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晋时代的“瘴气之害”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子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3,共9页
西汉对南越战事中因“暑湿”导致“士卒大疫”的历史记录,或许应当看作对“瘴气”危害的早期记忆。而《淮南子·地形》所谓“障气”,可能就是“瘴气”。东汉至于晋时对南方的开发,留下了更多有关“瘴气”的文字遗存。当时人对于“... 西汉对南越战事中因“暑湿”导致“士卒大疫”的历史记录,或许应当看作对“瘴气”危害的早期记忆。而《淮南子·地形》所谓“障气”,可能就是“瘴气”。东汉至于晋时对南方的开发,留下了更多有关“瘴气”的文字遗存。当时人对于“瘴气之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季节性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总结和分析相关文化信息,对于理解汉晋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显然是有益的。一些学者在对“瘴气”的研究中使用了文化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对相关历史现象进行病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和解释,或许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 湿疫 瘴气 障气
原文传递
汉晋时期的中国“西南丝绸之路” 被引量:12
2
作者 罗二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4-105,共22页
该文使用古代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对汉晋时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形成与路线特点、建设、商业活动,以及汉代成都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这条古道在西汉中期以前就已存在,但汉帝国直至东汉永平十二... 该文使用古代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对汉晋时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形成与路线特点、建设、商业活动,以及汉代成都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这条古道在西汉中期以前就已存在,但汉帝国直至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才将这条道路全线开通。其基本路线为从成都经永昌郡(今云南西部)到达身毒(今印度)。当时在古道沿途大规模开凿道路,设置郡县治所和各种交通通讯设施,大量移民,屯军等措施来保证道路畅通与高效的通讯传递。当时古道上的商业活动可分为境内和境外两部分。境内主要在蜀地与西南夷地区之间,境外主要在蜀地与境外之间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丝绸之路 汉晋时期 中国 文化交往 商业
下载PDF
论汉晋之际的北地傅氏家族 被引量:9
3
作者 柳春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6,共8页
北地傅氏家族是汉末至西晋时期相当活跃的一支北方大族。东汉时北地郡遭受羌胡侵逼,郡境迁移,人民流散。为了谋求较为优越的发展条件,傅咸子孙徙居清河。永嘉之乱后,傅氏家族的两支先后渡江南迁。傅氏家族的文化面貌表现为明显的北方大... 北地傅氏家族是汉末至西晋时期相当活跃的一支北方大族。东汉时北地郡遭受羌胡侵逼,郡境迁移,人民流散。为了谋求较为优越的发展条件,傅咸子孙徙居清河。永嘉之乱后,傅氏家族的两支先后渡江南迁。傅氏家族的文化面貌表现为明显的北方大族特征,在家风方面,重视宗法血缘关系,讲究孝道,注重事功而勤于政事。其学风与家风互相渗透和融合,表现出保守趋向。当汉魏易代之际,傅干从舆论宣传方面强烈谴责曹操的篡代行径,他本人也以身殉道;而在曹魏后期司马氏篡权夺国的过程中,傅嘏和傅玄自觉地加入到司马氏阵营。傅氏家族的活动表明,在前后两次皇权转换的过程中,大族势力的政治动向及其所起的作用是迥然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之际 北地 傅氏家族 傅嘏 傅玄
下载PDF
“风痹”与“风疾”——汉晋时期医家对“诸风”的认识及相关的自然气候因素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景蜀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4,139,共9页
“风痹”和“风疾”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由于其病因均与风邪有关,汉晋时医家倾向于将两者归入广义的“诸风”病范畴。传统医学理论以“风”为外邪之首,强调自然气候、物候与人体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而受到此时期自然气候“风气”偏盛因... “风痹”和“风疾”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由于其病因均与风邪有关,汉晋时医家倾向于将两者归入广义的“诸风”病范畴。传统医学理论以“风”为外邪之首,强调自然气候、物候与人体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而受到此时期自然气候“风气”偏盛因素影响,汉晋医家对因“风气”异常引发的疾病也十分重视,其有关“诸风”病因病机的若干基本认识,成为此时期“诸风”疾病证治和用药原则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 风痹 风疾 气候 五运六气
下载PDF
汉晋上计制度与辞赋地理书写——兼论辞赋与地志的关系
5
作者 彭安湘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8,共11页
上计制度是汉晋时期一项重要的官吏考核制度,其上计文书、舆图及上计会问等要素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这成为汉晋地学的主要构成要素并影响了汉晋辞赋的地理书写。首先是有上计吏参加的上京朝会成为汉晋辞赋的表现内容;其次是上计掾... 上计制度是汉晋时期一项重要的官吏考核制度,其上计文书、舆图及上计会问等要素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这成为汉晋地学的主要构成要素并影响了汉晋辞赋的地理书写。首先是有上计吏参加的上京朝会成为汉晋辞赋的表现内容;其次是上计掾吏及相关职事的经历和博才多识特征对汉晋辞赋地理书写发挥了积极作用;再者是“计偕物”规定、计簿物产记录对汉晋辞赋题材取向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上计不断制度化产生的地理知识,还为地志撰述提供了资料来源,也促成了地志文本的形成。因而,上计制度促使汉晋辞赋与地志在艺术表现、文献征引、写作意图、题材倾向与文化功能等方面有较高的契合度。可见,辞赋与地志两者之间是共存、互补的关系。前人说“赋代志乘”,将辞赋与地志的双向互动关系简单说成单向影响关系,是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 上计制度 辞赋地理书写 地志 “赋代志乘”
下载PDF
东汉魏晋官印中的“率善”号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文学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90,125,共10页
官印和文献中的"率善"号至晚出现于东汉中期,主要用于封授氐、羌、匈奴等久居或入居内郡,规模较小的民族部落,加诸中郎将、都尉、仟佰长、邑长、小长等中低层次官称,内涵以守法安民为主。魏晋时期,"率善"号职官取... 官印和文献中的"率善"号至晚出现于东汉中期,主要用于封授氐、羌、匈奴等久居或入居内郡,规模较小的民族部落,加诸中郎将、都尉、仟佰长、邑长、小长等中低层次官称,内涵以守法安民为主。魏晋时期,"率善"号职官取代了东汉时期多样化的官号,表明魏晋官号统一化和制度简化的趋势。这一趋势伴随着官号意义的整合,带来"率善"号意义的扩展。同时,这种制度的变迁、官号的选择和官号意义的部分扩展又暗合了东汉魏晋民族迁徙融合、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魏晋 官印 率善号
原文传递
汉晋河西地缘政治与汉译佛经中心的转移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智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3-121,共9页
汉晋时期河西地域学术经历了从无到有,进而发展壮大为北中国学术中心的历史过程。从地理空间上来看,儒学是由东向西传播的。外来之佛学则与之相反。佛学在其东传过程中,必然要与地域社会发生关系,尤其与地缘政治。汉晋河西汉译佛经中心... 汉晋时期河西地域学术经历了从无到有,进而发展壮大为北中国学术中心的历史过程。从地理空间上来看,儒学是由东向西传播的。外来之佛学则与之相反。佛学在其东传过程中,必然要与地域社会发生关系,尤其与地缘政治。汉晋河西汉译佛经中心经历了由敦煌到姑臧,以及姑臧中心解体的过程。敦煌成为汉译佛经中心,得益于其华戎交会、远离中原政治中心的地缘政治环境;姑臧成为中心,得益于其为河西礼佛小国,如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等本土豪族政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姑臧汉译佛教中心的解体,则是由北魏荡平北凉政权所致。由此可以看出,河西汉晋佛教与地缘政治的关系是:地缘政治控制着士族在区域社会的发展空间,士族势力的涨落左右着区域佛教的兴衰,而佛教僧团则利用其为家族佛教与王室佛教的影响力,与区域政治势力相颉颃。因此,汉晋河西文化的繁荣,不仅有本土士族与"外来避乱之儒英"之贡献,传教之僧侣亦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 佛教 地缘政治
原文传递
两汉魏晋天象记录统计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次沅 《时间频率学报》 CSCD 2015年第3期177-187,共11页
自西汉开始,天象被大量、系统地记载于史书。两汉魏晋期间,数量逐渐增多,种类逐渐齐全。全面统计分析了这一时期天象记录的文献来源、天象类型和时间分布。在这625年中,共记录天象1 581条,其中包括日月食236、月行星位置782、其他563。... 自西汉开始,天象被大量、系统地记载于史书。两汉魏晋期间,数量逐渐增多,种类逐渐齐全。全面统计分析了这一时期天象记录的文献来源、天象类型和时间分布。在这625年中,共记录天象1 581条,其中包括日月食236、月行星位置782、其他563。几乎所有记录都来自官史天文等志和本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天象记录 天文学史 汉魏晋 统计分析
下载PDF
魏晋人盗用汉代坟墓材料造墓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爱国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7-60,共14页
考古发现表明,魏晋时期存在着盗用汉代坟墓材料造墓的现象。盗用者既有王公贵族,也有平民百姓。盗用汉墓材料甚至占据墓坑下葬,或是出于经济原因,或是出于风水考虑。这些建墓材料既可能是死者家属直接盗取,也可能是他人盗取后出售。可... 考古发现表明,魏晋时期存在着盗用汉代坟墓材料造墓的现象。盗用者既有王公贵族,也有平民百姓。盗用汉墓材料甚至占据墓坑下葬,或是出于经济原因,或是出于风水考虑。这些建墓材料既可能是死者家属直接盗取,也可能是他人盗取后出售。可能为了防止地下被盗取墓葬中的鬼怪伤害死去的亲人,魏晋人在墓中随葬了镇墓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魏晋 盗墓 造墓 风水 镇墓兽
原文传递
繁缛富艳:汉末魏晋易代文学的才情底色
10
作者 王洪军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建安时期,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打破了汉代以道德文章为标准的程式化人才选拔方式,大量辞章氤氲而又个性鲜明的文人脱颖而出。曹操、刘备、孙权政治集团,尤其是在曹氏父子麾下,聚集了众多擅长文学...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建安时期,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打破了汉代以道德文章为标准的程式化人才选拔方式,大量辞章氤氲而又个性鲜明的文人脱颖而出。曹操、刘备、孙权政治集团,尤其是在曹氏父子麾下,聚集了众多擅长文学、辞采斐然的士人,由此形成汉末三国以文采见长而精彩纷呈的文学画卷。三家归晋,能够和敢于入洛仕进的“亡国之余”,唯可凭借的即是自身的才学,而个体的才华和能力大多体现在文辞富艳、辞采华美、深情低回的文学创作乃至文学风格上,由此出现了晋世群才雕采饰藻、挺拔峻峭的文学特色。时代不幸诗家幸,汉末魏晋易代的人才流动,因才情为文学,呈现出传统中国文学史上色彩斑斓的文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魏晋 易代 才情 富艳 辞采
下载PDF
湖南出土汉晋时期微雕动物形珠饰造型与材质溯源初考
11
作者 覃璇 邹婧 +1 位作者 龙天一 刘琦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6期134-148,共15页
一类个体微小,质地多样,以动植物、器物和吉祥符号为造型的微雕珠饰于西汉中期涌现。有别于形制简单的管、珠,这些复杂的微雕珠饰体现了更高的工艺水平、更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吉祥崇拜内涵,但对此类珠饰的系统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梳理并公... 一类个体微小,质地多样,以动植物、器物和吉祥符号为造型的微雕珠饰于西汉中期涌现。有别于形制简单的管、珠,这些复杂的微雕珠饰体现了更高的工艺水平、更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吉祥崇拜内涵,但对此类珠饰的系统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梳理并公布了一批湖南出土汉晋时期动物形微雕珠饰,部分样品使用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科学手段加以表征。分析表明,这些微雕珠饰中既有直接从域外输入的;也可能有使用外来材料在本地加工制作的;还有以传统材料,制作出富有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的等几个类群。其中,海螺形、甲虫形和施蓝釉狮形几种形制较为特殊。这类微雕动物形珠饰,是在汉代之前的自然崇拜以及本土动物形玉石器审美基础上,吸收了外来审美风尚,通过材料使用、加工技术借鉴融合产生的产物,是中华文明包容融合,交流互鉴的生动体现。这类珠饰在湖南的出土,进一步说明该地在跨区域文化、物质传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雕珠饰 汉晋时期 科学表征 湖南 交流互鉴的中华文明
下载PDF
汉末魏晋诗人的时空慨叹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彩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8-152,共5页
汉末魏晋诗歌重思辨,善于从时空的高度探讨人生的意义,追寻生命的本源。从《古诗十九首》到建安、正始诗歌,诗中充满了对人生苦短、时流倏忽的慨叹,诗歌风格苍凉而幽愤。及至东晋,王羲之、陶渊明用对自然人生的彻悟和特有的审美观... 汉末魏晋诗歌重思辨,善于从时空的高度探讨人生的意义,追寻生命的本源。从《古诗十九首》到建安、正始诗歌,诗中充满了对人生苦短、时流倏忽的慨叹,诗歌风格苍凉而幽愤。及至东晋,王羲之、陶渊明用对自然人生的彻悟和特有的审美观稀释了人生短暂带来的痛苦,时空意识逐渐趋向和谐、宁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魏晋诗歌 时空慨叹 《古诗十九首》 阮籍 陶渊明
下载PDF
简论汉晋时期医疗器具铭文
13
作者 谢佳芮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3年第1期253-262,304,共11页
汉晋时期是我国古代医疗器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该时期医疗器具在形制、功用方面逐渐同生活常器相分离,呈现出专门化的发展趋势,亦在铭文方面中得到相应反映。铭文内容简明扼要、医用标示性强,并出现专业医学类铭文;刻铭方式多样,铭... 汉晋时期是我国古代医疗器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该时期医疗器具在形制、功用方面逐渐同生活常器相分离,呈现出专门化的发展趋势,亦在铭文方面中得到相应反映。铭文内容简明扼要、医用标示性强,并出现专业医学类铭文;刻铭方式多样,铭文位置醒目,体现出诸多医疗器具制作与使用内容,综合反映医疗器具及铭文实用性、专用性及等级性特点,在具象说明汉晋时期医疗器具制作与使用情况的同时,亦展现较多该时期医疗活动及医疗社会生活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时期 医疗器具 铭文 医疗考古
原文传递
论汉晋时期文章的集作形态
14
作者 李德辉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61,共9页
汉晋时期,文献以简牍为载体,文章有一长一短两种状态,长文书于简册,短文书于札牍。长文来源于分书于单简的零散资料,或作者构思的短句短章,作者将书于众简的资料集合串联,即构成长文或著述。通过这种方式缀合的,即集作。其中,材料靠辑... 汉晋时期,文献以简牍为载体,文章有一长一短两种状态,长文书于简册,短文书于札牍。长文来源于分书于单简的零散资料,或作者构思的短句短章,作者将书于众简的资料集合串联,即构成长文或著述。通过这种方式缀合的,即集作。其中,材料靠辑集整合而成的谓之辑录体,以这种方式编撰的作品外表宏大,内里松散;奏议、书论等长文可称为创作体,语气完足,布局整密,无拼合组接之迹。集作的优势和弊端,都是由简牍书写条件造成的,可见文章规模体制与所用文献载体大有关联。从文献载体来解释汉魏晋初的文体、文风特征,可以揭示问题的根源,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晋 文章 集作 形态
下载PDF
作为政治信物的汉晋瑞兽纹带扣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物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18,106,共16页
本文对新疆焉耆黑圪垯、乐浪石岩里和辽宁大连营城子等地发现的龙形瑞兽纹金带扣以及相关的玉、银等材质的瑞兽纹带扣进行研究,推测这些高等级的瑞兽纹金带扣是由汉朝中央政府管理的作坊生产,并由中央政府赐给当时边疆地区的首领。中央... 本文对新疆焉耆黑圪垯、乐浪石岩里和辽宁大连营城子等地发现的龙形瑞兽纹金带扣以及相关的玉、银等材质的瑞兽纹带扣进行研究,推测这些高等级的瑞兽纹金带扣是由汉朝中央政府管理的作坊生产,并由中央政府赐给当时边疆地区的首领。中央政府通过规定龙、天禄、辟邪、虎等瑞兽的类别及等级的措施,强化汉王朝的权威。这些带扣也赐予汉晋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高级贵族和官员,在东汉至两晋时期尤为突出,这可能导致中原王朝放弃"带钩"的传统,开始使用草原传统和中原传统融为一体的亚腰马蹄形及前圆后方形的"带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兽纹金带扣 鲜卑头 政治信物 汉晋 边疆
原文传递
“傍海”“浮海”与东北边疆布局——汉晋宾徒县地望发微
16
作者 佘远姣 王海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3-68,102,共7页
汉代徒河县治乃今锦州汉城址,与先秦“屠何”族密切相关。宾徒位于徒河以东,今大凌河东岸的凌海市王家城址为县治所在。宾徒与徒河、交黎,构成汉辽西郡东部都尉主干,呈现的三角形区域社会治理布局延续至今。汉晋辽东湾海岸线比现今伸入... 汉代徒河县治乃今锦州汉城址,与先秦“屠何”族密切相关。宾徒位于徒河以东,今大凌河东岸的凌海市王家城址为县治所在。宾徒与徒河、交黎,构成汉辽西郡东部都尉主干,呈现的三角形区域社会治理布局延续至今。汉晋辽东湾海岸线比现今伸入内陆,宾徒是重要的河海联运港口。慕容鲜卑与东晋“浮海”交往频繁,宾徒发挥着端点作用。慕容廆安置齐地“侨分”,宾徒更名营丘,退出政区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时期 宾徒县 王家城址 港口
下载PDF
释东汉魏晋镜铭中的“羲”字
17
作者 鹏宇 《出土文献》 2023年第3期118-122,157,共6页
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的铜镜中,有一常见套语作“众△主阳”,由于字形减省、讹变严重,一直以来未有定释。本文以字形为基础,结合此类铜镜的具体语境及纹饰特点,将其中的疑难字读为羲和氏的“羲”字,并对此句文意进行疏解。
关键词 东汉魏晋 镜铭
下载PDF
汉晋北朝河东诗考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陆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河东地区是汉晋北朝学术文化的繁盛区,亦是重要的诗歌创作兴盛区之一。北魏时期的平城为都城百年,作诗一度相对较多,此时诗歌犹更多继承汉魏遗风。东魏北齐以霸府晋阳为中心的创作是河东文学的高峰期,是河东地区文士最多、诗歌写作最兴... 河东地区是汉晋北朝学术文化的繁盛区,亦是重要的诗歌创作兴盛区之一。北魏时期的平城为都城百年,作诗一度相对较多,此时诗歌犹更多继承汉魏遗风。东魏北齐以霸府晋阳为中心的创作是河东文学的高峰期,是河东地区文士最多、诗歌写作最兴盛的时期。北朝后期一些河东诗即便使用新体诗形式,亦能保持河东的贞刚之气,为南北诗风的融合做出阶段性贡献。对河东诗歌的考析,亦为汉晋北朝诗史、北朝文学地理等研究提供相关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 北朝 河东 诗歌 文学地理
原文传递
汉晋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开发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跃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9-84,89,共7页
吐鲁番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早在史前时期就有农业活动。经过汉代大力经营,该区农业获得迅速发展。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政权统治该区,使得当地农业继续发展,并取得卓越成绩。汉晋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农业的发展持续不断,既有政府组织... 吐鲁番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早在史前时期就有农业活动。经过汉代大力经营,该区农业获得迅速发展。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政权统治该区,使得当地农业继续发展,并取得卓越成绩。汉晋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农业的发展持续不断,既有政府组织的屯垦,也有民间的私垦。该区农业的开发为吐鲁番地区文明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南北朝 吐鲁番地区 农业开发 复种制度 特色农业
下载PDF
论汉晋时期南中大姓经济的构成及发展特点 被引量:3
20
作者 尹建东 陈斌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7期107-111,共5页
尽管以往学者对汉晋时期南中大姓的兴衰发展过程、南中大姓与中央及西南地方政权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民族融合等问题做过很多探讨,但是对南中大姓经济的构成及发展特点却关注较少。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传统农业经济、工... 尽管以往学者对汉晋时期南中大姓的兴衰发展过程、南中大姓与中央及西南地方政权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民族融合等问题做过很多探讨,但是对南中大姓经济的构成及发展特点却关注较少。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传统农业经济、工商业经济、经济依附关系的构成及表现、夷汉经济的交融与互动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时期 南中大姓 经济结构 交融互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