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人内耳骨半规管的形态学观测 被引量:6
1
作者 孟庆玲 朱有余 +1 位作者 张媛媛 韩卉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3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 为人类学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内耳铸型法制作内耳骨迷路标本 30例 (6 0侧 ) ,对骨半规管的跨度、高度、内径、弧长、各骨半规管间的顶点间距及总骨脚的长度进行观测 ,所得数据用SAS 6 1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 目的 为人类学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内耳铸型法制作内耳骨迷路标本 30例 (6 0侧 ) ,对骨半规管的跨度、高度、内径、弧长、各骨半规管间的顶点间距及总骨脚的长度进行观测 ,所得数据用SAS 6 1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6 0侧内耳硅胶铸型标本骨半规管显示为半环形小管。前骨半规管的跨度为 (4 91± 0 70 )mm ,高度为 (5 4 94 - 0 5 7)mm ,内径为 (1 784 - 0 2 3)mm ,弧长为 (18 344 - 1 95 )mm ;后骨半规管的跨度为 (2 784 - 0 5 2 )mm ,高度为 (6 184 - 0 6 3)mm ,内径为 (1 86 4 - 0 2 8)mm ,弧长为 (2 0 18 ± 1 93)mm ;外骨半规管的跨度为 (4 30 4 - 0 4 5 )mm ,高度为 (4 0 6± 0 5 2 )mm ,内径为 (2 0 94 - 0 2 4 )mm ,弧长为 (11 80± 1 5 2 )mm ;总骨脚的长度为 (4 984 - 0 4 9)mm。各骨半规管的顶点间距分别是前 -外骨半规管为 (8 0 6 4 - 0 77)mm ,前-后骨半规管为 (9 95 4 - 0 96 )mm ,外 -后骨半规管为 (5 4 6 4 - 0 75 )mm。左右两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3个骨半规管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骨半规管 形态学 解剖学 内耳骨迷路标本 迷路切除手术 手术人路
下载PDF
Microsurgery for vestibular schwannoma:analysis of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
2
作者 Xu Wang Mingchu Li +8 位作者 Xinru Xiao Ge Chen Jie Tang Qingtang Lin Hongchuan Guo Gang Song Xiaolong Wu Yuhai Bao Jiantao Liang 《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27-133,共7页
Background:Total removal of the vestibular schwannoma when preser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facial nerve is difficult.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 of vestibular s... Background:Total removal of the vestibular schwannoma when preser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facial nerve is difficult.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 of vestibular schwannoma removal via retro-sigmoid approach.Methods:One-hundred consecutive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vestibular schwannoma were surgically treated between December 2018 and August 2019 in Xuanwu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The clinical classification,surgical position,gross total removal rate,the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preservation rates of facial nerve,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All 100 patients including 34 males and 66 females were operated on via retro-sigmoid approach.According to Koos vestibular schwannoma grading system,18 cases were grade 2,34 cases were grade 3,and 48 cases were grade 4.According to Hannover vestibular schwannoma grading system,5 cases were T2,6 cases were T3a,8 cases were T3b,30 cases were T4a,and 51 cases were T4b.Seventy-three surgeries were performed under lateral position,and 27 cases were operated under semi-sitting position.The gross total removal rate was 90.0%;the anatomic reservation rate of the facial nerve was 96.0%.According to the House-Brackman system,the facial nerve function was grades 1-2 in 78.0%cases,grade 3 in 7.0%cases,and grades 4-5 in 15%cases.For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hearing before operation,the hearing reservation rate was 19.0%.Two patients(2.0%)developed intracranial hematoma after operation.Conclusion:Most vestibular schwannoma could be completely removed with good postoperative facial nerve function.If total removal of tumor is difficult,we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the functional preservation of the nerve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stibular schwannoma inner auditory canal Retro-sigmoid approach Facial paralysis
原文传递
里河探源
3
作者 孙生民 陈友兴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6-10,共5页
里河,也称里运河,是指大运河江淮之间的一段水域,其前身是春秋末期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里河名称最早出现于五代末,所指为西汉吴王刘濞所开之运盐河,即通扬运河。宋代里河,系汴河至长江北岸瓜洲、仪征之东南运道。元、明、清里河,所指... 里河,也称里运河,是指大运河江淮之间的一段水域,其前身是春秋末期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里河名称最早出现于五代末,所指为西汉吴王刘濞所开之运盐河,即通扬运河。宋代里河,系汴河至长江北岸瓜洲、仪征之东南运道。元、明、清里河,所指即今江淮运河,为淮安清口至扬州瓜洲、仪征之京杭大运河河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河 外河 江淮运河 里运河
下载PDF
人内耳半规管和壶腹嵴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秀芝 刘月顺 李朝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较全面地了解人内耳半规管和壶腹嵴的组织发生。方法:取人胚胎内耳,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结果:第6 w胚胎半规管上皮为单层柱状,第7 w上皮增至3~4层,第9 w为单层立方上皮;第11 w后,立方上皮逐渐变矮,第23 w膜半规管为单层扁平上皮,第... 目的:较全面地了解人内耳半规管和壶腹嵴的组织发生。方法:取人胚胎内耳,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结果:第6 w胚胎半规管上皮为单层柱状,第7 w上皮增至3~4层,第9 w为单层立方上皮;第11 w后,立方上皮逐渐变矮,第23 w膜半规管为单层扁平上皮,第31 w半规管的扁平细胞内可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吞饮小泡等结构。第6 w胚胎壶腹嵴已出现,由两层细胞组成,第7 w嵴上皮分裂分化为4~5层细胞,第8 w表层柱状细胞出现纤毛,第13 w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分化明显;第15 w胶质膜呈帽状,它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纵行小管组成;第18 w毛细胞可分辨出Ⅰ型和Ⅱ型毛细胞。结论:补充了半规管组织发生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半规管 壶腹嵴 组织发生 光镜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标本制备
下载PDF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曙智 李熹 +2 位作者 郑炎焱 林一均 杨晓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2-736,共5页
目的为了获取独立的内耳三维模型,探讨一种半自动、快速的内耳分割方法。方法将MRI图像导入3D slicer软件,基于Otsu法,采用半自动分割内耳,并结合meshlab软件进行内耳后期精细处理。结果对30例MRI影像数据进行分割,一侧内耳完成半自动... 目的为了获取独立的内耳三维模型,探讨一种半自动、快速的内耳分割方法。方法将MRI图像导入3D slicer软件,基于Otsu法,采用半自动分割内耳,并结合meshlab软件进行内耳后期精细处理。结果对30例MRI影像数据进行分割,一侧内耳完成半自动分割仅需3钟左右,内耳三维模型图像清晰,内耳信息保留完整。结论Otsu法进行内耳半自动分割操作简单、快捷,内耳模型结构完整,三维成像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三维 分割 半规管
下载PDF
国人内听道及内耳膜迷路的正常MR解剖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孔祥泉 刘定西 +6 位作者 徐海波 彭振军 肖学宏 于群 梁波 熊菌 杨炼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人内听道及内耳膜迷路的正常MR解剖及其显示能力。材料与方法:选择50例无耳部疾病患者(男42例,女8例),使用Siemens1.5T超导MR成像仪,头部环形线圈,3DCISS序列,对两侧耳部同时进行扫描... 目的:评价国人内听道及内耳膜迷路的正常MR解剖及其显示能力。材料与方法:选择50例无耳部疾病患者(男42例,女8例),使用Siemens1.5T超导MR成像仪,头部环形线圈,3DCISS序列,对两侧耳部同时进行扫描,用最大强度投影技术(MIP)对兴趣区进行多轴位重建。并从0°开始自前向后每30°旋转1次至180°,观察内听道及内耳膜迷路结构。结果:50例均能满意显示两侧内听道及内耳膜迷路的解剖结构,其中3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耳蜗管及内听道呈高信号。螺旋板及听神经为低信号,半规管直径为1~2mm,椭圆囊与球囊大小为5mm×3mm,蜗底直径为8mm,蜗轴高5mm,蜗管直径为1.5~2.5mm,内听道直径为5~6mm。结论:MR水成像技术能立体而直观地显示内听道及膜迷路的细微结构,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道 磁共振成像 内耳膜迷路 解剖
下载PDF
3D-CISS序列在内耳及内听道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英 谢敬霞 刘剑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15-417,共3页
目的 探讨 3D CISS序列内耳及内听道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 3 0例共 60只耳应用 3D CISS序列做颞骨容积扫描 ,采用多平面重建 (MPR)及最大强度投影 (MIP)行后处理 ,观察 3D CISS序列对内耳及内听道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结果 ... 目的 探讨 3D CISS序列内耳及内听道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 3 0例共 60只耳应用 3D CISS序列做颞骨容积扫描 ,采用多平面重建 (MPR)及最大强度投影 (MIP)行后处理 ,观察 3D CISS序列对内耳及内听道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结果  3D CISS序列扫描结合MPR及MIP重建对内耳迷路及内听道内神经及血管显示清晰 ,能够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MPR重建对神经的显示优于MIP重建。结论  3D CISS序列对内耳及内听道的结构及病变显示清晰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ISS序列 内耳 内听道 磁共振成像 临床应用 颞骨容积扫描 最大强度投影 多平面重建 神经性耳聋
下载PDF
基于内口高压原理先实后虚挂线法在高位肛瘘治疗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兴宝 郑雪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比较基于内口高压原理先实后虚挂线法与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之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肛肠中心收治的72例高位肛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36例/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法,观察组采用基于内口高压原理先实后虚挂线法。术... 目的比较基于内口高压原理先实后虚挂线法与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之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肛肠中心收治的72例高位肛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36例/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法,观察组采用基于内口高压原理先实后虚挂线法。术后比较2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复发率、局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以及手术对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以及肛管功能长度(HPZ)的影响(肛门直肠动力分析仪检测)。结果 2组治愈、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ARP、AMCP、HPZ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内口高压原理的先实后虚挂线法因较传统切开挂线法最大限度的保护肛管直肠环,具有减少住院天数,加快术后创面愈合,减轻局部疼痛和最大限度保护肛门括约功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内口高压区 先实后虚挂线法 肛管静息压 肛管最大收缩压
下载PDF
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在内耳扫描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龚万庆 陶晓峰 +3 位作者 肖珊 徐雪元 王金林 施增儒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在内耳及内听道扫描中的技术及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使用GESignaHDMR1.5T超导磁共振仪,3D-FIESTA序列,对43名健康志愿者及1例单侧先天性耳聋者行内耳扫描,并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 目的探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在内耳及内听道扫描中的技术及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使用GESignaHDMR1.5T超导磁共振仪,3D-FIESTA序列,对43名健康志愿者及1例单侧先天性耳聋者行内耳扫描,并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表面容积重组(VR)后处理。结果44例共88个部位均能良好地显示内耳及内听道的形态结构。结论3D-FIESTA序列对内耳及内听道的结构显示清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内听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人内耳蜗神经管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孟庆玲 韩卉 +3 位作者 庞刚 张媛媛 朱有余 柏亚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4-496,共3页
目的:为临床人工耳蜗植人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30例(60侧)硅胶蜗神经管的长度和直径。观测15例(30侧)CT蜗神经管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蜗神经管为位于内耳道底至耳蜗底之间的一个粗短的圆柱型管道。硅胶蜗神经管的长度为(1.69&... 目的:为临床人工耳蜗植人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30例(60侧)硅胶蜗神经管的长度和直径。观测15例(30侧)CT蜗神经管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蜗神经管为位于内耳道底至耳蜗底之间的一个粗短的圆柱型管道。硅胶蜗神经管的长度为(1.69±0.34)mm,平均直径为(2.53±0.27)mm。CT蜗神经管平均直径为(2.20±0.30)mm,直径的正常参考值为(2.08~2.23)mm(95%可信区间)。结论:首次测得了CT蜗神经管直径的正常参考值,该数值可作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的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蜗神经管 解剖学 螺旋CT
下载PDF
内耳畸形分类的更新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军 梁敏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17-1120,共4页
影像学检查提示20%先天性耳聋存在内耳畸形^([1]),大部分此类患者有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SNHL),是人工耳蜗植入的候选者。内耳畸形可为单侧也可为双侧^([2]),往往需要不同的手术方式,究竟是选择耳蜗植入还是听性脑干植入仍有争议... 影像学检查提示20%先天性耳聋存在内耳畸形^([1]),大部分此类患者有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SNHL),是人工耳蜗植入的候选者。内耳畸形可为单侧也可为双侧^([2]),往往需要不同的手术方式,究竟是选择耳蜗植入还是听性脑干植入仍有争议。因此,如何对内耳畸形进行分类并形成普遍公认的分类体系显得至关重要。不同的分类往往使诊断和处理变得困难重重。我们应当对不同的先天性内耳畸形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如此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力结果才具有可比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畸形 耳蜗植入术 内听道 耳蜗神经管 耳蜗神经
原文传递
内听道重复畸形影像学评估
12
作者 吴春梅 陆思萌 +3 位作者 余水莲 雷淼 李永新 杨本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分析内听道重复畸形(duplica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DIAC)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畸形的认识,为人工耳蜗植入提供术前依据。方法回顾性观察20例(24耳)DIAC患者内耳多层螺旋CT(MSCT)及MRI资料,测量并分析病变... 目的分析内听道重复畸形(duplica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DIAC)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畸形的认识,为人工耳蜗植入提供术前依据。方法回顾性观察20例(24耳)DIAC患者内耳多层螺旋CT(MSCT)及MRI资料,测量并分析病变组与对照组内听道及蜗神经孔宽度。结果DIAC均为内听道狭窄及合并其他颞骨畸形。MSCT示21耳、MRI水成像示16耳内听道由骨性分隔成双管。MRI水成像示前庭蜗神经纤细。病变、对照组内听道宽度及蜗神经孔宽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6例(8耳)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DIAC均显示内听道狭窄,MSCT所示骨性分隔为其特征性征象,MRI水成像示前庭蜗神经发育不良,联合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可为本病诊断和人工听觉植入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内听道 内听道重复畸形
下载PDF
内听道及内耳结构的正常MRI表现 被引量:5
13
作者 翟昭华 曾南林 +6 位作者 张小明 董国礼 杜勇 李春平 唐显映 敬宗林 赵宗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内听道及内耳解剖结构的正常MRI表现。材料和方法 :选择40例 (80耳 )无耳部病变患者 ,使用GE1.5T超导型MR成像仪 ,头部环形线圈或颞下颌线圈FSE序列薄层扫描 ,用最大强度投影术 (MIP)对兴趣区进行多轴位重建 ,多视角多平... 目的:探讨正常内听道及内耳解剖结构的正常MRI表现。材料和方法 :选择40例 (80耳 )无耳部病变患者 ,使用GE1.5T超导型MR成像仪 ,头部环形线圈或颞下颌线圈FSE序列薄层扫描 ,用最大强度投影术 (MIP)对兴趣区进行多轴位重建 ,多视角多平面旋转观察内听道及内耳膜迷路结构。结果 :全部病例均能满意显示两侧内听道及内耳膜迷路结构 ,半规管、椭圆囊、球囊、耳蜗管及内听道呈高信号 ,面听神经呈低信号 ,半规管直径约1.17~1.40mm ,耳蜗高度4.7~4.8mm ,蜗底直径7.00~7.5mm ,内听道宽度5.5mm左右 ,面神经、前庭上神经、耳蜗神经、前庭下神经截面直径约0.61~1.1mm。结论 :MR水成像技术能立体直观的显示内听道及内耳膜迷路的细微结构 ,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道 正常 内耳结构 MRI表现 迷路 前庭 半规管 信号 显示 直径
下载PDF
因开放内听道致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建涛 王旭 +4 位作者 宋刚 李茗初 郭宏川 陈革 鲍遇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中因开放内听道致术后顽固性脑脊液鼻漏的外科治疗。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共完成249例听神经瘤切除术,术后8例(3.2%)出现脑脊液鼻漏,其中5例经腰大池引流、卧床等保守治疗,脑脊液...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中因开放内听道致术后顽固性脑脊液鼻漏的外科治疗。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共完成249例听神经瘤切除术,术后8例(3.2%)出现脑脊液鼻漏,其中5例经腰大池引流、卧床等保守治疗,脑脊液鼻漏消失;3例(1.2%)保守治疗无效,分别于肿瘤切除术后第3、9、28天接受二次开颅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原切口)行修补术,术中以新鲜肌肉粒和耳脑胶(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封堵内听道后壁骨质缺损。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3例接受手术修补的患者中,2例术后脑脊液鼻漏即刻消失,1例术后1个月脑脊液鼻漏消失;修补术后,面神经功能均未受影响,出院时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者2例,Ⅱ级者1例。3例手术修补的患者术后均发生颅内感染,经抗感染后痊愈。结论脑脊液鼻漏是听神经瘤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部分患者需行二次修补术。严密修补开放的岩骨气房是预防听神经瘤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脑脊液鼻漏 显微外科手术 内听道
原文传递
探讨MR内耳水成像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良卿 郑建刚 +4 位作者 梅莉 许建兴 周鸿雁 顾勇坚 吴刘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287-128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35例怀疑内耳病变患者的内耳MRI水成像特点,探讨磁共振内耳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西门子公司1.5T超导型扫描机,采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TSE),对35例疑有内耳疾病患者作内耳水成像检查,所有患者均先行常... 目的回顾性分析35例怀疑内耳病变患者的内耳MRI水成像特点,探讨磁共振内耳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西门子公司1.5T超导型扫描机,采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TSE),对35例疑有内耳疾病患者作内耳水成像检查,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MR扫描,并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MPR后处理。结果均能满意显示两侧内耳的解剖结构:前庭、耳蜗、半规管、内听道。结论内耳水成像是一种有效且无创的显示双侧内耳膜迷路及内听道精细解剖结构的检查方法,它不仅可以显示内耳膜迷路、内听道的立体解剖结构,而且能够清晰显示其通畅程度,这样就可以帮助临床分析病情,同时为内耳外科手术,尤其是电子耳蜗植入等手术提供重要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排除一些绝对或相对禁忌症,大大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内耳 膜迷路 内听道
下载PDF
3D-FIESTA序列在内耳及内听道MRI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凤国 史浩 +1 位作者 邵广瑞 亓恒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3D-FIESTA序列内耳及内听道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GE signa 3.0T超导型磁共振对25例共50耳应用3D-FIESTA序列做颞骨三维容积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VE)行后处理,观察3D-FIESTA... 目的:探讨3D-FIESTA序列内耳及内听道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GE signa 3.0T超导型磁共振对25例共50耳应用3D-FIESTA序列做颞骨三维容积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VE)行后处理,观察3D-FIESTA序列对内耳及内听道内各解剖结构的显示。结果:3D-FIESTA序列扫描结合MPR、MIP和VE重组对内耳迷路及内听道内神经及血管显示清晰,能够清晰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MPR和VE重组对神经的显示优于MIP重组,MIP对半规管显示与双斜面MPR并无明显差别,VE和斜矢状面对于内听道内各神经孔的位置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结论:3D-FIESTA序列对内耳及内听道的结构显示清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内耳 内听道
下载PDF
内耳道底骨性结构、前庭神经与单孔神经骨管的Micro-CT影像解剖学实验研究
17
作者 李秋焕 解佼佼 +2 位作者 赵晓畅 姜子刚 于子龙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内耳道底骨性结构及前庭神经、单孔神经骨管(神经管)的Micro-CT影像解剖学特征。方法取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6具(颞骨12侧), 其中男性4具、女性2具, 具体年龄不详。对12侧颞骨均行Micro-CT扫描, 再应用Mimics软件对内... 目的探讨内耳道底骨性结构及前庭神经、单孔神经骨管(神经管)的Micro-CT影像解剖学特征。方法取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6具(颞骨12侧), 其中男性4具、女性2具, 具体年龄不详。对12侧颞骨均行Micro-CT扫描, 再应用Mimics软件对内耳道底骨性结构及其中的神经管进行三维重建, 之后进行影像解剖学观察, 并分别测量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单孔神经管相关解剖学参数。结果经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 内耳道底骨性结构及其内穿行的前庭神经和单孔神经管显示清晰。前庭上、下神经及单孔神经的解剖形态、位置及走行存在多种解剖变异以及多交叉分布现象。左右两侧前庭上神经管长度分别为(3.68±0.79)mm和(3.54±1.04)mm, 起始处前后径分别为(2.03±0.76)mm和(1.83±0.68)mm、上下径分别为(1.75±0.35)mm和(1.72±0.43)mm, 中点处的前后径分别为(0.89±0.19)mm和(1.13±0.29)mm、上下径分别为(1.58±0.26)mm和(1.69±0.58)mm;左右两侧前庭下神经管前后径分别为(0.44±0.07)mm和(0.50±0.29)mm, 上下径分别为(0.53±0.11)mm和(0.76±0.38)mm。左右两侧单孔神经管直线长度分别为(3.97±0.68)mm和(3.85±0.69)mm, 其内侧段长度分别为(2.54±0.70)mm和(2.26±0.82)mm、外侧段长度分别为(1.82±0.57)mm和(1.99±0.39)mm, 内侧段直径分别为(0.67±0.10)mm和(0.66±0.09)mm、外侧段直径分别为(0.47±0.04)mm和(0.51±0.10)mm, 内外段交角分别为128.82°±17.23°和127.51°±11.70°。以上各指标测量值侧别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内耳道底骨性结构及前庭神经、单孔神经骨管等结构及其空间位置与走行;前庭神经和单孔神经骨管解剖形态及位置、走行均存在较大变异, 但左右侧别间相关解剖学测量结果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解剖学 横断面 前庭神经管 单孔神经管 显微CT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3D-重T_2W水成像技术显示面听神经及内耳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南林 翟昭华 张小明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 :探讨MR薄层 3D 重T2 W水成像技术对内听道面听神经分支和迷路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方法 :选择 40例 (80侧 )无耳部疾病患者 ,使用GESigna 1 .5T超导MR成像仪 ,头部环形线圈或 3in(7.62cm)环形线圈 ,0 .5mm层厚 3D 重T2 WIFSE序列... 目的 :探讨MR薄层 3D 重T2 W水成像技术对内听道面听神经分支和迷路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方法 :选择 40例 (80侧 )无耳部疾病患者 ,使用GESigna 1 .5T超导MR成像仪 ,头部环形线圈或 3in(7.62cm)环形线圈 ,0 .5mm层厚 3D 重T2 WIFSE序列与常规T2 WIFSE序列对两侧耳部同时进行扫描 ,比较两者对内听道面听神经分支和迷路解剖结构的显示率 ,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3D 重T2 WIFSE序列与常规T2 WIFSE序列对其细微结构的显示率分别为螺旋板(98%∶0 % ,P <0 .0 1 )、前庭阶 (98%∶0 % ,P <0 .0 1 )、鼓阶 (98%∶0 % ,P <0 .0 1 )、椭圆囊 (95 %∶0 % ,P <0 .0 1 )、球囊 (95 %∶0 % ,P <0 .0 1 )、前庭嵴 (95 %∶0 % ,P <0 .0 1 )、前庭上神经 (1 0 0 %∶40 % ,P <0 .0 1 )、前庭下神经 (98%∶2 0 % ,P <0 .0 1 )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而在 3个半规管、前庭、耳蜗、内听道面神经、蜗神经等结构的显示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薄层 3D 重T2 WFSE水成像技术在显示内听道前庭上下神经分支和迷路的螺旋板、前庭阶、鼓阶、椭圆囊、球囊等细微结构方面明显优于常规T2 W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听神经 内耳结构 影像解剖学 3D-重T2W水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内耳内听道磁共振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骥 潘雨辰 +2 位作者 李一尘 罗道天 邹明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17-19,22,共4页
目的 :比较MR不同扫描参数对内耳内听道的显示效果 ,探讨较适用的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 :45例耳部MR检查正常者根据扫描参数不同分为三组 :A组 16人 ,扫描层厚 3mm ,层间距 0mm ;B组 14人 ,层厚 3mm ,层间距 1mm ;C组 15人 ,层厚 1mm ,... 目的 :比较MR不同扫描参数对内耳内听道的显示效果 ,探讨较适用的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 :45例耳部MR检查正常者根据扫描参数不同分为三组 :A组 16人 ,扫描层厚 3mm ,层间距 0mm ;B组 14人 ,层厚 3mm ,层间距 1mm ;C组 15人 ,层厚 1mm ,层间距 0mm ;观察A、B两组 2D FSE横、冠状位和C组 3D FSE重建图像并进行双盲法对比分析。结果 :尖中旋 ,上、后半规管冠状位显示效果佳 ;CPA的血管环横断位显示好 ;底旋和上、后半规管受有无间隔影响 ;前庭和内听道的显示不受方位和间隔的影响 ;3D FSE图像信号增强 ,立体直观。结论 :冠、横断位有各自的优势 ,总体以冠状位无间隔扫描方式较好 :建议内耳、内听道以无间隔 3mm层厚的冠状位T1W和T2W扫描为主 ,辅以T2W横断位扫描 ;MR水成像 3D重建易于辨识理解可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内听道 磁共振成像 面听神经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儿童内耳畸形相关脑脊液耳漏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敏 刘薇 +5 位作者 杨扬 郝津生 邵剑波 李蓓 郑军 张杰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经乳突入路与经耳道耳内镜入路两种手术方式在儿童内耳畸形相关脑脊液耳漏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21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确诊的内耳畸形相关脑脊液耳漏患儿,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 目的:探讨经乳突入路与经耳道耳内镜入路两种手术方式在儿童内耳畸形相关脑脊液耳漏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21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确诊的内耳畸形相关脑脊液耳漏患儿,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复发及随访情况。结果:共30例患儿经手术确诊为内耳畸形相关脑脊液耳漏。50.0%有耳鼻漏史,53.3%首次发病即确诊。单侧畸形22例,均因脑脊液耳漏继发感染症状首诊;9.1%因脑膜炎后耳聋植入耳蜗。双侧畸形8例,87.5%因双侧听力障碍首诊且行耳蜗植入手术;脑脊液耳漏96.7%为单侧,其发生与耳蜗植入侧别及时间无关。经乳突入路14例,多涉及耳蜗植入及其他相关手术;经耳道耳内镜入路16例。经乳突组年龄小于经耳内镜组,无复发及并发症。经耳内镜组2例复发,2例出现暂时性面瘫,1例出现迷路及颅内积气。除1例失访外,其余患儿随访1.2~6.7年,无肺炎、脑膜炎及脑脊液耳鼻漏复发,继续随访。结论:单侧内耳畸形导致脑脊液耳漏多因脑膜炎或肺炎就诊,双侧多因听力障碍需耳蜗植入干预。经乳突与经耳内镜脑脊液耳漏修补术手术效果相当,前者适用于需乳突探查、耳蜗植入或合并其他手术者;后者适用于漏口局限于鼓室、耳道直径够宽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脊液耳漏 内耳畸形 经乳突入路 经耳道耳内镜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