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百余年我国气温变化的突变点分析 被引量:49
1
作者 刘莉红 郑祖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8-383,共6页
用墨西哥帽小波和哈尔小波函数分析了我国气温变化的突变点位置 ,并用气温序列的 5 a滑动平均序列计算了信噪比 (S/ N) ,进一步验证了突变点的位置。同时还通过小波逆变换分析了我国温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从不同气候层次来看 ,192 0... 用墨西哥帽小波和哈尔小波函数分析了我国气温变化的突变点位置 ,并用气温序列的 5 a滑动平均序列计算了信噪比 (S/ N) ,进一步验证了突变点的位置。同时还通过小波逆变换分析了我国温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从不同气候层次来看 ,192 0年前后气温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目前我国气温处于偏高阶段 ,并将持续一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中国 突变点分析 小波逆变换 墨西哥帽小波 哈尔小波 气候变化
下载PDF
1951-2015年洞庭湖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敏 毛德华 +1 位作者 刘培亮 刘文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0-1062,1071,共14页
基于洞庭湖入湖(湖南四水、荆江三口)和出湖(城陵矶)的主要控制性水文站1951-2015年实测水沙数据,运用5a滑动平均法、M-K非参数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等,对洞庭湖进出湖水沙变化的趋势性、突变点、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洞庭湖水沙均... 基于洞庭湖入湖(湖南四水、荆江三口)和出湖(城陵矶)的主要控制性水文站1951-2015年实测水沙数据,运用5a滑动平均法、M-K非参数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等,对洞庭湖进出湖水沙变化的趋势性、突变点、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洞庭湖水沙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以荆江三口中的藕池口输沙量下降趋势最为显著,以217.9万t/a的速度衰减,其次为城陵矶输沙量,以84.934万t/a的速度衰减;2)除湖南四水径流量未发生突变外,洞庭湖水沙序列均发生了突变;3)湘资沅澧四水径流量第1主周期分别为35、23、35、23a,输沙量分别为35、20、35、20a;荆江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径流量第1主周期分别为25、27、17a,输沙量分别为27、30、15a;城陵矶径流量第1主周期为33a、输沙量为2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序列 趋势性 突变点 周期性 洞庭湖
原文传递
秦岭南北风速时空变化及突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蒋冲 王飞 +2 位作者 刘焱序 穆兴民 李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4-250,共7页
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风速和气温资料,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Pettitt突变点检验、气候倾向率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风速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秦岭南北风速空... 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风速和气温资料,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Pettitt突变点检验、气候倾向率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风速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秦岭南北风速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格局,按其大小排序为秦岭以北〉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巴巫谷地。四季风速排序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均以秦岭以北最大。②近52 a来,秦岭南北整体和各子区年平均风速呈现一致的显著下降趋势,下降最快的为秦岭南坡,最慢的为汉水流域。四季风速下降速率排序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③年和季节尺度风速的突变集中出现在1969-1974、1978-1981和1990-1994年间,秦岭南北整体于1981年突变。④气象台站周边的城市化发展和风速测量仪器的更换都对风速的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都不是风速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变暖才是造成风速减小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北 风速 时空变化 突变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961—2012年华南地区气温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晓绚 杜尧东 杨永生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5年第2期27-30,共4页
根据华南地区110个站1961—2012年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地区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2年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14℃/(10 a)的速率显著上升。20世纪70—80年代呈波动变化,9... 根据华南地区110个站1961—2012年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地区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2年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14℃/(10 a)的速率显著上升。20世纪70—80年代呈波动变化,90年代中后期气温有明显的上升,并在1997年左右发生突变性增温。从季节分布看,升温速率冬季最大,为0.22℃/(10 a),秋季次之,为0.18℃/(10 a),夏季和春季升温幅度较小,分别为0.11℃/(10 a)和0.09℃/(10 a)。从地域分布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华南东部沿海是主要升温区域,升温速率为0.3℃/(10 a),海南平均为0.23℃/(10 a),而广西和广东西部、北部地区增温速率较小,为0.15℃/(1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时空分布 线性趋势 突变 华南
下载PDF
1933~2012年无定河径流突变与周期特征诊断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健 李同昇 +1 位作者 张俊辉 徐象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480,共6页
选取黄河中游区实施水土保持最早的一级支流无定河流域,利用滑动-T、曼-肯德尔和山本等3种突变检测方法相互验证,确定了在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下,径流的突变年份为1972年,自此径流平均减少3.55×10^8m^3;基于径流突变前降水与... 选取黄河中游区实施水土保持最早的一级支流无定河流域,利用滑动-T、曼-肯德尔和山本等3种突变检测方法相互验证,确定了在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下,径流的突变年份为1972年,自此径流平均减少3.55×10^8m^3;基于径流突变前降水与径流的显著相关性,并借助地统计克里格空间插值法,重建1933~2012年无定河流域出口控制水位站天然径流变化序列。采用小波分析法诊断天然径流序列的周期变化,结果显示:天然年径流存在6个不同时间尺度的“丰一枯”演变特征,其平均周期分别对应着35.5、22.2、16.8、12.2、9-3和3.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 径流突变 周期特征 无定河 黄河中游
下载PDF
山西省近50a风速变化及突变特征分析
6
作者 郭伟 赵丽平 +3 位作者 贺洁颖 王玉宝 王小兰 宋宇杰 《山西气象》 2014年第4期19-22,共4页
本文利用线性拟合、M—K方法对山西省22个气象观测站1960年-2010年的逐日风速资料进行了倾向、突变、逐年代变化等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近50a来山西省平均风速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风速由上世纪60年代的2.16m,s下降到本世纪初的1... 本文利用线性拟合、M—K方法对山西省22个气象观测站1960年-2010年的逐日风速资料进行了倾向、突变、逐年代变化等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近50a来山西省平均风速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风速由上世纪60年代的2.16m,s下降到本世纪初的1.86m/s;不同时间段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1979年-1989年风速出现显著下降,年均递减率达到0.046m/s,变率远超出其他时段;对近50a山西省平均风速进行M—K检验后发现,在1982年出现明显的突变点。山西省四季平均风速均呈下降趋势,四季风速下降速率最快的为春季,冬季次之,夏季风速下降速率最慢。同样,四季风速均发生突变,突变时间点分布在1980年-1985年间。除8月外,山西省各个月份风速也呈下降趋势,且均出现突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线性拟合 突变点
下载PDF
非稳定渗流条件下宽级配砂砾土细粒迁移试验研究
7
作者 董辉 任佳展 +2 位作者 程子华 徐平 蒋秀姿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6-102,共7页
既有的土体内部稳定性判定准则,对宽级配砂砾土非稳定渗流中的内部稳定状态难以准确刻画。从细粒迁移显微观测的试验设计中,通过测算试样流速与累计侵蚀率的突变特征,引入孔隙率n修正Istonima准则。研究结果表明:①细粒活跃状态随不均... 既有的土体内部稳定性判定准则,对宽级配砂砾土非稳定渗流中的内部稳定状态难以准确刻画。从细粒迁移显微观测的试验设计中,通过测算试样流速与累计侵蚀率的突变特征,引入孔隙率n修正Istonima准则。研究结果表明:①细粒活跃状态随不均匀系数C u及孔隙率n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其运动特征可划分为稳定、过渡和不稳定3个阶段。②流速发展为存在渗流突变点的随水力梯度先减后增的非线性过程,渗流突变点是渗流压密—渗流侵蚀的转化临界点;试验中各因素对质量侵蚀率敏感性大小为:水力梯度、级配不均匀度、孔隙率,在C_(u)=20.47、n=0.40时质量侵蚀率最大。③通过对比以试样内部细粒稳定程度及宏观参数特征所划分的内部稳定性判定结果与各判定准则结果,将相对准确的Istonima准则进行修正,提高了对宽级配砂砾土内部稳定性的判定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级配砂砾土 圆柱入渗试验 细粒迁移 渗流突变点 内部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考虑气温影响的门限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居民日用电负荷预测 被引量:13
8
作者 孙玉芹 王亚文 +1 位作者 朱威 李彦 《电力建设》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7-124,共8页
由于气温突变点的影响,负荷序列存在门限效应,导致传统线性时间序列模型的负荷预测效果较差。将气温突变点作为门限,建立了以气温为协变量的门限自回归移动平均(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with exogenous variable,TARM... 由于气温突变点的影响,负荷序列存在门限效应,导致传统线性时间序列模型的负荷预测效果较差。将气温突变点作为门限,建立了以气温为协变量的门限自回归移动平均(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with exogenous variable,TARMAX)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首先,应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对气温突变点进行搜寻得到模型参数。然后,采用随机搜索变量的方法快速选择出最优模型,有效降低选择时间序列模型的计算量。最后,对不同季节下的居民日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实例表明,与线性时间序列模型、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和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相比,TARMAX模型提高了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日用电负荷预测 门限自回归移动平均(TARMA)模型 气温突变点 门限 协变量
原文传递
三种变点问题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黎明 《泰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本文对于突变点(Abrupt Change-Point),渐进的变点(Gradual Change-Point)和流行的变点(Epidemic Change-Point),分别给出了规范的定义,鉴于突变点问题已经有较多文献给予了讨论,本文重点讨论了后两种变点问题,给出了一些常用分布的变... 本文对于突变点(Abrupt Change-Point),渐进的变点(Gradual Change-Point)和流行的变点(Epidemic Change-Point),分别给出了规范的定义,鉴于突变点问题已经有较多文献给予了讨论,本文重点讨论了后两种变点问题,给出了一些常用分布的变点的检测方法和变点的估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点 渐进的变点 流行的变点 极大似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