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丽媛 胡玉杰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两个重要论断,意味着抓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成为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从...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两个重要论断,意味着抓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成为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内涵出发,构建四个维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衡量民族地区48个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义,将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利用好生态资源作为民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原则,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创新驱动作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以“推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维度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8
2
作者 杨显东 李乐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6,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和基本前提。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对增强中华各族儿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深化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和基本前提。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对增强中华各族儿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深化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当前相关研究的整体趋势,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为切入点,从学理上深入剖析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价值。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强化了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中华民族经济利益共同体、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共同体以及中华民族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认同。以此为理论依据,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应从做好语言战略规划、围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发挥学校教育基础性作用、突出推普重点领域等四个方面系统部署、协调推进,从而确保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始终朝着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确方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通用语言 民族地区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演进与内涵深化——基于“五个认同”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体系框架 被引量:27
3
作者 郑旺全 赵晓非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3,共9页
梳理并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政策话语和理论话语中的演进,有助于全面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在新时代研究中的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政策话语中的演进趋势体现为:战略定位更加高远,表述力度不断增强,阐述愈加... 梳理并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政策话语和理论话语中的演进,有助于全面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在新时代研究中的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政策话语中的演进趋势体现为:战略定位更加高远,表述力度不断增强,阐述愈加具体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理论话语中的演进趋势则表明:中华民族之共同性日益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命运共同属性取得共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政治认同意涵不断明晰。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立足新时代多民族国家共同体认同建构视角,提出以"五个认同"为核心,覆盖认知、情感和行为意愿三个维度的内涵体系框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个认同”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概念内涵、核心要素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16
4
作者 乌小花 白晓艳 李安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7,F0002,共9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存在世界,包括文化空间中共享的认知模式、个人与集体共享的情感连接、各民族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等核心要素,既基于心理认同,又观照文化传统,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供给精神作用力和内在价值。...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存在世界,包括文化空间中共享的认知模式、个人与集体共享的情感连接、各民族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等核心要素,既基于心理认同,又观照文化传统,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供给精神作用力和内在价值。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通过强化中华民族叙事结构和国家话语表达体系,推动中华文化交融共生,构筑既有传统根基又有时代特点、既能解决当代问题又能为未来提供重要指导意义的新的文化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与发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孟凡东 康基柱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27-30,共4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创建中国共产党、开辟和坚持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夺取两个前途命运大决战的胜利等血与火的共同奋战中,中华民族凝聚力得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了不断提升与发展。中...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创建中国共产党、开辟和坚持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夺取两个前途命运大决战的胜利等血与火的共同奋战中,中华民族凝聚力得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了不断提升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与发展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建立统一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供了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使命承载及深化普及路径 被引量:17
6
作者 马永全 桑国元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构建各... 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效支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当前民族地区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但依然面临法理宣传不到位、学校主阵地作用发挥受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空间场域弱化等困境。新时代,民族地区要通过增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法教育、强化学校主阵地功能发挥、拓宽语言使用空间场域等措施,进一步深化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新思路 被引量:18
7
作者 胡兆义 林继富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02-108,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的主线,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思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有之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纽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的主线,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思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有之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纽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应该加强整体性、传统性、生活性和共享性原则,维护西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西藏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掘、弘扬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宝贵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
下载PDF
民族地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关系与主要原则——基于“意识三态观”分析框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瑜 马小婷 吴艳梅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7-46,共10页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提出民族工作应正确把握的"四个关系",借助"意识三态观"分析框架,可以凝练出民族地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主要辩证关系,即意识形态层面的"国家核心...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提出民族工作应正确把握的"四个关系",借助"意识三态观"分析框架,可以凝练出民族地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主要辩证关系,即意识形态层面的"国家核心意识与地方精英意识",意识生态层面的"本民族文化的传统性与中华文化的现代性"以及意识心态层面的"为建设家乡求学和为逃离乡土读书"。在思考"共同性与差异性"的正确关系导向的基础上,提出兼顾民族工作普适性和民族教育指向性的实施原则:树立统领性的政治意识形态,发挥同质性的实体建设功能;培育互补性的文化生态观念,凝聚共通性的中华民族精神;深化共生性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整合秩序化的"五个认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个认同” “意识三态观”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逻辑遵循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4
9
作者 焦立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80-87,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坚持实践导向,在社会意识上实现个体、族群与中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坚持实践导向,在社会意识上实现个体、族群与中华民族的统一。根据唯物史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包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政治共同体意识教育、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经济共同体意识教育、以民族团结为核心的社会共同体意识教育、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意识教育、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生态共同体意识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坚持发展性教育理念,构建整体性教育体系,创新实践性教育方法,深化法治性教育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 唯物史观 多元共同体 实践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民族教育的使命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伦娜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1期150-156,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科学概括,是新时代民族教育之应然诉求和新时代民族教育之价值导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新时代民族教育之文化基石,民族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提供共同体成员交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科学概括,是新时代民族教育之应然诉求和新时代民族教育之价值导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新时代民族教育之文化基石,民族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提供共同体成员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聚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之文化动力,坚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条件保障。民族教育功能的发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键,“多元一体”理论基础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前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教育 价值导向 文化基石
下载PDF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脉络与前沿演进--基于CNKI论文(2011~2020)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姗姗 王军杰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7,共12页
本文以Citespace等软件统计分析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近十年的高产作者和机构,综述了高影响力文献。发现:1.“三交”研究自2011年始并于2014年起持续升温至年发表量超百篇,积累了一批理论探讨和个案实证成果;2.文献来源学科以... 本文以Citespace等软件统计分析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近十年的高产作者和机构,综述了高影响力文献。发现:1.“三交”研究自2011年始并于2014年起持续升温至年发表量超百篇,积累了一批理论探讨和个案实证成果;2.文献来源学科以“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为主,高影响力文献月均被引量达2.914次,但暂未形成专业化的发文机构合作网和核心作者群;3.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形成了“民族工作”“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等相关聚类热点;4.预测“三交”下一阶段的研究热点包括作为两个命运共同体内外融通的路径、作为民族史整理发掘宣传的重点、作为构建互嵌式社会的手段、作为后扶贫时代共同繁荣发展的支撑、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平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献计量法 Citespace 知识图谱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12
作者 方正 程丽琴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10-117,共8页
全社会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国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自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来,国内学界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基本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以及实践路径... 全社会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国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自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来,国内学界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基本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以及实践路径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当前研究中仍存在着基础理论不深入、学科视野较狭隘、研究内容过于繁复等问题。本文就相关问题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深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论观点,以跨学科的视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加强不同文明经验的交流互鉴,不断提升研究的学理性、系统性与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各民族 民族认同 述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口述历史进路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伟华 张亦弛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9,共9页
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口述史的研究方法突破了学科的界限,以其独有的价值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时代叩问而言,口述史以其事件性、主观性与公共性等特点,使得以集体记忆巩固各族人民相互... 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口述史的研究方法突破了学科的界限,以其独有的价值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时代叩问而言,口述史以其事件性、主观性与公共性等特点,使得以集体记忆巩固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可能;而以口述史方式所提取的,基于个人生命经历的记忆具有进一步升华为更高层次的集体记忆乃至国家记忆的潜力,能够通过巩固中华民族历史根基、挖掘中华民族精神意涵、实现中华民族文化整合三个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此,以呈现形式与依托载体创新拓宽口述史资料传播的横向广度,并结合数字化技术与仪式操演等方式实现口述史资料的长远纵向传承,是以口述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集体记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姚宇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76-82,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站在历史高度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体概念的清晰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是以"集体历史记忆"为中心的社会方法论,其社会运行保障是以"孝"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伦理制...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站在历史高度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体概念的清晰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是以"集体历史记忆"为中心的社会方法论,其社会运行保障是以"孝"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伦理制度。祭祖作为公众行为更多表现为一种形式化社会制度,其构成了"孝"伦理体系最核心的社会管理形式,祭祖的评价体系树立了个人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设计原则包括,其一充分利用现有祭祖形态,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家意志相结合、与百姓日常生活相结合;其二祭祖形式的公众参与范围越大、参与度越高,培育所起到的号召力越大。基于此原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应有三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祖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
下载PDF
从历史地理学角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强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8,140,共9页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早期国家的形成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生与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炎黄部落联盟是“中国”最早的核心。西周灭商后,天下共尊周天子的宗主王权意识在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巩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作用。...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早期国家的形成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生与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炎黄部落联盟是“中国”最早的核心。西周灭商后,天下共尊周天子的宗主王权意识在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巩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作用。战国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最先进的精神文明,也形成让四夷向往的向心力。汉代,不少主流史家认为华夏胡夷均同根同源,其渊源皆出自炎黄,这是将各民族纳入华夏民族共同体文化圈思想的反映。魏晋南北朝,从分裂走向“内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系中华重新走向统一的重要情感纽带。各少数民族政权多以华汉苗裔自居,试图入主中原内地,定鼎建国。北方少数民族出于建立民族政权合乎中原王朝法统的需要,往往自称与汉族同祖同源。唐宋元以后,统一国家基本上未再分裂,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系作用甚大。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中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外部基础,而文化地理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是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分裂与统一 民族向心力
下载PDF
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被引量:7
16
作者 韩艳伟 谢清松 金炳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4,共7页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并将其作为需要把握好的"四个关系"之一;突出了物质和精神兼顾,经济和政治统筹;既要见物,更要见人;既要发展,更要安全的民族...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并将其作为需要把握好的"四个关系"之一;突出了物质和精神兼顾,经济和政治统筹;既要见物,更要见人;既要发展,更要安全的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本质地内涵着重视精神力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鲜明指向,指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工作 物质和精神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思政课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晶 师英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12期32-37,共6页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开拓者,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他们是否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民族与祖国的未来,而思政课是全面增强少数民族大...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开拓者,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他们是否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民族与祖国的未来,而思政课是全面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和关键课程。为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少数民族未来人才,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策略与方法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创新。为此,一方面需要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需要构建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软环境,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少数民族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月梅 吴钧 钟和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0,共8页
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是习近平提出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中要重点把握好的关系之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单一)民族意识在一个有机统一体中可以并存不悖,但不是平行并列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 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是习近平提出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中要重点把握好的关系之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单一)民族意识在一个有机统一体中可以并存不悖,但不是平行并列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高层次意识与低层次意识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不断增强,各(单一)民族意识将长期存在;各(单一)民族意识要服从并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要在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的进程中把握和实现各民族的具体利益,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要反对、克服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各民族意识 相互关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全国民族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兰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4,共9页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国家在场"下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展示盛会,也是一个文化符号的聚合体。本文基于符号学理论视角,以历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为重点,通过展示其"能指"表象、阐析其"所指&q...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国家在场"下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展示盛会,也是一个文化符号的聚合体。本文基于符号学理论视角,以历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为重点,通过展示其"能指"表象、阐析其"所指"意象,揭示全国民族运动会宣示、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建构机理。全国民族运动会会徽以圆形符号的应用、红黄色彩的搭配、龙凤图样的选择,凸显和表述了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心理与审美情趣。通过广泛采撷与凝炼各民族吉祥文化精髓,全国民族运动会吉祥物经由物象和名称的符号形式,传递和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共同企慕。全国民族运动会"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文化构建过程,对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国民族运动会
原文传递
权利保护、民族团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三重逻辑
20
作者 罗东 孙婧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5,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为民族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民族地区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劳动权、文化权和经济权利的有效保护。在民族地区施行农村集体产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为民族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民族地区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劳动权、文化权和经济权利的有效保护。在民族地区施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能够实现将少数民族群众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的目标,进而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民族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