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哲学美学走向生活美学与艺术美学——重审“美学大讨论”中的某些观点 被引量:1
1
作者 江飞 《云梦学刊》 2017年第3期5-11,共7页
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美学大讨论"是一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式的集体大合唱。以"《新建设》座谈会"为界,"美学大讨论"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两种倾向:前期主要倾向于在反映认识论的框架中... 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美学大讨论"是一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式的集体大合唱。以"《新建设》座谈会"为界,"美学大讨论"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两种倾向:前期主要倾向于在反映认识论的框架中,以主观与客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反动与进步的二元对立思维,对朱光潜美学思想进行哲学批判;后期主要倾向于将美学和艺术实践、现实生活相结合,力求避免前期讨论中存在的概念化、抽象化、缺乏现实性等不足,由此产生了姚文元的"生活美学"和艺术家的"艺术美学"。关注从哲学美学走向生活美学与艺术美学的这次转变,重申"美学四派"之外的这些美学观点,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美学大讨论"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哲学批判 生活美学 艺术美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特殊理论景观——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再审视
2
作者 田瑞 《理论界》 2022年第10期83-89,共7页
美学大讨论是中国当代美学首次出现的大规模美学学术论争,是中国美学强化自身理论话语、塑造自主美学范式的一次重要尝试。美学大讨论肇发于共和国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时期,呈现美学问题与意识形态建设交叠相织的理论景观。... 美学大讨论是中国当代美学首次出现的大规模美学学术论争,是中国美学强化自身理论话语、塑造自主美学范式的一次重要尝试。美学大讨论肇发于共和国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时期,呈现美学问题与意识形态建设交叠相织的理论景观。美学大讨论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进程的特殊地位不言而喻,产生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审视与反思美学大讨论的功绩与不足,对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建设、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中国当代美学 唯物史观 美本质论 马克思主义美学
原文传递
从理论模式看美学思想——对“美学大讨论”的再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健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5-47,51,共4页
从理论模式对美学思想的影响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由于受思想资料的封闭与讨论问题的古典的影响,许多真正的美学问题被遮蔽了,而更为深层的问题还在于,由于受当时社会文化特点的影响,这场美学讨论有"在概念里兜圈... 从理论模式对美学思想的影响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由于受思想资料的封闭与讨论问题的古典的影响,许多真正的美学问题被遮蔽了,而更为深层的问题还在于,由于受当时社会文化特点的影响,这场美学讨论有"在概念里兜圈子"的缺陷,缺少真正的社会批判精神与深刻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理论模式 美学思想
下载PDF
“美学大讨论”的反思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 《兰州学刊》 2006年第2期66-67,共2页
从对“美学大讨论”的反思中,可以看到其中潜在的诸多病症,有精神上的,也有“肉体”上的。而形成长期影响的,较表层的是三重的“隔”,而更根本的深层病症是审美精神的失落。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审美精神 病症
下载PDF
吕荧美学思想特征论——在主体性与社会性之间的振摆
5
作者 韩存远 《中国美学》 2022年第2期171-184,共14页
作为中国“主观派”美学的代表人物,吕荧长期不受学界重视,其美学思想也常被化约为“美在主观”。事实上,吕荧美学思想极富涵容性,它围绕美本质观生发开来,统合了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社会两个范畴,特征立体且鲜明。一方面,吕荧以审美主... 作为中国“主观派”美学的代表人物,吕荧长期不受学界重视,其美学思想也常被化约为“美在主观”。事实上,吕荧美学思想极富涵容性,它围绕美本质观生发开来,统合了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社会两个范畴,特征立体且鲜明。一方面,吕荧以审美主体的观念、判断作为美或不美的评价依凭,并以“人”的现实境况作为“美”的终极尺度;另一方面,吕荧把社会生活看作“美”的发源地,主张一切美的观念皆生成于社会生活,并伴随社会生活发生相应的更变。质言之,吕荧美学思想并未显现出某种极端而彻底的立场。它位于主体性与社会性的中间地带,虽偏向于主体一维,却始终维持着一种振摆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荧 美学大讨论 美本质 主体性 社会性
原文传递
两次美学大讨论中美本原不同认识的学理融通——二论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完整美本原思想
6
作者 贺天忠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7-75,共9页
马克思主义美学应立足于"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和"把人和自然界看作本质"这个不可动摇的出发点,才能科学地揭示出自然美、人化美和美感或审美的不同本原性和共同本原性所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美... 马克思主义美学应立足于"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和"把人和自然界看作本质"这个不可动摇的出发点,才能科学地揭示出自然美、人化美和美感或审美的不同本原性和共同本原性所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美学界的两次大讨论中,客观派所持的自然本体论或物质本体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对象性论和"自然创美"论;主观派、主客观统一派所持的艺术本体论或审美本体论主要是非对象性和非对象化论及唯心创美论;社会实践派所持的社会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则主要是对象化论和唯人创美论。主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和社会实践派在美本原的认识上,共同缺失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自然观、对象性论和自然创美论。当今应将马克思主义的对象性论、对象化论与非对象性和非对象化论三者蕴含的不同和共同的美本原思想通过整体综合而辩证融通为一体。逃避美本质研究的"非本质主义"思路和学术时尚,无助于澄清美本原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客观派 主观派 主客观统一派 社会实践派 美本原
下载PDF
试论文艺批判运动与“美学大讨论”的关联性
7
作者 周兴杰 《云梦学刊》 2017年第3期12-16,共5页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爆发的三大批判运动与"美学大讨论"存在内在关联。这首先表现在,三大文艺批评运动所形成的社会思想氛围规定了"美学大讨论"的意识形态取向。其次,三大文艺批判运动暴露出来的问题产生了"美学...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爆发的三大批判运动与"美学大讨论"存在内在关联。这首先表现在,三大文艺批评运动所形成的社会思想氛围规定了"美学大讨论"的意识形态取向。其次,三大文艺批判运动暴露出来的问题产生了"美学大讨论的"需要。因为,文艺界、知识界受到批判运动的严重压抑、打击,需要拨乱反正,恢复学术研究的自由;文艺批判暴露出的问题需要美学给予理论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判运动 “美学大讨论” 关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