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申遗与履约: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进程看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7
1
作者 巴莫曲布嫫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41,153,共17页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的发展进程中,名录列入机制(申遗)和定期报告制度(履约)已成为并行不悖的国际合作双轨制。前者为所有缔约国提供了一个国际化平台,以利从整体上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深化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的发展进程中,名录列入机制(申遗)和定期报告制度(履约)已成为并行不悖的国际合作双轨制。前者为所有缔约国提供了一个国际化平台,以利从整体上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深化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知;后者是政府间委员会和缔约国对实施该公约的成果和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和跟踪监测的重要工具。换言之,这一双向循环的合作机制同时成为缔约国在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和义务。中国始终将申遗工作视为履约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并将国家层面的非遗保护整合到参与国际合作的基线行动中,不断加强能力建设,为保护人类共同遗产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也为推动形成中国非遗系统性保护大格局、促进可持续发展、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积聚了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申遗与履约 国际合作 中国实践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社区参与视角下的县级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以山西祁县文化局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钱永平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9-193,202,共6页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为"2003年公约"),明确社区、群体和个人应在非遗保护中发挥主体作用。祁县文化局立足地方,把筹集到的民间资金用于举办非遗比赛,用公共文化财政专项资金购买戏剧...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为"2003年公约"),明确社区、群体和个人应在非遗保护中发挥主体作用。祁县文化局立足地方,把筹集到的民间资金用于举办非遗比赛,用公共文化财政专项资金购买戏剧文武场乐器和地方戏下乡演出服务,提升了非遗在地方的传承活力,密切了非遗与地方民众间的情感联系,其保护效果无形中与2003年公约的社区参与理念相契合。借鉴祁县非遗保护实践经验,我国应不断推动2003年公约精神体现在基层地方非遗保护工作中,改变当下比较常见的两种保护倾向,尊重非遗传承群体,立足本地保护非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主导 地方民众
原文传递
IERS地球参考系统、大地测量常数及其实现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俊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介绍了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IERS,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所定义的地球参考系统、大地测量常数及其实现,IERS规范(2003)中一些新的内容,特别是IERS采用国际地球参考系统2000(ITRS2000)后的一些新进展。对ITRS2000的实现,... 介绍了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IERS,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所定义的地球参考系统、大地测量常数及其实现,IERS规范(2003)中一些新的内容,特别是IERS采用国际地球参考系统2000(ITRS2000)后的一些新进展。对ITRS2000的实现,即国际地球参考框架2000(ITRF2000)的定义、主要参数、及其应满足的条件进行了研究,重点指出了它和历史上各个ITRFyy的不同、特色及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RS规范(2003) 国际地球参考系统2000(ITRS2000)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2000(ITRF2000) 大地测量常数
下载PDF
“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参与的多重实践模式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利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5,共11页
回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庆祝《非遗公约》通过20周年提出的“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这一倡议,本文通过一城(区)一村、国内国外的实践案例,来展现不同社区参与非遗保护的多重实践模式,以突显社区的声音及其主体性,并为更多社区最大限... 回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庆祝《非遗公约》通过20周年提出的“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这一倡议,本文通过一城(区)一村、国内国外的实践案例,来展现不同社区参与非遗保护的多重实践模式,以突显社区的声音及其主体性,并为更多社区最大限度参与保护和管理提供借鉴。通过对北京东花市街道和高碑店村的田野研究,将“非遗在社区”这一模式归总为关键性的“三在原则”:传承人长期实践在社区、非遗“活”在社区、社区长期参与在保护过程中。从“进社区”到“在社区”,标志着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在理念和实践模式上的重要创新。“社区驱动的非遗利用与乡村振兴”模式的有效性表明:只有充分尊重社区具有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非遗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促进乡村振兴。“巴塔纳生态博物馆”的保护经验体现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公约》精神,为各缔约国更充分发挥社区的主体作用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参与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非遗在社区 社区驱动 以社区为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