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突发性暴雨事件的影响系统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芳丽 李国平 罗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1-332,共12页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新一代雷达拼图资料,探究了2017年5月初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突发性暴雨事件的影响系统及动力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事件的主要影响系统有中纬500 hPa东移低槽、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流层中低层的西南...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新一代雷达拼图资料,探究了2017年5月初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突发性暴雨事件的影响系统及动力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事件的主要影响系统有中纬500 hPa东移低槽、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流层中低层的西南低空急流以及低层切变线。大尺度的低空急流与中小尺度的山区低空急流的叠加使四川盆地东北部形成正涡度柱和低层强辐合柱的动力耦合,低空急流最大风速出口辐合上升区与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叠加形成盆地东北部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成为山地暴雨突发的动力触发条件,因低空急流建立的位势不稳定层结构成暴雨的热力条件。冷空气自低层逐渐向高层侵入是暴雨第二阶段增幅的主要原因。盆地东北部地形是本次暴雨的另一个增幅因子,其对暴雨过程中垂直上升运动有加强作用,秦巴山脉迎风坡的抬升作用对暴雨第一阶段的降水量贡献较大,青藏高原东麓背风坡的辐合效应对第二阶段降水量贡献较大。此外,盆地东北部山地对东移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有阻挡作用,使其停滞并旺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暴雨 山地 低空急流 动力触发 地形增幅
下载PDF
老地形图在深圳市政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2
作者 徐鹏贵 李仲轩 伍腾 《城市勘测》 2024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城市建成区的工程建设对原始地形的改造剧烈,而传统的钻探、原位测试或物探等勘察手段的局限性较大,通过这些方法往往无法得知工程建设区所处的原始地形地貌,同时密集的城市建筑及市政设施限制了钻孔布设数量和范围。文章基于查阅老地... 城市建成区的工程建设对原始地形的改造剧烈,而传统的钻探、原位测试或物探等勘察手段的局限性较大,通过这些方法往往无法得知工程建设区所处的原始地形地貌,同时密集的城市建筑及市政设施限制了钻孔布设数量和范围。文章基于查阅老地形图的城区地形地貌演变过程推测方法,结合现场工程地质条件与标高,实现了对于城市复杂区域地层分布的有效推测,优化了钻孔布置方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他勘察手段的限制,并基于地形改造历史揭示了可能的施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地形图 城市 勘察方法 市政工程 地形地貌
下载PDF
地形生成的细分随机移位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润花 刘树群 赵付青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3-536,共4页
将4点细分格式推广到三维表面,提出一种基于四边形栅格4点细分格式的随机移位地形生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方便生成具有真实感、基本可控性的山脉地形,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随机中点移位方法对生成地形的形状无法预测和控制、... 将4点细分格式推广到三维表面,提出一种基于四边形栅格4点细分格式的随机移位地形生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方便生成具有真实感、基本可控性的山脉地形,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随机中点移位方法对生成地形的形状无法预测和控制、裂缝和不真实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地形 随机中点位移法 细分 边界
下载PDF
基于DEM的华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地形地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楠 刘希军 贾志强 《华南地质》 CAS 2023年第2期376-386,共11页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全球90%以上的重稀土蕴藏在我国南岭花岗岩风化壳稀土矿床内,如何快速实现花岗岩风化壳型(也称离子吸附型)稀土找矿技术的突破是目前面临的难题。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遥感数据的空间特征、光谱特征...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全球90%以上的重稀土蕴藏在我国南岭花岗岩风化壳稀土矿床内,如何快速实现花岗岩风化壳型(也称离子吸附型)稀土找矿技术的突破是目前面临的难题。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遥感数据的空间特征、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结合地质背景、成矿母岩、气候和地形地貌等分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成矿条件已成为该类矿产勘查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利用华南地区DEM数据提取高程因子及坡度、坡形、地表粗糙度等派生因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地形地貌特征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点)分布于高程<500 m、坡度15°~25°、地形起伏度0~30 m、地表切割深度10~50 m、地形特征为山顶或山脊等有利于风化作用形成风化壳的地区,这些地形地貌特征对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具有明显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遥感技术 地形因子 地形地貌 华南
下载PDF
高山上的房子——“景观建筑”中三种不同的地形学方法
5
作者 唐克扬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4期78-100,共23页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高山上的房子”项目是一次建筑借助景观的“写作”——建筑本身缺乏语境,是“自然”让项目所在的城市得以成立,也让项目自身得以充满意味。从自然地形到人工地形、到再塑造的地形,本文讨论了一个特殊的建造项目中...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高山上的房子”项目是一次建筑借助景观的“写作”——建筑本身缺乏语境,是“自然”让项目所在的城市得以成立,也让项目自身得以充满意味。从自然地形到人工地形、到再塑造的地形,本文讨论了一个特殊的建造项目中包含的三种不同的景观-建筑议题,也就是单体建筑项目需要寻求与广义的历史-环境的上下文之间的精准联系,需要寻求建筑学原则和工程实际的平衡点。人工构筑物和地形的最初关系可能是互相脱离甚至有所冲突的,建筑学方法试图协调不同尺度和不同功能的诉求。最终,在不寻常的建筑和景观语境之间,使用建筑的人们将走向两者间开放和有效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建筑 地形 地形学 攀枝花 山地建筑 语境
原文传递
A 3D Nonhydrostatic Compressible Atmospheric Dynamic Core by Multi-moment Constrained Finite Volume Method 被引量:2
6
作者 Qingchang QIN Xueshun SHEN +3 位作者 Chungang CHEN Feng XIAO Yongjiu DAI Xingliang L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29-1142,共14页
A 3D compressible nonhydrostatic dynamic core based on a three-point multi-moment constrained finite-volume (MCV) method is developed by extending the previous 2D nonhydrostatic atmospheric dynamics to 3D on a terrain... A 3D compressible nonhydrostatic dynamic core based on a three-point multi-moment constrained finite-volume (MCV) method is developed by extending the previous 2D nonhydrostatic atmospheric dynamics to 3D on a terrainfollowing grid. The MCV algorithm defines two types of moments: the point-wise value (PV) and the volume-integrated average (VIA). The unknowns (PV values) are defined at the solution points within each cell and are updated through the time evolution formulations derived from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Rigorous numerical conservation is ensured by a constraint on the VIA moment through the flux form formulation. The 3D atmospheric dynamic co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 three-point MCV method and has some advantages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existing methods, such as uniform third-order accuracy, a compact stencil, and algorithmic simplicity. To check the performance of the 3D nonhydrostatic dynamic core, various benchmark test cases are performed. All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dynamic core is very competitive when compared to other existing advanced models, and thus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eveloping global atmospheric models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ment CONSTRAINED FINITE-VOLUME method NONHYDROSTATIC dynamic core topography height-based terrain-following coordinate
下载PDF
New Method for Estimating Daily Global Solar Radiation over Sloped Topography in China 被引量:2
7
作者 Guoping SHI Xinfa QIU Yan ZE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85-295,共11页
A new scheme for the estimation of daily global solar radiation over sloped topography in China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Iqbal model C and MODIS cloud fraction. The effects of topography are determined using a digita... A new scheme for the estimation of daily global solar radiation over sloped topography in China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Iqbal model C and MODIS cloud fraction. The effects of topography are determined using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he scheme is tested using observations of solar radiation at 98 stations in China,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n absolute bias error is 1.51 MJ m-2 d-1 and the mean relative absolute bias error is 10.57%. Based on calculations using this scheme, the distribution of daily global solar radiation over slopes in China on four days in the middle of each season (15 January, 15 April, 15 July and 15 October 2003) at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1 km×1 km a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opography on global solar radiation, the results determined in four mountains areas (Tianshan, Kunlun Mountains, Qinling, and Nanling) are discussed, and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lar radiation over sloped surfaces revealed. In general, the new scheme can produce reasonable characteristics of solar radiation distribution at a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in mountain areas, which will be useful in analyses of mountain climate and planning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d terrain solar radiation topograph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下载PDF
“天问一号”着陆区遥感形貌建模与制图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柳思聪 童小华 +7 位作者 刘世杰 谢欢 赵慧 刘大永 许雄 叶真 王超 刘祥磊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8-347,共10页
综合利用火星轨道器多源遥感影像数据,构建了火星表面形貌精细建模与自动分类方法。结合摄影测量法与明暗恢复形状法(Shape From Shading,SFS)研究制作了“天问一号”着陆区域的高分辨率三维地形,并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着陆区形貌类... 综合利用火星轨道器多源遥感影像数据,构建了火星表面形貌精细建模与自动分类方法。结合摄影测量法与明暗恢复形状法(Shape From Shading,SFS)研究制作了“天问一号”着陆区域的高分辨率三维地形,并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着陆区形貌类别及其分布进行分类分析。地形剖面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制作的高精度地形数据与中、美两国已发布的火星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产品相比,高程误差均值分别为1.866 m和1.074 m,均具有较高一致性。此外,通过形貌及制图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着陆点附近坡度在3°以下,着陆点附近地表的起伏程度不大于30 cm,以此验证了“天问一号”着陆区整体地势平缓、形貌类别较单一,符合探测器安全着陆的需求。国产“天问一号”高分辨率相机数据制作的地形及分类结果可有效应用于着陆及巡视探测区的形貌特征分析,联合HiRISE等多源火星遥感数据,可为后续“祝融号”巡视器科学探测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 地形制作 形貌分类 HiRISE HiRIC
下载PDF
基于等方性系数的地形可导航性的方向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国忠 沈林成 常文森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地形可导航性分析的研究中 ,当飞行器从不同方向进入特定区域时 ,怎样评价该区域提供的可导航性能力一直是地形匹配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建立了地形本质特征的数学过程描述———分数布朗运动 ;基于分形几何理论 ,通过分析地形表面的轮廓... 地形可导航性分析的研究中 ,当飞行器从不同方向进入特定区域时 ,怎样评价该区域提供的可导航性能力一直是地形匹配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建立了地形本质特征的数学过程描述———分数布朗运动 ;基于分形几何理论 ,通过分析地形表面的轮廓谱矩和表面谱矩的特性 ,提出一种地形特征度量值———等方性系数 ;并且分别得出了等方性好与差时 ,适配区域的匹配概率与方向之间的定性关系 ,有助于提高地形可导航性分析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形貌 分数布朗运动 分形几何 等方性系数 匹配概率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Topographically Explicit Descriptors of Landscape Measure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Vector Data Environment
10
作者 Jomaa Ihab Auda Yves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10年第3期163-168,共6页
Digital terrain models (DTMs) are not commonly used to integrate for landscape spatial analysis. Two dimensional patchcorridormatrix models are prototypes in landscape spatial ecology analysis. Previous studies have m... Digital terrain models (DTMs) are not commonly used to integrate for landscape spatial analysis. Two dimensional patchcorridormatrix models are prototypes in landscape spatial ecology analysis. Previous studies have motivated ecologists to integrate terrain models in landscape analysis through 1) adjusting areas and distance calculations prior computing landscape indices;2) designing new indices to capture topography and 3) searching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p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vegetation patterns. This study presents new indices called Relative number of Topographic Faces (RTF) and Simplicity of topographic Faces (STF) that can be easily computed in a GIS environment, capturing topographical features of landscapes. Digital terrain model was first prepared and topographic units were extracted and installed in computing the suggested indices. Mountainous and rugged topography in Lebanon was chosen on a forested landscape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The indices were useful in monitoring changes of topographic features on patch and landscape level. Both indices are ecologically useful if integrated in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especially in areas of rugged ter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Indices topography Forest Digital terrain Model PATCH Lebanon
下载PDF
地形因子对闽南山区尾巨桉造林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宜滨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7期166-169,共4页
通过对不同地形条件下尾巨桉山地造林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闽南山区尾巨桉造林受地形因子的影响生长有显著差异,在海拔800 m以下,山坡的中、下部坡位尾巨桉生长较好;在山脊和山谷生长较差;在缓坡比在陡坡生长好;东坡和东北坡相对... 通过对不同地形条件下尾巨桉山地造林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闽南山区尾巨桉造林受地形因子的影响生长有显著差异,在海拔800 m以下,山坡的中、下部坡位尾巨桉生长较好;在山脊和山谷生长较差;在缓坡比在陡坡生长好;东坡和东北坡相对比较容易受风害;北坡和山谷地带比较容易受冻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尾巨桉 山地造林 影响
下载PDF
虚拟农场地形地貌建模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桂阳 李媛媛 张园园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1726-1730,共5页
提出了利用导入农场地形轮廓、合理规划地形高度图的方法建立可动态更新的统一数据地形,并通过合理设计地形纹理,使纹理贴图与地形有机结合,实现了逼真的地表效果。在农场地貌设计中,为了解决虚拟农场中无法实现按农艺要求种植植物的问... 提出了利用导入农场地形轮廓、合理规划地形高度图的方法建立可动态更新的统一数据地形,并通过合理设计地形纹理,使纹理贴图与地形有机结合,实现了逼真的地表效果。在农场地貌设计中,为了解决虚拟农场中无法实现按农艺要求种植植物的问题,提出了在虚拟场景编辑模式下建立自定义插件,完成批量精确定位种植植物的方法,实现了虚拟环境下种植农作物的自动化、精确化。以上方法建立的地形及地形上的植物可动态实时更新,为后期进一步开发农场仿真操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农场 地形地貌 植物建模 UNITY3D
下载PDF
唐长安兴庆宫总体地形地势原貌初探
13
作者 张冬冬 姜欣禹 +1 位作者 弓葶 池梦洁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23-128,共6页
地形是复原唐兴庆宫的重要线索,然因历史久远、史料稀缺而尚未得到既往研究关注。首先借助考古资料界定唐兴庆宫遗址范围,而后通过实地测绘、地形地势变迁回顾以及相关史料依据,考证唐兴庆宫总体地形地势原貌。反驳“龙池本是平地”之说... 地形是复原唐兴庆宫的重要线索,然因历史久远、史料稀缺而尚未得到既往研究关注。首先借助考古资料界定唐兴庆宫遗址范围,而后通过实地测绘、地形地势变迁回顾以及相关史料依据,考证唐兴庆宫总体地形地势原貌。反驳“龙池本是平地”之说,推进龙池大体走向认知,补充其宫殿区与园林区方位倒置的原因,并对唐兴庆宫景象原貌进行部分初步推测,以期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长安城 兴庆宫 遗址 地形地势 原貌推测
原文传递
长江上游及雅砻江徒步考察概况
14
作者 杨勇 《四川环境》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对长江上游雅砻江一带的藏、汉、彝和纳西等民族混合居住地区的文化、社会、生产、生活习俗,地形、地质、地貌演变,以及森林砍伐,乱开矿山,随意捕杀动物等人为活动,造成了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了自然生态环... 本文对长江上游雅砻江一带的藏、汉、彝和纳西等民族混合居住地区的文化、社会、生产、生活习俗,地形、地质、地貌演变,以及森林砍伐,乱开矿山,随意捕杀动物等人为活动,造成了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给当地开发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雅砻江 水资源 矿产资源
下载PDF
面向“多规合一”的地形地势评价研究——以永安市为例
15
作者 周伟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年第6期70-72,共3页
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做好“多规合一”工作的前提。本文以“多规合一”试点县域永安市为例,参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进行了地形地势分析评价,总结了地形地势分析评价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可为其他区域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 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做好“多规合一”工作的前提。本文以“多规合一”试点县域永安市为例,参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进行了地形地势分析评价,总结了地形地势分析评价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可为其他区域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规合一 地形地势 地理国情普查 评价 适宜性
下载PDF
基于细分的地形生成方法研究
16
作者 张润花 张思卿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4年第3期33-35,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面的投影为参考起点,来生成一个很小的原始数据集,进一步构成多分辨率四边形网格,用以确定地形基座的形状。并用分形技术中的中点位移法及四边形边线插值细分方法对地形进行递归细分,从而生成自然的地形。模拟实验结... 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面的投影为参考起点,来生成一个很小的原始数据集,进一步构成多分辨率四边形网格,用以确定地形基座的形状。并用分形技术中的中点位移法及四边形边线插值细分方法对地形进行递归细分,从而生成自然的地形。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方便生成具有真实感、可控性的山脉地形,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方法对生成地形的形状无法预测和控制以及不真实的问题。通过实验,对分形断面和分形地貌的模拟生成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分 分形 地形 插值型细分方法 边界处理
下载PDF
对非地带性地域分布规律中影响因素的思考
17
作者 陈进 《黑龙江科学》 2019年第12期44-45,共2页
中学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从地形阻挡和地势抬升、海陆分布和海岸轮廓、局地环流和洋流性质、局部水分和岩石性质和地质灾害和人为作用五个方面,分析非地带性地域分布规律中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地带性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地形地势 海陆分布 人类作用
下载PDF
汶川地震诱发山地斜坡震动的地形放大效应 被引量:54
18
作者 罗永红 王运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汶川地震诱发大量山地斜坡次生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布特征,对其地形放大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斜坡震害调查表明,宏观地貌单元对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具有控制作用,中高山区以大中型滑坡、崩塌为主,低山及丘陵区以山体... 汶川地震诱发大量山地斜坡次生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布特征,对其地形放大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斜坡震害调查表明,宏观地貌单元对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具有控制作用,中高山区以大中型滑坡、崩塌为主,低山及丘陵区以山体震裂、小型崩塌为主;峡谷形态对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密度具有明显影响,其中"V"型峡谷发育密度高于"U"型峡谷;单薄山脊、条形山体、坡型转折部位、凸出地形等微地貌地形放大效应明显。监测显示,不同方向水平分量地震波峰值(PHA)相差可达10余倍,研究表明:地形尺寸与地震波波长的耦合作用使得地震动水平分量放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强震 趋坡顶效应 地形尺寸 耦合作用 地形水平放大效应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与生态恢复措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文秀 石云 马超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7期4427-4432,共6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的彭阳县为研究区,以1∶50 000比例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2014年资源三号高清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提取正负地形、剖面曲率、坡度和地势起伏度、地貌类型,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自动提取...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的彭阳县为研究区,以1∶50 000比例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2014年资源三号高清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提取正负地形、剖面曲率、坡度和地势起伏度、地貌类型,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自动提取划分梁峁顶、梁峁坡、沟坡、沟底和沟谷塬区5类地貌部位。结合资源三号高分影像等数据对自动提取的地貌类型进行修正,将自动提取的地貌部位进行实地验证,分析研究区地貌部位及景观格局与生态恢复措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运用DEM地形分析方法可以自动提取彭阳县的梁峁顶、梁峁坡、沟坡、沟底、沟谷塬区等地貌部位;彭阳县5类地貌部位的面积大小为梁峁顶>梁峁坡>沟坡>沟底>沟谷塬区,地貌类型面积以梁峁顶和梁峁坡为主;不同地貌部位生态恢复措施景观配置不同,依据自动提取的研究区地貌数据,继续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合理布设生态恢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数字地形分析 黄土丘陵沟壑区 彭阳县 地貌部位
下载PDF
形胜:一种山河大地景观的构建模式——以晋、陕、豫黄河形胜营造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涛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76,共6页
晋、陕、豫黄河沿岸地区具有深厚的黄河形胜文化积淀,造就了乾坤湾、黄帝铸鼎原、舜都蒲坂、黄河禹门、汾阴古脽、中流砥柱、黄河九曲等一系列著名的黄河形胜,反映出一套以黄河“险要地形”“精妙形局”“关键形势”等价值为导向的形胜... 晋、陕、豫黄河沿岸地区具有深厚的黄河形胜文化积淀,造就了乾坤湾、黄帝铸鼎原、舜都蒲坂、黄河禹门、汾阴古脽、中流砥柱、黄河九曲等一系列著名的黄河形胜,反映出一套以黄河“险要地形”“精妙形局”“关键形势”等价值为导向的形胜发掘与营造体系。探析了黄河形胜的山水地理特征,诠释了“此在空间”下,形胜山水“形象”“形局”“形势”的“三形”构建机理,梳理了形胜营造的共性规律,总结了形成黄河形胜空间的原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黄河 地景 形胜 形局 形势 地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