin,and the method of scenarios simulation was used to study the runoff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LULC change.Furthermore,the climate variables exported from 7 typical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GCMs)under RCP4.5 and RCP8.5 emission scenarios were bias corrected and input into the SWAT model to predict runoff in 2017-2050.Results showed that:(1)During the past 57 years,the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the Jinsha River Basin both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rising trend of runoff was far from obvious.(2)Compared with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in the Jinsha River Basin,the LULC change was very small.(3)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the LULC change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basin,and climate change wa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runoff.(4)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the precipitation,temperature and runoff in the Jinsha River Basin will rise in 2017-2050 compared with the historical period.This study provides significant references to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hydroelectric bases at the source of the Yangtze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nsha river basin SWAT model climate change LULC change scenario simulation GC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