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邻近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的木质素分布和有机物来源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丽阳 吴莹 +3 位作者 张经 于灏 张国森 朱卓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42,共8页
对长江口邻近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的有机物进行碳、氮元素、碳稳定同位素和木质素测定,以分析其物质来源,特别是陆源有机物的迁移埋藏。结果表明,碳与氮含量的比值为6.2~7.7,δ13C为-19.9×10-3^-22.4×10-3。8种木质素酚单位的总... 对长江口邻近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的有机物进行碳、氮元素、碳稳定同位素和木质素测定,以分析其物质来源,特别是陆源有机物的迁移埋藏。结果表明,碳与氮含量的比值为6.2~7.7,δ13C为-19.9×10-3^-22.4×10-3。8种木质素酚单位的总含量(相对于总有机碳)为0.15×10-2~1.56×10-2mg/mg,显著低于长江口门处的2.50×10-2mg/mg。香草基酚类的酸醛比平均值为0.90,表明该海区的陆源有机物是高度降解的;紫丁香级酚类与香草基酚类的含量之比为(0.78±0.35),肉桂基酚类与香草基酚类的含量之比为(0.13±0.08),表明这些陆源有机物源于草本和木本混合的被子植物。31.5°N以南站位木质素的降解程度比北部的高,草本植物源的贡献更大,被子植物的主导优势也更明显;长江输入的有机物以沿岸堆积为主,具有显著的离岸降低趋势。在31.5°N以北的陆架区,虽然近岸站位陆源有机物的贡献显著高于其他站位,但其他站位并没有离岸递减趋势。这种南北分布差别可能是由海流条件和水深梯度的差异引起的。计算结果显示,该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陆源有机物占总有机物的5%~57%,且主要来自土壤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陆源有机物 长江口 陆架区 沉积物
下载PDF
川东二叠系龙潭组页岩岩相特征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15
2
作者 肖威 张兵 +3 位作者 姚永君 王艳 杨洪宇 杨凯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川东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属于过渡相—海相地层,页岩气勘探前景广阔。根据研究区页岩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划分了岩相类型,利用地球化学数据重建了古沉积环境,并探讨了其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岩相、有机质富集与沉积环境的... 川东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属于过渡相—海相地层,页岩气勘探前景广阔。根据研究区页岩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划分了岩相类型,利用地球化学数据重建了古沉积环境,并探讨了其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岩相、有机质富集与沉积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龙潭组页岩主要发育硅质页岩、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黏土质钙质混合页岩和钙质硅质混合页岩等4种岩相,垂向上岩相分布可划分为早期相对富黏土阶段和晚期硅质含量相对较高阶段。(2)沉积环境分析表明,龙潭组沉积早期海平面低,主要处于氧化—次氧化环境,其U/Th平均为0.42,EF_(Mo)平均为6.66,V/(V+Ni)平均为0.77,古生产力较低,陆源输入大,硅质来源为陆源搬运;晚期海平面持续上升,主要处于还原环境,其U/Th平均为5.96,EF_(Mo)平均为148.01,V/(V+Ni)平均为0.79,古生产力高,陆源输入低,有大量生物成因硅富集。(3)龙潭组沉积时期有机质的富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沉积早期受陆源输入强度和古生产力共同控制,大量陆源高等植物碎屑等被带入,造成其有机碳含量较高;沉积晚期仅受古生产力控制,陆源碎屑供给相对前期减弱,有机质多来源于海洋藻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岩相 陆源碎屑 古生产力 有机质富集 龙潭组 二叠系 川东
下载PDF
澳大利亚北卡那封盆地中上三叠统Mungaroo三角洲陆源有机质分布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丹 杨香华 +3 位作者 常吟善 刘浩冉 许晓明 朱光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204,共12页
北卡那封盆地中上三叠统Mungaroo组发育巨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Mungaroo三角洲。利用钻井、岩心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Mungaroo三角洲划分为近端三角洲平原、远端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4个沉积亚相,其中近端三角洲... 北卡那封盆地中上三叠统Mungaroo组发育巨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Mungaroo三角洲。利用钻井、岩心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Mungaroo三角洲划分为近端三角洲平原、远端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4个沉积亚相,其中近端三角洲平原与远端三角洲平原亚相分布广泛,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亚相欠发育。陆源有机质分析表明:(1)研究区目的层段沉积时期,在环特提斯洋巨型季风洪水的影响下,泥炭沼泽普遍遭受冲刷改造,有机质类型主要为分散有机质,仅远端三角洲平原发育薄煤层;(2)不同相带受季风洪水的影响差异较大,近端三角洲平原受洪水改造强烈,砂砾岩发育,夹薄层泥岩,泥岩中有机质显微组分主要为惰质组,镜质组大部分遭受氧化;(3)远端三角洲平原的沼泽沉积尽管受到洪水频繁冲刷,但仍发育多套薄煤层,泥岩中陆源有机质最为丰富,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4)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相带窄,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含量较低。远端三角洲平原烃源岩有机质生烃潜力最大,除发育广泛的薄煤层外,暗色泥岩中平均TOC含量可达4.11%。上述沉积相带与陆源有机质分布规律体现了强季风洪水影响下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北卡那封盆地 Mungaroo三角洲 沉积相 陆源有机质
下载PDF
渤海表层沉积物中木质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对陆源有机物来源的示踪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先国 王敏 +3 位作者 孙书文 张婷 杜培瑞 张大海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7-332,共6页
以渤海表层沉积物的木质素含量(Σ8和Λ8)及其特征参数为主要指征,结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讨论了其中陆源有机物的来源和分布。结果表明,海源有机物是研究海域有机物的主要来源(相对于陆源有机物而... 以渤海表层沉积物的木质素含量(Σ8和Λ8)及其特征参数为主要指征,结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讨论了其中陆源有机物的来源和分布。结果表明,海源有机物是研究海域有机物的主要来源(相对于陆源有机物而言);入海河流和海洋动力过程是影响研究海域陆源有机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该海域的木质素源有机物主要来自黄河流域和渤海三湾湿地被子植物的输入;酸醛比(Ad/Al)V则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陆源有机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陆源有机物 CuO氧化法 渤海
原文传递
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陆源有机质沉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模拟实验研究
5
作者 刘海 徐耀辉 +3 位作者 李阳 黄凌松 吕奇奇 刘忠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1-265,共15页
【目的】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由于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广泛发育陆源海相烃源岩,陆源有机质是其主要的母质来源。为了探究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中陆源有机质的沉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陆源有机质沉积模拟实验。【方法】通过... 【目的】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由于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广泛发育陆源海相烃源岩,陆源有机质是其主要的母质来源。为了探究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中陆源有机质的沉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陆源有机质沉积模拟实验。【方法】通过碳硫分析仪检测总有机碳含量,结合3D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实验条件下陆源有机质搬运沉积过程的动态定量表征。【结果】(1)在三角洲平原,陆源有机质主要在河道漫溢处、废弃河道、砂坝背流面等部位局部富集,剖面上主要以透镜型、断续型、互层型分布;在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有机质平面上呈席状展布,剖面上以厚度较大的条带型分布;(2)陆源有机质在缓坡三角洲体系搬运距离较远,随着三角洲沉积厚度逐渐增大,三角洲初始坡度对陆源有机质搬运距离的影响减小;(3)水动力强度和波浪是影响有机质搬运距离的重要因素,水动力越弱越有利于有机质的沉积,在三角洲平原低能环境中存在有机质局部富集区。波浪会阻止有机质向前搬运并在三角洲前缘形成多个砂坝,有机质沉积于坝间凹槽呈环带状;(4)在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内,从三角洲平原到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区域的有机碳含量逐步升高,进入陆架区,随着搬运距离的继续增大,有机碳含量减少。【结论】通过深入研究陆源有机质的富集部位和影响因素,建立了水槽实验模式下陆源有机质沉积模式,这对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油气探勘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有机质 3D激光扫描 沉积模拟 沉积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小型断陷湖盆有机质富集和烃源岩形成机制——以二连盆地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丁修建 柳广弟 +3 位作者 赵龙梅 高登宽 张凯 匡大庆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0-657,共8页
为明确小型断陷湖盆烃源岩形成机理,开展了烃源岩形成、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综合有机质供给、保存和稀释对烃源岩形成的影响,建立了小型断陷湖盆烃源岩形成的3种模式:边界断层活动强、沉积速率大的湖盆,有机质供给量大,保存条件差... 为明确小型断陷湖盆烃源岩形成机理,开展了烃源岩形成、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综合有机质供给、保存和稀释对烃源岩形成的影响,建立了小型断陷湖盆烃源岩形成的3种模式:边界断层活动强、沉积速率大的湖盆,有机质供给量大,保存条件差,烃源岩形成主要受有机质供给控制,主要发育于有机质供给量大的深洼带;边界断层活动弱、沉积速率小的湖盆,有机质供给量小,有机质保存条件好,烃源岩形成主要受有机质保存条件控制,主要发育于还原程度强的缓坡带;边界断层活动强度和沉积速率居中的湖盆,有机质供给量较大,保存条件较好,烃源岩形成受沉积速率、有机质供给和保存的综合控制,在深洼带和近洼缓坡带均有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小型断陷湖盆 烃源岩 成岩模式 沉积环境 沉积速率 陆源有机质 古生产力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东北岸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木质素的分布特征及有机物来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先国 杜培瑞 +3 位作者 孙书文 张婷 王敏 张大海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8,共8页
山东半岛东北岸近海是黄河入海泥沙向外输送的主要通道和重要沉淀区,探讨该海域沉积物中木质素的分布特征和有机物来源,对理解其中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稳定同位... 山东半岛东北岸近海是黄河入海泥沙向外输送的主要通道和重要沉淀区,探讨该海域沉积物中木质素的分布特征和有机物来源,对理解其中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稳定同位素(δ13 C),并结合木质素及其特征参数,研究了其中有机物的来源,以及木质素的分布、植被来源和降解程度。结果表明,海源有机物是山东半岛东北岸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有机物的分布特征受河流输入和海洋环流的共同影响。被子植物草本和木本组织是木质素的主要植被来源,酸醛比值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木质素都经历了较高程度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陆源有机物 山东半岛东北岸近海 CuO分解
原文传递
依兰—伊通地堑岔路河凹陷下第三系陆源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世谦 张富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3-20,共8页
本文采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讨论了岔路河凹陷下第三系暗色泥岩中陆源有机质的丰度、类型、性质及热演化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生油气性。研究表明,2700~2800m以下相对富含壳质组的暗色泥岩为良好的生油气岩,揭示出本区具良好的... 本文采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讨论了岔路河凹陷下第三系暗色泥岩中陆源有机质的丰度、类型、性质及热演化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生油气性。研究表明,2700~2800m以下相对富含壳质组的暗色泥岩为良好的生油气岩,揭示出本区具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地球化学勘探
下载PDF
东海泥质区中木质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梁贞 张大海 +2 位作者 王敏 杜培瑞 李先国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9-513,530,共6页
以东海近岸泥质区和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表层沉积物的木质素含量(Λ8)及其特征参数为主要指针,结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C/N,分析比较两地区的物质来源,特别是陆源有机物的迁移埋藏。结果表明:近岸泥质区沉积物中陆源有机物占主导,集... 以东海近岸泥质区和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表层沉积物的木质素含量(Λ8)及其特征参数为主要指针,结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C/N,分析比较两地区的物质来源,特别是陆源有机物的迁移埋藏。结果表明:近岸泥质区沉积物中陆源有机物占主导,集中体现在该区Λ8与TOC有类似的分布特征,而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的相互作用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济州岛西南泥质区,陆源有机物的贡献相对较小且有较高的氧化降解程度,这与其距离木质素母源较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陆源有机物 CuO氧化法 东海
原文传递
Current Situ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oal-Generated Hydrocarbons
10
作者 YANG Guang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1, P.R.China) XU Hongdong (No.7 Oil Extraction Factory, Daqing Oil Field ltd., Heilongjiang Province, 163517, P.R.China) 《Global Geology》 200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errigenous organic hydrocarbon-generated source rock in coal measures are studied in this thesis. After abundance of organic matters, pyrolysis parameter of rocks and hydr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errigenous organic hydrocarbon-generated source rock in coal measures are studied in this thesis. After abundance of organic matters, pyrolysis parameter of rocks and hydrocarbon generated capacity of macerals are basically discussed in coal measures of the Cretaceous Muleng-Chengzihe formation in Suibin depression in Sanjang basin, the hydrocarbon generated grade in coal-genera^ted source rock is ascertained in this depression. At last, we think that it is a main attack prospect in coal-genera^ted hydrocarbons study in the future to research the macerals of coal measures organic source rock and to build a criterion to classify the coal-generated hydrocarbons in Northeast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 GENERATED Hydrocarbons terrigenous organic matter Olefiant System Macerals Suibin Depression.
下载PDF
东海闽浙沿岸泥质区T08柱样的木质素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倩 李先国 +2 位作者 张大海 杜培瑞 王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77,共8页
为了解古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对从闽浙沿岸泥质区采集的T08柱状沉积物的木质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TOC和δ13 C参数分析,探讨了2000多年以来沉积物中陆源有机碳的来源和降解变化规律。该柱样上半段木质素的含量(∑8、Λ8)显著高... 为了解古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对从闽浙沿岸泥质区采集的T08柱状沉积物的木质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TOC和δ13 C参数分析,探讨了2000多年以来沉积物中陆源有机碳的来源和降解变化规律。该柱样上半段木质素的含量(∑8、Λ8)显著高于下半段,表明现代陆源输入的增加。紫丁香基酚类/香草基酚类(S/V)、肉桂基酚类/香草基酚类(C/V)和木质素酚类植被指数(LPVI)三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显示该沉积柱中木质素主要来源于被子植物木本和草本组织,裸子植物草本组织也有一定的贡献。植被参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陆源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但存在时间滞后现象。S、V系列的酸醛比((Ad/Al)s、(Ad/Al)v)和P/(V+S)(P:对羟基酚类)分析表明木质素经历了中等程度的氧化降解和去甲基/去甲氧基降解,且降解程度没有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木质素降解参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本不存在时间滞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有机物 木质素 陆源植被 闽浙沿岸泥质区
下载PDF
有机质供给和保存在烃源岩形成中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丁修建 柳广弟 +3 位作者 黄志龙 卢学军 陈哲龙 谷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2-842,共11页
烃源岩形成研究一直集中于海相盆地的"生产力模式"和"保存模式"之争,湖相盆地研究较少.利用二连盆地烃源岩有机碳、碳酸盐碳同位素、热解参数、还原硫等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表征了湖盆古生产力和陆源有机质输入,研究... 烃源岩形成研究一直集中于海相盆地的"生产力模式"和"保存模式"之争,湖相盆地研究较少.利用二连盆地烃源岩有机碳、碳酸盐碳同位素、热解参数、还原硫等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表征了湖盆古生产力和陆源有机质输入,研究了有机质供给和保存在烃源岩形成中的控制作用,发现不同的湖盆中有机质供给和保存对烃源岩形成的控制作用明显不同.有机质供给量大的湖盆原始有机质含量高,烃源岩形成主要受有机质供给控制,受有机质保存条件影响小,即使在含氧的水底也会有部分有机质来不及氧化而富集形成烃源岩;有机质供给量小的湖盆原始有机质含量低,氧化环境中大部分有机质被降解难以形成烃源岩,只有还原环境下有机质才能得到较好的保存,有机质保存是控制烃源岩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供给 有机质保存 古生产力 陆源有机质输入 二连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舟山海域陆源溶解有机质变化及其对近岸羽状流的响应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清辉 吴加学 +1 位作者 蒋愉林 李建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3,共8页
2007年夏季在东海舟山海域河口锋区开展了陆源溶解有机质的调查研究。测定了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在激发波长370 nm/发射波长460 nm处的荧光强度和在λ=355 nm处的吸收系数,用于代表陆源CDOM浓度,并测定了荧光指数以指示CDOM来源。结... 2007年夏季在东海舟山海域河口锋区开展了陆源溶解有机质的调查研究。测定了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在激发波长370 nm/发射波长460 nm处的荧光强度和在λ=355 nm处的吸收系数,用于代表陆源CDOM浓度,并测定了荧光指数以指示CDOM来源。结果表明,CDOM的荧光值和紫外吸收系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陆源CDOM浓度大体有向海方向降低的趋势,但是纵向上存在一些"突跃"现象。在舟山海域东北角不时观测到表层水体含有高浓度的CDOM,但变异性很大,推测可能该海区受到长江口羽状流的影响。在连续观测站发现陆源CDOM浓度在低平潮时往往比高平潮时要高。河海水在混合过程中CDOM浓度与盐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在低盐度的悬沙锋区(S〈24)CDOM浓度明显低于理论稀释值,而在较高盐度的羽状锋区,CDOM浓度接近于理论稀释值。在盐度为24~31范围内,大部分水样的荧光指数在1.50上下波动,表明其中CDOM来源以陆地来源为主;在较低盐度(S〈24)的水样中荧光指数在1.70至1.90以上,表明CDOM以海洋来源为主,这与其陆源组分在高浊度的低盐度区存在显著的去除过程有关。研究表明,舟山海域水质存在着显著的变异性,与近岸羽状流密切相关,陆源溶解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对此有较好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溶解有机质 吸收系数 荧光指数 水团 河口锋 东海
下载PDF
黄河口近岸海域有色溶解有机质的时空分布及光降解特性
14
作者 薛飞扬 秦华伟 +6 位作者 李凤超 王友华 张明政 王新科 马浩阳 马元庆 梁生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4-917,共14页
根据2018年10月(秋季)、2019年5月(春季)、2019年8月(夏季)和2021年3月(冬季)在黄河口开展的溶解有机质(DOM)及其光学性质特征参数的陆海同步观测数据,结合同步开展的不同来源DOM的光降解船基现场培养试验,分析黄河口DOM及有色溶解有机... 根据2018年10月(秋季)、2019年5月(春季)、2019年8月(夏季)和2021年3月(冬季)在黄河口开展的溶解有机质(DOM)及其光学性质特征参数的陆海同步观测数据,结合同步开展的不同来源DOM的光降解船基现场培养试验,分析黄河口DOM及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该海域不同来源DOM光降解作用及控制机制.结果表明,黄河入海径流的溶解有机碳(DOC)和CDOM浓度呈现夏季高、冬季次之、春季和秋季低的变化特征;DOC和CDOM入海通量呈现夏季最高、秋季和春季次之、冬季最低的季节特征,主要受黄河流域汛期及调水调沙作用影响;黄河口DOC呈现不规则斑块状分布,CDOM呈现近岸高、离岸低的分布特征,为黄河输入、海源自生及光降解等多种因素影响所致.在黄河径流较大的夏季,DOC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其他季节更为明显,CDOM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夏季DOC与CDOM之间的线性关系也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春季、夏季和秋季陆源DOM光化学降解速率均高于海源;受DOM来源组成和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研究海域夏季CDOM光降解率高于春、秋两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溶解有机质 海源溶解有机质 有色溶解有机质 光降解 黄河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