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引入的毫米波、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及终端直通等新技术,不但能大幅度提升通信性能,而且具备解决卫星“最后一千米”定位难题的潜力,有望满足城市峡...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引入的毫米波、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及终端直通等新技术,不但能大幅度提升通信性能,而且具备解决卫星“最后一千米”定位难题的潜力,有望满足城市峡谷、工业物联网等复杂场景下的高精度定位需求。利用5Gn78频段的实际测试数据对基于北斗高精度时空基准的5G下行定位方法进行验证,使用北斗载波相位差分定位与全站仪在室内实验场建立厘米级空间基准,使用北斗授时及带内光纤同步达到纳秒级时间同步精度。对比了Chan算法、泰勒(Taylor)级数展开算法与残差加权(residual weighting,RWGH)算法3种基于到达时间差(time ofdifferential arrival,TDOA)的定位算法在室内热点场景下的定位精度,结果表明,静态定位时残差加权算法精度最优,动态定位时Taylor级数展开算法优于RWGH算法,Taylor级数展开算法与RWGH算法的静态与动态定位精度均可达分米级。其中,非视距误差对TDOA观测值产生约5m的偏差,使用RWGH算法可改善Chan算法在非视距条件下的定位精度。展开更多
将机器人采集到的温度、湿度和位置等数据信息传送至云平台服务器,便于云端数据分析、机器人数据共享以及人机信息交互等。本文应用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无线传输技术,设计的机器...将机器人采集到的温度、湿度和位置等数据信息传送至云平台服务器,便于云端数据分析、机器人数据共享以及人机信息交互等。本文应用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无线传输技术,设计的机器人与云平台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实现2个部分,硬件方面机器人通过32位微控制器(STMicroelectronics32,STM32)嵌入式系统与4G模块组合,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云平台服务器中,软件部分运用C语言编程通过网络透传模式(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UDP)实现无线通信过程,最终实验验证了机器人与云平台服务器之间的双向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展开更多
文摘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引入的毫米波、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及终端直通等新技术,不但能大幅度提升通信性能,而且具备解决卫星“最后一千米”定位难题的潜力,有望满足城市峡谷、工业物联网等复杂场景下的高精度定位需求。利用5Gn78频段的实际测试数据对基于北斗高精度时空基准的5G下行定位方法进行验证,使用北斗载波相位差分定位与全站仪在室内实验场建立厘米级空间基准,使用北斗授时及带内光纤同步达到纳秒级时间同步精度。对比了Chan算法、泰勒(Taylor)级数展开算法与残差加权(residual weighting,RWGH)算法3种基于到达时间差(time ofdifferential arrival,TDOA)的定位算法在室内热点场景下的定位精度,结果表明,静态定位时残差加权算法精度最优,动态定位时Taylor级数展开算法优于RWGH算法,Taylor级数展开算法与RWGH算法的静态与动态定位精度均可达分米级。其中,非视距误差对TDOA观测值产生约5m的偏差,使用RWGH算法可改善Chan算法在非视距条件下的定位精度。
文摘将机器人采集到的温度、湿度和位置等数据信息传送至云平台服务器,便于云端数据分析、机器人数据共享以及人机信息交互等。本文应用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无线传输技术,设计的机器人与云平台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实现2个部分,硬件方面机器人通过32位微控制器(STMicroelectronics32,STM32)嵌入式系统与4G模块组合,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云平台服务器中,软件部分运用C语言编程通过网络透传模式(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UDP)实现无线通信过程,最终实验验证了机器人与云平台服务器之间的双向无线数据传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