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端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速度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旭东 付方雪 +6 位作者 杨新建 吴中学 陈东 陈洪 胡继良 吴耀晨 罗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8-500,F002,共4页
目的:探讨顶端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动脉瘤生长、破裂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结合顶端动脉瘤的医学影像,对动脉瘤内血液流动行数值模拟。结果:脉动状态下每个心动周期里,在0~0.4s内速度变化最剧烈,在动脉... 目的:探讨顶端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动脉瘤生长、破裂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结合顶端动脉瘤的医学影像,对动脉瘤内血液流动行数值模拟。结果:脉动状态下每个心动周期里,在0~0.4s内速度变化最剧烈,在动脉分叉处形成涡运动。通过瘤颈进入动脉瘤内时,血流速度骤减,在动脉瘤中央形成涡,速度逐渐减小并可能静止。瘤顶血流速度很小甚至静止。结论:顶端动脉瘤血流动力过程复杂,血管分叉处涡运动剧烈;瘤颈速度在0~0.5s内剧烈变化,受到血流的冲击瘤颈扩大使瘤生长;破裂主要在瘤顶,但是瘤顶速度很小甚至静止,瘤壁在血流冲击下的振荡是破裂的因素之一。速度是危险因子之一,0~0.5s是危险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端动脉瘤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顶端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压力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旭东 胡继良 +1 位作者 吴耀晨 杨新健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顶端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动脉瘤的生长、破裂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计算瘤体力学(CFD)软件结合顶端动脉瘤的医学影像,对动脉瘤内血液流动行数值模拟。结果流场压力呈周期性变化,压力剧烈变化的时间窗为0~0.62T (T为周... 目的探讨顶端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动脉瘤的生长、破裂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计算瘤体力学(CFD)软件结合顶端动脉瘤的医学影像,对动脉瘤内血液流动行数值模拟。结果流场压力呈周期性变化,压力剧烈变化的时间窗为0~0.62T (T为周期),与速度剧烈变化时间窗一致;动脉瘤内各处压力周期变化与流场的周期变化一致;每一个具体的时刻,流场压力分布不均衡。结论压力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子之一,压力急剧变化的时间窗是0~0.62T,与流场速度急剧变化窗一致,是动脉瘤破裂的的危险窗。每一个时刻动脉瘤流场内压力分布不均衡。CFD数值模拟是一种反映动脉瘤血流动力学较好的方法,能为动脉瘤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端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数值模拟 计算瘤体力学软件 医学影像学
下载PDF
犬末端型颈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启弘 周良辅 +3 位作者 龚建秋 戴建华 张小军 张新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 建立犬颈总动脉 (CCA)末端型囊状动脉瘤 (AN)模型 ,评价微弹簧圈行动脉瘤腔栓塞前后影像学、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运用改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制作 7个CCA末端型动脉瘤 ,术后7~ 14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磁共振成像 (MRI)、磁共... 目的 建立犬颈总动脉 (CCA)末端型囊状动脉瘤 (AN)模型 ,评价微弹簧圈行动脉瘤腔栓塞前后影像学、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运用改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制作 7个CCA末端型动脉瘤 ,术后7~ 14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磁共振成像 (MRI)、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检查 ,进行动脉瘤模型的计算机流体力学 (CFD)模拟分析。以微弹簧圈 (MC)紧密填塞动脉瘤并再次进行上述检查和病理分析。结果 所有模型均获得成功 ,MC瘤腔栓塞能取得良好效果。DSA结合无创影像学可以提高对动脉瘤的诊断和全面认识 ,血流动力学分析能模仿出犬颈部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 该模型是进行AN血管内栓塞治疗研究的理想模型 ;非DSA的影像设备检查对AN的栓塞前后的评价具有无创、可重复、显示清楚的特点 ;CFD研究显示 ,对于动脉瘤血流流入道的治疗干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瘤 微弹簧圈栓塞 无创 微弹簧圈 影像学 DSA 血流动力学 诊断 治疗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犬与兔两种顶端动脉瘤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孝飞 吴日乐 +5 位作者 刘爱华 姜鹏 彭汤明 郭社卫 钱增辉 吴中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31-1832,共2页
目的 建立犬与兔两种顶端动脉瘤模型并比较.方法 分别选用10条犬和25只兔,采用血管移植法结合酶诱导法分别制成犬与兔的顶端动脉瘤模型.结果 建立犬顶端动脉瘤模型10个,1例术后1d破裂,犬动脉瘤模型建立术后的直径为(5.20±0.37) m... 目的 建立犬与兔两种顶端动脉瘤模型并比较.方法 分别选用10条犬和25只兔,采用血管移植法结合酶诱导法分别制成犬与兔的顶端动脉瘤模型.结果 建立犬顶端动脉瘤模型10个,1例术后1d破裂,犬动脉瘤模型建立术后的直径为(5.20±0.37) mm(n=10),术后3周动脉瘤直径为(5.42±0.42) mm(n =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兔顶端动脉瘤模型25个,3例分别于术后1、14、16d破裂,兔动脉瘤模型建立术后的直径为(2.10 ±0.22) mm(n=25),术后3周动脉瘤直径为(3.02±0.36) mm(n =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移植法结合酶诱导法制作动脉瘤模型成功率高、成本低,在形态、病理方面与临床动脉瘤更加相似.犬动脉瘤模型手术耐受力强、存活率高,适合行造影及介入栓塞实验.兔动脉瘤模型具有自发生长、自发破裂的生物学特点,适合进行组织学和病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端动脉瘤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