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21”北京大暴雨系统的结构演变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178
1
作者 孙继松 何娜 +3 位作者 王国荣 陈明轩 廖晓农 王华 《暴雨灾害》 2012年第3期218-225,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普勒雷达等多种观测资料以及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的高分辨率分析场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的全市性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的系统结构演变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普勒雷达等多种观测资料以及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的高分辨率分析场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的全市性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的系统结构演变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1日10—20时,呈现出短时雨强大且波动性显著的对流性降水特点,第二阶段降水在21日20时—22日04时,降水相对平缓,表现为锋面降水特征。(2)21日天气尺度环流形势场配置满足华北暴雨的典型背景条件:高空急流形成的辐散与对流层中低层的低涡、切变线及地面倒槽构成的深厚辐合区,形成强烈垂直运动并持续维持的机制,造成了长达16 h的强降水过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东南水汽通道和西南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充沛水汽条件。(3)大暴雨过程第一阶段降水回波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传播特征",列车效应"的初始对流起源于地形强迫造成的暖区内中尺度辐合以及低空急流增强过程中的风速脉动;中尺度对流单体沿低空急流轴左侧传播,具有明显的重力波传播特征,西南急流的稳定维持使惯性重力波不断从背景场中获得能量并不断发展。(4)地形对降水有明显的增幅作用,边界层内长时间维持的东南风在太行山脉前与西南风和东北风交汇,在山前形成辐合带并长时间维持,有利于水汽积聚;山脉的阻挡使东南气流在迎风坡爬坡抬升,从而加大了山前区域的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系统结构 列车效应 地形 重力波 成因初探
下载PDF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概述 被引量:165
2
作者 廖菲 洪延超 郑国光 《气象科技》 2007年第3期309-316,共8页
简要回顾了近些年来有关地形对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地形的动力效应和热力效应,详细分析了地形的动力、热力效应引起的降水和云物理变化。重点分析了地形对气候尺度、天气尺度、中尺度及对流性天气系统降水的影响。简单地讨论了... 简要回顾了近些年来有关地形对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地形的动力效应和热力效应,详细分析了地形的动力、热力效应引起的降水和云物理变化。重点分析了地形对气候尺度、天气尺度、中尺度及对流性天气系统降水的影响。简单地讨论了在研究地形对降水影响时观测分析、气候统计、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降水 动力 热力 云物理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分析新进展 被引量:155
3
作者 陈新 卢华复 +3 位作者 舒良树 陈新 王惠民 张国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7-267,共11页
准噶尔盆地由准噶尔地体演化而来。准噶尔地体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至少形成于800Ma前。准噶尔盆地基底具有”双层结构”,局部存在强烈减薄现象,整个下古生界,准噶尔地体一直存在稳定的地体演化机制,它经历了地体与板块并存、前缘推覆-... 准噶尔盆地由准噶尔地体演化而来。准噶尔地体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至少形成于800Ma前。准噶尔盆地基底具有”双层结构”,局部存在强烈减薄现象,整个下古生界,准噶尔地体一直存在稳定的地体演化机制,它经历了地体与板块并存、前缘推覆-洋壳消减和地体与板块拼贴的三个阶段后演化为盆地。根据准噶尔盆地构造分层,并结合盆地地质研究的进展,将准噶尔盆地形成及演化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1)地体形成阶段;(2)地体发展演化阶段;(3)地体、板块拼贴,准噶尔盆地雏形形成阶段;(4)前陆盆地阶段;(5)陆内坳陷阶段;(6)再生前陆盆地阶段。后三阶段与油气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体 前陆盆地 板块 油气构造
下载PDF
基于栅格数据的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测评 被引量:103
4
作者 郝慧梅 任志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8-506,共9页
人居环境中的自然基础和生态背景,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人类发展水平与社会进步。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空间格局,对于界定主体功能区、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与流动,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居环境中的自然基础和生态背景,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人类发展水平与社会进步。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空间格局,对于界定主体功能区、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与流动,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法,基于陕西省96个气象站点1966-2005年气象数据、1990-2007年逐月NDVI和LandsatTM影像、1:25万DEM、2000年陕西省人口详查数据、2006人口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以100m×100m栅格单元构建并直观展现了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各区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因子。结果表明:陕西省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8.55~88.97之间;从西北向东南、从山地、高原向平原、河谷人居自然适宜程度递增。一般适宜区面积最广,占陕西省总面积的63.28%;比较适宜地区居次,占26.11%;临界适宜区占10.26%;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0.35%。陕西省总人口的68.92%分布在占全省面积26.46%的高度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地表水资源和地形起伏度是引起省内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异的主要因子。实证分析表明该测评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陕西省人居的自然生态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地形 地被 气候适宜度 水资源 陕西省
下载PDF
Field Relationships,Geochemistry,Zircon Ages and Evolution of a Late Archaean to Palaeoproterozoic Lower Crustal Section in the Hengshan Terrain of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95
5
作者 A. KRONER S.A. WILDE +4 位作者 P.J. O'BRIEN LI Jianghai C.W. PASSCHIER N.P. WALTE LIU Duny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05-632,共28页
The Hengshan complex forms part of the central zon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consists predominantly of ductilely-deformed late Archaean to Palaeoproterozoic high-grade, partly migmatitic, granitoid orthogneisses,... The Hengshan complex forms part of the central zon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consists predominantly of ductilely-deformed late Archaean to Palaeoproterozoic high-grade, partly migmatitic, granitoid orthogneisses, intruded by mafic dykes of gabbroic composition. Many highly strained rocks were previously misinterpreted as supracrustal sequences and represent mylonitized granitoids and sheared dykes. Our single zircon dating documents magmatic granitoid emplacement ages between 2.52 Ga and 2.48 Ga, with rare occurrences of 2.7 Ga gneisses, possibly reflecting an older basement. A few granitic gneisses have emplacement ages between 2.35 and 2.1 Ga and show the same structural features as the older rocks, indicating that the main deformation occurred after -2.1 Ga. Intrusion of gabbroic dykes occurred at -1920 Ma, and all Hengshan rocks underwent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t 1.88-1.85 Ga, followed by retrogression, sheafing and uplift. We interpret the Hengshan and adjacent Fuping granitoid gneisses as the lower, plutonic, part of a late Archaean to early Palaeoproterozoic Japan-type magmatic arc, with the upper, volcanic part represented by the nearby Wutai complex. Components of this arc may have evolved at a continental margin as indicated by the 2.7 Ga zircons. Major deformation and HP metamorphism occurred in the late Palaeoproterozoic during the Luliang orogeny wh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block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collided to form th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Shear zones in the Hengshan are interpreted as major lower crustal discontinuities post-dating the peak of HP metamorphism, and we suggest that they formed during orogenic collapse and uplift of the Hengshan complex in the late Palaeoproterozoic (〈1.85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aean to Palaeoproterozoic geology zircon age Hengshan terrain North China Craton
下载PDF
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分布及其与地形因子关系——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 被引量:95
6
作者 哈凯 丁庆龙 +1 位作者 门明新 许皞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921,共13页
为探究山地丘陵地区不同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研究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上的分布特征。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地形环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布存在明显的地... 为探究山地丘陵地区不同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研究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上的分布特征。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地形环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形梯度特征,较高地形级别主要分布着林地和草地,其分布指数在较高地形级别占据优势位;而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较大的城乡建设用地、采矿用地、耕地、园地和水域的优势位分布在较低地形级别上。移动窗口法得到的景观格局指数的分布定性显示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随地形变化的梯度特征,典范对应分析结果定量显示出典范对应分析排序的前4个轴的累计土地利用景观指数—地形解释变量为96.98%,地形因子第1排序轴与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指数特征第一排序轴的相关系数达到0.671,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与地形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由此可见,高程、坡度和地形起伏度这三类地形因子对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和空间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丘陵 地形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相关性
原文传递
澜沧江及周边流域TRMM 3B43数据精度检验 被引量:75
7
作者 曾红伟 李丽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94-1004,共11页
在地形复杂的澜沧江及周边流域,利用相关系数法、散点斜率法,以研究区内35个国家基准与基本站观测数据为"真值"对1998-2009年之间月尺度的TRMM 3B43降水数据精度进行检验,采用泰森多边形法、K-Means聚类法分析了高程与坡度对... 在地形复杂的澜沧江及周边流域,利用相关系数法、散点斜率法,以研究区内35个国家基准与基本站观测数据为"真值"对1998-2009年之间月尺度的TRMM 3B43降水数据精度进行检验,采用泰森多边形法、K-Means聚类法分析了高程与坡度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借助主成分法比较了高程与坡度对TRMM 3B43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在整体上,月尺度的TRMM 3B43数据具有较高精度;就个体而言,研究区上游与下游地区具有较高的精度,而在波密,以及中游的贡山、德钦、德钦及香格里拉等地区精度较低;高程对TRMM 3B43数据精度的影响小于坡度,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复杂的变化趋势,自托托河—勐腊随着海拔的降低,数据精度出现高值—低值—高值的变化规律;坡度对TRMM 3B43数据精度有较大影响,坡度越大,数据精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降水 TRMM 3B43 泰森多边形 K-MEANS聚类 地形 澜沧江流域
原文传递
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人体蠕虫感染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 被引量:67
8
作者 许隆祺 蒋则孝 +8 位作者 余森海 徐淑惠 孟宁 甘耀成 汪维周 李远璧 杨家伦 马万海 吴维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9-103,共5页
我国人体蠕虫感染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如吸虫感染呈现随水系流域分布的规律,绦虫感染随地势三级阶梯而异,土源性线虫感染随温度带、干湿区域不同而呈不同的分布。
关键词 人体蠕虫感染 地理分布 水系 地势
下载PDF
Progress in the bionic study on anti-adhesion and resistance reduction of terrain machines 被引量:64
9
作者 REN LuQuanKey Laboratory for Terrain-Machine Bionics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for Biology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5, 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273-284,共12页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of bionics of machinery have great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ionic machines has large practical values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Through the rigorous se...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of bionics of machinery have great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ionic machines has large practical values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Through the rigorous selection process of evolution, the survived living organisms hav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outstanding abilities to adapt to their surroundings and to reproduce their offspring. In this review,we interprete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anti-adhesion and anti-resistance of soil animals by reviewing the current status in this research field and summarizing the work of the research group at Jilin University of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s.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used in morphology bionics,electric-osmosis bionics,flexibility bionics,configuration bionics and coupling bionics were examined.Finally,the applications of the engineering bionics and their extensive prospects were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ain MACHINES ANTI-ADHESION and anti-resistance BIONICS NON-SMOOTH coupling
原文传递
大型走滑断裂对青藏高原地体构架的改造 被引量:63
10
作者 许志琴 李海兵 +3 位作者 唐哲民 戚学祥 李化启 蔡志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157-3170,共14页
青藏高原的大型走滑断裂有13条,已确定的大型韧性走滑断裂主要形成于3个时期:早古生代、印支期和新生代以来。印度/亚洲碰撞(60~50Ma)以来形成的大型韧性走滑构造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而且主要在喜马拉雅山链的东、西两侧,如西侧的喀喇... 青藏高原的大型走滑断裂有13条,已确定的大型韧性走滑断裂主要形成于3个时期:早古生代、印支期和新生代以来。印度/亚洲碰撞(60~50Ma)以来形成的大型韧性走滑构造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而且主要在喜马拉雅山链的东、西两侧,如西侧的喀喇昆仑和恰曼韧性右行走滑断裂,东侧的鲜水河-小江和哀牢山-红河韧性左行走滑断裂、崇山-澜沧江、嘉黎-高黎贡山和萨盖韧性右行走滑断裂等。主要的变形特征表现为早期具有地壳深部的韧性走滑剪切带性质,在后期抬升过程中,由韧性→韧脆性→脆性应变转化;而在青藏高原北部,表现为古韧性走滑剪切带的再活动,如阿尔金-康西瓦、东昆仑左行走滑断裂,以及新生的脆性断裂,如海源左行走滑断裂等。本文在青藏高原13条大型走滑断裂研究及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不同时期的大型走滑断裂,以及它们在青藏高原地体拼合及碰撞造山中的作用,包括走滑断裂与走滑型褶皱造山、走滑断裂与挤压/转换型造山、走滑断裂与挤压盆-山体系、走滑断裂与地体相对位移和走滑断裂与地体的侧向挤出,以及走滑断裂与构造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走滑断裂 斜向碰撞 地体
下载PDF
2018年北京“7.16”暖区特大暴雨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52
11
作者 雷蕾 邢楠 +4 位作者 周璇 孙继松 翟亮 荆浩 郭金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共17页
利用京津冀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SA多普勒天气雷达、L波段风廓线雷达、NCEP 0.25°再分析资料及0.03°高分辨率地形资料研究了北京2018年7月15-16日暖区特大暴雨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这次暖区特大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 利用京津冀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SA多普勒天气雷达、L波段风廓线雷达、NCEP 0.25°再分析资料及0.03°高分辨率地形资料研究了北京2018年7月15-16日暖区特大暴雨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这次暖区特大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气团(θse高能区)中,无明显冷空气强迫,斜压性弱,有丰沛的水汽,850 hPa以下出现强水汽辐合.(2)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有3个过程:带状对流建立和局地强雨团影响、北京北部"列车效应"南部雷暴冷池出流造成对流加强和移动、平原地区线状对流重建.(3)暴雨发生前,低层西南风出现风速脉动,低空急流建立.首先在2500-3500 m高度形成低空急流,2 h后2500 m以下风速显著增大,5 h后急流厚度由边界层伸展到700 hPa.急流出口区降压,低层出现气旋性风场或切变,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触发和加强对流.(4)西南低空急流暖湿输送导致高温、高湿、高能的对流不稳定层结反复重建,这是对流发展加强的重要原因.(5)地面辐合线是对流触发并逐渐组织成带状对流系统的关键影响因素.地面辐合线方向、低空急流轴、回波移动方向三者几乎重叠是造成对流后向传播和"列车效应"的有利条件.(6)太行山和燕山地形对对流触发和暴雨增幅有重要影响.北京最大雨强≥40 mm/h站点中的77.4%位于西南部和东北部200-600 m海拔高度处.偏东风在华北西部太行山局地迎风坡触发对流,西南低空急流在北京北部迎风坡和喇叭口地形处辐合和抬升更为显著,造成局地特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特大暴雨 低空急流 地面辐合线 列车效应 地形
下载PDF
SHRIMP single zircon U-Pb dating of the Kongling high-grade metamorphic terrain: Evidence for >3.2 Ga old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Yangtze craton 被引量:46
12
作者 高山 凌文黎 +2 位作者 QIU Yumin Neal J.McNaughton David I.Grove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4期326-335,共10页
Single zircons from two trondhjemitic gneisses and two clast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without Eu anomaly of the Kongling high-grade metamorphic terrain are dated by the in situ SHRIMP U-Pb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gle zircons from two trondhjemitic gneisses and two clast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without Eu anomaly of the Kongling high-grade metamorphic terrain are dated by the in situ SHRIMP U-Pb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ondhjemitic magma emplaced at 2947-2903 Ma. Concordant age of as old as 3.3 Ga is present in the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clast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Together with the depleted mantle Nd model age (TDM =3.2-3.3 Ga) of the clast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this documents the presence of Paleoarchean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Yangtze cra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ngling high-grade metamorphic terrain zircon U-Pb age SHRIMP Archean Yangtze craton.
原文传递
地形对9216号台风暴雨增幅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7
13
作者 郑庆林 吴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8-17,共10页
利用一个具有三重水平结构的台风数值模式,就地形对9216号台风暴雨增幅的影响作了有、无地形的对比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的三重结构能较成功地考虑不同尺度的地形,既能考虑关键区的细致结构,又能考虑大尺度环境流场的影响,能较成... 利用一个具有三重水平结构的台风数值模式,就地形对9216号台风暴雨增幅的影响作了有、无地形的对比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的三重结构能较成功地考虑不同尺度的地形,既能考虑关键区的细致结构,又能考虑大尺度环境流场的影响,能较成功地预报出台风路径、大风及雨区分布;(2)地形作用改善了对流降水条件,中低层辐合上升比无地形有很大加强,台风登陆后在山脉迎风坡地区降水增幅显著,且对流性降水占较大比重,取消地形后模拟的台风位置偏北,东西风带北推,且登陆后不发生应有的较强的衰减。因此,地形的抬升辐合在暴雨增幅中起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台风 暴雨 暴雨增幅 数值研究
下载PDF
地形因素对降水分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陈贺 李原园 +1 位作者 杨志峰 沈珍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在有限降水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影响降水的因素,建立降水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流域内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以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为出发点,计算出高程、坡度、坡向,直接或间接用DEM和有限的... 在有限降水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影响降水的因素,建立降水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流域内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以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为出发点,计算出高程、坡度、坡向,直接或间接用DEM和有限的降水资料来推求无资料地区的降水状况。将该方法和系统应用于石羊河流域,用该区域内的20个雨量站的降水资料建立模型,另外6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做校核,并用模型模拟该区域内均匀分布的230个点的降水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取得了理想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降水 地形 高程 坡度 坡向 石羊河
下载PDF
DEM地形复杂度指数及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雷 汤国安 +2 位作者 刘学军 龙毅 王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58,共4页
在充分阐述各种地形信息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栅格DEM的地形复杂度指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认为,DEM的地形复杂度指数是描述地形变化程度的综合指标。可以在一个3×3窗口中,通过提取栅格中心点与其邻域栅格所组成的... 在充分阐述各种地形信息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栅格DEM的地形复杂度指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认为,DEM的地形复杂度指数是描述地形变化程度的综合指标。可以在一个3×3窗口中,通过提取栅格中心点与其邻域栅格所组成的相邻的空间平面之间的夹角来表示。根据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1∶5万DEM的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所提取的地形复杂度指数,可有效地描述该类DEM信息源的地面形态变化情况。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DEM地形信息量的概念体系,以及地形信息量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随空间尺度(比例尺、栅格分辨率)变化的规律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地形 复杂度指数 提取方法 信息表达方式
下载PDF
基于CARS算法的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高光谱预测 被引量:44
16
作者 唐海涛 孟祥添 +6 位作者 苏循新 马涛 刘焕军 鲍依临 张美薇 张新乐 霍海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3,F0004,共10页
不同土壤类型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性质存在差异,以往研究多以高光谱反射率或光谱吸收特征建立模型,输入变量类型结构单一,往往导致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预测模型的精度不高。为提高SOM高光谱预测模型精度,该研究以黑龙江省... 不同土壤类型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性质存在差异,以往研究多以高光谱反射率或光谱吸收特征建立模型,输入变量类型结构单一,往往导致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预测模型的精度不高。为提高SOM高光谱预测模型精度,该研究以黑龙江省海伦市为研究区,将不同类型土壤分别以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筛选的特征波段、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和光谱指数作为输入变量,结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建立SOM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通过CARS算法筛选后,各土壤类型特征波段压缩至全波段数目的16%以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壤高光谱变量维度和计算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了模型的预测能力,说明CARS算法在提取特征关键波段变量、优化模型结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不同类型土壤的SOM预测精度存在差异,沼泽土的预测精度最高为0.768,性能与四分位间隔距离的比率(Ratio of Performance to InterQuartile distance,RPIQ)为3.568;黑土次之,草甸土的预测精度最低,仅0.674,RPIQ为1.848。3类土壤的RPIQ均达到1.8以上,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3)局部回归预测精度最优,验证集的调整后决定系数为0.777,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581%,模型验证RPIQ为2.689,模型稳定性高。该试验筛选的预测因子通过RF模型可实现SOM含量的快速预测,简化了传统复杂的程序,可为中尺度区域不同类型土壤的SOM预测提供依据,为输入量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壤 有机质 光谱指数 地形 特征波段筛选 随机森林
下载PDF
Metallogenic geodynamic background of Mesozoic gold deposits in granite-greenstone terrains of North China Craton 被引量:39
17
作者 陈衍景 郭光军 李欣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8年第2期113-120,共8页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of 65 mid-large gold-deposits hosted in the granite-greenstone terrain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s first drawn. These gold deposits mainly concentrate in the Mesozoic remobilized Yinsha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of 65 mid-large gold-deposits hosted in the granite-greenstone terrain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s first drawn. These gold deposits mainly concentrate in the Mesozoic remobilized Yinshan-Yanshan-Liaoning-Jilin intracontinental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 the northern Qinling and the Jiaodong Mesozoic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s, and the Mesozoic intracontinental fault-magmatic belts developed along the Taihangshan and the Tan-Lu faults; their mineralizing time is predominantly Jurassic-Cretaceous, i.e. the Yanshanian. The metallogenic geodynamic background is exactly the compression-to-extension transition regime during continental coll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CRATON GOLD deposit granite-greenstone terrain collision OROGENESIS Mesozoic.
原文传递
新疆西部一次极端暴雨事件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41
18
作者 曾勇 杨莲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0-1232,共13页
利用常规观测、FY-2G、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NCAR(0. 25°×0. 25°)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新疆西部出现的一次极端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南亚高压单体型和"两脊一槽"稳定环... 利用常规观测、FY-2G、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NCAR(0. 25°×0. 25°)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新疆西部出现的一次极端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南亚高压单体型和"两脊一槽"稳定环流形势下,暴雨区位于200 h Pa高空西南急流入口区右侧、700 h Pa低空偏东急流前部、500 h Pa偏南急流及700 h Pa辐合线附近。除中亚低槽自身携带的水汽外,在极为有利的高、中、低纬环流系统配合下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向暴雨区输送的丰沛水汽也是此次极端特大暴雨的重要水汽来源。暴雨区西、东、南边界水汽输入均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西边界和东边界,占水汽输入总量的78. 4%。暴雨区上空高低空急流的配合以及纬向风的水平切变和经向风的垂直切变为暴雨区辐合上升运动和中尺度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后在引导气流的作用下不断向北移动发展,是造成暴雨的直接系统。发展、移动的低空急流、切变线、风场辐合线和地形辐合线及自天山迎风坡向北分布的多个具有强上升支的中尺度垂直环流不断将水汽和能量向上输送,经500 h Pa槽前强偏南气流向北输送至暴雨区上空。中低层暖平流、风切变和天山地形对天山迎风坡暴雨中尺度系统的产生和向上强烈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特大暴雨 水汽输送 中尺度对流云团 地形
下载PDF
丘陵红壤蔗区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35
19
作者 黄智刚 李保国 胡克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8-63,共6页
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蔗连作19年(1980~1999年)的低丘陵红壤蔗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1980年的土壤有机质与地形坡度为极显著负相关。在长期甘蔗连... 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蔗连作19年(1980~1999年)的低丘陵红壤蔗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1980年的土壤有机质与地形坡度为极显著负相关。在长期甘蔗连作下,地形坡度对1999年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已没有影响,而有机肥施用的侧重方向使得土壤有机质与经纬度、海拔高度都有相关性。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与蔗区耕作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有关,精细化程度高的高产蔗区的土壤有机质平均降幅为11%,而精细化程度低的低产蔗区土壤有机质则平均增幅为50%。大量施用源自甘蔗的有机肥已造成蔗区土壤兼分的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蔗区 地形 时空变异
下载PDF
地形对0604号“碧利斯”登陆台风暴雨的影响 被引量:37
20
作者 王晓芳 胡伯威 《暴雨灾害》 2007年第2期97-102,共6页
利用NCEP再分析日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造成内陆暴雨特别是湘东南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大范围暴雨带与低气压南部的一条切变—槽以及从低压西侧卷入的干、湿两股... 利用NCEP再分析日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造成内陆暴雨特别是湘东南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大范围暴雨带与低气压南部的一条切变—槽以及从低压西侧卷入的干、湿两股气流间形成的"湿度锋区"有关;而独立存在于湘东南的尺度较小而强度特大的一条NNE—SSW向的暴雨带则与罗宵山脉的地形影响有密切关系,地形强迫上升及其对暴雨的触发主要不在山坡上,而是在迎风坡气流上游平原地区(即湘东南),实况与理论估算和推断结果一致。由于气流在湘东南平地辐合上升,它的触发作用成为湘东南特大暴雨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台风 地形 暴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