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工记》与传统手工艺的观念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艺乙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9,221,共12页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观念与古代的哲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在论道的过程中多以手工艺为例,曾涉及文与质、物与欲、道与器、技与艺、用与美等与工艺相关的问题。《考工记》提出在造物之前应"审曲面势&quo...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观念与古代的哲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在论道的过程中多以手工艺为例,曾涉及文与质、物与欲、道与器、技与艺、用与美等与工艺相关的问题。《考工记》提出在造物之前应"审曲面势",从观察材料的物理和物性开始,确定设计方案和制作工艺。而在造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其中的天时、地气、材美是造物过程中的客观因素,工巧则是对这些客观因素的处理。这些思想观念和准则规范对后世的造物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百工 传统手工艺 功致为上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周礼·考工记》车舆词语系统(上)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亚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15,共9页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所记工艺分六类三十个工种,包括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等,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本文在全面整理《考工记...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所记工艺分六类三十个工种,包括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等,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本文在全面整理《考工记》车舆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Dichotomy of Sememe),①[1](p19-24)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车舆词语系统的层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车舆 交通 词语系统 层次性
下载PDF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被引量:4
3
作者 师可意 《设计》 2016年第21期58-59,共2页
该文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为主要讨论核心,作者研读《考工记》中一部分,了解了在古代社会,人们的设计理念,并提炼出古代时期的原始手工艺设计中产生的"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从而引出当代社会设计理念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从更多... 该文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为主要讨论核心,作者研读《考工记》中一部分,了解了在古代社会,人们的设计理念,并提炼出古代时期的原始手工艺设计中产生的"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从而引出当代社会设计理念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从更多元化的角度理解理念的意义和存在价值,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类似理念进行探讨和研究,将不同时代的设计思想进行比较与延伸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设计 《考工记》 以人为本 生活水平 绿色环保
下载PDF
《考工记》“营国”制度的新认识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宏伟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共32页
自汉之后,学者对《考工记》“匠人营国”一节文字的含义颇多歧见与争议。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东汉经学家郑司农辑录、郑玄注释的严重错误所导致。汉武帝时少府考工官依据西周遗文编选而成的《考工记》,约在两汉之交散佚。郑司农把《考工记... 自汉之后,学者对《考工记》“匠人营国”一节文字的含义颇多歧见与争议。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东汉经学家郑司农辑录、郑玄注释的严重错误所导致。汉武帝时少府考工官依据西周遗文编选而成的《考工记》,约在两汉之交散佚。郑司农把《考工记》佚文及不属于《考工记》的“营国”佚文合并增入《周礼》后,“营国”制度受到郑玄等历代学者的错误解读。“营国”的对象不是郑玄所指的周王城,而是指西周时代的诸侯大国。“國”字是西周中期分封制度定型时创制并用作诸侯国专称的。“建国”的含义等同于“封国”,“营国”即指在分封的诸侯国内进行城郭、食邑等营造活动。城“方九里、旁三门”的含义不是指方形城的边长九里、每边三门,而是指城墙的周长九里、城门三张。“九里之城”与“百里之国”“三里之宫”结合,构成西周时期诸侯大国地域、都城、宫殿三层次的礼制格局和尺度。西周王城的周长为“方十二里”。“营国”制度不是传统认识上的周王城规划,而是西周王朝为诸侯大国制定的国土空间规划,可称之为“周诸侯国规划模式”。这种规划模式的思想与原则,能够反映西周时代中国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所达到的科学与艺术高度。东汉之后,已经异化的“营国”思想,对北魏洛阳、隋唐长安与洛阳等中国古代王朝(政权)都城的规划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营国制度 诸侯大国 都城
原文传递
《考工记》设计美学思想的体系化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彭圣芳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31-39,共9页
作为中国最早手工设计制作技术和规范文献的《考工记》,是一部以礼制化为目的的造物设计规范。官方管理手工业的标准和规范是《考工记》显在的表述,设计美学思想则是其潜在的表述,包括从礼制化的造物活动规范中流露出的形式观、功能观... 作为中国最早手工设计制作技术和规范文献的《考工记》,是一部以礼制化为目的的造物设计规范。官方管理手工业的标准和规范是《考工记》显在的表述,设计美学思想则是其潜在的表述,包括从礼制化的造物活动规范中流露出的形式观、功能观和具体的设计表现手法。因而,美学领域某些对其作片段式解读、过度引申、刻意关联和“六经注我”式的研究存在失当之处。以尽量客观平实的态度陈述《考工记》的设计美学思想,其逻辑层次应该是:《考工记》以周代社会普遍的宇宙哲学为认识和实践基础,通过详实的规范和标准表达了造物设计的形式观和功能观,并借具体的表现手法塑造了相应的设计审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造物设计规范 设计美学思想
下载PDF
从中国古代工匠文化传统验证庄子“以天合天”的设计思想——兼论《周礼·考工记》“[钅豦]”的形制与功能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水金 张俊华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60,共10页
《庄子·达生》“以天合天”的设计思想,必须结合《周礼·考工记》“梓人为筍、虡”的相关记载以及中国古代工匠文化传统加以理解与验证。“[钅豦]”是悬挂钟、磬之类大型组合乐器的木质结构,具有“承重”与“发声”的双重功能... 《庄子·达生》“以天合天”的设计思想,必须结合《周礼·考工记》“梓人为筍、虡”的相关记载以及中国古代工匠文化传统加以理解与验证。“[钅豦]”是悬挂钟、磬之类大型组合乐器的木质结构,具有“承重”与“发声”的双重功能,雕刻猛兽作装饰,从而收到“击其所县而由其虡鸣”的美学效果。树木的原生形态与“[钅豦]”体装饰动物之间天然的相似性,尤能凸显其“拨尔而怒”的猛厉神态。这种“以天合天”的设计思想受到先秦儒家与道家的双重思想影响:一方面,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审曲面势”的工匠文化传统,亦遵循儒家“天工”与“人工”完美结合的“知者创物”思想原则;另一方面,也是老子“大制无割”的政治思想在造物活动中的逻辑延伸,而且与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思想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文化 庄子 以天合天 设计思想 考工记
原文传递
《考工记》先秦工匠设计思想的当代建构 被引量:2
7
作者 邹其昌 许王旭宇 《创意与设计》 2022年第4期88-93,共6页
《考工记》是记载先秦百工之事的设计典籍,完备地记载了彼时先秦齐国的生产技术,建构了一套成体系的工匠考核与管理制度,呈现出瑰丽的先秦工匠文化,是我国先秦时代工匠设计思想的集大成者。文章旨在剖析《考工记》的工匠设计思想,为建... 《考工记》是记载先秦百工之事的设计典籍,完备地记载了彼时先秦齐国的生产技术,建构了一套成体系的工匠考核与管理制度,呈现出瑰丽的先秦工匠文化,是我国先秦时代工匠设计思想的集大成者。文章旨在剖析《考工记》的工匠设计思想,为建构当代工匠文化体系提供有益启示。从研究概述、工匠设计思想阐释、工匠设计思想的当代建构、工匠设计思想的当代价值这四个维度出发,对《考工记》展开研究。作为当代工匠体系建构的重要理论范式,《考工记》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工匠理念”“制器尚象的工匠思想”“严谨合理的工匠制度”这3个工匠设计思想,可映射为人与环境的圆融统一、人与物的语义共通、人与人的有序合作这3个当代设计维度,对于建构当代工匠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工匠设计思想 工匠合作制度 工匠精神 当代工匠文化体系
下载PDF
试析先秦宫城规划制度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蓉 《华中建筑》 2009年第1期191-195,共5页
《考工记》表明先秦宫城规划形成了制度。该文通过分析,揭示出这一规划制度的演变过程。宫城制度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形式上的定制。但这个制度起源于良渚文化古城图式,在二里头夏代宫城也有传承的痕迹。到了春秋时期,西周的宫城制度又... 《考工记》表明先秦宫城规划形成了制度。该文通过分析,揭示出这一规划制度的演变过程。宫城制度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形式上的定制。但这个制度起源于良渚文化古城图式,在二里头夏代宫城也有传承的痕迹。到了春秋时期,西周的宫城制度又发生了变化。尽管,各个时代的王国不同程度地遵从了西周制定的宫城制度,但是它仍然只是一种理想的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宫城制度 良渚文化古城 二里头宫城遗址 考工记
下载PDF
《周礼·考工记》营国词语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亚明 《殷都学刊》 2007年第3期120-123,共4页
在整理中国最早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营国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营国词语关系。《考工记》营国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 在整理中国最早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营国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营国词语关系。《考工记》营国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营国 词语关系
下载PDF
“悟性技术”与“理性技术”——对轴心时期中国与西方技术特点的比较分析
10
作者 石琳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9,共10页
以轴心时期中西方经典技术文本的代表《考工记》与《建筑十书》为切入点,借助技术哲学的分析框架,发现中西方工匠技术主体虽然都是“人”(工匠),但中国工匠技术是在礼乐、阴阳等文化规训下,工匠凭借经验,依靠身体技术与工具技术,以实现... 以轴心时期中西方经典技术文本的代表《考工记》与《建筑十书》为切入点,借助技术哲学的分析框架,发现中西方工匠技术主体虽然都是“人”(工匠),但中国工匠技术是在礼乐、阴阳等文化规训下,工匠凭借经验,依靠身体技术与工具技术,以实现制器造物的“悟性技术”,区别于古罗马在古希腊人文、神学等文化影响下,建筑师以“理性技术”制导工匠“悟性技术”,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等造物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建筑十书 工匠技术 工具技术 社会技术
原文传递
《周礼·考工记》手工业原材料词语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亚明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4-96,共3页
手工业原材料是《周礼.考工记》一书记载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类聚、梳理并分析该书中手工业原材料词语之间的关系。该书中手工业原材料词语之间主要表现为一般与... 手工业原材料是《周礼.考工记》一书记载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类聚、梳理并分析该书中手工业原材料词语之间的关系。该书中手工业原材料词语之间主要表现为一般与个别的层次关系,词语的一般与个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般与个别各级层次关系呈现为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级整合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手工业 原材料 词语关系
下载PDF
《周礼·考工记》色彩词语系统
12
作者 李亚明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31-33,共3页
文章在全面整理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周礼.考工记》(以下简称《考工记》)色彩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①[1](P19-24)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色彩词语关系。... 文章在全面整理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周礼.考工记》(以下简称《考工记》)色彩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①[1](P19-24)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色彩词语关系。文中概括《考工记》色彩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色彩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色彩 刺绣 词语系统
下载PDF
《周礼·考工记》车舆词语系统(下)
13
作者 李亚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8,共5页
本文在全面整理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车舆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类聚、梳理并分析了《考工记》车舆词语系统的关联性和有序性。关联性主要表现为近同... 本文在全面整理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车舆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类聚、梳理并分析了《考工记》车舆词语系统的关联性和有序性。关联性主要表现为近同关系、并列关系、对立关系和比例关系;有序性主要表现为词语结构概括性搭配限制的有序搭配关系。《考工记》车舆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车舆 交通 词语系统 关联性 有序性
下载PDF
论《周礼·考工记》玉器词语系统的特征
14
作者 李亚明 《唐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6-61,共6页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其《玉人》篇是中国最早的玉器理论记载。文章在全面整理《考工记》玉器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概括《考工记》...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其《玉人》篇是中国最早的玉器理论记载。文章在全面整理《考工记》玉器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概括《考工记》玉器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玉器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玉器 词语系统
下载PDF
《考工记》的质量管理方法探析
15
作者 熊涛 刘继云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2年第1期182-190,231,共10页
《考工记》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记载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提出制作高质量器物需要同时具备“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种质量管控方式,针对不同工种不同器物的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指标... 《考工记》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记载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提出制作高质量器物需要同时具备“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种质量管控方式,针对不同工种不同器物的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指标设置、质量检测均有涉及,反映了我国在两千年前对“百工”和质量管理要求有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当今的质量管理仍有可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质量管理 质量指标 质量检测
下载PDF
“三十辐同一毂”·车制·《老子》成书时代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水海 《江南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1-28,共8页
《老子》的成书时代 ,是学术界历来争论的焦点之一。有的学者征用《老子》书中出现的“三十辐同一毂”的记载 ,认为这种辐毂制的车子在春秋之世没有出现 ,到了战国中晚期才出现 ,所以《老子》只能产生在战国中晚期之后。本文就春秋时期... 《老子》的成书时代 ,是学术界历来争论的焦点之一。有的学者征用《老子》书中出现的“三十辐同一毂”的记载 ,认为这种辐毂制的车子在春秋之世没有出现 ,到了战国中晚期才出现 ,所以《老子》只能产生在战国中晚期之后。本文就春秋时期辐毂等车制情况展开讨论 ,根据出土文物和有关文献资料 ,论证了春秋末期以前“三十辐同一毂”的制画实践技术的存在 ,从这一方面 ,否定了《老子》成书于战国中晚期之说 ,进一步证实《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考工记》 制车技术实践 "三十辐同一毂" 成书时代 春秋晚期
下载PDF
关于陶寺遗址2021年新发现宫殿基址的初步认识
17
作者 杨坤 《东方考古》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陶寺遗址新发现的1号宫殿基址,其主体殿阁建筑遗存的营造尺度修广比例,与《考工记·匠人》所载接近。由一斑而窥,可见史前和三代重要殿阁建筑的规制前后延续。对于古已有之的,关于《考工记》“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的文本校勘争议,... 陶寺遗址新发现的1号宫殿基址,其主体殿阁建筑遗存的营造尺度修广比例,与《考工记·匠人》所载接近。由一斑而窥,可见史前和三代重要殿阁建筑的规制前后延续。对于古已有之的,关于《考工记》“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的文本校勘争议,结合陶寺、二里头建筑的营造尺度,予以判别。对在主体殿阁建筑旁近所发现的其他建筑遗存的性质,与文献进行简单比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寺宫殿基址 《考工记·匠人》
原文传递
《周礼·考工记》时空词语关系
18
作者 李亚明 《红河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10-114,120,共6页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所记工艺分六类三十个工种,包括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等,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考工记》各种时空词语...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所记工艺分六类三十个工种,包括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等,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考工记》各种时空词语之间有序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多层、多向、往复不断的网络,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号工记 时间 空间 词语关系
下载PDF
《考工记》弓矢词语系统考
19
作者 李亚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0-83,共4页
全面整理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的弓矢词语,我们发现,《考工记》的弓矢词语有两种层次关系,即一般与个别、整体与部分;弓矢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并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关键词 《考工记》 弓矢 词语系统
下载PDF
《周礼·考工记》时空词语关系
20
作者 李亚明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1-75,共5页
在整理《考工记》时间和空间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Dichotomy of Sememe)①,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时间和空间词语的相容、相入和相距关系,提出《考工记》各种... 在整理《考工记》时间和空间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Dichotomy of Sememe)①,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时间和空间词语的相容、相入和相距关系,提出《考工记》各种时空词语之间有序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多层、多向、往复不断的网络,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时间 空间 词语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