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属地观念与抵抗意识:《循环日报》对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认知
1
作者 杨凯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6期112-128,共17页
《循环日报》时评对日本惩罚“生番”与日本侵占“番地”作了区分,强调“番地”属于中国“疆土”,“生番”则为“化外之民”。不过,时评关于“生番”的属民论述根本上仍是中国台湾属于王朝中国的属地论述的衍生。时评的属地论述深度涉... 《循环日报》时评对日本惩罚“生番”与日本侵占“番地”作了区分,强调“番地”属于中国“疆土”,“生番”则为“化外之民”。不过,时评关于“生番”的属民论述根本上仍是中国台湾属于王朝中国的属地论述的衍生。时评的属地论述深度涉及中国台湾融入王朝中国的历史过程。由此,《循环日报》时评提出依靠万国公法、朝贡体系来迫使日本从台撤兵。时评驳斥了殖民主义倾向的社会舆论对囊括了清朝中国、日本等多元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的扭曲应用,以及由此扭曲应用所衍化的支持日本侵略的“亚洲联合论”,寻求中、日、琉球的联合来抵抗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亚洲侵略。时评在与中日港口的中外文报纸围绕日本侵台的认知互动中,凸显了强烈的属地观念及抵抗殖民侵略的意识,兼具传统因素及近代民族主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台 《循环日报》 属地观 中国认同 朝贡体系
下载PDF
再论1874年日本出兵侵台意图 被引量:3
2
作者 汪小义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1年第2期77-88,共12页
1872-1874,从谋划出兵到中日签订《北京专条》,日本政府的对外目标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留守政府中以外务卿副岛等为代表的“外征派”积极策划一条明确的殖民路线,目标直指略取台湾东部少数民族... 1872-1874,从谋划出兵到中日签订《北京专条》,日本政府的对外目标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留守政府中以外务卿副岛等为代表的“外征派”积极策划一条明确的殖民路线,目标直指略取台湾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甚至台湾全岛;第二阶段以大久保为代表的“内治派”主政,方针转向“慎重殖民路线”,为缓解国内士族的不满情绪,选择发动一场小范围的局部“征台”行动,对殖民略地持慎重观望态度;第三阶段是对中交涉时期,策略变化为以实际军事占领为条件讹取利益,具体而言,以索取军费为主,以在琉球或朝鲜方面谋取利益为辅。总之,日本此次侵台的主要动机并非为解决琉球归属问题,其本质是为了缓解国内情势、带有对外殖民意图的军事侵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74 日本侵台 琉球
下载PDF
主权、治权与族群关系——重新理解李仙得的“番地无主”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凯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48,5-6,共22页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与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的"番地无主"论不可分割。以往对李仙得番地论的研究,多集中在梳理李仙得如何利用其"番地无主"论积极参与日本侵台的史实层面,而就番地论本身的讨论则相对不充分。本文聚...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与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的"番地无主"论不可分割。以往对李仙得番地论的研究,多集中在梳理李仙得如何利用其"番地无主"论积极参与日本侵台的史实层面,而就番地论本身的讨论则相对不充分。本文聚焦于李仙得"番地无主"论内在逻辑的复杂演变,在材料上系统地使用了李仙得从1867年"罗妹"号事件到日本侵台期间逐渐成文的英文番地游记《台湾纪行》。本文认为,"番地无主"论并非仅是李仙得随时局变动所阐发的策略性认知,而是带有浓厚的近代领土认识取向,涉及近代国际法的主权与经典文明论的复杂互动,强调清廷的番地主权取决于其对番地的"殖民性"的治权的实现程度如何。从根本上看,番地论是李仙得利用条约关系撕裂番地内部及番地与周边混杂的族群关系的集中表现。"番地无主"论过度突出番地作为"独立"的"民族体"的主体地位,强调番地与"中国"的本质性区隔,与新清史的问题意识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台 李仙得 番地无主 主权 新清史
原文传递
1874年日本侵台消息的传播及其影响论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继木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1年第2期66-76,共11页
学界对1874年日本侵台消息的传播尚乏系统研究,特别是较少关注到日本侵台消息的早期传播。国际上有关日本侵台的风声由来已久,日本侵台的舆论前奏最早可追溯至1872年,尤以1873年最突出,该年有关日本侵台的消息此起彼伏。不过,此时相关... 学界对1874年日本侵台消息的传播尚乏系统研究,特别是较少关注到日本侵台消息的早期传播。国际上有关日本侵台的风声由来已久,日本侵台的舆论前奏最早可追溯至1872年,尤以1873年最突出,该年有关日本侵台的消息此起彼伏。不过,此时相关消息的传播尽管在某些方面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但对其内容清廷决策层并不十分相信。而1874年日本侵台部署之曝光,则首先引来了西方外交使团的集体干涉。消息传到中国,也随即引起清政府的警觉,相关报道被视作重要的信息线索和外交证据。清廷各级官员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探查活动,他们的频频造访,甚至一度令日本外交人员颇为忐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台 征台论 报刊舆论
下载PDF
甲戌日本侵台与海塞防之争
5
作者 戚庆雨 《福建史志》 2018年第3期37-40,共4页
1874年,中国甲戌年,日本借口琉球漂船事件,开始吞并中国藩属国琉球并以此为借口侵占中国的台湾。清政府得悉后及时采取行动,使得这一事件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日本侵台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清政府内部掀起了激烈的海防大讨论,... 1874年,中国甲戌年,日本借口琉球漂船事件,开始吞并中国藩属国琉球并以此为借口侵占中国的台湾。清政府得悉后及时采取行动,使得这一事件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日本侵台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清政府内部掀起了激烈的海防大讨论,并引起了海塞防之争,同时,这场讨论也为中国的海军创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台 海防讨论 海塞防
下载PDF
“先占原则”不应成为日本侵略他国的说辞——从1874年日本侵台之役说起
6
作者 刘春明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4年第4期39-47,共9页
幕府末期,日本与近代国际法的先占原则有过早期接触,但未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明治维新后,日本出于吞并琉球的需要,促使其搜寻近代国际法中有关先占原则的知识,并以台湾"番地"无主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通过该役,日本掌握了以近... 幕府末期,日本与近代国际法的先占原则有过早期接触,但未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明治维新后,日本出于吞并琉球的需要,促使其搜寻近代国际法中有关先占原则的知识,并以台湾"番地"无主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通过该役,日本掌握了以近代国际法的先占原则侵略他国的精髓,并将其成功运用到窃占我国钓鱼岛列岛的行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台 钓鱼岛 先占原则 窃占
下载PDF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之中日史籍比较
7
作者 李玲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8期57-60,共4页
日本明治史家关机的《续近世日本外史》是黄遵宪故居人境庐至今保存完好的一部日本汉籍,是黄遵宪使日时为修撰《日本国志》搜集到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在这部藏本中有黑笔圈勾的内容被编入《日本国志》邻交志“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文... 日本明治史家关机的《续近世日本外史》是黄遵宪故居人境庐至今保存完好的一部日本汉籍,是黄遵宪使日时为修撰《日本国志》搜集到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在这部藏本中有黑笔圈勾的内容被编入《日本国志》邻交志“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文章通过详细考察黄遵宪利用关机原文编写这一事件的情况,还原他作为一个忧国爱国的史家既要客观实录又要回护本朝颜面的两难处境,指出他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良史精神及其对中国史学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 黄遵宪 《日本国志》 《续近世日本外史》 日本汉籍
下载PDF
应宝时与近代早期的中日关系
8
作者 陈可畏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36-47,共12页
应宝时是近代早期中日关系史上值得关注的人物。早在1864年至1868年间,他便以上海道台的身份与日本幕末政府有过两次交涉。正是这两次交涉,初步奠定了中日早期商贸往来的基础。1871年,应宝时受李鸿章奏请参加中日天津修约,他以办理上海... 应宝时是近代早期中日关系史上值得关注的人物。早在1864年至1868年间,他便以上海道台的身份与日本幕末政府有过两次交涉。正是这两次交涉,初步奠定了中日早期商贸往来的基础。1871年,应宝时受李鸿章奏请参加中日天津修约,他以办理上海洋务十余年的经验,在修约过程中筹划周详,力持大体,为中日《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修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874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他毅然上书江苏巡抚,提出发兵讨伐日本以阻侵台行径,该建议虽不被当局采纳,但上书中所展示的他对日本这个国家的认识,却远超时人。而他机缘巧合为日本学者安井衡所著《管子纂诂》作序,则开启了近代中国与日本学术文化交流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宝时 幕末政府 中日修约 日本侵台 《〈管子纂诂〉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