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DVI的三江源地区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50
1
作者 李辉霞 刘国华 傅伯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495-5504,共10页
采用Spot 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1∶100万植被类型图和气象站资料,在掌握近10a三江源地区植被变化趋势基础上,分不同植被类型探讨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并通过分离气候要素与人类活动对NDVI的贡献,定量评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 采用Spot 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1∶100万植被类型图和气象站资料,在掌握近10a三江源地区植被变化趋势基础上,分不同植被类型探讨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并通过分离气候要素与人类活动对NDVI的贡献,定量评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三江源地区2001—2010年植被生长呈好转趋势,植被增长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在10a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决定性因素,但人类活动可在短期内加快植被变化速率,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的贡献分别为79.32%和20.68%;降水和气温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程度相当,其中受春季和秋季的降水和气温影响最大,尤其是植被生长季前后一个月(4月份和10月份)的气候条件;与林地和灌丛相比,高寒草地受气候条件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其中高寒草甸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NDVI与降水和气温均具有较高相关性,高寒草原受气温的影响比较大,而高山植被受降水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在气候条件利于植被生长的趋势下,2001—2010年三江源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表现出正影响,实测NDVImax与模拟NDVImax之间的残差为0.0863,表明生态保护与建设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其中黄河源区东部和长江源区通天河两侧的生态恢复效益最为明显,而在唐古拉山、昆仑山、布青山、阿尼玛卿山等山脉的周边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仍表现为负影响;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正影响呈现出下降趋势,2001—2010年NDVImax残差的回归斜率为-0.0039,表明生态项目实施的短期行为严重,生态建设的效果缺乏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三江源
下载PDF
近30年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213
2
作者 刘纪远 徐新良 邵全琴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4-376,共13页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MSS图像、90年代初期TM图像和2004年TM/ETM图像支持下,通过三期遥感影像的直接对比分析,获得了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70年代以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三江...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MSS图像、90年代初期TM图像和2004年TM/ETM图像支持下,通过三期遥感影像的直接对比分析,获得了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70年代以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是一个在空间格局上影响范围大,在时间过程上持续时间长的连续变化过程。研究发现,三江源草地退化的格局在70年代中后期已基本形成,70年代中后期至今,草地的退化过程一直在继续发生,总体上不存在90年代至今的草地退化急剧加强现象。草地退化的过程在不同区域和地带有明显不同的表现,如在湿润半湿润地带的草甸类草地上,发生着草地破碎化先导,随后发生覆盖度持续降低,最后形成黑土滩的退化过程;在干旱、半干旱地带的草原类草地上,发生着覆盖度持续降低,最后形成沙地和荒漠化草地的退化过程。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草地退化可以分为7个区,各区草地退化在类型、程度、范围与时间过程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青海 草地退化 遥感 空间格局 时间过程
下载PDF
青海三江源地区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 被引量:136
3
作者 易湘生 尹衍雨 +1 位作者 李国胜 彭景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51-1465,共15页
利用青海三江源地区12个气象站1961-2010年月气温资料及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样条函数插值、Mann-Kendal检验等方法对气温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三江源地区及3个源区年、四季平均气温出现多次冷暖波动过程,但在统计意义上均呈... 利用青海三江源地区12个气象站1961-2010年月气温资料及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样条函数插值、Mann-Kendal检验等方法对气温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三江源地区及3个源区年、四季平均气温出现多次冷暖波动过程,但在统计意义上均呈显著增温趋势,2001年以后增温明显。其中,春、夏、秋季和全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温显著,而冬季在进入21世纪后增温极为显著。除春季外,青海三江源地区及3个源区年、四季气温标准值逐渐增加,并以冬季气温标准值增加最为显著;(2)青海三江源地区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36oC10a-1,澜沧江源区与黄河源区增温幅度相同(0.37oC10a-1),而长江源区增温幅度相对较小(0.34oC10a-1),整个青海三江源地区显著增温区域出现在玉树南部及囊谦北部,并且冬季和秋季增温幅度要大于春季和夏季;(3)青海三江源地区、澜沧江源区和长江源区的年、夏、秋、冬季以及黄河源区夏、秋季平均气温均发生了突变。其中,年、夏季平均气温突变主要发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秋季平均气温主要在90年代前期,而冬季平均气温主要发生21世纪初;(4)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不同地区海拔高度和下垫面的差异是导致青海三江源地区增温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区域差异 突变分析 三江源地区
原文传递
30年来青海三江源生态系统格局和空间结构动态变化 被引量:101
4
作者 徐新良 刘纪远 +1 位作者 邵全琴 樊江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9-838,974,共11页
在多期遥感图像支持下,通过对生态系统类型进行辨识,获得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格局和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0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格局... 在多期遥感图像支持下,通过对生态系统类型进行辨识,获得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格局和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0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格局稳定少动,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相对缓慢,农田、森林、草地、水体与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年变化速率均小于0.5%,是长江、黄河流域乃至全国各区域生态系统转类变幅最小的稳定少动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的转变主要发生在草地和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上,草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中部和东部地区,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广大西部和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系统 空间格局 空间结构
下载PDF
三江源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驱动分析 被引量:90
5
作者 张士锋 华东 +1 位作者 孟秀敬 张永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4,共12页
以1965-2004年三江源地区12个气象台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以及长江源区直门达、黄河源区唐乃亥和澜沧江源区昌都水文站的径流资料为基础,分析三江源地区的降水、气温和径流的变化趋势,并采用Mann-Kendall-Sneyers方法进行趋势显著性检验;... 以1965-2004年三江源地区12个气象台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以及长江源区直门达、黄河源区唐乃亥和澜沧江源区昌都水文站的径流资料为基础,分析三江源地区的降水、气温和径流的变化趋势,并采用Mann-Kendall-Sneyers方法进行趋势显著性检验;采用Makkink公式计算三江源区12个气象站点的潜在蒸发,建立三江源区降水和潜在蒸发对径流的驱动模型,并对气候变化(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对径流的驱动进行情景分析。研究表明:1965-2004年三江源区气温升高,径流减少,并且气温和径流都在1994年发生突变,但降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和潜在蒸发对径流深的驱动模型表明三江源区降水对径流起正向的驱动作用,潜在蒸发对径流起负向的驱动作用,具体来说,澜沧江源区潜在蒸发对径流的驱动力最大,长江源区次之,黄河源区最小。借助驱动模型对三江源气候变化(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对径流的影响进行情景分析,结果显示,降水和气温对径流的驱动在总体上虽然分别是正、负方向上的驱动,但在具体情景下其各自的驱动作用又呈现出波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气候变化 Makkink公式 驱动模型 情景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过程耦合模型的1988~2004年青海三江源区净初级生产力模拟 被引量:73
6
作者 王军邦 刘纪远 +3 位作者 邵全琴 刘荣高 樊江文 陈卓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69,共16页
三江源区不仅是地处青藏高原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我国甚至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作为提供物质基础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是评价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该文应用已在碳通量观测塔验证,扩... 三江源区不仅是地处青藏高原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我国甚至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作为提供物质基础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是评价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该文应用已在碳通量观测塔验证,扩展到区域水平的遥感-过程耦合模型GLOPEM-CEVSA,以空间插值的气象数据和1km分辨率的AVHRR遥感反演的FPAR数据为模型主要输入,模拟并分析了1988~2004年该区NPP时空格局及其控制机制。结果表明,该区植被平均NPP为143.17gC·m–2·a–1,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空间格局,其中,以森林NPP最高(267.90gC·m–2·a–1),其次为农田(222.94gC·m–2·a–1)、草地(160.90gC·m–2·a–1)和湿地(161.36gC·m–2·a–1),荒漠最低(36.13gC·m–2·a–1)。其年际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西部地区NPP表现为增加趋势,每10a增加7.8~28.8gC·m–2;而中、东部表现为降低趋势,每10a降低13.1~42.8gC·m–2。根据显著性检验,NPP呈增加趋势(趋势斜率b>0),显著性水平高于99%和95%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43%和20.34%,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NPP呈降低趋势(趋势斜率b<0),显著性水平高于99%和95%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0.75%和3.77%,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尤以该区长江和黄河等沿线区分布更为集中,变化显著性也更高。三江源NPP的年际变化趋势的气候驱动力分析表明,整个区域水平上该地区植被生产力受气候变化的主导,西部地区暖湿化趋势,造成了该地区生产力较为明显的、大范围的增加趋势;但东、中部地区则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长江、黄河等河流沿线,是人类居住活动密集的地区,造成这些地区放牧压力较大、草地退化严重,而该地区暖干化趋势加剧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三江源 净初级生产力 遥感-过程模型
下载PDF
三江源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额度 被引量:68
7
作者 赖敏 吴绍洪 +1 位作者 尹云鹤 潘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以青海三江源区为例,探讨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额度测算方法。以分析和筛选生态补偿需求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为前提,估算了生态保护和建设活动实施前(2005年)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采用专家咨询法提出... 以青海三江源区为例,探讨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额度测算方法。以分析和筛选生态补偿需求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为前提,估算了生态保护和建设活动实施前(2005年)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采用专家咨询法提出的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生态功能系数对其进行修正,得到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及重度以上退化草地的单位面积生态价值分别为74.70×104、59.76×104、37.35×104元/km2和14.94×104元/km2。根据三江源区草地退化现状和生态恢复的目标,确定该区基于退化草地完全恢复的生态补偿总量为911.62×108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补偿额度 三江源区
下载PDF
基于MODIS GPP/NPP数据的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量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63
8
作者 张继平 刘春兰 +4 位作者 郝海广 孙莉 乔青 王辉 宁杨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3,共6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是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准确地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量是估算未来大气CO2浓度,预测气候变化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已有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量...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是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准确地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量是估算未来大气CO2浓度,预测气候变化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已有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量的量的估算,而缺乏针对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的分析,以及对变化特征空间差异性的分析。本研究基于MODIS NPP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及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数据,对三江源地区2000─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MODIS GPP数据及China FLUX和America FLUX数据,建立草地生态系统呼吸估算模型,对其碳汇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明确该地区的碳储存能力及其变化过程,为该区域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53.38×108 t,平均碳密度为14.94 kg·m-2(以C计)。土壤和植被碳储量分别为53.07×108 t和0.31×108 t,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4.85 kg·m-2和86.77 g·m-2。(2)近10多年来,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多年平均碳汇量为0.4×108 t,单位面积平均碳汇量为86.80 g·m-2·a-1(以C计),表明该地区草地生态体统是一个碳汇。(3)2000年以来,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及总碳汇量均呈波动增加趋势,碳汇功能有所增强。(4)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均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5)MODIS GPP/NPP数据能够支撑较大尺度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量格局与变化趋势分析,较传统方法更为便捷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GPP MODIS NPP 草地生态系统 碳储量 碳汇量 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被引量:58
9
作者 刘纪远 邵全琴 樊江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283,共11页
基于联合国新千年全球生态系统评估(MA)概念框架,提出了系统完整的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系统结构、支持功能、调节功能和供给功能的4大类15个一级指标、75个二级指标。针对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区的草地生态系... 基于联合国新千年全球生态系统评估(MA)概念框架,提出了系统完整的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系统结构、支持功能、调节功能和供给功能的4大类15个一级指标、75个二级指标。针对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区的草地生态系统的区域特点和人类对其功能的需求分析,设计了以土地覆盖结构和草地退化结构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结构指标群;以初级生产力为核心的支持功能指标群;以水、碳调节为核心的调节功能指标群,以及以水供给和草地承载力为核心的供给功能指标群。在该指标体系中,设计了草地退化遥感分类系统,以实现年代际时间尺度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分析评估;提出了退化草地态势遥感分类系统,以实现大型生态工程实施后年际时间尺度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态势的分析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草地生态系统 评估指标体系 草地退化遥感分类体系
原文传递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Qinghai Province 被引量:52
10
作者 LIU Jiyuan XU Xinliang SHAO Quanqi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3期259-273,共15页
Supported by MSS images in the mid and late 1970s,TM images in the early 1990s and TM/ETM images in 2004,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Three-River Headwaters"region (TRH region)was interpreted through analysis on R... Supported by MSS images in the mid and late 1970s,TM images in the early 1990s and TM/ETM images in 2004,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Three-River Headwaters"region (TRH region)was interpreted through analysis on RS images in two time series,the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 TRH region were analyzed since the 1970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 TRH region was a continuous change process which had large affected area and long time scale,and rapidly strengthen phenomenon did not exist in the 1990s as a whole.Grassland degradation pattern in the TRH region took shape initially in the mid and late 1970s.Since the 1970s,this degradation process has taken place continuously,obviously characterizing different rules in different regions.In humid and semi-humid meadow region,grassland firstly fragmentized, then vegetation coverage decreased continuously,and finally"black-soil-patch"degraded grassland was formed.But in semi-arid and arid steppe region,the vegetation coverage decreased continuously,and finally desertification was formed.Because grassland degradation had obviously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TRH region,it could be regionalized into 7 zones, and each zone ha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ype,grade,scale and time proces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QINGHAI grassland degradation remote sensing spatial pattern temporal process
下载PDF
三江源区不同鼠洞密度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容重特性研究 被引量:47
11
作者 孙飞达 龙瑞军 +2 位作者 蒋文兰 郭正刚 聂学敏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11-116,共6页
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导致三江源高寒草甸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同时鼠害频繁。本研究主要对高寒草甸在不同鼠害梯度下的生物量和土壤容重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鼠洞密度与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没有直接的线性... 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导致三江源高寒草甸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同时鼠害频繁。本研究主要对高寒草甸在不同鼠害梯度下的生物量和土壤容重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鼠洞密度与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8月地上、地下及其总生物量基本高于6月,地下生物量均远远大于地上生物量;6月地下/地上生物量在11.81~27.64倍,8月地下/地上生物量为8.48-30.90倍;各样地0~10cm根系占总根系的百分率较高,6月达78.21%~83.45%,8月达79.32%~91.54%,0~10cm根系占有量8月〉6月,10-20cm基本持平,20~30cm为8月〈6月。容重与各土层为正线性关系,y=ax+b(r=0.7595~0.9997);根土质量比与各土层关系为y-ax^2+bx+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鼠洞密度 高寒草甸 生物量 土壤容重 根土比
下载PDF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43
12
作者 赖敏 吴绍洪 +2 位作者 戴尔阜 尹云鹤 赵东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50,共13页
论文利用替代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经济学方法,对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提供的间接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的间接使用价值共计1.74×1011元,其中水源涵养价值为1.07×1011元,占61.38%... 论文利用替代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经济学方法,对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提供的间接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的间接使用价值共计1.74×1011元,其中水源涵养价值为1.07×1011元,占61.38%,土壤保持价值为4.60×1010元,占26.50%,气候调节价值为2.01×1010元,占11.56%,空气质量调节价值为9.56×108元,占0.55%。该结果突出反映了三江源区作为水源发源地在水量平衡、调节区域水分循环和改善水文状况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间接使用价值 三江源区
原文传递
三江源地区基于植被生长季的NDVI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42
13
作者 陈琼 周强 +1 位作者 张海峰 刘峰贵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84-1289,共6页
采用1999—2008年NDVI和三江源地区及周边31个气象站点的温度和降水旬数据,在确定每年5月中旬至9月底作为三江源地区植被生长季(14旬)的基础上,分析NDVI对气候因子变化响应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以巴颜喀拉山为界,三江源西部生长季内NDV... 采用1999—2008年NDVI和三江源地区及周边31个气象站点的温度和降水旬数据,在确定每年5月中旬至9月底作为三江源地区植被生长季(14旬)的基础上,分析NDVI对气候因子变化响应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以巴颜喀拉山为界,三江源西部生长季内NDVI指数对温度、降水的线性相关性明显比中东部普遍,同时,不同海拔地段响应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且海拔5300m左右为线性响应的最高限,NDVI对气候因子的线性响应主要表现为对温度正相关和降水负相关。因此,对三江源生长季内植被生长而言,水条件明显好于温度条件,并且温度对植被覆盖的影响通过直接正相关和降水负相关表现出来,温度是三江源地区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生长季 NDVI 气候因子 线性响应 差异性
下载PDF
土壤厚度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以青海三江源地区为例 被引量:41
14
作者 易湘生 李国胜 +1 位作者 尹衍雨 彭景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93-1805,共13页
利用青海三江源地区533个土壤剖面中的厚度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确定性内插(反距离加权、全局多项式、局部多项式和径向基函数)和地统计内插(普通克里格、简单克里格、泛克里格和协同克里格)两类共八种插值方法对研究区土壤厚度... 利用青海三江源地区533个土壤剖面中的厚度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确定性内插(反距离加权、全局多项式、局部多项式和径向基函数)和地统计内插(普通克里格、简单克里格、泛克里格和协同克里格)两类共八种插值方法对研究区土壤厚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预测,并综合比较了各种插值方法的预测误差、统计特征值和插值结果分布图。结果表明:(1)在地统计内插方法中,普通克里格方法 (一阶)插值效果比普通克里格方法 (二阶)要好;在普通克里格方法 (一阶)的半方差函数模型中,球状模型的插值效果优于指数模型和高斯模型;普通克里格方法在四种地统计内插方法中预测误差最小、预测结果准确性最好。(2)确定性内插方法中,反距离加权(指数为1)法的误差较小,并且对区域与局部趋势的反映效果最好。(3)从预测误差大小和对区域总体及局部趋势的综合反映效果来看,有异向性的球状模型普通克里格(一阶)插值方法预测结果最能准确反映青海三江源地区土壤厚度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厚度 空间分布 空间插值 三江源地区
原文传递
三江源生态工程实施以来草地恢复态势及现状分析 被引量:38
15
作者 徐新良 王靓 +1 位作者 李静 蔡红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8,共9页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为了正确认识该地区草地退化恢复的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2004年和2012年2期遥感影像,利用人工解译的手段获取了工程实施后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变化态...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为了正确认识该地区草地退化恢复的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2004年和2012年2期遥感影像,利用人工解译的手段获取了工程实施后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变化态势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退化草地的恢复态势,以及草地退化现状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2004-2012年三江源生态工程实施以后,该地区草地退化呈现不同程度的减缓态势,而且局部地区草地状况明显好转;(2)三江源地区各县草地退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退化草地变化以轻微好转和明显好转为主,退化发生和退化加剧现象仅发生在极少数县;(3)2012年三江源退化草地面积比2004年降低了5.78%,其中中度退化草地的面积减少最显著,下降了5.35%。黄河源和长江源草地退化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玛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北部和治多县东南部草地退化最明显。三江源生态工程自实施以来,草地恢复态势及现状分析对归纳总结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教训,以及合理指导二期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遥感 草地退化 生态工程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区兴海县天然牧草的影响 被引量:33
16
作者 郭连云 丁生祥 +2 位作者 吴让 谢卫东 蓟尚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95,共6页
根据青海省三江源区兴海县牧业气象站1999-2007年天然牧草数据和气候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区兴海县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兴海县牧草发育期、高度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兴海县牧草返青期与日平... 根据青海省三江源区兴海县牧业气象站1999-2007年天然牧草数据和气候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区兴海县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兴海县牧草发育期、高度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兴海县牧草返青期与日平均气温≥5℃的初日相一致,黄枯期与日平均气温≥5℃的终日相吻合;牧草返青期与黄枯期均提前,而且黄枯期的提前程度大于返青期;覆盖度每年以1.73个百分点的倾向率减小,而牧草高度以1.08 cm/a的线性趋势上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牧草生长季温度升高,加之进入21世纪以来该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多,水热匹配较好,牧草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气候变化 天然牧草
下载PDF
1960—2011年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郭佩佩 杨东 +1 位作者 王慧 程军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06-2814,共9页
利用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地区13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应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生产力(Pv),通过线性趋势分析、Kriging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EOF分解等方法对该区气温、... 利用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地区13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应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生产力(Pv),通过线性趋势分析、Kriging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EOF分解等方法对该区气温、降水和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Pv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近52年来,年、冬、夏季平均气温出现多次冷暖波动过程,但总体上变化一致,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生长季和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降水量东西部呈相反变化趋势,南北变化亦相反;气候生产力变化呈增加趋势,21世纪以前增加不明显,之后增加显著;Pv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大于降水,说明气温是当地Pv的主要限制因素;"暖湿型"气候,Pv增加8.67%;"冷干型"气候,Pv减少8.91%;未来易出现"暖湿型"气候,Pv增加,有利于天然牧草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气温 降水量 气候生产力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近51年来三江源区降水变化的空间差异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李珊珊 张明军 +2 位作者 汪宝龙 李小飞 骆书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35-2643,共9页
利用1960—2010年三江源区12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通过气候线性趋势分析、5年滑动平均、IDW插值法、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法对该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降水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江源区1960—2010年降水量总体... 利用1960—2010年三江源区12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通过气候线性趋势分析、5年滑动平均、IDW插值法、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法对该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降水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江源区1960—2010年降水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具体表现为20世纪60、70和90年代降水量偏低,80年代明显偏高,2000年以后显著增多;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季、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尤其春季增加显著,而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不同流域的季节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空间变化上,三江源区绝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表现为北高南低,东西差异明显,同时不同季节的空间变化存在差异;不同流域降水量在一定的时间序列中存在不同周期变化;三江源区年降水量和各季节降水量的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基本一致,但各流域降水的持续性强度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降水 空间差异 MORLET小波分析 R/S分析
原文传递
Livestock-carrying capacity and overgrazing status of alpine grassland in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China 被引量:26
19
作者 ZHANG Jiping ZHANG Linbo +2 位作者 LIU Welling QI Yue WO Xiao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303-312,共10页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in China is an ecological barrier providing en- 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mid-stream and down- stream areas, which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in China is an ecological barrier providing en- 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mid-stream and down- stream areas, which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imal husbandry in China. This study estimated the grassland yield in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based on MODIS NPP data, and calculated the proper livestock-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grassland. We analyzed the overgrazing number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data comparison be- tween actual and proper livestock-carrying capa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 (1) total grassland yield (hay) in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was 10.96 million tons in 2010 with an average grassland yield of 465.70 kg/hm2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resents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the east and southeast to the west and northwest in turn); (2) the proper livestock-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is 12.19 million sheep units (hereafter described as "SU"), and the average stocking capacity is 51.27 SU [the proper carrying capacity is above 100 SU/km2 in the eastern counties, 60 SU/km2 in the cen- tral counties (except Madoi County), and 30 SU/km2 in the western counties]; and (3) total overgrazing number was 6.52 million SU in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in 2010, with an average overgrazing ratio of 67.88% and an average overgrazing number of 27.43 SU/km2 A higher overgrazing ratio occurred in Tongde, Xinghai, Yushu, Henan and Z^kog. There was no overgrazing in Zhiduo, Tanggula Township and Darlag, Qumerleb and Madoi. The re- mainder of the counties had varying degrees of overgraz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er livestock-carrying capacity actual livestock-carrying capacity overgrazing number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原文传递
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被引量:27
20
作者 乔飞 富国 +4 位作者 徐香勤 安立会 雷坤 赵健 郝晨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0-1018,共9页
为实现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服务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从水源涵养的概念出发,解析水源涵养功能的内涵特征和表征指标,提出了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技术框架,并基于SWAT模型建立三江源区水文模型,通过年尺度、月尺度和日尺度的... 为实现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服务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从水源涵养的概念出发,解析水源涵养功能的内涵特征和表征指标,提出了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技术框架,并基于SWAT模型建立三江源区水文模型,通过年尺度、月尺度和日尺度的水文模拟,完成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定量评估.从水文模型校准结果来看,直门达、唐乃亥和香达3个验证站日径流量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7.0%,月径流量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3.0%;日尺度模型中直门达站模拟效率系数超过了0.6,其他两个站也超过了0.5,月尺度模型中3个验证站模拟效率系数均超过0.6以上;日尺度模型和月尺度模型验证结果均可接受,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揭示出了三江源区的水量输出过程、趋势和规律.应用该模型对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评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澜沧江流域水资源供给量分别可达到158.8×10~8、326.2×10~8、72.6×10~8m^3;考虑土地利用和植被变化对流域径流输出的影响作用,植被破坏可能导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地下径流量分别可能减少98.6×10~8、200.1×10~8和44.5×10~8m^3;在相同降水条件下,低植被覆盖会导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年最大流量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增加了约80%、60%和30%.研究显示,三江源区在保障下游用水、提升径流调节能力和缓解防洪压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水源涵养功能 SWAT 水资源供给 径流调节 洪水调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