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人文的紧张与冲突——20世纪20年代初“科玄论战”的文化与教育省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彭泽平 姚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8-125,共8页
"科玄论战"是现代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文化事件,"科玄论战"的背后隐藏着科、玄两派对现代化过程中理性与价值效用认识的分歧。在论战中,科学派高扬科学的大旗,促进了科学意识的普及和科学教育的发... "科玄论战"是现代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文化事件,"科玄论战"的背后隐藏着科、玄两派对现代化过程中理性与价值效用认识的分歧。在论战中,科学派高扬科学的大旗,促进了科学意识的普及和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启蒙作用,但科学派将科学奉若神明,显现出"科学万能"的意愿。玄学派对于科学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但他们对全盘西化的警醒、对科学、理性、知识应用于人生之域有限性的强调以及对人文价值的重视对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无疑同样具有启蒙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科学派 玄学派
下载PDF
“人生观论战”的反思与中国现代化的文化追求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57,140,共7页
20世纪中国曾先后发生两次“人生观论战”,两次论战都成为中国社会重大变革转型的前奏;反思两次论战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关于如何引导中国现代化的价值之争、文化选择之争;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必须在中国已真正进入世界历史进程、世界正处在... 20世纪中国曾先后发生两次“人生观论战”,两次论战都成为中国社会重大变革转型的前奏;反思两次论战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关于如何引导中国现代化的价值之争、文化选择之争;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必须在中国已真正进入世界历史进程、世界正处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两种基本潮流并存的境地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充满特殊矛盾的视野下进行文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观论战 科玄论战 文化选择 现代化进程
下载PDF
启蒙运动路线图及其意义——从知识论的角度 被引量:4
3
作者 伍光良 吕乃基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76,共5页
发端于文艺复兴的启蒙运动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施加影响并引起积极的回应。从五四运动到"科玄论战",从改革开放到南巡谈话,这些特定时期的特定运动不是20世纪发生在中国的孤立事件,而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国化出... 发端于文艺复兴的启蒙运动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施加影响并引起积极的回应。从五四运动到"科玄论战",从改革开放到南巡谈话,这些特定时期的特定运动不是20世纪发生在中国的孤立事件,而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国化出场形态,是启蒙运动路线图的进一步延伸并与之构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运动 五四运动 科玄论战 改革开放 南方谈话
原文传递
“科玄论战”的出场语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伍光良 吕乃基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2-107,共6页
社会转型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知识的转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结构的全面转型。"科玄论战"标志着国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观照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省与检讨,其旨在建构新的知识座架,并企... 社会转型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知识的转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结构的全面转型。"科玄论战"标志着国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观照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省与检讨,其旨在建构新的知识座架,并企图完成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然而由于游离了文化生成的历史语境,从而造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科学的双重误读,并没有完成这一使命。只要社会转型没有结束,对"科玄论战"解读就不会结束。今天中国人又一次走到了社会转型的分岔口,重新审视"科玄论战"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传统文化 现代科学
原文传递
“科哲关系”与“科玄论战”——学术史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闫润鱼 田湘红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97,共8页
科学在文艺复兴以后逐渐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独立意味着科学将原属其母体即哲学的部分知识领地据为己有,这种渊源和发展态势,决定了"科哲"之间的关系难免纠缠和对立。中国学术史上,经典思想家对达道路径所作的"尊德性&qu... 科学在文艺复兴以后逐渐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独立意味着科学将原属其母体即哲学的部分知识领地据为己有,这种渊源和发展态势,决定了"科哲"之间的关系难免纠缠和对立。中国学术史上,经典思想家对达道路径所作的"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区分,在演化过程中,逐渐获得了类似西方对知识领地进行"科学"与"哲学"分割的学术特征。在晚清的西学东渐中,由"道问学"推延而来的考据学与科学结了缘,而与"尊德性"旨趣相通的理学(或心学)则与哲学挂上了钩。"科哲关系"不仅是"科玄论战"打响的学术背景,也是论辩各方刻意诠释的对象。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思想界的震动,使传统的学术话题带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但论战的学术品格和思想特征则依然与"科哲关系"史的影响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哲学 “尊德性”与“道问学” 西学东渐 “科玄论战”
原文传递
由科玄论战的外围看“文化保守阵营”的复杂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魏万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6,共13页
梁启超是科玄论战中玄学派的实际精神领袖,他设置了科玄论战中玄学派的立论基础和主要议题,并引导所谓的"文化保守阵营"通过科玄论战聚合起来。"文化保守阵营"在科玄论战中确实有相当一致的论述,他们都反对机械的... 梁启超是科玄论战中玄学派的实际精神领袖,他设置了科玄论战中玄学派的立论基础和主要议题,并引导所谓的"文化保守阵营"通过科玄论战聚合起来。"文化保守阵营"在科玄论战中确实有相当一致的论述,他们都反对机械的人生观,主张建立兼具人文精神和宗教关怀的人生观;都反对惟科学主义;都反感主流派构建的话语霸权,由此形成了"文化保守阵营"对主流派的制衡,在反思现代性视角下,这种制衡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梁启超、梁漱溟、学衡派在西学根据、中学资源、思维方式上也存在许多歧异,这充分显示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保守阵营"的内部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梁漱溟 学衡派 人生观 科玄论战
原文传递
科学与人文的再思考——从科玄论战谈起 被引量:2
7
作者 鲁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28,共3页
五四期间思想争鸣,西方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此时,出现了一场"科学与玄学"的大辩论,各方思想观点激烈碰撞,促进了人们认识的升华。本文旨在通过述评这场论战,倡导运用唯物史观融合西方科学思想与东方人文文化。
关键词 科玄论战 科学 玄学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中国科学社与“科玄论战” 被引量:2
8
作者 范铁权 杨淑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9期33-38,共6页
1923年爆发的"科玄论战"吸引了众多的思想家、科学家,许多中国科学社社员也参与其间,站在"科学派"一方。虽系"科学派"的阵容,社员们对科学的认识却不尽相同。他们在论战中捍卫科学,攻击玄学派,不乏偏激之... 1923年爆发的"科玄论战"吸引了众多的思想家、科学家,许多中国科学社社员也参与其间,站在"科学派"一方。虽系"科学派"的阵容,社员们对科学的认识却不尽相同。他们在论战中捍卫科学,攻击玄学派,不乏偏激之语,但并未将科学知识绝对化,因而不能将中国科学社的科学宣传定位为"唯科学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社 科玄论战 科学派
下载PDF
美的三个层次:张竞生乌托邦建构中的美学内涵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129,共12页
从思想史的脉络,结合张竞生1920年代提出的乌托邦理念,才能理解张竞生的美学思想。张竞生的乌托邦理念集中体现在他的《美的人生观》和《美的社会组织法》两书中。前者主要谈构建乌托邦的理念与方法,后者主要讨论建构后的乌托邦社会组... 从思想史的脉络,结合张竞生1920年代提出的乌托邦理念,才能理解张竞生的美学思想。张竞生的乌托邦理念集中体现在他的《美的人生观》和《美的社会组织法》两书中。前者主要谈构建乌托邦的理念与方法,后者主要讨论建构后的乌托邦社会组织及生活形式。从美的思想辨析来看,两者兼而有之,但前者更能体现思想史的痕迹。《美的人生观》不仅对美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同时对人生观问题也进行了系统回答。而对人生观问题的回答,则是对1920年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科玄论争的积极回应。该书不仅在认识人生观的方法上推进了科玄论争,而且在人生观的目的和方向上建构了一套方案,实质性推进了科玄论争。在此基础之上,张竞生的美学思想显示出其独特性。从认识方法来说,美不是与科学、哲学等认识方法相互平行的方法,而是包括并超越了科学、哲学方法的艺术方法。从美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融合角度来说,张竞生的美学既有可以完全实践的物质框架,同时亦有对其物化可能潜在抵抗的精神层面。而从人生目的来看,美变成一种最终极的理念,超越了真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争 张竞生 人生观 美学 乌托邦建构
下载PDF
“科玄论战”再思考:人生观教育问题的争论与现代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苹 陈阳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61-65,共5页
作为近代思想交汇点的"科玄论战",以启迪青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体系为最终目的,探讨了科学人生观构架及培育中的"自由"与"因果"、"价值"与"理性"、"个人"与"社会&qu... 作为近代思想交汇点的"科玄论战",以启迪青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体系为最终目的,探讨了科学人生观构架及培育中的"自由"与"因果"、"价值"与"理性"、"个人"与"社会"、"科学"与"人文"四对基本矛盾;论述了科学人生观的宏观框架,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科学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和解决人生观教育现代性矛盾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科学 人生观 人生观教育
下载PDF
“科玄论战”的先声——“后五四”时期冯友兰对于“新文化运动”议题的展开与回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浴洋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54-68,共15页
1919至1923年间,冯友兰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在此期间,他怀抱此前在"新文化运动"中养成的对于"中国的实际"问题的关注,开始更为系统地研究中西哲学。他经由阅读柏格森的著作与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可以从"直觉&qu... 1919至1923年间,冯友兰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在此期间,他怀抱此前在"新文化运动"中养成的对于"中国的实际"问题的关注,开始更为系统地研究中西哲学。他经由阅读柏格森的著作与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可以从"直觉"的角度进入对于中国哲学的科学性的探索,而柏格森的理论本身也正是一种"科学方法"。为此,他写作了《柏格森的哲学方法》一文,致力澄清当时中西学界普遍存在的认为柏格森"不重科学"的误解。在柏格森思想的启示下,冯友兰进而具体讨论了"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这一问题。在他看来,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近代科学,根本原因在于其"哲学体系"。冯友兰的相应思考完成于1920至1921年间,可谓此后发生的"科玄论战"的先声;而他不仅在自己的研究中预言了"科玄论战"的逻辑,而且还超越了这一逻辑,在"后五四"时期对于"新文化运动"议题做出了别样的展开与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新文化运动 科玄论战 柏格森
下载PDF
超越“科学”与“玄学”之对立的尝试——论赵纪彬对“实践哲学”的重建
12
作者 周智臻 陈宇琪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35,共8页
“科玄论战”是中国思想界第一次系统反思西方科学精神以确立中国哲学主体性的尝试,但这场论战也间接导致了“知识”与“行动”的对立。在此背景下,赵纪彬以“行先知后”为理论基石,并由此展开了双向的批判。一方面,他站在与玄学派相近... “科玄论战”是中国思想界第一次系统反思西方科学精神以确立中国哲学主体性的尝试,但这场论战也间接导致了“知识”与“行动”的对立。在此背景下,赵纪彬以“行先知后”为理论基石,并由此展开了双向的批判。一方面,他站在与玄学派相近的立场上,批评科学主义对“知”有限性的忽视,只停留于“有限的主观思想”;另一方面,他又以思想史为抓手,批判了玄学派可能通向的两种错误实践哲学进路,指出其共同的问题是忽视了现代实践和认识得以立足的“有限知识”结构。经过双重的批判,赵纪彬将自己的实践哲学确立为“基于有限知识的实践”,这也为超越“科学”与“玄学”之对立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解决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行先知后 实践哲学
原文传递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德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晓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9期89-94,F0003,共7页
在近代中外关系中,中德关系是重要而又特殊的双边关系。文化交流视角下的中德关系研究,呈现出西学东渐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对德国思想文化的憧憬、模仿与内化:洋务期间中德的军事交流,不仅有助于德国在华良好形象的构建,而且为教育近代... 在近代中外关系中,中德关系是重要而又特殊的双边关系。文化交流视角下的中德关系研究,呈现出西学东渐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对德国思想文化的憧憬、模仿与内化:洋务期间中德的军事交流,不仅有助于德国在华良好形象的构建,而且为教育近代化奠定了基础;自清末新政起,中国教育近代化深入到制度层面,其学制演变中德国的教育理念贯彻始终;新文化运动兴起后,以科玄之争为代表的文化论战,对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论战所体现的不仅是对西学的继承,更是中西文化交融下的创新性发展。然而中德之间不平等的文化交流,使得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在西化与本土化之间游移不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关系 国家形象 教育近代化 科玄之争 本土化
下载PDF
从扶乩到灵学:近代科玄论战下的知识与理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139,共8页
近代知识精英在接受正规科学的同时,受到了西方当时流行的心灵学刺激与启发,将传统扶乩信仰推至灵学研究的崭新维度。灵学支持者期望诉诸理性和科学去认识科学知识之外的灵学知识,以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去促进在精神和道德层面改造已知世界... 近代知识精英在接受正规科学的同时,受到了西方当时流行的心灵学刺激与启发,将传统扶乩信仰推至灵学研究的崭新维度。灵学支持者期望诉诸理性和科学去认识科学知识之外的灵学知识,以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去促进在精神和道德层面改造已知世界,实现灵学救国。与此同时,以《新青年》为代表的灵学反对者则坚持彻底的科学主义和理性态度,将灵学视为有碍科学发展的落后迷信。两种截然不同立场的背后,是近代知识界在欧风美雨冲击下对现代知识与传统学问的共同反思,亦是对舶来之科学、宗教、迷信等概念以及现代启蒙精神的有益探讨,更为之后的科玄论战提供了理论素材并拉开序幕。在启蒙文化的引领下,中国社会逐渐以理性化、现世化为主导,灵学也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灵学之争到科玄论战,不仅反映出中国现代化与世俗化之路的复杂性与曲折性,也构成以科学范式研究宗教现象的历史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乩 灵学 知识 理性 科玄论战
原文传递
科学与良知之争——以“科玄”论战为中心
15
作者 方用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93,共6页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延伸,"科玄"论战的主题由新旧文化的核心范畴良知与科学之争得以确定。玄学派试图通过划界方式,主动将"知"划归科学,以图保留良知之"良("仁)性。这个策略一方面背离了...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延伸,"科玄"论战的主题由新旧文化的核心范畴良知与科学之争得以确定。玄学派试图通过划界方式,主动将"知"划归科学,以图保留良知之"良("仁)性。这个策略一方面背离了仁知统一的儒家良知传统,使良知失去了"知"这个根基。另一方面,科学派趁势追击,以理智破除直觉、情感,以因果律破除自由意志,以科学之知破除良知之"良("仁)性,从而使良知既失"知"性也失"良("仁)性,良知彻底破产。如何在科学时代重建新良知,这无疑是科学与良知之争给中国哲学界留下的难题与重要理论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良知 科学 玄学 人生观
下载PDF
对“科玄论战”的回顾与反思
16
作者 桑东辉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9-24,共6页
回顾"科玄论战",科学派与玄学派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科学是否已经"破产了";科学与人生观的关系问题;中国出路问题。根据"科玄论战"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焦点问题不难看出,"科玄论战"的... 回顾"科玄论战",科学派与玄学派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科学是否已经"破产了";科学与人生观的关系问题;中国出路问题。根据"科玄论战"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焦点问题不难看出,"科玄论战"的性质主要是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论战在中国的翻版,是中国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的一场观点冲突。要彻底解决这种冲突和论争,只能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会通和兼容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科学 人生观
下载PDF
冷战时代的文化反思——1963年张君劢发起的五四科玄论战纪念
17
作者 王志勇 《近代史学刊》 2020年第1期79-92,287,共15页
科玄论战是五四时期的重要思想事件,历史回响不断,力图新的创获。1963年寓居美国的张君劢提议寓美学人撰文纪念科玄论战四十周年,得到谢扶雅、顾翊群、陈荣捷等人的热诚响应。身处异域的他们,结合战后世界的文化危机和思想困境,一方面... 科玄论战是五四时期的重要思想事件,历史回响不断,力图新的创获。1963年寓居美国的张君劢提议寓美学人撰文纪念科玄论战四十周年,得到谢扶雅、顾翊群、陈荣捷等人的热诚响应。身处异域的他们,结合战后世界的文化危机和思想困境,一方面批评西方文化的缺失,提倡中国智慧的价值,另一方面主张会通中西,为人类寻求摆脱困境的出路。这些新思考彰显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问题上由"倚门傍户"走向"思想独立"的自觉意识,见证了其建构"文化中国"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时代 张君劢 科玄论战 文化反思
下载PDF
启蒙语境下的“科玄论战”及其效应
18
作者 伍光良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63-66,111,共5页
学界对五四的过度关注解读与对"科玄论战"关照不够形成强烈的反差。"科玄论战"一直被看成是"五四"的余脉与尾声,其实它的意义远非如此。科学与民主是"五四"的旗帜与灵魂,"科玄论战"... 学界对五四的过度关注解读与对"科玄论战"关照不够形成强烈的反差。"科玄论战"一直被看成是"五四"的余脉与尾声,其实它的意义远非如此。科学与民主是"五四"的旗帜与灵魂,"科玄论战"深化了这一思想,如果没有这次论战,"五四"的启蒙意义将大打折扣。在这次论战中,"科学派"占据优势,足以说明了国人开始认可科学可以决定人生观,认可科学会促进中国的民主。从这种意义上讲,"科玄论战"是对"五四"科学精神的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式启蒙运动,也是世界启蒙运动整个路线图不可或缺的中国部分,后继的思想解放运动无不滥觞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语境 五四运动 “科玄论战”
下载PDF
科玄论战性质新论——以科玄论战中的丁文江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青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3-98,共6页
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在本质上是一场面向民众(尤其是青年)的关于人生观的社会问题之争,其动机是对民众精神家园的争夺。同时它又是一场科学与玄学(传统)背后所蕴含着的精神话语对意识形态或者道德重建话语与权力的争夺,也就是对政治... 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在本质上是一场面向民众(尤其是青年)的关于人生观的社会问题之争,其动机是对民众精神家园的争夺。同时它又是一场科学与玄学(传统)背后所蕴含着的精神话语对意识形态或者道德重建话语与权力的争夺,也就是对政治话语权力的争夺。作为自然科学家的丁文江却与非自然科学学者对科学的"理解"一致(即都强调科学的"精神与方法"),无疑是对此最好的诠释,而丁文江在论战中的出色表现也正折射出科学与传统的双重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丁文江 科学 玄学 形而上学 人生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