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溪文化红烧土房屋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文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4,共9页
湖北枝江市关庙山遗址大溪文化的25座房址全部是红烧土房子。其中,第一期晚段和第二期的房屋,墙壁、居住面及屋内设施是红烧土的,屋面用茅草覆盖,是"不完全"的红烧土房屋;第三期出现了红烧土屋面,才成为"完全"的红... 湖北枝江市关庙山遗址大溪文化的25座房址全部是红烧土房子。其中,第一期晚段和第二期的房屋,墙壁、居住面及屋内设施是红烧土的,屋面用茅草覆盖,是"不完全"的红烧土房屋;第三期出现了红烧土屋面,才成为"完全"的红烧土房屋;第四期沿用红烧土屋面。从关庙山遗址来看,红烧土墙壁和居住面以及屋内设施肯定都是人工烧烤而成的。红烧土屋面是否人工烧烤所致,目前尚难断定。假定屋面也是人工烧烤的,应当采用二次烧烤法:第一次烧烤只局限于墙壁、居住面以及屋内设施;在屋内竖立木柱,覆盖屋顶,在屋顶上抹泥形成泥屋面即"泥背顶"之后,在"泥背顶"上进行第二次烧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溪文化 红烧土房屋 建筑形式二次烧烤法
原文传递
宝墩文化来源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俊男 李春燕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6-144,160,共10页
从陶器器形与纹饰对比的角度分析,宝墩文化一期中共有的17种典型陶器类型,以及陶器上的纹饰都可从长江中游的三峡东邻地区找到它们的来源。宝墩文化与峡江东部地区的锁龙遗存相似,都是高庙文化、大溪文化的继承者。其原因可能是屈家岭... 从陶器器形与纹饰对比的角度分析,宝墩文化一期中共有的17种典型陶器类型,以及陶器上的纹饰都可从长江中游的三峡东邻地区找到它们的来源。宝墩文化与峡江东部地区的锁龙遗存相似,都是高庙文化、大溪文化的继承者。其原因可能是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由汉水以东地区开始兴起,将原大溪文化居民排挤到峡江地区,并进而使得部分大溪文化后裔远迁成都平原。过去一些研究者认为虞舜驱逐三苗至三危,三苗人再沿岷江向南进入成都平原,现在看来,这种设想可能于时间不合,因为尧舜禹时代大约距今4300年左右,而早在4500年之前,三峡东邻地区的先民就已经来到成都平原繁衍生息。马家窑文化、营盘山文化受周边各种文化的影响,部分陶器类型及纹饰也来源于三峡东邻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墩文化 大溪文化 马家窑文化 营盘山文化 西亚巴昆遗址
原文传递
巫山大水田遗址动物骨骼微痕分析与利用方式研究
3
作者 李凤 代玉彪 白九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4-533,共10页
巫山大水田遗址是重庆地区重要的大溪文化时期的遗存之一,2014年发掘出土了大量该时期的动物骨骼,经鉴定有20科38种动物,并进行观察统计发现骨骼的破碎程度很高,说明古人对骨骼的开发利用程度很高。骨骼表面的微痕分析后,将骨骼表面的... 巫山大水田遗址是重庆地区重要的大溪文化时期的遗存之一,2014年发掘出土了大量该时期的动物骨骼,经鉴定有20科38种动物,并进行观察统计发现骨骼的破碎程度很高,说明古人对骨骼的开发利用程度很高。骨骼表面的微痕分析后,将骨骼表面的痕迹分为剥皮性和剔肉性的切割痕迹,以及单向、对向和环绕型的砍砸痕迹两大类;骨骼的利用方式分析将遗址内出土的所有破碎骨骼与生活器皿进行尺寸统计表明,生活器皿与骨骼的破碎度存在一定关联,推测古人或许已利用器皿对骨骼进行烹煮从而进行骨油开发;与此同时,从骨料的残块和骨器器型着手分析,推测出不同骨器的材料来源,并初步复原出骨器的制作工序为选料、截料、改料、磨制成器4个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溪文化 动物骨骼 微痕分析 骨油开发 骨器制作
原文传递
论早期巴文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首先提出了对巴文化起源地的观点,认为巴文化的起源就是居住在巫山、巫溪境内的原大溪文化的居民。其次阐述巴文化的形成阶段,并论证它就是由峡江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而来。再次提出了巴文化的扩张阶段,是由峡内分别向东、向西扩... 本文首先提出了对巴文化起源地的观点,认为巴文化的起源就是居住在巫山、巫溪境内的原大溪文化的居民。其次阐述巴文化的形成阶段,并论证它就是由峡江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而来。再次提出了巴文化的扩张阶段,是由峡内分别向东、向西扩张,并且提出了早期巴文化向东发展的路家河类型和向西发展的中坝子类型。最后解释了巴文化为什么会向不同方向扩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早期巴文化 大溪文化 路家河类型 中坝子类型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再论大溪文化时期城头山住民所处之社会形态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卫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2-76,共5页
将我国北方、南方母系氏族文化遗址房屋建筑的特征与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遗址房屋建筑的特征相比,后者在房屋的面积、形状、墙面、地面、基槽、柱洞、建筑构件以及灰沟等方面,与前者均有明显不同,而且生产力水平高于前者,父系氏族特征... 将我国北方、南方母系氏族文化遗址房屋建筑的特征与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遗址房屋建筑的特征相比,后者在房屋的面积、形状、墙面、地面、基槽、柱洞、建筑构件以及灰沟等方面,与前者均有明显不同,而且生产力水平高于前者,父系氏族特征显著。由此表明:大溪文化一期时城头山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末期,二期时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三期时开始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地区,已经早于我国史前任何文化遗址率先进入父系氏族公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系氏族 房屋建筑特征 大溪文化 城头山遗址
下载PDF
重庆大水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人骨的健康状况及葬式
6
作者 滕逍霄 代玉彪 +1 位作者 原海兵 白九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4-778,共15页
重庆大水田遗址是近年三峡地区考古的重要发现,其墓葬出土的数量较多、葬式丰富的人骨材料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十分罕见。本文立足于该遗址2014年度出土的大溪文化时期的248例人骨材料,研究了该人群的人口特征、健康状况、营养水平、身高... 重庆大水田遗址是近年三峡地区考古的重要发现,其墓葬出土的数量较多、葬式丰富的人骨材料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十分罕见。本文立足于该遗址2014年度出土的大溪文化时期的248例人骨材料,研究了该人群的人口特征、健康状况、营养水平、身高和埋葬姿势等,并结合考古背景探讨了生业经济、人地关系和丧葬葬式演变特征等。研究表明,三峡地区史前人群非常适应周边聚落分散、水网密集、野生资源富集的山地环境,当时人们以采集渔猎为主,原始旱作农业为辅,过着安定和平的生活。同时,山地陡坡和相对封闭的地貌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存与健康。该研究为我们考察本区域史前人类与环境的双向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对葬式的考察表明时人在埋葬亡者时对尸身进行了有意识地屈肢陈置,且葬式存在由“屈”向“直”的历时性演变特征。随着大溪文化的衰落,三峡地区屈肢葬式渐次退出历史的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新石器时代 大溪文化 人骨 葬式
下载PDF
宜昌地区大溪文化彩陶化学组成与显微分析
7
作者 郁永彬 向光华 +1 位作者 崔剑锋 肖承云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121,共10页
大溪文化彩陶在类型和装饰风格上既显示出与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等的联系,又显示出与川西、湖湘等周邻地区其他史前文化的联系,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化学组成分析和显微结构观察,揭示了宜昌地区大溪文化中堡岛、杨家... 大溪文化彩陶在类型和装饰风格上既显示出与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等的联系,又显示出与川西、湖湘等周邻地区其他史前文化的联系,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化学组成分析和显微结构观察,揭示了宜昌地区大溪文化中堡岛、杨家湾和关庙山遗址彩陶的技术特征,指出其彩陶制作可能是聚落间的普遍产业,宜昌地区大溪文化彩陶由多个作坊制作,同一作坊生产的彩陶可能供多个聚落使用。对深化认识宜昌地区大溪文化内部互联互通、延续发展的机制,以及长江中游新石器文明演进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溪文化 彩陶 中堡岛遗址 杨家湾遗址 关庙山遗址
原文传递
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北彩南白”的陶器扩张格局
8
作者 刘文强 《湖南考古辑刊》 2022年第1期194-210,共17页
“北彩南白”分别指的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北方彩陶和南方白陶,这两种陶器不光是有着精美装饰的史前遗物,也是距今8000~5000年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文化扩张中表现最为明显的两类器物。“北彩南白”萌芽于距今8000年左右;半坡文化时... “北彩南白”分别指的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北方彩陶和南方白陶,这两种陶器不光是有着精美装饰的史前遗物,也是距今8000~5000年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文化扩张中表现最为明显的两类器物。“北彩南白”萌芽于距今8000年左右;半坡文化时期,“北彩南白”的二元格局正式形成,并开始在汉水上游一带接触甚至对峙;庙底沟文化时期,北方彩陶进一步扩展其分布范围,大大压缩了南方白陶的分布空间,二者在长江中游等地展开直接对话,或促成了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城头山史前城址的诞生,也使得南方白陶基本局限于长江中游至珠三角地区的狭长地带。“北彩南白”格局于庙底沟文化解体之时落幕。其后,以凌家滩、牛河梁、良渚等遗址为代表的新生考古学文化异军突起并再度交流融会,历史也迈入了新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彩陶 南方白陶 半坡文化 庙底沟文化 高庙文化 大溪文化
原文传递
宜昌中堡岛遗址大溪、屈家岭和哨棚嘴三种文化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白九江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54,共9页
由于鄂西峡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面貌复杂,对于该地区是否存在屈家岭文化长期以来存在激烈的争论。本文选取湖北宜昌中堡岛作为典型遗址入手,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对该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材料进行了分析,区分出大溪、屈家岭、哨... 由于鄂西峡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面貌复杂,对于该地区是否存在屈家岭文化长期以来存在激烈的争论。本文选取湖北宜昌中堡岛作为典型遗址入手,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对该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材料进行了分析,区分出大溪、屈家岭、哨棚嘴三种文化因素,并进而对三种文化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其结论对于该地区相当于屈家岭文化时代遗存的辨识和定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堡岛遗址 大溪文化 屈家岭文化 哨棚嘴文化 文化因素
下载PDF
三峡地区大溪文化时期的生业经济——重庆巫山大水田遗址2014年浮选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晓娇 白九江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4,共10页
大水田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大溪文化遗址。本文通过系统的采样和浮选工作,获取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经鉴定,出土了黍、粟、水稻3种农作物,以及藜、南酸枣、猕猴桃、葡萄属、柿等24个种属的植物种子。分析显示,大溪文化时期,三峡... 大水田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大溪文化遗址。本文通过系统的采样和浮选工作,获取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经鉴定,出土了黍、粟、水稻3种农作物,以及藜、南酸枣、猕猴桃、葡萄属、柿等24个种属的植物种子。分析显示,大溪文化时期,三峡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先民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同时,农业已经在三峡地区发展起来,但是并未占据主导地位,大溪先民以种植黍为主,粟为辅,水稻可能也有小面积的种植。结合碳十四测年数据,在距今6000年前后,三峡地区已经开始种植黍和粟两种旱地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大溪文化 浮选 生业经济
原文传递
论早期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果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8-32,共5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巴文化起源是居住在巫山、巫溪境内的原大溪文化的居民;其次阐述巴文化的形成阶段,并论证它就是由于巫山、巫溪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而来;再次提出了巴文化的发展阶段,是由峡内分别向东、向西发展;最后解释了巴文化... 文章首先阐述了巴文化起源是居住在巫山、巫溪境内的原大溪文化的居民;其次阐述巴文化的形成阶段,并论证它就是由于巫山、巫溪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而来;再次提出了巴文化的发展阶段,是由峡内分别向东、向西发展;最后解释了巴文化如此发展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巴文化 大溪文化
下载PDF
关庙山一期:关于考古学文化陶器的认识与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伟民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97,共17页
《枝江关庙山》专题报告出版,有助于开展大溪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本文在考察关庙山遗址第一期遗存陶器器类、组合与形态的基础上,梳理了峡江地区和澧阳平原相关遗址同类遗存的陶器,对照界定考古学文化的普遍方法和基本原则对关庙山遗址... 《枝江关庙山》专题报告出版,有助于开展大溪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本文在考察关庙山遗址第一期遗存陶器器类、组合与形态的基础上,梳理了峡江地区和澧阳平原相关遗址同类遗存的陶器,对照界定考古学文化的普遍方法和基本原则对关庙山遗址第一期及同类遗存的性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认为,以关庙山遗址第一期为代表的遗存,其文化属性属于大溪文化。文章还对考古学文化陶器形态的区域差异及遗址差异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溪文化 陶器形态 器物组合 考古学文化
原文传递
关庙山大溪文化居民的住房安全观——兼谈红烧土建筑上的中国特色
13
作者 李文杰 《西部考古》 2021年第2期53-76,共24页
红烧土建筑是中国特色文化遗存: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安全观为指引,采用设问式就红烧土建筑提出30多个小问题,讲解了湖北枝江关庙山大溪文化居民的环境安全观、住房安全观的发展、住房安全观的落实、住房安全观的性质、红烧土... 红烧土建筑是中国特色文化遗存: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安全观为指引,采用设问式就红烧土建筑提出30多个小问题,讲解了湖北枝江关庙山大溪文化居民的环境安全观、住房安全观的发展、住房安全观的落实、住房安全观的性质、红烧土建筑上的中国特色等几大问题。引人注目的是,关庙山遗址大溪文化第三期的红烧土房屋分布在红烧土场地的南北两边,凸显红烧土建筑上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集中表现在工程做法上,它有两个特征:一是土木混用,合二而一;二是复合成型,二次烧烤。“二次烧烤法”是大溪文化建房者经过长期探索积累起来的核心技术,即使科技发达的今天也很难做到,其仍是一个难解之谜,目前已成为考古界和科技界关注的重点。考古界的分歧是对红烧土房屋的成因,尤其是对红烧土屋面的成因看法不一,有些学者认为是发生火灾所致;有的学者认为是出于某种目的故意焚毁的;笔者认为是采用“二次烧烤法”的结果,但是目前未经模拟实验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庙山 大溪文化 住房安全观 中国特色
原文传递
重庆市巫山县大水田遗址大溪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10
14
作者 代玉彪 白九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60,I0001,共20页
2014年3~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对巫山大水田遗址进行发掘,发现大溪文化、商周等时期的遗迹473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遗物1800余件。其中大溪文化遗存出土的屈肢葬、人和动物形石饰及一批玉器较具特色,有助于了解大溪文化的原... 2014年3~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对巫山大水田遗址进行发掘,发现大溪文化、商周等时期的遗迹473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遗物1800余件。其中大溪文化遗存出土的屈肢葬、人和动物形石饰及一批玉器较具特色,有助于了解大溪文化的原始宗教、社会组织、精神意识等深层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巫山县 大水田遗址 大溪文化遗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