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江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高艳丽 李红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48-2260,共13页
在流域尺度上,景观格局变化是决定土壤侵蚀程度的重要因素。以汉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及环境气象数据,运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和逐步回归法,探究景观格局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2000—201... 在流域尺度上,景观格局变化是决定土壤侵蚀程度的重要因素。以汉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及环境气象数据,运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和逐步回归法,探究景观格局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2000—2015年间,汉江流域土壤侵蚀量下降,高值区分布在流域中部草地区,低值区分布在流域东西两侧的林地和耕地区。不同坡度下各等级土壤侵蚀量不同,侵蚀量最大值出现在10—30°的坡度范围内。(2)研究期间,汉江流域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强,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各斑块自身连通性增强,景观类型空间分布均匀。(3)汉江流域土壤侵蚀量与斑块密度和平均邻接度指数呈正相关,与蔓延度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即景观破碎度越高、连通性越差,土壤越容易遭受侵蚀,反之则不易受到侵蚀;研究表明景观格局变化对土壤侵蚀有显著影响,结果可为流域尺度景观管理与水土保持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景观格局变化 影响因素 汉江流域
下载PDF
汉江流域产水量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胡砚霞 于兴修 +1 位作者 廖雯 刘璇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3-82,共10页
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区,研究其生态系统产水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对实现汉江流域高质量持续调水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多源异构数据以及气象、土壤等资... 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区,研究其生态系统产水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对实现汉江流域高质量持续调水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多源异构数据以及气象、土壤等资料作为输入,采用InVEST模型产水模块和情景分析法估算和阐明了2001~2019年汉江流域产水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降水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汉江流域产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2019年,汉江流域产水量先增加后减少,不同时期流域产水深度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呈中北部低、西南部及东南部高的空间分异特征;全流域产水深度以增加为主,增加区域集中于丹江口以上流域,减少区域主要在唐白河流域。(2)子流域尺度上,丹江口以上流域对全流域产水量的贡献最高,是汉江流域主要产水区,唐白河流域的贡献最低。(3)城镇与建成区、裸地和草地平均产水深度最大;稀疏森林、农田和郁闭森林是流域产水的主要贡献地类,三者提供了汉江流域产水总量的90%;平原区产水深度最高,较低中山区产水深度最低。(4)2001~2019年,降水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94%和6%,表明降水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更显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汉江流域科学合理推进退耕还林(草)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产水量 土地利用变化 汉江流域
原文传递
近60年汉江流域侵蚀性降雨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明勇 谭淑端 张全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44-1549,共6页
汉江流域是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侵蚀性降雨是剧烈土壤水蚀的原动力,是洪涝灾害的直接致灾因子,因此对汉江流域侵蚀性降雨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利用汉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47个站点逐日降雨观测资料,采用常规统计学... 汉江流域是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侵蚀性降雨是剧烈土壤水蚀的原动力,是洪涝灾害的直接致灾因子,因此对汉江流域侵蚀性降雨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利用汉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47个站点逐日降雨观测资料,采用常规统计学方法计算研究区逐年年降雨量、侵蚀性降雨量以及暴雨量平均值,进而得到降雨特征值逐年距平百分率及变异系数(Cv),分析了这3个将于特征值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汉江流域降雨的时间变化特征。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汉江流域逐年降雨特征值在ARCGIS里采用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年均降雨特征值的空间分布,分析了研究区3个降雨特征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51-2012年汉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86 mm,日降雨量≥12 mm的侵蚀性降雨量为614.1 mm,日降雨量≥50 mm的暴雨量为167.6 mm。研究期间内,3个降雨指标均在波动中下降,但下降趋势不显著,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干湿趋势;年侵蚀性降雨量和年降雨量变化具有显著的一致性,但侵蚀性降雨的变化幅度大于降雨量的变化幅度;年暴雨量的变化特征与年降雨量的变化特征亦相似,但年暴雨量的波动幅度较年侵蚀性降雨量、年降雨量更大。1951-2012年汉江流域年均降雨量、侵蚀性降雨量及年暴雨量在空间上均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降雨的异常程度很高。研究结果可增进对汉江流域降雨变化规律的认识,为汉江上游植被生态恢复及中下游的防洪减灾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侵蚀性降雨 暴雨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汉江流域1960~2014年降雨极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丹 郭生练 +1 位作者 洪兴骏 郭靖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48-1456,共9页
深入研究降雨极值的时空变化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提高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通过构建PDS/GP模型,并引入降雨极值变化指标,结合统计检验分析汉江流域15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春、夏、秋季以及全年月降雨超定量系列的年际变化特征;利用复杂... 深入研究降雨极值的时空变化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提高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通过构建PDS/GP模型,并引入降雨极值变化指标,结合统计检验分析汉江流域15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春、夏、秋季以及全年月降雨超定量系列的年际变化特征;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的聚类系数和节点度,结合各站点在典型年份春、夏和秋季的降雨极值变化指标,分析月降雨极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汉江流域月降雨极值年际变化的季节性差异较大,近55 a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变化趋势。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的月降雨极值年际变化与春、秋季相反,而秋季的变异指标年际波动最大。从空间上看,受季风气候、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中下游月降雨极值变化的差异性要高于上游。随着相关阈值的增大,流域站网总体关联度有所降低。相同阈值下的结果表明空间上相邻的站点其关联性差异较大,部分相距较远的站点具有更大的关联性,分析结果可为降雨极值的空间插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极值 PDS/GP模型 聚类系数 汉江流域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陕南汉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蒋冲 王飞 +1 位作者 穆兴民 李锐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7,共7页
根据陕南汉江流域及其周边34个气象站1959-2010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周广胜—张新时模型、Penman-Monteith公式、Mann-Kendall检验、相关分析和Spline插值等方法,分析了近52a水热条件的变化及其对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并对NP... 根据陕南汉江流域及其周边34个气象站1959-2010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周广胜—张新时模型、Penman-Monteith公式、Mann-Kendall检验、相关分析和Spline插值等方法,分析了近52a水热条件的变化及其对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并对NPP的未来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汉江流域年均温为13.7℃,整体呈升高趋势(0.14℃.(10a)-1)(p<0.001),北部快于南部,东部快于西部。多年平均降水为747.3mm,整体呈减少趋势,于1991年发生减少突变;2)NPP高值区位于大巴山区和米仓山部分地区,秦岭山地相对较小,表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格局。秦岭南麓部分地区NPP上升,汉江谷地除安康外均呈下降趋势,大巴山和米仓山一带除平利、镇坪外均呈现下降趋势。3)NPP与降水、相对湿度和湿润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与潜在蒸散、日照时数和气温负相关,温度对于NPP积累起到的作用有限,水分是主要制约因素;4)a情景下NPP增幅15%以上,b情景下增加9%左右,c情景下NPP整体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气候变化 植被 净初级生产力(NPP) 湿润指数
下载PDF
汉江流域耕地生产力变化趋势与持续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砚霞 王长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9-1261,共13页
开展耕地生产力变化趋势研究对耕地占补平衡评估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城镇化对汉江流域耕地的分布与生产力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时间序列土地覆被与MOD17A3 NP... 开展耕地生产力变化趋势研究对耕地占补平衡评估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城镇化对汉江流域耕地的分布与生产力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时间序列土地覆被与MOD17A3 NPP数据集,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Hurst指数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1~2019年汉江流域耕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趋势、稳定性及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汉江流域耕地生产力占补平衡状况及区域差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01~2019年汉江流域耕地NPP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1~2010年增长态势明显快于2011~2019年。(2)汉江流域耕地NPP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79%的耕地NPP值介于400~600 g C·m·a,集中分布在中上游河谷盆地;耕地NPP呈显著增加的区域占全流域耕地的53.20%,主要位于中上游河谷盆地和南阳盆地,呈显著减少的区域仅占1.06%;耕地NPP变化稳定的区域集中在上游河谷盆地以及下游荆门、应城等地,不稳定区域主要位于十堰郧阳区、襄阳以及下游汉川、天门、武汉等地的城镇扩张区;流域耕地NPP未来将处于持续增加的趋势。(3)2001~2019年汉江流域转入耕地占全流域耕地的0.56%,转出耕地占4.70%,转入耕地明显少于转出耕地,汉江流域及其三级流域耕地生产力均呈较显著的占补负平衡,且以唐白河流域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退耕还林 耕地生产力 趋势分析 占补平衡
原文传递
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千珣 郭生练 +2 位作者 邓乐乐 田晶 王何予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8-505,共8页
根据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特征,以行政单元为评价分区,建立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自然和社会2个系统,山区、平原和水域3种流域地貌单元,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节约、水监管和水文化6类人水关系子系统以及25项指标。引... 根据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特征,以行政单元为评价分区,建立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自然和社会2个系统,山区、平原和水域3种流域地貌单元,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节约、水监管和水文化6类人水关系子系统以及25项指标。引入基于AHP法和熵值法的融合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评价2017年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结果表明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二者关联度达0.844,因而呈中下游相对领先、上游略有滞后的空间格局,其中水安全、水环境和水节约是影响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要因。评价结果可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 模糊综合评价法 水资源管理 汉江流域
下载PDF
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邓乐乐 郭生练 +1 位作者 李千珣 田晶 《水资源研究》 2020年第3期249-258,共10页
根据汉江流域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现状,构建由3层12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标准、模糊综合评判和集对分析评价模型,对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汉江流... 根据汉江流域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现状,构建由3层12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标准、模糊综合评判和集对分析评价模型,对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汉江流域2010~2016年水资源承载力大体变化趋势为先逐步降低,在2013年达到最低值,后逐渐上升。模糊综合评价显示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各年得分在0.55~0.58之间,集对分析显示其承载力具有一定风险性。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已达一定规模,应合理开发并高效利用水资源。该研究将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模糊综合评判 集对分析评价 汉江流域
下载PDF
城市八景中的流域山水营建智慧研究——以汉江沿线(湖北段)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之羿 覃远 +1 位作者 陈期钰 万敏 《风景园林》 2023年第7期133-140,共8页
【目的】综述山水营建智慧的研究发展,在城市八景中发掘山水营建智慧的潜在价值。【方法】运用古籍考释法、归纳法、人文风景制图法梳理出汉江沿线(湖北段)的13个清代府州县的114处城市八景景目。【结果】围绕城市八景是流域局地山水营... 【目的】综述山水营建智慧的研究发展,在城市八景中发掘山水营建智慧的潜在价值。【方法】运用古籍考释法、归纳法、人文风景制图法梳理出汉江沿线(湖北段)的13个清代府州县的114处城市八景景目。【结果】围绕城市八景是流域局地山水营建智慧的表征,阐述了城市八景是流域局地山水“形势”的诗意表述,通过“以人为胜”赋予同质化平原之山水以特色。阐明其“时空周正”的组织、利用局地山水的营造规律,以及“内聚外控”“水缘串景”“山缘串景”“山水呈景”“散点式”的局地自然山水格局特征。城市八景是顺应整体流域山水格局营造智慧的产物,具体表现为城市八景是对汉江流域整体山水格局的高度呼应,也是流域风土特色的场景集萃。【结论】城市八景文化具有出乎史的特质,其乐山乐水的思想促生城市八景保护,并因存史纳文而成为城市山水特色保护之“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八景文化 山水营建智慧 汉江流域
下载PDF
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龙雨萍 张中旺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0-35,共6页
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使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之一,评价其开发潜力可为该地区文化旅游科学合理地开发提供依据。为此,从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开发条件和客源市场条件3个方面建立了包含20个评价指标的... 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使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之一,评价其开发潜力可为该地区文化旅游科学合理地开发提供依据。为此,从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开发条件和客源市场条件3个方面建立了包含20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权重,构建了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系统,并以汉江流域湖北段6处文化旅游区为例进行潜力评价和排序,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潜力 层次分析法 汉江流域
下载PDF
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环保选线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凌 《铁道勘察》 2024年第2期85-90,97,共7页
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西安至商洛段穿越秦岭高中山区,郧西至十堰段跨越汉江,具有沿线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敏感区域密集、生物多样性丰富、水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等特点,保护秦岭及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成为西十高铁建设中需要考虑... 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西安至商洛段穿越秦岭高中山区,郧西至十堰段跨越汉江,具有沿线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敏感区域密集、生物多样性丰富、水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等特点,保护秦岭及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成为西十高铁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采取GIS+BIM的技术手段,制作区域环境敏感区图层,搭建多维度区域生态保护目标空间分布及管控范围的环保选线平台,结合工程技术条件开展各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及环境影响程度的综合比选,从而得出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线路方案,为设计选线及控制工程方案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先期开展敏感区路段环境影响专题论证,可进一步优化工程选线及工程形式,保障项目依法合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环境保护 选线设计 秦岭山区 汉江流域
下载PDF
黑河流域汉代垦殖绿洲空间分布重建 被引量:7
12
作者 颉耀文 余林 +2 位作者 汪桂生 王学强 史志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6-312,319,共8页
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和3S手段,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确定绿洲最大分布范围,结合土壤、海拔、坡度自然条件,合理推断了垦殖绿洲的总体范围.以历史文献、古遗迹、历史地图为基本资料,在开展多次深入细致地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获得对汉代垦殖... 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和3S手段,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确定绿洲最大分布范围,结合土壤、海拔、坡度自然条件,合理推断了垦殖绿洲的总体范围.以历史文献、古遗迹、历史地图为基本资料,在开展多次深入细致地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获得对汉代垦殖绿洲进行重建的证据.以这些论据为基础,复原出了垦殖绿洲的空间分布范围并量算出了数量,从而获得了详尽的垦殖绿洲分布情况.重建结果表明:汉代垦殖绿洲在全流域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分布在黑河干流和几条支流的下游;汉代上游和中游绿洲面积小而分散,下游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古居延地区,黑河流域汉代垦殖绿洲面积达到1 755 km^2.黑河流域汉代垦殖绿洲能够得到大规模和全区域的开发是由国家政策、农业技术、丝绸之路、自然环境因素共同促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殖绿洲 空间分布 汉代 黑河流域
下载PDF
汉江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水文化内涵及其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运海 魏细玲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2-60,共9页
汉水文化是以地域命名的文化,非物质文化是认识汉水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以汉水文化为抓手,推进“文化+”新业态发展是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汉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对汉江流域国家级非物... 汉水文化是以地域命名的文化,非物质文化是认识汉水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以汉水文化为抓手,推进“文化+”新业态发展是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汉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对汉江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统计分析,发现汉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富集于汉江的上游十堰、中游襄阳、南阳和下游武汉。汉江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上以民间文化、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为主,在道教文化、楚文化、神农文化、名人文化和民间信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和较大的旅游体验价值。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推进“汉水文化+”“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通过生活化、舞台化、商品化、情境化等手段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汉水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价值 旅游开发
下载PDF
汉江流域植被生长与水热的时滞累积效应
14
作者 张婕 张翀 杨雅青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汉江流域植被生长与气温和降水的时滞累积效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2001-2020年MODIS NDVI月数据和月均温、月降水数据,通过相关和时滞累积效应分析不同生态分区及植被的生长季N...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汉江流域植被生长与气温和降水的时滞累积效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2001-2020年MODIS NDVI月数据和月均温、月降水数据,通过相关和时滞累积效应分析不同生态分区及植被的生长季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差异及其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结果与结论(1)汉江流域生长季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均值为0.7,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263和0.223,正相关区域多分布于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山地丘陵的植被茂密地带,负相关区域多分布于平原和盆地的栽培植被种植地带及各市人类生产生活区。(2)汉江流域生长季NDVI与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时滞累积效应,受累积1个月滞后0个月-累积3个月滞后3个月影响的植被面积均超过了50%,气温的时滞累积效应由中间向东西两侧递减,降水则自西向东明显增加,气温的时滞累积效应对植被覆盖的促进效果大于抑制效果,降水则相反。(3)6类植被对气温和降水时滞累积的负相关性均减弱。除针叶林和阔叶林外,气温在累积6个月滞后3个月的情况下对其他类型植被覆盖的影响最大,响应程度最高的是低覆盖植被;降水在累积3个月滞后2个月的情况下对6类植被覆盖的影响最大,降水对6类植被的平均最值相关系数大小为草丛>草甸>灌丛>栽培植被>针叶林>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NDVI 植被类型 生态分区 时滞累积效应
下载PDF
汉江流域襄阳段地表水总磷浓度的变化特征
15
作者 谷金普 唐佳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为助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地方精准施策,基于2016—2022年汉江流域襄阳段12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的总磷浓度及区域降雨量开展了水环境形势分析、磷污染来源解析,并对区域总磷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汉江流域襄阳段1... 为助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地方精准施策,基于2016—2022年汉江流域襄阳段12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的总磷浓度及区域降雨量开展了水环境形势分析、磷污染来源解析,并对区域总磷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汉江流域襄阳段12个国控断面总磷年均浓度总体达标情况较好,但大部分断面总磷月均浓度无法长期稳定达标,其中唐白河张湾、蛮河岛口和清河王湾村3个国控断面超标较严重,蛮河、唐白河和清河的总磷浓度较高、污染较严重。汉江流域襄阳段流域的总磷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受汉江支流总磷浓度影响较大,且与月均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为流域内总磷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污染成因 污染分荷 汉江流域 襄阳段
下载PDF
陕西省汉江流域2000-2015年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玉 张用川 陈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8-85,91,共9页
汉江流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研究陕西汉江流域土壤侵蚀对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还可为当地政府水土保持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运用RUSLE模型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流域及其附近区域8个气象站点2000-2... 汉江流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研究陕西汉江流域土壤侵蚀对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还可为当地政府水土保持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运用RUSLE模型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流域及其附近区域8个气象站点2000-2015年逐日降水量数据、90 m分辨率DEM数据、250 m分辨率MODIS NDVI数据和土壤类型图,计算陕西省境内汉江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土壤侵蚀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时间上,研究区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在2000-2015年变化波动较大,其中2000-2011年波动上升,在于2011-2015年波动下降;在空间上,土壤侵蚀模数高值主要分布在流域的北部和东南部的高山丘陵地带,低值分布在流域的中部平原和盆地地区;②研究区土壤侵蚀主要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其中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呈下降趋势,其他强度的土壤侵蚀呈较弱的上升趋势;③流域内西北部样区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为主,东北部样区以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为主,东南部样区以微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为主,此外,镇巴、紫阳、岚皋、旬阳、白河和镇坪的土壤侵蚀模数较高,需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改善其土壤侵蚀状况;有针对性地退耕还林还草,建立生态保护区,定点实施水利工程,保持水土依然是未来减少土壤侵蚀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USLE模型 土壤侵蚀 时空变化 陕西省汉江流域
下载PDF
汉江流域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研究
17
作者 陈佳 张玲玲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67-72,共6页
汉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研究汉江流域粮食生产碳排放对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汉江流域2008—2021年时空尺度下的粮食生产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并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其与经... 汉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研究汉江流域粮食生产碳排放对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汉江流域2008—2021年时空尺度下的粮食生产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并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研究发现,2008—2021年碳排放总量年际间虽存在一定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生产要素中土地翻耕和化肥使用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比重较大;汉江流域整体呈现弱脱钩状态,上游以强脱钩状态为主,下游为弱脱钩状态;汉江流域各县区的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碳排放脱钩状态存在时空差异,2014—2017年多地呈负脱钩状态。汉江流域粮食生产碳减排效果显著,粮食生产能力有效提升,农业经济发展也取得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碳排放 Tapio脱钩模型 汉江流域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多源融合降水产品SUPER在汉江流域的时空精度评估
18
作者 刘松岩 魏玲娜 +2 位作者 董建志 葛慧 齐丹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5-1349,共15页
当前的多源降水数据融合技术多基于地面雨量站观测进行校正与融合,但地面观测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在地面雨量站点匮乏的地区,基于数理不确定性理论的多源降水融合技术可以在不依赖于地面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各降水数据集的误... 当前的多源降水数据融合技术多基于地面雨量站观测进行校正与融合,但地面观测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在地面雨量站点匮乏的地区,基于数理不确定性理论的多源降水融合技术可以在不依赖于地面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各降水数据集的误差及其互相关性,逐格点确定最优晴雨分类时间序列,有效提高了融合产品的可靠性。为了评估由该理论框架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降水数据优化融合产品SUPER(Statistical Uncertainty Analysis-based Precipitation mERging Framework),本研究在汉江流域上游汉中流域以及中游郭滩流域,利用地面高密度雨量站点的观测数据,选取再分析降水数据ERA5(ECMWF Reanalysis v5)、卫星降水产品IMERG(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PM),从不同时空尺度,对比SUPER的精度及性能。结果表明:①相比ERA5与IMERG,SUPER产品在日、月两种尺度上均具有更优表现,与地面站点实测降水一致性更高、误差更小、误报率最低、探测成功率最高;②SUPER产品在地势平缓地区比在地形复杂地区性能更佳,地形对SUPER产品精度的影响在降水事件识别能力上更为显著,在地形复杂地区降水产品的精度会随地势升高而降低;③SUPER的融合算法及数据集可以有效的降低降水数据的随机误差与晴雨分类误差,但对系统偏差处理相对较为简单,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本研究综合的分析了SUPER产品在研究区的性能,为后续产品的实际应用与改进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产品 SUPER IMERG ERA5 时空尺度 精度评估 汉江流域
原文传递
扬州地区汉代画像木椁墓研究
19
作者 焦阳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1,147,共10页
画像木椁墓是指墓室隔板或顶板雕刻、彩绘有图像的竖穴木椁墓,主要分布于扬州及其周边地区,图像题材主要为穿璧纹、天象图、建筑、人物及历史故事。画像木椁墓流行的时段恰好是墓葬形制由竖穴墓向横穴室墓转变的时期,反映出模仿地上建... 画像木椁墓是指墓室隔板或顶板雕刻、彩绘有图像的竖穴木椁墓,主要分布于扬州及其周边地区,图像题材主要为穿璧纹、天象图、建筑、人物及历史故事。画像木椁墓流行的时段恰好是墓葬形制由竖穴墓向横穴室墓转变的时期,反映出模仿地上建筑的意图,可以算作墓葬形制转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尝试。扬州地区画像木椁墓的源头主要来自鲁南苏北地区的画像石椁墓,之所以传播到扬州附近,可能是因为淮泗流域地方官吏按照要求异地就近做官而造成的文化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画像木椁墓 天象 建筑 淮泗流域
原文传递
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昌虎 李波 +3 位作者 廖小永 张娜 王磊 黄会勇 《中国水利》 2022年第18期32-35,共4页
引江补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重要后续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充分利用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输水能力增加北调水量,提高中线工程供水稳定性和水源保障能力,同时增加汉江流域水资源量,提升汉江水资源调配能力,并为引汉济渭工程... 引江补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重要后续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充分利用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输水能力增加北调水量,提高中线工程供水稳定性和水源保障能力,同时增加汉江流域水资源量,提升汉江水资源调配能力,并为引汉济渭工程实现最终调水规模创造条件,支撑汉江流域和中线受水区绿色发展,实现南北两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引江补汉 必要性 汉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