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四民社会的解体与茅盾的“农村三部曲”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罗维斯
-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励耘学刊》
2021年第2期314-326,428,共1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科举制度的革废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7CZW046。
-
文摘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以“农”的视角呈现了士农工商构成的四民社会在中国被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解体的生存样态。茅盾并未像同时期的左翼作家那样将“士”“商”作为“农”“工”的对立面,而是展现了士农工商共同面对外部势力冲击和内部秩序消亡的社会现实。茅盾还将原本只局限于精英阶层的代际冲突书写下沉至农民家庭,塑造了老通宝和多多头这样一对之后被中国当代文学农村题材小说广泛借鉴的父子形象。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一改将乡土作为文化隐喻或政治场域的叙事模式,把乡村当作一种带有世俗日常色彩的实体性存在加以表现,提供了一种全新、有效的农村生活书写范式。
-
关键词
四民社会
茅盾
农村三部曲
-
Keywords
the four-class society
Mao Dun
Countryside Trilogy
-
分类号
I207.4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重溯士之社会历史起源
- 2
-
-
作者
葛志毅
-
机构
大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大连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22-25,共4页
-
文摘
士阶层的起源历来多认为在春秋战国时代,此固然不错,但此问题有待深入探析。进一步的研究会发现,士阶层起源远自西周时代已出现,春秋战国时代之社会转型,只不过成为包括士阶层在内的社会阶层转化过程之加速剂。此外由于孔子所创新型社会教育体制中的思想转换因素,把士由旧式的社会政治仆役,塑造成新型社会文化守护者的角色。
-
关键词
士之起源
分封爵等
四民社会
政治仆役
文化守护者
-
Keywords
origin of scholar in China
granting noble titles
four-class society
political servant
guardian of culture
-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