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与协同发展 被引量:56
1
作者 毛艳华 荣健欣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4-109,191,共6页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其本质上是开放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条件。在国家"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其本质上是开放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条件。在国家"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要有更高的战略定位,要成为高水平开放的引领者、新经济发展的策源地和合作机制创新示范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将致力于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最具活力经济区、世界著名优质生活圈、"一国两制"实践示范区。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应从凝聚区域合作共识、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培育利益共享产业价值链、共建湾区优质生活圈和完善湾区发展规划协调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形成湾区协同发展的格局,加快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战略定位 协同发展 开放型经济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网络分析法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方方 杨焕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120,191,共11页
基于2009年、2012年、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经济联系数据,运用凝聚子群和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显著增强,广州、香... 基于2009年、2012年、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经济联系数据,运用凝聚子群和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显著增强,广州、香港、深圳、佛山处于空间经济网络中心位置;(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可划分为四大子群:以香港、深圳为核心的凝聚子群,以珠海、澳门组成的凝聚子群,以广州为中心、佛山为次中心的凝聚子群,以中山等六个城市组成的凝聚子群;(3)城市间的距离、要素扩散与集聚、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等四类因素对经济网络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网络 网络分析法 QAP方法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珠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交互影响机理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锦 田银生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53-1662,共10页
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具有经济地理优势的"湾区"地带,因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举世瞩目。本文以其主要组成部分的"珠三角9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 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具有经济地理优势的"湾区"地带,因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举世瞩目。本文以其主要组成部分的"珠三角9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该城市群发展进程中的"产业—人口—空间"交互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发展对人口的吸纳作用在后期近乎消退,人口集聚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后期也明显减弱,而空间扩展对人口集聚的影响效果比较有限且后期呈现负影响。基于上述结论可以判断,珠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和空间要素之间具有短期间的互促发展效果,但是尚未形成城市群应具有的长期稳定的互促机制。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三角城市群应积极推动产业类型不断提升以集聚高素质人口,积极引导空间扩张与人口增长匹配发展,并构筑多层次且协同互补的产业空间,以此深化产业、人口和空间要素的协同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人口—空间 VAR模型 交互影响 珠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
原文传递
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时空演化格局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邓昊键 李恒凯 +2 位作者 熊永柱 郑春燕 李迎双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1-1189,共9页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作为世界四大湾区城市群之一,在国家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多源数据,利用重心迁移模型、扩张演化模型及改进的引力模型探究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演化。结果表明:①在城市演化类型上,澳门、肇庆呈单向...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作为世界四大湾区城市群之一,在国家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多源数据,利用重心迁移模型、扩张演化模型及改进的引力模型探究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演化。结果表明:①在城市演化类型上,澳门、肇庆呈单向型演化,佛山、中山、珠海、惠州、香港呈双向型演化,广州、江门、东莞、深圳呈发散型演化;2008~2017年城市群整体的扩张速度与强度低于1998~2008年。②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城市质量、关联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和不平衡性,城市质量与经济发展程度、城市空间呈正相关关系,城市质量高的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关联度高;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社会经济区位度存在明显"断层",缺乏合理的梯度等级,并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且部分城市的区位度演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 演化 城市质量 城市关联度 社会经济区位度
原文传递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许译方 周永杰 +2 位作者 何煜然 邝红艳 杨大勇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1期207-212,共6页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2000、2005、2010和2015四个时期的遥感影像,通过马尔科夫链预测其202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评估该时期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特征,揭示出区域城市化进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研究...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2000、2005、2010和2015四个时期的遥感影像,通过马尔科夫链预测其202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评估该时期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特征,揭示出区域城市化进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研究区内的林地、水域、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而城镇建设用地迅速增长的同时挤压了其他地类空间,在时间序列2010-2015年更为明显,说明此现象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根据预测的结果,2025年城镇建设用地达到11387.10 km^2,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减少755.98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马尔科夫链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下载PDF
“一湾一带”契机下广东滨海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机遇与路径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立国 薛芹波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3-18,共6页
基于产业视角,采用实地调查法等对广东滨海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进行研究,研判困境、分析契机,提出发展建议。研究表明:该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在于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环境支撑不力;失衡现象严重,包括结构布局失衡与区域失衡;政策落地... 基于产业视角,采用实地调查法等对广东滨海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进行研究,研判困境、分析契机,提出发展建议。研究表明:该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在于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环境支撑不力;失衡现象严重,包括结构布局失衡与区域失衡;政策落地乏力,发展规划推进缓慢;专业产业人才缺乏,培养机制尚不完善。发展契机:休闲时代大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内在驱动“美好产业”;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强国、全民健身等国家政策红利释放力量,外部推动产业发展;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体育产业结构“补短板”,均衡发展内在需求;区域经济结果优化发展需求,内在驱动产业升级。提出建议:主动对接大湾区建设,融入“一湾一带”建设,充分利用发展极效应;强化“魅力广东,欢乐滨海”建设,推进下一阶段滨海旅游规划,注重产业政策落地保障;引入市场力量,加强产业基础建设财政支持,保障产业发展;统筹布局,多层次产业开发水平,提高供给侧质量;优化培养模式与专业办学层次,建设滨海休闲体育产业人才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 沿海经济带 休闲体育产业 滨海体育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枢纽建设:基础、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5
7
作者 卓泽林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48,共8页
高等教育枢纽的构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吸引和留住人才以及凝聚湾区内高等教育竞争力上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领域学术资源丰富,区域研发经费投入大,政治支持力度大,文化创新氛围较强,具备了构... 高等教育枢纽的构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吸引和留住人才以及凝聚湾区内高等教育竞争力上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领域学术资源丰富,区域研发经费投入大,政治支持力度大,文化创新氛围较强,具备了构建高等教育枢纽的现实基础。高等教育枢纽建设也存在着粤港澳三地制度法律差异较大、湾区内创新人才流动物理阻塞以及官产学研互为脱节等制约因素。通过探索适合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现实发展需要的上层建筑、整合三地高等教育力量、加强开放力度,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范围,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枢纽的构建,进而吸引国内外优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高等教育枢纽 互动
下载PDF
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 被引量:14
8
作者 冯娴慧 曾芝琳 张德顺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1期1-6,28,共7页
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植被覆盖变化,采用2001—2020年的MODIS NDVI遥感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算粤港澳大湾区的年最大植被覆盖度,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变异系数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在像元尺度上探索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并预测其... 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植被覆盖变化,采用2001—2020年的MODIS NDVI遥感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算粤港澳大湾区的年最大植被覆盖度,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变异系数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在像元尺度上探索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大湾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下降趋势(速率-0.023/10年);2)不同地域的植被覆盖在稳定性上差异显著,植被覆盖不显著变化区域占比69.18%,显著改善区域占比9.87%,显著退化区域占比20.95%;3)植被覆盖演变趋势整体以弱持续性序列为主,预测植被覆盖退化面积占比52.44%。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国土空间生态规划、区域植被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演变 MODIS NDVI数据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定位和走向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志峰 马东影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9-58,共10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澳门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契机。澳门高等教育可通过粤港澳三地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其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助推大湾区建设。研究表明:澳门高等教育教育融入湾区建设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第一是解决自身教育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澳门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契机。澳门高等教育可通过粤港澳三地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其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助推大湾区建设。研究表明:澳门高等教育教育融入湾区建设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第一是解决自身教育问题,第二是彰显澳门发展特色。在大湾区战略部署下,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定位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彰显科创特色,推动湾区国际科技创新;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公民参与热情。结合湾区建设的发展诉求和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澳门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将表现为:加快澳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引领澳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推动澳门高等教育多元协同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湾区内不同高校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澳门高等教育 动力 定位 人才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发展的制度响应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世福 梁潇亓 +1 位作者 赵银涛 邓昭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17,共6页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具有政治、社会、经济层面的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从珠江三角洲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历程;通过与世界几大湾区的对比,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多中心的国际联系;进一步识别出制度势能...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具有政治、社会、经济层面的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从珠江三角洲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历程;通过与世界几大湾区的对比,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多中心的国际联系;进一步识别出制度势能是粤港澳大湾区独一无二的优势与关键发展动力,总结出粤港澳大湾区内制度势能释放的1.0版本及2.0版本,并提出制度势能释放3.0 版本的空间响应策略,即加强两岸联系、拓展口岸纵深和开展“飞地型”合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空间发展 制度势能
下载PDF
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的思路与对策探析——基于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竞争力视角 被引量:9
11
作者 韩永辉 张帆 曹诞 《城市观察》 2020年第1期75-92,共18页
广州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对“贸易强国”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详细分析广州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珠三角9市进行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竞争力测评,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 广州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对“贸易强国”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详细分析广州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珠三角9市进行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竞争力测评,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明晰广州面临的挑战,认为广州需从加强基础发展保障、打好产业创新基础、疏通对外联通渠道三个层次入手,通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品贸易集散中心、服务贸易示范中心、跨境电商联通中心、贸易创新培育中心、贸易服务扩散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推动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贸易型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商贸中心
下载PDF
依托文化线路构建粤港澳人文湾区的空间战略思考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世福 黎子铭 《南方建筑》 2019年第6期39-45,共7页
线性文化遗产因具有跨地区交流及包容文化多样性而具备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在场教育的动态文化景观,这是具有国际普遍认同的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重要的价值内涵,也是传承民族记忆和唤醒文化自信的重要策略。当前,... 线性文化遗产因具有跨地区交流及包容文化多样性而具备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在场教育的动态文化景观,这是具有国际普遍认同的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重要的价值内涵,也是传承民族记忆和唤醒文化自信的重要策略。当前,以粤港澳文化为内涵,线性文化遗产为主要载体,绿道与碧道为背景的开放空间网络组成了粤港澳文化线路的空间体系框架,具有凝聚区域文化认同的重要潜力与价值。依托文化线路构建粤港澳人文湾区的空间战略将对大湾区面向国际更具影响力、内部深度融合更具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提出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态"湾区文化线路,调动区域深度合作和城乡共享发展,提升湾区文化凝聚力的战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 文化自信 在场教育 粤港澳大湾区 人文湾区 区域合作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珠三角区域城市旅游多中心共生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苏海洋 陈朝隆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22-330,共9页
区域城市旅游多中心共生是实现区域城市旅游联动、提质、增容,提高旅游业对外开放与协作水平的协同发展方向。基于共生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研究,以珠三角区域城市为例,利用熵值法改进城市旅游能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不同旅游层级城市... 区域城市旅游多中心共生是实现区域城市旅游联动、提质、增容,提高旅游业对外开放与协作水平的协同发展方向。基于共生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研究,以珠三角区域城市为例,利用熵值法改进城市旅游能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不同旅游层级城市,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算城市旅游对外关联强度,利用区位熵测算城市旅游外向功能强度,并对城市旅游多中心等级与格局进行综合评定与划分。结果表明:1)广州、深圳可作为区域城市旅游第一层级城市,佛山、惠州、中山和东莞有潜力成为第二层级城市;2)城市旅游对外关联度较高的是广州与深圳、中山和珠海;3)江门、广州、肇庆、珠海、惠州属于旅游外向功能型城市;4)该区域存在较强的城市旅游多中心共生关系,可形成"2+3+4"的旅游共生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城市旅游 多中心共生 粤港澳大湾区 旅游共生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柳 陈颖彪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42-48,共7页
文章以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非遗项目为研究样本,运用统计分析法、图表法以及GIS空间分析工具对粤港澳大湾区非遗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整体空间分布呈首位型、集聚型分布,集中分布于珠江三角... 文章以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非遗项目为研究样本,运用统计分析法、图表法以及GIS空间分析工具对粤港澳大湾区非遗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整体空间分布呈首位型、集聚型分布,集中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平原河网地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以城市交界处为核心,沿着珠江口东西两侧呈组团状扩散,形成港澳、内湾区域和外湾区域等3个非遗文化分布空间.最后文章提出港澳地区应注重“家国认同”意识培养,促进三地政府、民间和学术机构在非遗文化申报传承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内湾区域应发挥广州作为文化首位型城市的带动效应,发挥“广佛”“深莞”等城市群在经济文化和信息技术上的空间溢出优势,重视城乡基层社群在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方面的作用;外湾区域应借广佛肇、深莞惠等同城化发展契机,加大对当地非遗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宣传申报工作,做好生态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设,实现从通道城市向文化中心城市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格局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度量与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嘉俊 黎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9-125,共7页
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已被国际社会和国家广泛采用,但目前缺乏城市群尺度和长时间序列的定量分析以及可对比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建设的世界级城市群,评估其长期可持续动态对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 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已被国际社会和国家广泛采用,但目前缺乏城市群尺度和长时间序列的定量分析以及可对比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建设的世界级城市群,评估其长期可持续动态对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具有指导意义。选取联合国议程中的13个SDGs,使用长时间序列的社会、经济与遥感数据,计算大湾区1990-2015年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基于时空视角分析近26年来SDGs在时间、空间和不同维度上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大湾区SDGs得分稳步上升,从中等可持续发展为高可持续水平,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维度均取得进步,且SDGs得分呈现“东岸高、西岸低”的空间特征,与其经济发展分布一致;大湾区在发展质量、生产效率和生态宜居方面与国际三大湾区有较大差距,快速城市化进程对粮食、生态安全产生威胁。通过研究可摸清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短板,结合政策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可为同类区域和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可持续
下载PDF
空气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粤港澳大湾区九城市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石碧涛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153,共12页
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公众对环境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绿色发展,需有关各方协同努力,居民主体是一个基本的力量。城市居民对空气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如何作用?以粤港澳大湾区中九... 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公众对环境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绿色发展,需有关各方协同努力,居民主体是一个基本的力量。城市居民对空气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如何作用?以粤港澳大湾区中九个城市的居民调查为样本,将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和环境质量指标纳入分析框架,通过Ordered Probit回归方法对影响居民空气污染防治支付意愿的不同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结构布局和升级状况,以及居民的本地居住时间、年龄、个人收入、对空气污染严重程度的认知判断以及性别等显著影响居民支付意愿。本地居住时间越长、年龄越大、认为空气污染越严重、个人月收入越高的男性,越愿意支付空气污染治理费用。但学历、体育锻炼方式、污染致病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均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改善当前空气污染防治效率和提高居民支付意愿的对策建议,包括发展绿色产业、增强居民支付能力、提高环境质量信息透明度、出台普惠性的疾病预防方案与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 空气污染 居民支付意愿 健康损害
下载PDF
区块链资源协同配置系统动力学预测模拟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晓庆 陈东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8-150,共13页
【目的】分析各区块链内重点资源配置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强化区域经济区块链的建设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方法】基于区块链内资源配置要素分析和系统动力学研究理论与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分析区块链内各项重要资源要素间的因果关系,结合Ven... 【目的】分析各区块链内重点资源配置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强化区域经济区块链的建设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方法】基于区块链内资源配置要素分析和系统动力学研究理论与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分析区块链内各项重要资源要素间的因果关系,结合Vensim软件系统模拟,分析区块链内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运行规律和相关性及敏感性。【结果】(1)由敏感性分析可知,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2)产业链方面,2030年为关键节点;(3)资金链方面,2021年-2025年为关键时间段;(4)人才链方面,2025年-2035年为关键时间段;(5)创新链方面,全时段为关键节点。【局限】对于“五链”的影响因素选择较为简单粗糙,对其作用机理研究尚不透彻,仅是从一些直观的影响因素着手,通过数据收集,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实现有限程度的预测分析。【结论】本文方法能够为资源协同配置结果预测提供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资源协同配置 系统动力学 Vensim模拟 相关性 敏感性
原文传递
广东省炼油与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6
18
作者 易天立 黄星亮 +1 位作者 刘宗俨 王楚桥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对广东省炼油与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进行了综述,并对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态势分析。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视域下,广东省炼油与化工产业具有较大优势,未来应将发展重点放在化工上,沿广东沿海石化产业带布局发展现代石油化... 对广东省炼油与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进行了综述,并对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态势分析。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视域下,广东省炼油与化工产业具有较大优势,未来应将发展重点放在化工上,沿广东沿海石化产业带布局发展现代石油化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新材料化工,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发展生物化工,利用区位特色发展海洋化工,从而推动广东省炼油与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 炼油 化工 新材料 医药生物 海洋化工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粮食产业现状、矛盾透视及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磊 周灿芳 方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28-39,共12页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升级和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有效提升大湾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供应链韧性水平,通过“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升级和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有效提升大湾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供应链韧性水平,通过“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视角对大湾区粮食产业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厘清粤港澳大湾区粮食生产的水土光热等禀赋条件及演化变迁,并结合消费、生产、加工、储运对大湾区粮食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实证分析。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耕地面积降幅为5%,其中水田、旱地面积降幅分别为3%和8%;粮食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肇庆、江门、惠州和广州占大湾区稻谷总播种面积比例由2005年的91%提升至2020年的97%。通过分析大湾区粮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逻辑演化机理,系统解构了“产购储加销”存在的难点与堵点,提出应在大食物观下推进“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大湾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促进“产业内”分工与深化是大湾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实施优粮优产、优粮优储、优粮优价、优粮优加,打造品牌价值链;坚持大湾区粮食生产保障一定自给率的底线,以“优粮优产”为基础,大力发展优质食味型水稻,实施与其他稻作主产大省差异化、不对称战略,结合大湾区禀赋条件创新提出“富硒水稻工程”,开展“粮食生产双强”计划;试点中国式粮食全产业链现代化先行区,建立大湾区粮食储备与应急保障中心,立足于“双循环”战略建立大湾区粮食长效安全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销区 粤港澳大湾区 粮食全产业链 粮食应急保障 高质量发展 路径分析
下载PDF
工业化后期中国三大湾区金融资本产出效率的审视——中国三大湾区44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孝斌 钟坚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104,共25页
以中国三大湾区44个城市进入工业化后期以来(2004-2015)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三大湾区的金融资本产出效率进行实证检验。对三大湾区之间金融资本产出效率的差异性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为:三大湾区在工业化后期的金融资本产出效率存在较大差... 以中国三大湾区44个城市进入工业化后期以来(2004-2015)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三大湾区的金融资本产出效率进行实证检验。对三大湾区之间金融资本产出效率的差异性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为:三大湾区在工业化后期的金融资本产出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资本效率是环渤海大湾区的1.73倍。对三大湾区内部金融资本产出效率的不均衡性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为:环渤海大湾区的金融资本产出效率具有较好的内部均衡性,内部三个组别之间的差异性不大;沪杭甬大湾区内部金融资本产出效率的不均衡性要大于环渤海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金融资本产出效率呈现了一个倒金字塔结构,金融资本产出效率的排序为: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高收入组,收入越高的组别,金融资本产出效率越低,并且在内部不均衡程度上,粤港澳大湾区也是最大的。在以上结果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工业化后期 金融资本产出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