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中的理解、表达与加工润色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波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99-102,共4页
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须具备三种能力:原文的理解能力、目标语的表达能力及对译文的润色能力。每一种能力在翻译中都有其重要地位,缺一不可。
关键词 润色 加工 理解能力 翻译过程 表达能力 工作者
下载PDF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小说翻译中的移情与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明 卢红梅 《外国语文研究》 2017年第1期68-77,共10页
文学翻译最重要的就是要移情。就小说翻译而言,译者既要移情于原文的对话、原文的人物描写、原文的修辞艺术、原文的情境、原文通篇的文体风格、原文叙事的视角,又要移情于译文语言的铺陈习惯和文本规约。结合鲁迅短篇小说《一件小事》... 文学翻译最重要的就是要移情。就小说翻译而言,译者既要移情于原文的对话、原文的人物描写、原文的修辞艺术、原文的情境、原文通篇的文体风格、原文叙事的视角,又要移情于译文语言的铺陈习惯和文本规约。结合鲁迅短篇小说《一件小事》一个片段的两个英译文,本文深入分析了两位译者在各自译文中移情的情况,同时还以翻译大家之翻译经验及其有关翻译的论述,进一步论证了移情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翻译 译者 移情 原文 译文
下载PDF
论交际翻译在字幕翻译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翟萍娟 《科技视界》 2012年第23期141-142,共2页
电影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观众以实现商业价值。观众是电影的上帝。因此,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衡量译文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译入语观众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法正是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方法,因此适用于电影字幕翻译... 电影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观众以实现商业价值。观众是电影的上帝。因此,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衡量译文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译入语观众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法正是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方法,因此适用于电影字幕翻译。本文拟通过对电影《暮光之城》中几例中译字幕的分析①,以说明交际翻译翻适用于电影字幕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翻译 电影字幕 文本内容 语境含义 译入语观众
下载PDF
翻译的“等值”效果——评许渊冲先生的《声声慢》译本
4
作者 陈玉凤 《绥化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101-103,共3页
Newmark将原语文本分为三大类 ,并对不同文本的翻译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方法。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声声慢》译本为例 ,说明如何按照这些标准和方法达到“等值”效果。
关键词 许渊冲 《声声慢》 英语翻译 文学翻译
下载PDF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Jerome Model and Horace Model
5
作者 熊晓琴 《海外英语》 2018年第8期166-166,174,共2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compares two western translating theories represented by Horace and Jerome. According to the discussions, the author found both models have their own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f...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compares two western translating theories represented by Horace and Jerome. According to the discussions, the author found both models have their own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furthermore, they may be used in the same text to produce a good translation that satisfies both pa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ace model Jerome model translating theories original text target language
下载PDF
偶尔露峥嵘——权力话语理论与胡适译《最后一课》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丽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1-125,共5页
本文从法国哲学家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角度出发,用外部权力话语、内部权力话语及中心话语等理论,从翻译选材和译语选择两方面,探讨了胡适翻译法国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的活动。认为胡适的翻译是在特定外部权力话语和内部权力话语的共同... 本文从法国哲学家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角度出发,用外部权力话语、内部权力话语及中心话语等理论,从翻译选材和译语选择两方面,探讨了胡适翻译法国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的活动。认为胡适的翻译是在特定外部权力话语和内部权力话语的共同作用下,以及受中心权力话语的影响而实现的翻译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权力话语 内部权力话语 中心话语 翻译选材 译语选择
下载PDF
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语义对等问题——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翻译练习引发问题探究
7
作者 罗凌霞 《琼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0-111,115,共3页
译文语义的选择是能否译好译文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学生翻译练习过程中在处理原文和译文语义对等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原文 译文 目的语 语义选择 对等
下载PDF
论语篇翻译
8
作者 杨小华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132-134,共3页
从篇章语言学及系统功能语法两方面的学者对翻译的阐述入手探讨语篇翻译的必要性,作者认为以语篇为单位的翻译是合理的也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 翻译 语篇 原语 目的语
下载PDF
认知翻译观下《蒹葭》四种英译文的比较
9
作者 张屏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诗经》中广为流传的名篇《蒹葭》拥有多个英文译本。本文选取其中四个英译文,以认知翻译观为理论指导,从译文的体验性、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及译文体现的现实和认知"两个世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认知... 《诗经》中广为流传的名篇《蒹葭》拥有多个英文译本。本文选取其中四个英译文,以认知翻译观为理论指导,从译文的体验性、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及译文体现的现实和认知"两个世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认知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 《蒹葭》 源文本 目标语
下载PDF
旅游外宣文本英译的读者观照与顺应性变译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静 屠国元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3,42,共4页
旅游外宣文本是一种感召功能较强的应用文本,具有一定程度的商业性特点。为了彰显外宣文本的感染效果,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理应观照译语读者,加以顺应性变译。本文详细探讨了旅游外宣文本英译过程中的顺应性变译操作范型。
关键词 旅游外宣文本 读者观照 顺应 变译
原文传递
吃透原文 灵活表达——论翻译的原则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庆荣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43-49,共7页
翻译的原则是翻译规律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以往提出的翻译的原则只强调翻译的结果,即译应达到的标准。因此,它只适用翻译的第二阶段——表达。笔者所见提出的翻译原则:吃透原文,灵活表达则适用于翻译的全过程。
关键词 翻译的原则 吃透原文 灵活表达 形式主义 自由主义
下载PDF
和歌文本解构及中译本的意象重构——以《源氏物语》桐壶卷和歌第二首为中心
12
作者 杨芳 《外国问题研究》 2009年第4期9-14,共6页
《源氏物语》古本由散文体叙事部分与韵文体(和歌)抒情部分构成,散韵两部分密接不离,形成了独特的文体美,是古日本和歌文学向物语文学过渡的一种特殊体例。和歌作为整体文本构架间的肌质,将整部小说各部分有机的衔接、融合。由于和歌用... 《源氏物语》古本由散文体叙事部分与韵文体(和歌)抒情部分构成,散韵两部分密接不离,形成了独特的文体美,是古日本和歌文学向物语文学过渡的一种特殊体例。和歌作为整体文本构架间的肌质,将整部小说各部分有机的衔接、融合。由于和歌用典繁复、隐喻深奥,在其千余年的历史受容过程中歧义繁多。本文以桐壶卷和歌第二首为研究对象,从该首和歌的语义受容、文本解构,及不同中文译本生成的对比研究着手,旨在更好地阐释和歌在文本中的话语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受容 文本解构 译文生成 意象重构 话语机能
下载PDF
英汉互译中的语篇意识及重构现象
13
作者 陈冬秀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63-63,共1页
翻译就是由原语语篇引发的译语语篇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涉及符号的转换,同时也涉及处理好语篇翻译整体与局部、连贯与衔接、结构调整以及修辞问题重构的过程。
关键词 语篇意识 源语语篇 译语语篇 对等 语篇重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