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7年时期英雄史诗型战争小说审美特征论——以《保卫延安》型战争小说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思广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5-50,共6页
17年时期的英雄史诗型战争小说以《保卫延安》为代表 ,形成了对战争要素的单一阐释与历史行程的原向呈示、崇高军人品格的理性颂扬、单一对立的情感维度、宏大叙事与史诗构架等具有时代特质的审美特征 ,不仅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学范...
17年时期的英雄史诗型战争小说以《保卫延安》为代表 ,形成了对战争要素的单一阐释与历史行程的原向呈示、崇高军人品格的理性颂扬、单一对立的情感维度、宏大叙事与史诗构架等具有时代特质的审美特征 ,不仅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学范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
年时期
英雄史诗
战争小说
审美特征
《保卫延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七年”农村小说书写中的“历史疏离”态度研究
2
作者
吴玉玉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9-73,共5页
"十七年"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崭新时代,表现出了相当激进的进化论思想。对于这一时代而言,它与过去的关系不是一种继承的关系,而是一种彻底决裂的关系。"十七年"农村小说中呈现出的历史态度无疑是对时代氛围的反映,但...
"十七年"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崭新时代,表现出了相当激进的进化论思想。对于这一时代而言,它与过去的关系不是一种继承的关系,而是一种彻底决裂的关系。"十七年"农村小说中呈现出的历史态度无疑是对时代氛围的反映,但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它并不能与传统完全分道扬镳。在这里,我将抽取两个方面来阐释这一问题:一是农民与自然的关系,因为自然(土地)无疑是最能反映农民本源的东西;二是乡村传统道德模式的变化,基于个体的道德标准到基于集体的道德标准的转化过程使我们有可能窥见历史与现实之间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农村小说
历史疏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身份的印迹——透视17年小说的一个思路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思广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90-94,共5页
本文从作家身份的视角审视了国统区作家、解放区作家、战火中成长的作家、共和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四类作家在17年间的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合作化题材的小说创作,认为:战火中成长的作家和解放区来的农村作家以他们同中各异的身份营造了文...
本文从作家身份的视角审视了国统区作家、解放区作家、战火中成长的作家、共和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四类作家在17年间的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合作化题材的小说创作,认为:战火中成长的作家和解放区来的农村作家以他们同中各异的身份营造了文学别样的景观,国统区作家和共和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作家由于身份的错置以及没有正确地处理好作家身份与世界观、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其创作经不起历史的检验,最终无一例外地退居历史的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
印迹
17
年小说
革命历史题材
农村合作化题材
世界观
创作个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7年时期英雄史诗型战争小说审美特征论——以《保卫延安》型战争小说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思广
机构
四川大学中文系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5-50,共6页
文摘
17年时期的英雄史诗型战争小说以《保卫延安》为代表 ,形成了对战争要素的单一阐释与历史行程的原向呈示、崇高军人品格的理性颂扬、单一对立的情感维度、宏大叙事与史诗构架等具有时代特质的审美特征 ,不仅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学范式 。
关键词
17
年时期
英雄史诗
战争小说
审美特征
《保卫延安》
Keywords
the
17
years
from
1949
to
1966
heroic
epic
the
war
novels
aesthetic
character
Defending
Yan'an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七年”农村小说书写中的“历史疏离”态度研究
2
作者
吴玉玉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9-73,共5页
文摘
"十七年"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崭新时代,表现出了相当激进的进化论思想。对于这一时代而言,它与过去的关系不是一种继承的关系,而是一种彻底决裂的关系。"十七年"农村小说中呈现出的历史态度无疑是对时代氛围的反映,但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它并不能与传统完全分道扬镳。在这里,我将抽取两个方面来阐释这一问题:一是农民与自然的关系,因为自然(土地)无疑是最能反映农民本源的东西;二是乡村传统道德模式的变化,基于个体的道德标准到基于集体的道德标准的转化过程使我们有可能窥见历史与现实之间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关键词
十七年
农村小说
历史疏离
Keywords
the
17
years
from
1949
to
1966
novels
about
Chinese
country
world
historical
Alienation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身份的印迹——透视17年小说的一个思路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思广
机构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90-94,共5页
文摘
本文从作家身份的视角审视了国统区作家、解放区作家、战火中成长的作家、共和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四类作家在17年间的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合作化题材的小说创作,认为:战火中成长的作家和解放区来的农村作家以他们同中各异的身份营造了文学别样的景观,国统区作家和共和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作家由于身份的错置以及没有正确地处理好作家身份与世界观、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其创作经不起历史的检验,最终无一例外地退居历史的深处。
关键词
身份
印迹
17
年小说
革命历史题材
农村合作化题材
世界观
创作个性
Keywords
identity
print
novels
and
stories
written
in
the
17
years
from
1949
-
1966
subject
matter
on
history
and
revolution
subject
matter
on
the
cooperation
movement
in
the
countryside
world
view
creative
individuality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7年时期英雄史诗型战争小说审美特征论——以《保卫延安》型战争小说为例
陈思广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十七年”农村小说书写中的“历史疏离”态度研究
吴玉玉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身份的印迹——透视17年小说的一个思路
陈思广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