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49—1966年童话的多向度重构 |
毛巧晖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2
|
政治话语遮蔽下的女性意识——论二十世纪“十七年”时期(1949-1966)的女性小说 |
王华斌
王传满
|
《塔里木大学学报》
|
2005 |
2
|
|
3
|
政治夹缝中女性意识的隐秘流露——二十世纪“十七年”时期(1949-1966)女性文学的尴尬处境 |
王传满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4
|
十七年时期妇女解放的路径与反思--以电影«马兰花开»«李双双»为例 |
侯业智
邱荣华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5
|
新时期文学创作对17年文学传统的悬隔与会通——从刘勰的“通变”思想谈起 |
徐宝锋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6
|
红色历史代述与革命知识传播——论“十七年”小说中的战争叙事 |
龚奎林
刘晓鑫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7
|
抒情机制的确立与抒情散文的兴盛——“十七年时期”散文现象浅论 |
梁向阳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6
|
|
8
|
再成长:读《爱,是不能忘记的》及其周边文本 |
李建立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5
|
|
9
|
《史学月刊》与新中国“十七年”史学典范之构建 |
孙卫国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0
|
十七年时期儿童文学理论书籍出版状况、成因及影响分析 |
张杏莲
|
《惠州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1
|
社论化:“十七年”文学批评的一种形态 |
杨文艺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2
|
夯实共和国新闻史研究的基础:“十七年新闻宣传”史料整理刍议 |
赵建国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3
|
新中国“十七年”历史学研究的规划 |
储著武
|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
2018 |
0 |
|
14
|
“十七年”时期的大学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以《红路》和《勇往直前》为例 |
郑飞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20 |
0 |
|
15
|
从“儿童中心”到“国家本位”:“十七年”时期儿童电影教育刍议 |
王健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6
|
文学史叙述与“十七年文学”的历史评价 |
李杭春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7
|
斯坦尼体系对龙江十七年话剧现实主义舞台艺术的影响 |
姜秀丽
任金凤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8
|
“十七年”时期影响较大的农村题材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方法 |
朱恒夫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9
|
《中国历史小丛书》:关于新中国“十七年史学”大众化的个案考察 |
李燕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17 |
0 |
|
20
|
“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的自我想象 |
刘成才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