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与教化:革命歌曲在鄂豫皖苏区教育中的运用及成效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杰 《苏区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75-87,共13页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区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敏锐地察觉到革命歌曲对于普通民众的特殊教化意义,因地制宜将传统音乐元素进行革命化改造。在鄂豫皖苏区,经过改造的革命歌曲广泛运用于普通教育、工农教育以及红军教育等...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区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敏锐地察觉到革命歌曲对于普通民众的特殊教化意义,因地制宜将传统音乐元素进行革命化改造。在鄂豫皖苏区,经过改造的革命歌曲广泛运用于普通教育、工农教育以及红军教育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育工作中,在音乐教学的形式、教材和内容方面都有新的创举,在提升苏区民众文化水平和识字能力,宣传革命思想,激发参军热情,鼓舞红军斗志,推动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歌曲 教育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鄂豫皖苏区
下载PDF
鄂豫皖苏区的红色歌谣运动及其对苏区社会的改造
2
作者 黄涛涛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6-140,共5页
鄂豫皖苏区的红色歌谣运动,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进行思想宣传、政治动员、文化建设和社会改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红色歌谣运动中,苏区广大干部群众创作并传播了大量红色歌谣,使革命意识形态搭乘歌谣这种民间艺术... 鄂豫皖苏区的红色歌谣运动,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进行思想宣传、政治动员、文化建设和社会改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红色歌谣运动中,苏区广大干部群众创作并传播了大量红色歌谣,使革命意识形态搭乘歌谣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渗入基层社会,融入乡村生活,从而宣传了革命,动员了群众,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苏区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红色歌谣运动 传播 社会改造
下载PDF
中央苏区与鄂豫皖苏区文艺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大强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27-134,共8页
苏区文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文艺,苏区文艺确立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原则和文艺大众化的方针。中央苏区与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的两块革命根据地,两个苏区的文艺无论是理论来源、指导思想、文艺制度... 苏区文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文艺,苏区文艺确立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原则和文艺大众化的方针。中央苏区与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的两块革命根据地,两个苏区的文艺无论是理论来源、指导思想、文艺制度,还是题材与体裁、表现手法、创作群体等,都具有同质同源的属性,但由于地域差异、地位差别,两者之间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中央苏区文艺相较于鄂豫皖苏区文艺,理论体系更加系统,文艺制度更加完善,组织化程度更高,创作队伍更加庞大,人员更加专业,影响更加深远。苏区文艺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所进行的文艺理论与实践活动,其经验与教训对后来的延安文艺及新中国文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文艺 中央苏区 鄂豫皖苏区 特征
下载PDF
鄂豫皖苏区开创卫生防疫事业及历史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叶宗宝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6-152,共7页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面临着战争人员伤残和疫病流行的严峻挑战。面对挑战,鄂豫皖苏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发展医疗卫生队伍、创建医疗卫生组织、筹集医药物资和器材、训练机动灵活的便衣队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采取了行之有效的...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面临着战争人员伤残和疫病流行的严峻挑战。面对挑战,鄂豫皖苏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发展医疗卫生队伍、创建医疗卫生组织、筹集医药物资和器材、训练机动灵活的便衣队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卫生防疫措施。鄂豫皖苏区开创卫生防疫事业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三点:党的领导是政治保证;中西医相结合是现实途径;人民至上是根本宗旨。这些历史经验对深入理解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医疗卫生史和中国共产党卫生防疫政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疫病 防疫
下载PDF
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武装整改研究(1932—1934)
5
作者 梁晨晖 《苏区研究》 2024年第1期35-47,共13页
红二十五军的武装整改是中共在地方红军建立“以党领军”“党指挥枪”党军模式的重要探索与实践。1932年到1934年,鄂豫皖省委为强化党在红军中的权威,对红二十五军进行多次整编、改造,尤其通过整肃方式促进了“以党领军”建军原则在鄂... 红二十五军的武装整改是中共在地方红军建立“以党领军”“党指挥枪”党军模式的重要探索与实践。1932年到1934年,鄂豫皖省委为强化党在红军中的权威,对红二十五军进行多次整编、改造,尤其通过整肃方式促进了“以党领军”建军原则在鄂豫皖苏区的贯彻落实。鄂豫皖省委通过整肃方式在红二十五军中确立“以党领军”的路径,是中共在鄂豫皖苏区调适党军关系的重要方式特征,也是中共“党指挥枪”多元路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二十五军 整编改造 鄂豫皖苏区 党军关系 鄂豫皖省委
下载PDF
鄂豫皖苏区列宁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6
作者 桂运奇 王鲁腾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土地革命时期,为培养能够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列宁小学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灵活运用各类活动载体、重视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显著效果。鄂豫皖苏区列宁小学所开... 土地革命时期,为培养能够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列宁小学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灵活运用各类活动载体、重视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显著效果。鄂豫皖苏区列宁小学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将学校与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小学 思想政治教育 鄂豫皖苏区
下载PDF
鄂豫皖苏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探赜
7
作者 孟轲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6,107,共9页
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局部执政”实践中,以蕴含马克思主义本质要求、反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文本词语和关键语句,建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的基本标识;以马克思主义纳入鄂豫皖苏区教育结构体系、教材内容体系和宣传教育体... 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局部执政”实践中,以蕴含马克思主义本质要求、反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文本词语和关键语句,建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的基本标识;以马克思主义纳入鄂豫皖苏区教育结构体系、教材内容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奠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的认知基础;以蕴含马克思主义政党观、革命观、军队观等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制度化规范,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尽管如此,受“左”倾错误等因素影响,鄂豫皖苏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仍然处于雏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制度化建设
下载PDF
红色文化的建构:基于鄂豫皖苏区的考察
8
作者 冯妍妍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0-43,共4页
国共合作破裂后,革命之火在鄂豫皖苏区的发展壮大,让中共意识到树立民众阶级观念的重要性。在中共的不断努力下,当地民众对阶级概念区分相对清晰,无产阶级信仰深化,鄂豫皖苏区红色文化也在中共不断向民众灌输阶级思想中得以建构,尽管建... 国共合作破裂后,革命之火在鄂豫皖苏区的发展壮大,让中共意识到树立民众阶级观念的重要性。在中共的不断努力下,当地民众对阶级概念区分相对清晰,无产阶级信仰深化,鄂豫皖苏区红色文化也在中共不断向民众灌输阶级思想中得以建构,尽管建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总体在拥护政权方面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乡村民众 阶级观念 文化建构
下载PDF
乡村教师在鄂豫皖苏区创建中的作用
9
作者 郭生纺 《兰台世界》 2023年第2期130-137,共8页
创建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鄂豫皖苏区创建过程中,乡村教师因其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社会地位优势,经过文化流变和选择,完成了角色转变,成为乡村革命的播火者。在中共的领导下,通过传播革命理论,积极发展... 创建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鄂豫皖苏区创建过程中,乡村教师因其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社会地位优势,经过文化流变和选择,完成了角色转变,成为乡村革命的播火者。在中共的领导下,通过传播革命理论,积极发展党组织等一系列革命活动,乡村教师成为创建鄂豫皖苏区的重要力量。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乡村教师又充分发挥教育力量,对巩固和发展苏区的建设成果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鄂豫皖苏区 创建
原文传递
鄂豫皖苏区宣传鼓动的多样化形式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传富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33-137,共5页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在鄂豫皖苏区为了动员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创造了极其多样化的宣传鼓动形式,主要有:办农民夜校、教唱革命歌曲、运用口号标语传单、召开群众会议、创办各种报纸刊物等纸质宣传品等,其综合运用的结果就是产生了浓厚...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在鄂豫皖苏区为了动员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创造了极其多样化的宣传鼓动形式,主要有:办农民夜校、教唱革命歌曲、运用口号标语传单、召开群众会议、创办各种报纸刊物等纸质宣传品等,其综合运用的结果就是产生了浓厚的场景氛围,身处其中的农民被感染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汇入革命洪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宣传 形式
下载PDF
鄂豫皖苏区法制建设述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瑞 郭薪璞 《苏区研究》 2019年第2期75-92,共18页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规范,是维护政权稳定的重要保障,是捍卫统治者利益的重要武器。土地革命时期,在异常艰难的处境中鄂豫皖苏区政府开启了法制建设的进程,取得众多成果,尤其表现在苏区社会秩序的重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以及苏区...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规范,是维护政权稳定的重要保障,是捍卫统治者利益的重要武器。土地革命时期,在异常艰难的处境中鄂豫皖苏区政府开启了法制建设的进程,取得众多成果,尤其表现在苏区社会秩序的重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以及苏区人民权益的保障方面。就中国共产党的法制史而言,鄂豫皖苏区是党的监察制度在地方实践最早的地点,创建了最早的人民公诉制度,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土地法、婚姻法等等,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执政时期法制建设的经验,对于推进现在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仍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法制建设 社会秩序 监察制度 机构组织关系
下载PDF
土地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宣传动员——以鄂豫皖苏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传富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6-52,共7页
在鄂豫皖苏区土地革命中,从农民与地主的关系来看,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的一个重要外在原因是中共思想意识的宣传动员。中共在鄂豫皖苏区创造了举办农民夜校,教唱革命歌曲,运用口号、标语、传单,召开群众会议,办报纸刊物与印刷书籍小册子... 在鄂豫皖苏区土地革命中,从农民与地主的关系来看,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的一个重要外在原因是中共思想意识的宣传动员。中共在鄂豫皖苏区创造了举办农民夜校,教唱革命歌曲,运用口号、标语、传单,召开群众会议,办报纸刊物与印刷书籍小册子等多样化的宣传动员形式,并自上而下成立了党政军群的宣传部、文化教育委员会、宣传队等领导机构。一些农民在加入革命队伍之初不是因为信仰而是被中共宣传动员营造的舆论氛围所感染而融入革命洪流中,这也说明在革命队伍里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革命 农民 中国共产党 宣传动员 鄂豫皖苏区
下载PDF
鄂豫皖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方式的实践探索
13
作者 韩煦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25-130,共6页
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鼓舞士气,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宣传鼓动工作,形成了以各类报刊为载体的组织宣传,以革命歌谣和标语口号为媒介的大众化宣传,以新剧团、俱乐部等为依托的文... 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鼓舞士气,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宣传鼓动工作,形成了以各类报刊为载体的组织宣传,以革命歌谣和标语口号为媒介的大众化宣传,以新剧团、俱乐部等为依托的文艺宣传,以培训班和学校为阵地的教育宣传的样态。但也存在着如教条主义、脱离群众、方式方法简单落后等一些问题。鄂豫皖苏区时期党在宣传方式上的创新与失误,是党在宣传工作上的有益探索,为后来党的宣传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工作 鄂豫皖苏区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立三路线”与鄂豫皖苏区的土地革命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启正 马贵杰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5-19,共5页
“立三路线”之前,鄂豫皖苏区的土地革命基本上遵循了“六大”确立的阶级路线。“立三路线”在鄂豫皖苏区贯彻后,主要表现为反富农和创办集体农场,但遭到地方苏维埃不同程度的抵制而沦为“口号”,背后隐现的是新式地方精英的“地方主义... “立三路线”之前,鄂豫皖苏区的土地革命基本上遵循了“六大”确立的阶级路线。“立三路线”在鄂豫皖苏区贯彻后,主要表现为反富农和创办集体农场,但遭到地方苏维埃不同程度的抵制而沦为“口号”,背后隐现的是新式地方精英的“地方主义”观念。“立三路线”的纠正,在鄂豫皖苏区表现为土地革命的进一步“左”倾和反富农政策落到实处,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地方主义”最终被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三路线 鄂豫皖苏区 土地革命 地方精英
下载PDF
鄂豫皖苏区工农监察制度建设述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瑞 《苏区研究》 2020年第1期50-64,共15页
监察制度的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督促公职人员落实各项法律、政策的重要方式,是促进社会有效治理的助推器。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局部执政时,就进行了建立监察制度、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探索。这一探索不仅巩固了鄂豫皖苏... 监察制度的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督促公职人员落实各项法律、政策的重要方式,是促进社会有效治理的助推器。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局部执政时,就进行了建立监察制度、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探索。这一探索不仅巩固了鄂豫皖苏区政权,而且有效地推进了鄂豫皖苏区社会的治理。探析鄂豫皖苏区监察制度建设实践,探究党的建设、社会治理与监察制度建设之间内在的逻辑,总结中共早期提升其社会治理能力的经验,对新时期推进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监察制度 社会治理能力
下载PDF
消弭“赤白对立”:基于鄂豫皖苏区的考察
16
作者 黄志高 《苏区研究》 2019年第6期34-44,共11页
鄂豫皖苏区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曾遭遇"赤白对立"问题。在深入分析其深层根源的基础上,鄂豫皖苏区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举措,其中包括努力纠正盲目烧杀的"左"倾错误,加强对红军、赤卫队和运输队的纪律教育,积极开展白区... 鄂豫皖苏区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曾遭遇"赤白对立"问题。在深入分析其深层根源的基础上,鄂豫皖苏区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举措,其中包括努力纠正盲目烧杀的"左"倾错误,加强对红军、赤卫队和运输队的纪律教育,积极开展白区工作,分化瓦解红枪会、联庄会和难民会等反动组织,等等。在鄂豫皖苏区粮食危机得到有效缓解,白区民众生活日益困苦的社会背景下,鄂豫皖苏区消弭"赤白对立"的努力取得了相当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赤白对立 民众 消弭
下载PDF
论杨靖宇河南革命斗争的历史贡献
17
作者 郭超 《天中学刊》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在青年时期就通过组织领导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建立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有力支援了北伐战争,点燃了大革命时期河南革命斗争之火,揭开了鄂豫皖革命的序幕,开启了我党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进程,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产...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在青年时期就通过组织领导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建立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有力支援了北伐战争,点燃了大革命时期河南革命斗争之火,揭开了鄂豫皖革命的序幕,开启了我党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进程,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此过程中,杨靖宇践行和丰富了我党关于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理论,为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从杨靖宇的革命生涯来说,河南和东北的革命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河南和东北的革命经历都是杨靖宇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杨靖宇在河南的革命斗争也是鄂豫皖苏区历史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靖宇 确山暴动 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 鄂豫皖苏区
下载PDF
鄂豫皖苏区党风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
18
作者 周梦真 肖建东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16,共5页
鄂豫皖苏区初创时期党风建设曾面临严峻考验,影响苏区的建设与发展。为此,鄂豫皖苏区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践行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之风,倡导艰苦奋斗之风。这些措施提升了鄂豫皖苏区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巩固了党组织在鄂豫皖苏区... 鄂豫皖苏区初创时期党风建设曾面临严峻考验,影响苏区的建设与发展。为此,鄂豫皖苏区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践行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之风,倡导艰苦奋斗之风。这些措施提升了鄂豫皖苏区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巩固了党组织在鄂豫皖苏区的领导地位,造就培养了大批优秀党员干部。鄂豫皖苏区党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新时代党风建设要将持续加强党员思想教育作为“重要一法”,将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核心一环”,将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作为“关键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党风建设 思想教育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群众工作的历史实践暨现实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海宸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共2页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最重要的运用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这既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凝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地区坚决依靠群众、...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最重要的运用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这既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凝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地区坚决依靠群众、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创建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的鄂豫皖苏区,给“为什么要依靠群众,怎样依靠群众,怎样做好群众工作”的重大命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解读,为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鄂豫皖苏区 群众路线 群众工作 民生 医疗防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