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氢氧同位素与水化学的潮白河流域地下水水循环特征 被引量:83
1
作者 宋献方 李发东 +5 位作者 于静洁 唐常源 杨聪 刘相超 佐仓保夫 近滕昭彦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1,共11页
为了研究变化环境下潮白河流域地下水水循环规律,通过现场调查,结合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应用,对潮白河流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采样,测定其氢、氧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成分,通过分析其变化特征判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及各含水层的相互联系。... 为了研究变化环境下潮白河流域地下水水循环规律,通过现场调查,结合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应用,对潮白河流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采样,测定其氢、氧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成分,通过分析其变化特征判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及各含水层的相互联系。降水和地下水中的环境同位素δD和1δ8O组成分析表明,降水是山前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山区浅层地下水受蒸发影响非常强烈。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地下水水质以Ca2+和HCO3为主,属Ca2+-Mg2+-HCO3型地下水。山前地下水类型为Ca2+-Mg2+-HCO3、Na+-K+-HCO3、Mg2+-Ca2+-HCO3和Ca2+-Mg2+-Cl-SO24。平原区地下水为Mg2+,Na+和HCO3。滨海冲积海积平原为Ca2+-Mg2+-HCO3型和Ca2+-Mg2+-Cl-SO24型地下水。水化学分析证实了越流补给的存在。Ca2+和HCO3离子均呈山区高、山前和平原低、而滨海增高的趋势。沿潮白河流向地下水类型变化为:Ca2+-Mg2+-HCO3Na+=K+-HCO3Ca2+-Mg2+-HC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水化学 地下水循环 潮白河流域
下载PDF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潮白河月水量平衡模拟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纲胜 夏军 +1 位作者 万东晖 叶爱中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91,共6页
尽管分布式水文模型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迄今的应用还只是其潜力的很少一部分。Freeze-Harlan蓝图中由于理论上的深化带来了应用上的困难,同时也指出模型并不是越复杂越好。按照科学的建模原则,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分布式月水量平衡... 尽管分布式水文模型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迄今的应用还只是其潜力的很少一部分。Freeze-Harlan蓝图中由于理论上的深化带来了应用上的困难,同时也指出模型并不是越复杂越好。按照科学的建模原则,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DTVGM);其中通过引入土壤湿度因子,改进后的Bagrov模型同时考虑了前期土壤湿度与降水对蒸散(发)的贡献;通过设置人类活动影响背景参数集,表述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将DTVGM月模型应用于华北地区密云水库以上潮白河流域,识别出白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为44%,人类活动导致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减少的影响达54%;潮河流域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为24%,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高达74%,是导致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水量平衡模型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华北 潮白河流域
下载PDF
潮白河密云水库流域水资源问题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董文福 李秀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60,共3页
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市的地表水源地,其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冲突日益突现。文章对当前潮白河密云水库流域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中尺度跨地区流域水资源... 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市的地表水源地,其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冲突日益突现。文章对当前潮白河密云水库流域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中尺度跨地区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潮白河流域 流域水资源
下载PDF
潮白河流域水文要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磊 王晓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5-68,共4页
选取潮白河流域承德、怀来、张家口、丰宁4个气象站1961-2000年的降水、蒸发资料及下堡、张家坟、三道营、口头、戴营、苏庄、前辛庄、大阁、下会9个水文站1971-1991年的径流资料,运用距平分析法和Kendall秩次相关法对流域水文要素的时... 选取潮白河流域承德、怀来、张家口、丰宁4个气象站1961-2000年的降水、蒸发资料及下堡、张家坟、三道营、口头、戴营、苏庄、前辛庄、大阁、下会9个水文站1971-1991年的径流资料,运用距平分析法和Kendall秩次相关法对流域水文要素的时程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潮白河流域降水、蒸发年内分配不均,但年际变化不大;降水集中于6-10月份,占全年的66%以上,蒸发集中于5-9月份,占全年的57%.径流年内分配与降水一致,集中于6-10月,占全年的62%,年际变化剧烈,径流总体呈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减少趋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白河流域 水文要素 距平分析 Kendall秩次相关法.
下载PDF
潮白河流域林地转化及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江坤 余新晓 +2 位作者 夏兵 信忠保 贾国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08-314,共7页
为实现绿色GDP核算提供基础,在构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4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时空马尔科夫链模型对潮白河流域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流域前4期林地间逐期转化表现为方式由简单到复杂,频数由小到大;而林地与... 为实现绿色GDP核算提供基础,在构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4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时空马尔科夫链模型对潮白河流域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流域前4期林地间逐期转化表现为方式由简单到复杂,频数由小到大;而林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间逐期转化表现相反且呈各土地利用类型均向林地转化趋势。1987、2000、2008年以及预测的2020、2030和2040年森林总面积较1972年分别增加5.4%、36.9%、46.7%、46.1%、46.0%和46.0%,森林生态服务总价值较1972年分别增加6.2%、55.5%、71.2%、72.1%、72.9%和73.6%。阔叶林和涵养水源项占生态服务总价值比例最高,混交林所占比例显著递增。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分别在1972-1987年、1988-2000年和2001-2040年期间森林生态价值变化中起主导作用。说明单位面积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逐期增加,森林结构得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分析 MARKOV过程 环境工程 生态服务价值 林地转化 潮白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MIKE21的密云水库总氮预测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雨航 孙长虹 +4 位作者 范清 史芫芫 何炜 安同艳 罗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2-131,共10页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近年来密云水库总氮呈现升高趋势,潮河和白河入库总氮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利用MIKE21软件,基于水动力和水质模型耦合,采取不同策略的情景假设,对密云水库总氮进行研究,基于2018年量化不同策...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近年来密云水库总氮呈现升高趋势,潮河和白河入库总氮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利用MIKE21软件,基于水动力和水质模型耦合,采取不同策略的情景假设,对密云水库总氮进行研究,基于2018年量化不同策略对密云水库总氮的影响程度,提出最优方案。结果表明:1)通过潮白河流域生活源治理,库区总氮年均值降低0.024mg/L,8年后可达到Ⅲ类水质要求,29年后可达到Ⅱ类水质要求。2)通过潮白河流域生活源、农业源治理,库区总氮年均值降低0.059mg/L,3年后可达到Ⅲ类水质要求,12年后可达到Ⅱ类水质要求。3)通过潮白河流域生活源、农业源治理、河道生态建设,库区总氮年均值降低0.118mg/L,2年后可达到Ⅲ类水质要求,6年后可达到Ⅱ类水质要求,为最优方案。4)库滨带使库区总氮年均值升高0.012mg/L,捕鱼使库区总氮年均值降低0.0002mg/L,降雨可使库区总氮年均值升高0.074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总氮 MIKE21 潮河 白河 潮白河流域
原文传递
潮白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精金 史明昌 姜群鸥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为探讨北方土石山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作者基于RUSLE和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分析1990—2015年北京市潮白河流域土地利用/地表覆被变化特征,模拟区域内不同时期不同土地利用/覆被情况下的土壤侵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 为探讨北方土石山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作者基于RUSLE和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分析1990—2015年北京市潮白河流域土地利用/地表覆被变化特征,模拟区域内不同时期不同土地利用/覆被情况下的土壤侵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0—2015年,在相同的植被盖度等级下,耕地—林地转化区和耕地—草地转化区的土壤侵蚀模数呈减少趋势,均值分别减少362. 32 t/(km2·a)和259. 54 t/(km2·a),而林地—草地转化区的土壤侵蚀模数均值呈增加的趋势,为230. 94 t/(km2·a)。总体来看,北京市潮白河流域内林地和草地的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大于耕地,并在2005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1. 57和190. 10。这主要是林草地质量退化致使土壤侵蚀等级较高区域的面积较大,尽管耕地向林草地转移减少了部分侵蚀,但林草地区域的土壤侵蚀防治仍不可忽视。该研究成果有望为北京市山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控制土壤侵蚀提供一定的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RUSLE 潮白河流域
下载PDF
潮白河流域1980—2013年平均水平衡特征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周小珍 潘兴瑶 +1 位作者 朱永华 胡亚子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9-657,共9页
论文采用潮河、白河流域1980—2013年间气象、水文资料,基于水热耦合模型方法,分析了潮河、白河流域水循环要素相应于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结构变化和水平衡的特征。通过对未来10 a流域下垫面状况的预估,预测了未来变化环境条件下流域径流... 论文采用潮河、白河流域1980—2013年间气象、水文资料,基于水热耦合模型方法,分析了潮河、白河流域水循环要素相应于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结构变化和水平衡的特征。通过对未来10 a流域下垫面状况的预估,预测了未来变化环境条件下流域径流量的变化情况。研究对预测潮白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确保密云水库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在潮、白河流域适用;在现有下垫面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林地面积和草地流域下垫面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对潮河流域和白河流域未来下垫面的变化分别做出了11种预测情景,并在11种情景的基础上预测两流域的未来10 a径流变化,结果显示潮河流域的径流深在26.47~53.55mm范围内波动,而白河流域的径流深在17.57~41.53 mm范围内变动。研究的创新点为,在对未来下垫面状况预测的基础上,利用水热耦合模型预测流域未来的可能径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径流 水平衡 潮白河流域
原文传递
全球1.5℃和2.0℃升温下潮白河流域气候和径流量变化预估 被引量:9
9
作者 郝莹 马京津 +2 位作者 安晶晶 王元 许红梅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6,共10页
潮白河流域为北京主要供水源,其水资源量对北京用水保障至关重要,因此开展该流域在全球1.5℃和2.0℃升温下的径流预估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利用1961—2001年WATCH数据对SWAT水文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应用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潮白河流域为北京主要供水源,其水资源量对北京用水保障至关重要,因此开展该流域在全球1.5℃和2.0℃升温下的径流预估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利用1961—2001年WATCH数据对SWAT水文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应用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5个全球气候模式在典型浓度路径(RCP4.5、RCP6.0和RCP8.5)下预估的全球1.5℃和2.0℃升温下的数据驱动SWAT模型,开展了潮白河流域气温、降水及径流量的变化预估研究,并量化评估由气候模式和RCPs导致的水文效应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SWAT模型基本能较好地模拟潮白河流域的月径流特征,应用该模型进行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评估是可行的。(2)在全球1.5℃和2.0℃升温下,潮白河流域年平均温度较基准期(1976—2005年)分别增加1.5℃和2.2℃,年平均降水量也增加4.9%和7.0%。预估的年径流量在全球1.5℃升温下总体略有增加,盛夏和秋初的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在全球2.0℃升温下,年径流量增幅达30%以上,但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明显减少。(3)在全球2.0℃升温下,潮白河流域极端丰水流量明显增加,洪涝发生风险增大。(4)未来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的预估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全球2.0℃升温下不确定性更大;相对而言,径流量的不确定性要远大于降水量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全球1.5℃升温下还是2.0℃升温下,预估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全球气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白河流域 SWAT水文模型 全球气候模式(GCMs) 典型浓度路径(RCPs) 径流 预估
下载PDF
基于SPEI的潮白河流域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门宝辉 蔡斌 田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0,共11页
在全球变暖加剧的背景下,区域干旱情况愈发严重。潮白河流域作为密云水库的重要集水区,对其干旱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提取潮白河流域1979—2018年的气象数据,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蒸散... 在全球变暖加剧的背景下,区域干旱情况愈发严重。潮白河流域作为密云水库的重要集水区,对其干旱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提取潮白河流域1979—2018年的气象数据,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蒸散发指数(SPEI)值,分析潮白河流域气象干旱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79—2018年,潮白河流域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分别以11.02 mm/(10年)和9.95 mm/(10年)的速度增长,流域降水增加趋势由西向东减少,潜在蒸散发的增加趋势则相反,流域东部地区干旱风险变大;②潮白河流域干旱特征主要以轻旱和中旱为主,月、季尺度的SPEI值呈现出减小趋势,半年和年尺度的SPEI值呈现出增加趋势;从季节的干旱分布来看,春、夏、冬季有着变干的趋势,但趋势并不明显,秋季干旱情况则有显著缓解;③从空间分布来看,1979—2008年,流域干旱频率高和干旱烈度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潮白河流域西部和南部。但是2009—2018年的出现反转,干旱烈度和干旱频率中心出现在流域东部和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CMFD数据 标准化蒸散发指数 彭曼公式 时空变化 潮白河流域
下载PDF
潮白河流域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及其响应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许怡然 鲁帆 +2 位作者 谢子波 朱奎 宋昕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0-228,共9页
利用潮白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降水以及密云水库同时期入库流量数据,分别以SPI和SDI两个干旱指标表征气象、水文干旱,采用游程理论、M-K检验、滑动t-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方法研究了该流域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并探求水文... 利用潮白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降水以及密云水库同时期入库流量数据,分别以SPI和SDI两个干旱指标表征气象、水文干旱,采用游程理论、M-K检验、滑动t-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方法研究了该流域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并探求水文、气象干旱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潮白河流域气象干旱多以短历时干旱事件为主,历时1-2个月的干旱事件达研究期内气象干旱事件总次数的67.18%;但是气象干旱的年干旱烈度及其历时未通过MK趋势显著性检验,其线性斜率值仅为-0.025和-0.005,变化趋势不明显。而水文干旱存在极长历时重烈度干旱事件,历时达4个月以上的干旱事件达研究期内水文干旱事件总次数的46.54%,最长干旱历时达45个月;且研究期内水文干旱的年干旱烈度及其历时均通过显著性检验,线性斜率值达-0.419和0.228,变化显著;二者均在1980年和1998年出现突变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潮白河流域水文干旱频繁发生,且多为长历时连续干旱。研究期内水文干旱滞后气象干旱约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干旱 气象干旱 游程理论 干旱响应关系 潮白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数值降雨预报校正 被引量:7
12
作者 曹子恒 李永坤 +5 位作者 胡义明 卢亚静 温骐宇 杨晨曦 陈钰 郭举坤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3-861,950,共20页
以潮白河流域12个站点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站点的未来12 h不同预见期的预报降水数据,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和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模型的不同预见期... 以潮白河流域12个站点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站点的未来12 h不同预见期的预报降水数据,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和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模型的不同预见期预报降雨校正模型,模型输入为站点对应网格及其周边8个网格的降雨预报数据,模型参数采用贝叶斯优化技术进行估计。利用均方根误差和确定性系数评估各模型对不同预见期预报降水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未经校正的原始预报在不同预见期的预报精度均较差;各个误差校正模型在率定期与验证期对不同预见期降雨均具有较好的校正效果;经SVM、RF和MLP模型校正后,均方根误差的平均值在率定期分别降低了:54.2%、50.0%和20.8%,在验证期分别降低42.9%、33.3%和14.3%;确定性系数的平均值在率定期与验证期也均有显著提高;3个误差校正模型中,SVM模型表现最优,RF模型次之。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流域数值降雨预报数据校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降雨校正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多层感知机 潮白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水循环模拟的潮白河流域蓝水绿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子波 朱奎 +2 位作者 鲁帆 许怡然 宋昕熠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49,32,共7页
潮白河流域是北京市的重要供水来源,分析变化环境下流域内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SWAT模型模拟了潮白河流域的水文循环过程,分析了流域内1960~2008年的蓝水绿水资源变化情况并对... 潮白河流域是北京市的重要供水来源,分析变化环境下流域内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SWAT模型模拟了潮白河流域的水文循环过程,分析了流域内1960~2008年的蓝水绿水资源变化情况并对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潮白河流域的蓝水流与绿水流在研究期内都呈显著减少趋势,绿水储量呈增加趋势但不显著,它们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9.33mm·10a^(-1)、-6.92 mm·10a^(-1)与0.70 mm·10a^(-1)。未来趋势预测的结果表明这一变化趋势还将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模拟 SWAT模型 潮白河流域 蓝水绿水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基于Poisson分布的降水模型及其在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丛振涛 张晓颖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了描述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在降水发生次数为Poisson分布的前提下提出了3种降水模型。该3种Pois-son矩形脉冲模型分别假设了降水历时为瞬时分布、指数式分布和Pareto分布。利用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流域16个雨量站1980—2008年的降水资... 为了描述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在降水发生次数为Poisson分布的前提下提出了3种降水模型。该3种Pois-son矩形脉冲模型分别假设了降水历时为瞬时分布、指数式分布和Pareto分布。利用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流域16个雨量站1980—2008年的降水资料,率定了3个模型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得到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流域降水特征(降水强度、降水频率)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布规律。以降水历时瞬时分布的白噪音Poisson矩形脉冲模型为例,流域日均降水场次约0.18场/d、次雨深约为8mm。结果表明:该流域时间上在过去近30a降水量无显著变化,降水频率呈下降趋势,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空间上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降水频率则无显著空间规律。这3种模型中,白噪音型和Pareto型更适用于潮白河上游流域的降水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模型 POISSON分布 潮白河流域 密云水库
原文传递
潮白河流域河道底泥污染和释放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15
作者 李林柱 刘金宝 +2 位作者 蔡慧敏 方小云 张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5期68-72,共5页
河道是水的主要承载体,河道底泥作为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河道的污染状态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文章以潮白河流域为例,研究了河道底泥污染和释放特征,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底泥的组成、来源、污染特征以及释放机制,为河... 河道是水的主要承载体,河道底泥作为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河道的污染状态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文章以潮白河流域为例,研究了河道底泥污染和释放特征,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底泥的组成、来源、污染特征以及释放机制,为河道污染的评估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在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采用生态清淤疏浚方式来快速减小内源污染的方法。最终,根据评价及实验结果,揭示了底泥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并提出了科学的生态清淤方案。通过深入研究河道底泥污染和释放特征,文章为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人类健康提供了科学支持,为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人类健康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底泥污染 释放特征 潮白河流域 水环境保护 污染指数法
下载PDF
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丰平枯特征及其与入库水量的定量关系
16
作者 熊锐 赵永军 邱云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56,235,共7页
[目的]揭示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量变化的年际时序规律及丰平枯季节性差异,为京津冀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及生态用水保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在收集流域水量数据,进行潮白河流域逐月丰平枯水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距平百分率解析潮白... [目的]揭示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量变化的年际时序规律及丰平枯季节性差异,为京津冀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及生态用水保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在收集流域水量数据,进行潮白河流域逐月丰平枯水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距平百分率解析潮白河流域水量变化特征,并推导流域丰平枯时段与径流水量的定量化关系。[结果]2010—2021年,潮白河流域的枯水期历时远大于丰水期和平水期时间,但丰水水量及其距平百分比每隔1~2 a均会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表明潮白河流域近年来更多的表现出了极端的气候特征。潮白河流域的丰水时段均主要出现在7—12月,流域平水时段基本伴生于丰水时段,但是2010—2021年,潮河与白河流域仅出现了6~7个月的平水期;枯水时段占据了12 a来的大部分时期,阶段性密集分布在除丰水期和平水期以外的所有时段。在所有时段,白河流域的水量均高于潮河流域,这可能归因于春季融雪对径流的补给。[结论]2010—2021年,潮白河流域极端降水时间增多,但枯水时段的比例远高于平水期和丰水期。3者的比例关系是影响流域水量最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潮白河流域 丰平枯特征 流域径流量
下载PDF
潮白河生态补水效益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朴 苏强平 +2 位作者 徐徐 祝琴 沈玉亭 《北京水务》 2023年第5期5-9,共5页
为定量评估潮白河生态补水的环境效益,研究补水期间其干支流及周边区域(含下游流域)内的实时水质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定量考察补水对地表水环境的时空影响。选取COD作为水质污染的典型指标,补水前后,各监测站点... 为定量评估潮白河生态补水的环境效益,研究补水期间其干支流及周边区域(含下游流域)内的实时水质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定量考察补水对地表水环境的时空影响。选取COD作为水质污染的典型指标,补水前后,各监测站点的COD浓度变化较明显,水头所到之处COD浓度升高,待水流稳定后COD又缓慢下降;整个补水期间,逐日的Moran’s I指数经历了平稳期、急剧上升期和缓慢下降期,且Moran’s I指数均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将为流域水资源配置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白河流域 生态补水 时间滞后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GMS的潮白河流域三河段地下水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飞 岳庆 赵萌阳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58-63,共6页
以潮白河流域三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测试分析及GMS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位进行数值模拟并加以预测。通过概念模型的建立、识别与验证,计算出浅层和深层含水层的源汇项水量统计及均衡计算;通过模型预测出每年... 以潮白河流域三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测试分析及GMS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位进行数值模拟并加以预测。通过概念模型的建立、识别与验证,计算出浅层和深层含水层的源汇项水量统计及均衡计算;通过模型预测出每年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幅为1%时,2016年10月—2025年10月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情况。建议控制周边区域的人口数量,合理开采地下水,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并适当增加地下水位监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白河流域 地下水 数值模拟 水均衡 水位动态变化
下载PDF
潮白河流域人工复合土层系统去除甲氧苄氨嘧啶的模拟研究
19
作者 刘芹芹 李淼 +3 位作者 张发旺 余和春 张泉 刘翔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1-157,共7页
基于潮白河流域再生水的场地回灌,为提高抗生素甲氧苄氨嘧啶(TMP)的去除率,降低其进入地下水的风险,选用价格低廉对TMP有高效去除性能的黏土陶粒作为吸附剂,构建去除TMP的人工复合土柱。吸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黏土陶粒对TMP吸附容量达到1... 基于潮白河流域再生水的场地回灌,为提高抗生素甲氧苄氨嘧啶(TMP)的去除率,降低其进入地下水的风险,选用价格低廉对TMP有高效去除性能的黏土陶粒作为吸附剂,构建去除TMP的人工复合土柱。吸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黏土陶粒对TMP吸附容量达到151.824μg/g,具有去除再生水中TMP能力;TMP在黏土陶粒解吸过程中存在解吸滞后性的现象。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此人工复合土柱能够有效地去除再生水中TMP,去除率高于95%,其去除机制主要是吸附与生物降解协同作用。本研究建立的人工复合土层系统能有效地去除再生水中TMP,对实际场地回灌工程具有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复合土层 吸附 甲氧苄氨嘧啶 生物降解 潮白河流域 场地回灌
下载PDF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潮白河上游土地利用优化 被引量:32
20
作者 郑江坤 余新晓 +3 位作者 夏兵 贾国栋 庞卓 宋思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7-344,共8页
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发展息息相关,以潮白河上游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服务总价值为目标,以约束函数和转化规则为条件,利用灰参数线性规划理论和CLUE-S模型对该区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数量结构优化和空间格局配置。结果表明:优化配... 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发展息息相关,以潮白河上游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服务总价值为目标,以约束函数和转化规则为条件,利用灰参数线性规划理论和CLUE-S模型对该区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数量结构优化和空间格局配置。结果表明:优化配置后的林地面积和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较2008年均有显著增加,且后者增加幅度大于前者,说明森林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提高,林地结构得到改善;随着草地和未利用地向林地和居民工矿用地转化,生态服务总价值有所增加,重点表现在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两方面价值上。该区域近年来经济利益驱动的发展模式给首都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土地退化和环境破坏须通过资源优化得以控制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 灰参数 CLUE-S模型 生态服务价值 潮白河上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