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台阶式场地的总图竖向布置
1
作者 叶志昊 魏昆仑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第4期8-9,共2页
以某燃气站建设场地的竖向布置为例,对台阶式场地布置的主要特征和关键点进行分析,总体实现了台阶式场地总图竖向布置的高效化,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 台阶式场地 总图布置 竖向布置
下载PDF
安徽肥西县三官庙遗址夏商时期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1
2
作者 秦让平(执笔/绘/拍摄) 程京安(拍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38,F0002,共20页
三官庙遗址是江淮地区一处以夏商时期遗存为主的台墩遗址。主体堆积包括南北两处土垣和主要位于其内侧的房址、灰坑、柱洞等遗迹,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较多的石器和少量铜器、骨器等。此次发掘,有助于更清楚、全面地认识江淮地区夏... 三官庙遗址是江淮地区一处以夏商时期遗存为主的台墩遗址。主体堆积包括南北两处土垣和主要位于其内侧的房址、灰坑、柱洞等遗迹,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较多的石器和少量铜器、骨器等。此次发掘,有助于更清楚、全面地认识江淮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为探讨中原和江淮地区这一时期的交流提供了全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肥西县 三官庙遗址 台墩遗址 夏商时期
原文传递
论上海沪西湖沼平原地区岩土工程条件的复杂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日庚 《中国市政工程》 2013年第4期86-88,98,共3页
上海沪西松江广富林为硬土层浅埋地区,浅埋硬土分布规律十分复杂。对某一地块分析得知,实为一包含有二级内叠阶地的晚更新世末期掩埋阶地。随着内叠阶面标高降低,硬土层厚度变薄、土质变差,使桩基设计条件急剧恶化。经试算,在厚层... 上海沪西松江广富林为硬土层浅埋地区,浅埋硬土分布规律十分复杂。对某一地块分析得知,实为一包含有二级内叠阶地的晚更新世末期掩埋阶地。随着内叠阶面标高降低,硬土层厚度变薄、土质变差,使桩基设计条件急剧恶化。经试算,在厚层软土分布地区(h〉80m),唯浅埋硬土埋深在3-5m时,场地平均剪切波速有可能〉500m/s,为Ⅲ类场地;埋深〉5m时均为Ⅳ类场地,无进行场地波速勘探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硬土层 掩埋阶地 场地类别 桩基设计 等高线图
下载PDF
新疆吉仁台沟口遗址地貌背景与遗址形成过程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云鹏 张家富 +6 位作者 阮秋荣 王永强 韩建业 张俊娜 雷华蕊 郭玉杰 周力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6-1393,共18页
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不仅发现了规格较高、保存完整的青铜时代为主体的聚落遗址,更发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早使用煤炭的遗迹。遗址区的地貌背景和堆积物年代框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遗址的考古... 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不仅发现了规格较高、保存完整的青铜时代为主体的聚落遗址,更发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早使用煤炭的遗迹。遗址区的地貌背景和堆积物年代框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遗址的考古学意义,为此文章对遗址区进行了野外地貌考察,对该区阶地堆积物和黄土进行了粒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得出了如下结论:流经遗址区的喀什河在遗址区发育了4级基座阶地(T1、T2、T3和T4),阶地上堆积物的光释光年代指示它们的形成时间分别是≥2.4 ka、≥14 ka、约60 ka和≥75 ka。除构造活动因素外,这些阶地的形成和阶地堆积物的堆积主要与气候有关,阶地的拔河高度和形成年代指示喀什河的平均下切速率逐渐加快。遗址所在的第三级阶地在基座上堆积厚层砾石,在其形成后堆积了黄土,黄土的来源主要是附近喀什河和伊犁河两岸阶地上的河流堆积物以及下游冲洪积物,遗址区在32.1~30.0 ka期间黄土堆积速率为0.12 mm/a,全新世晚期堆积速率为0.14~0.21 mm/a。古人最早可能在4.5 ka时就在该区活动,在3.6 ka至3.0 ka的某一时段,古人在第三级阶地黄土地面上生活和进行生产活动,并使当时地表30~20 ka(厚约1.2 m)的黄土地层发生了扰动,随后遗址被废弃。遗址区1.9 ka以来的地层可能未受扰动,古人活动遗迹被后期的黄土堆积埋藏并被保存;遗址区坡积物不发育,未受洪水或山洪影响,遗址区地貌环境相对稳定,古人生活时的原始地貌保留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仁台遗址 河流阶地 粒度分析 光释光测年 地貌背景 遗址形成过程
原文传递
遗产化对不同代际社区居民的遗产认同影响——以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地为例
5
作者 周小凤 张朝枝 《中国生态旅游》 CSCD 2024年第3期517-528,共12页
遗产化是生成、建构与解构遗产身份认同的重要文化过程与手段,阐明其对不同代际社区居民的遗产认同影响机制,有利于实现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文章以遗产认同理论为基础,通过田野调研与质性文本分析遗产化对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地不同代际... 遗产化是生成、建构与解构遗产身份认同的重要文化过程与手段,阐明其对不同代际社区居民的遗产认同影响机制,有利于实现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文章以遗产认同理论为基础,通过田野调研与质性文本分析遗产化对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地不同代际社区居民的遗产认同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遗产化对不同代际社区居民的遗产认同影响包括价值认同、主体认同与空间认同。(2)在价值认同方面,遗产化积极影响不同社区居民对遗产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认同,但对年长居民关于遗产的科学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认同影响更为显著。(3)遗产化没有显著影响不同代际社区居民对遗产的族群认同与自我认同。(4)在空间认同方面,遗产化显著增强不同代际社区居民对遗产的地方认同,但对遗产的国家尺度身份认同影响不显著。积极培育遗产地社区居民的遗产认同,既要完整地传播遗产价值,也要构建涵盖多元主体、多空间尺度的包容性遗产认同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化 遗产认同 社区居民 代际差异 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