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
杨振宁
|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
2005 |
41
|
|
2
|
从《易经》理论再论月周律与调周法 |
夏桂成
谈勇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33
|
|
3
|
“性别”在中西哲学中的地位及其思想后果 |
张祥龙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2
|
|
4
|
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 |
李学勤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5
|
析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 |
陈义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
6
|
对《周易》与太极拳内在联系的探讨 |
杜晓红
李强
|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7
|
|
7
|
西夏文献中的占卜 |
聂鸿音
|
《西夏研究》
|
2015 |
14
|
|
8
|
相等性原理与《易经》 |
欧阳耿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3
|
|
9
|
通元理论与《易经》 |
吴跃峰
赖新生
李琛赟
|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10
|
瓷的叙事与文化分析 |
傅修延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9
|
|
11
|
文化繁荣要有大科学观 |
李致重
|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12
|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两大源头——以《易经》和《尚书》为中心的考察 |
孙熙国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3
|
儒家哲学与中国古代科技 |
郭洪纪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4
|
中国传统意象理论发展历程刍议——观念的萌发期到审美转化的起始期 |
简圣宇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
2021 |
9
|
|
15
|
孕育教化与生命成长——通过《易经》发现中国教育思想的本源 |
柯小刚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9
|
|
16
|
《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与《周易》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
罗桂青
李磊
|
《河南中医》
|
2013 |
8
|
|
17
|
论古史辨派的易学研究 |
杨庆中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6
|
|
18
|
从“否”卦谈痞证 |
闵范忠
赵春江
|
《河南中医》
|
2008 |
8
|
|
19
|
《易经》、《老子》之“道”的比较 |
臧守虎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20
|
立足《伤寒论》,浅探医《易》同源 |
韩蕊
林明欣
赵彩燕
朱章志
吕英
|
《世界中医药》
CAS
|
2013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