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沿江地区生态保护与产业分布空间匹配格局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诚 陈雯 赵海霞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9-277,共9页
根据生态空间保护需求,调整产业空间布局方向,是协调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空间关系及进行区域空间调控的重要内容。以江苏沿江地区为例,在提取生态功能保护区和产业分布空间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矩阵分类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生态保护与产业... 根据生态空间保护需求,调整产业空间布局方向,是协调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空间关系及进行区域空间调控的重要内容。以江苏沿江地区为例,在提取生态功能保护区和产业分布空间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矩阵分类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分布的空间匹配特点,总结了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思路。研究表明:江苏沿江大部分地区生态保护与产业分布空间匹配较为协调,较不协调和不协调的区域面积较小,主要分布于临近江面的洲滩地区,未来需控制该区产业扩张;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和森林公园受侵占面积较多,未来的产业开发应予以重点避让;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占用较多,未来应优先退出生态功能保护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保护区 产业分布 空间匹配 江苏沿江地区
原文传递
江苏沿江各市工业绿色化程度的模糊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宜虎 陈雯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工业绿色化即工业企业逐步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环境无害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进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从工业绿色化意识、工业绿色化管理、工业绿色化绩效3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工业绿色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评价结果... 工业绿色化即工业企业逐步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环境无害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进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从工业绿色化意识、工业绿色化管理、工业绿色化绩效3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工业绿色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合理,还对江苏沿江8市的244家工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市单位产值能耗及污染排放强度、水循环利用率、废水达标排放率、废物综合利用率等工业绿色化绩效的实际值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苏省沿江8市的工业绿色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苏州、无锡等苏南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工业绿色化水平较高,而扬州、镇江、泰州等苏中地区的工业绿色化水平较低。最后提出了加快工业绿色化发展,缩小地区间差距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化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江苏沿江地区
下载PDF
江苏省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变化及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诚 甄云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3-642,共10页
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管理是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岸线利用类型界定为基础,构筑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变化数据库,通过建立岸线利用变化矩阵、关联岸线利用类型与岸线条件信息,分析沿江开发过程中岸线利用的变化特... 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管理是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岸线利用类型界定为基础,构筑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变化数据库,通过建立岸线利用变化矩阵、关联岸线利用类型与岸线条件信息,分析沿江开发过程中岸线利用的变化特点、评判其合理性,提出岸线利用的优化建议。实证分析表明:2002年以来,江苏长江岸线利用扩张迅速,其中,北岸地区以工业占用扩张为主,南岸地区由工业占用和港口利用共同驱动,总体上,仍呈现以工业占用扩张为主导的特征。港口、仓储、工业等重点类型岸线中,岸线质量等级结构与岸线利用要求的匹配度增加,岸线利用趋于合理化。尽管如此,用于非涉水工业开发的优质岸线仍然较多,港口岸线利用受到挤占,岸线利用的公共化程度相对降低,不利于岸线综合利用效益的提升。未来应严格岸线利用准入制度,限制工业占用优质岸线,鼓励工业岸线向港口等公共服务类型转变,改善岸线利用结构,提高岸线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资源 岸线利用类型 岸线利用变化 江苏沿江
原文传递
江苏沿江地区弱筋小麦品质现状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平平 耿志明 +2 位作者 杨丹 马鸿翔 姚金保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6,12,共4页
从江苏沿江地区5个县(市)和1个农场抽取了有代表性的弱筋小麦样本14份,并进行了品质分析。所有样本都具有较高的容重(>790 g/L)。在4个弱筋小麦品种中,仅宁麦9号符合优质弱筋小麦国家标准,而宁麦13、扬麦13和扬麦15的品质指标不协调... 从江苏沿江地区5个县(市)和1个农场抽取了有代表性的弱筋小麦样本14份,并进行了品质分析。所有样本都具有较高的容重(>790 g/L)。在4个弱筋小麦品种中,仅宁麦9号符合优质弱筋小麦国家标准,而宁麦13、扬麦13和扬麦15的品质指标不协调,扬麦13品质性状的稳定性较差。如东县和泰兴市弱筋小麦的品质性状优于其他县(市)。抽样材料的硬度、溶剂保持力、吹泡仪参数及粉质仪参数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江地区 弱筋小麦 品质
下载PDF
江苏省沿江生态空间格局优化与修复对策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振山 朱凤武 +3 位作者 沈春竹 卜心国 许伟伟 葛礼强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2年第6期63-68,共6页
江苏省沿江地区是整个长江经济带中生态承载压力最大、生态保护与经济活动矛盾最突出、生态修复形势最紧迫的区域,开展江苏省沿江地区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和生态修复对策研究,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江苏省沿江地区是整个长江经济带中生态承载压力最大、生态保护与经济活动矛盾最突出、生态修复形势最紧迫的区域,开展江苏省沿江地区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和生态修复对策研究,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江苏沿江10千米范围涉及的区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域的生态空间和特征,以及生态空间保护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生态服务价值重要性评估和生态敏感性评价,选取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构建江苏沿江地区生态空间格局,围绕生态节点、生态廊道等开展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并运用景观连接度指数对优化前后的生态空间加以评价;在此基础上,从规划引领、格局优化、监测预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格局优化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修复 江苏省沿江地区
下载PDF
江苏沿江地区工业热源区位识别与空间演变 被引量:2
6
作者 何俊霞 颜蔚 +1 位作者 段学军 邹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5-1005,共11页
快速准确地识别工业企业热源空间分布与演变,有助于揭示产业地理区位和污染源变化规律,对产业布局调整、绿色发展和环境污染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0年NPP-VIIRS卫星热异常点数据,利用改进的固定阈值法识别提取热异常点,研究了... 快速准确地识别工业企业热源空间分布与演变,有助于揭示产业地理区位和污染源变化规律,对产业布局调整、绿色发展和环境污染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0年NPP-VIIRS卫星热异常点数据,利用改进的固定阈值法识别提取热异常点,研究了江苏沿江地区的工业热源热异常点区位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主要结论:(1)2012~2020年江苏沿江地区工业热源热异常点数整体呈现先降低后缓慢增长的趋势,其中2020年急剧下降明显,整体呈现“南密北疏”的分布格局;(2)工业热源热异常点辐射强度(FRP)呈现“U”型的变化趋势,其中南京、常州、苏州辐射强度值较高,与地区工业企业产值总量及变化趋势吻合;(3)工业热异常点高密度核主要集中分布于长江沿岸一带,数量和点位相对稳定,高密度区域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的趋势显著。研究旨在为长江大保护战略下沿江工业企业空间布局优化和环境监管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异常遥感 工业热源 企业区位 空间演变 江苏沿江地区
原文传递
江苏省沿江开发区制造业空间分工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娜 陈雯 禚振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1-58,共8页
基于国内外产业空间分工研究方法综述,选用产业分工指数和专业化指数等多种方法组合,以江苏省沿江开发区为样本,利用沿江开发区问卷调查数据,分别对沿江开发区制造业总分工和重点行业分工进行剖析.并运用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产业集群等理... 基于国内外产业空间分工研究方法综述,选用产业分工指数和专业化指数等多种方法组合,以江苏省沿江开发区为样本,利用沿江开发区问卷调查数据,分别对沿江开发区制造业总分工和重点行业分工进行剖析.并运用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产业集群等理论,结合开发区类型分类进一步分析产业同构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工 制造业 开发区 江苏省沿江
下载PDF
江苏沿江地区一次雷暴大风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彩霞 王坤 +2 位作者 李超 彭小燕 顾天真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6期184-187,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江苏沿江地区一次雷雨大风过程的天气形势、热动力因子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此次雷暴大风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大风天气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前倾槽、...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江苏沿江地区一次雷雨大风过程的天气形势、热动力因子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此次雷暴大风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大风天气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前倾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是主要影响系统,冷暖空气交汇导致不稳定能量触发;大的CAPE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与能量条件;高空辐散与低空辐合的配置为雷暴大风的形成和维持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VIL值达到最大后快速减小对雷暴大风灾害的预警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物理量分析 雷达中尺度特征 江苏沿江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