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市霾天气观测及预警信号发布标准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吴幸毓 何小宁 刘爱鸣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3年第3期57-60,共4页
根据最新霾天气现象观测及预警信号发布标准,分析2004—2011年福州市霾的时间分布特征及预警信号达标情况。结果表明:八年间,福州市年霾日数有所波动,年平均值为146d;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霾多发,约占全年七成;一天中上午至中午,霾出... 根据最新霾天气现象观测及预警信号发布标准,分析2004—2011年福州市霾的时间分布特征及预警信号达标情况。结果表明:八年间,福州市年霾日数有所波动,年平均值为146d;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霾多发,约占全年七成;一天中上午至中午,霾出现几率大。福州市空气质量基本良好,最差为轻度污染,只达到霾黄色预警信号发布标准,且发生概率低。全国各省霾气候差异不容忽视,应制定适合当地的霾天气现象观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布特征 预警信号 PM2 5
下载PDF
1980-2013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要素时空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尼玛旦增 《高原科学研究》 2018年第1期38-45,82,共9页
文章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1980-2013年10个气象站7个气候要素资料,采用ARCGIS样条函数插值对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分布均呈单峰型,1980-2013年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升高幅度为0.44... 文章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1980-2013年10个气象站7个气候要素资料,采用ARCGIS样条函数插值对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分布均呈单峰型,1980-2013年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升高幅度为0.44℃/10a,升幅最大的地区在拉萨站附近,各季节平均气温的升高幅度分别为0.45℃/10a、0.33℃/10a、0.36℃/10a和0.62℃/10a;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升高幅度为9mm/10a,升幅最大的地区在拉孜站附近,各季节平均降水量的升高幅度为4.9mm/10a、3.9 mm/10a、0.7 mm/10a和0.6 mm/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气候变化 空间分布特征 时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1974~2004年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康殿民 王志强 +5 位作者 陈仁友 袁群 曹杰 傅继华 薛付忠 王洁贞 《预防医学论坛》 2007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HFRS的流行周期和季节特征,为进一步控制HFRS疫情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方法]根据山东省1974~2004年HFRS疫情资料分析流行趋势与季节分布特征。[结果]HFRS流行年度是当年9月至次年8月。1974~2004年,山东省HFRS... [目的]了解山东省HFRS的流行周期和季节特征,为进一步控制HFRS疫情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方法]根据山东省1974~2004年HFRS疫情资料分析流行趋势与季节分布特征。[结果]HFRS流行年度是当年9月至次年8月。1974~2004年,山东省HFRS经历了1984~1988年和1989~2000年为流行高峰,1986年和1995年为高峰年。1974~1978年基本上是以秋冬季发病为主,呈单一的秋冬峰型;1980~1989年发病人数剧增,各流行年度内呈双峰型,即春峰和秋冬峰,且以秋冬峰为主;1990年后,各流行年度仍呈双峰型,但以春峰为主。[结论]山东省HFRS流行周期大约8~10年,季节特征分别经历了单峰型、双峰型、以秋冬型为主,到双峰型、以春峰型为主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时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北京地区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的统计降尺度研究
4
作者 郝翠 于波 +2 位作者 戴翼 智协飞 张迎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43-854,共12页
降水的时空降尺度方案一直以来是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的难点,通过对比多种时间和空间的降尺度方法,凝练出适用于北京地区的最优方案。空间降尺度方面,对比反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金法、最近邻法、双线性插值法、三维普通克里金法等5种方法... 降水的时空降尺度方案一直以来是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的难点,通过对比多种时间和空间的降尺度方法,凝练出适用于北京地区的最优方案。空间降尺度方面,对比反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金法、最近邻法、双线性插值法、三维普通克里金法等5种方法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双线性插值法在北京地区的应用效果最好,误差最小且ETS评分最高;时间降尺度方面,采用基于区域数值模式(睿图、CMA-MESO)产品的逐时分配和平均分配两种方案,其中睿图逐时分配、CMA-MESO逐时分配和平均分配在RMSE和MAE的误差表现差距不大,但睿图逐时分配在ETS上的效果最显著,且在强降水时段表现也较优,说明从预报准确率角度采用睿图逐时分配的优势更为明显。双线性插值和睿图逐时分配作为北京地区客观降水预报方法的时空降尺度方案,能够支撑智能网格业务提供精细化的预报产品,其成果可为相关业务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时空降尺度 插值方案 分布特征 网格预报
下载PDF
大连市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5
作者 何阳 王赟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2期219-220,223,共3页
选取1971—2013年大连市7个气象站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小波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冰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地区冰雹日数的变化趋势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在逐年演化过程中存在着5~10年、10~20年的振荡周期,... 选取1971—2013年大连市7个气象站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小波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冰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地区冰雹日数的变化趋势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在逐年演化过程中存在着5~10年、10~20年的振荡周期,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季和秋季发生冰雹日数较多,月分布呈现双峰型分布特点,主峰值在10月,次峰值在5月。空间高值区在瓦房店地区和长海地区,低值区在旅顺口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时空 分布特征 辽宁大连
下载PDF
近5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何书樵 郑有飞 尹继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87-1192,共6页
极端降水事件是导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其变化趋势可为该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利用1960—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8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基于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 极端降水事件是导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其变化趋势可为该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利用1960—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8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基于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法及EOF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0年来降水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除降水强度外,各降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大雨天数和日最大降水量上升趋势较显著;在年代际尺度上,各指数呈10年/20年周期震荡,在年际尺度上,各降水指数变化周期差异较大;降水强度突变现象发生于2000年,其他指数突变主要出现在1970年;EOF前三种模态,能够较好的表达大雨天数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一致性异常是其主要空间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指数 时空分布特征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方式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 被引量:29
7
作者 邢强 陈中 +4 位作者 黄学良 张梓麒 冷钊莹 徐岩 赵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796-3812,共17页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是研究电动汽车与电网和交通网互动的重要前提,由于现有工作大都没有采用真实的交通数据来分析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方式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首先利用"滴滴"网约车...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是研究电动汽车与电网和交通网互动的重要前提,由于现有工作大都没有采用真实的交通数据来分析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方式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首先利用"滴滴"网约车出行原始轨迹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融合建模,数据分析过程包括区域范围选定、空间网格建模、轨迹数据映射、POI检索数据识别、城市功能区聚类以及交通路网建模。通过建模处理得到了功能区域划分、出行规律分布以及实际行驶路径等再生特征数据。其次考虑电动汽车的移动负荷特性,建立包含行驶特征参数和充电特征参数的单体电动汽车模型。然后将建模分析得到的再生数据以及单体电动汽车模型作为充电需求预测架构的数据来源和模型支撑。最后以南京市某区域为例,设计路径规划实验和不同场景充电需求负荷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不同日期类型和不同功能区域充电需求负荷的时空分布特性,也为后续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和充电引导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需求预测 “滴滴”网约车数据 数据挖掘与融合 出行规律 时空分布特性
下载PDF
西藏泥石流、滑坡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条件的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马艳鲜 余忠水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年第1期55-58,共4页
通过对1970~2006年西藏泥石流、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降水条件分析,得出西藏地区泥石流、滑坡主要发生在藏东地区、喜马拉雅山南侧及沿雅鲁藏布江一线,每年6~8月是泥石流、滑坡多发时段,降水是诱发泥石流、滑坡的主要气象条件,发... 通过对1970~2006年西藏泥石流、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降水条件分析,得出西藏地区泥石流、滑坡主要发生在藏东地区、喜马拉雅山南侧及沿雅鲁藏布江一线,每年6~8月是泥石流、滑坡多发时段,降水是诱发泥石流、滑坡的主要气象条件,发生泥石流、滑坡可能性与不同雨型、不同等级降水和与前期降水情况密切相关。该研究分析结论,为西藏泥石流、滑坡预警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泥石流 滑坡 时空分布特征 降水条件
下载PDF
新疆5A级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梁改童 高敏华 白洋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26,共9页
基于百度指数和新疆旅游局官网的有关数据,以2015—2018年全国各地对新疆5A级景区的网络关注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年际变动指数、季节强度指数、周内分布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了新疆5A级景区的网络关注度分布特... 基于百度指数和新疆旅游局官网的有关数据,以2015—2018年全国各地对新疆5A级景区的网络关注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年际变动指数、季节强度指数、周内分布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了新疆5A级景区的网络关注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5A级景区的网络关注度存在年际差异,但整体上变化不大,且趋于稳定上升态势;网络关注度的季节性存在较大差异,各月分布不均匀,具有旺季短且集中,淡季长而分散的特点;由于“错高峰,分流游”的原因,“五一”“十一”假期的网络关注度峰值均出现后移现象,网络关注度偏向黄金周前期,偏度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网络关注度的省际分布差异明显,高关注区域主要是新疆及东部沿海城市,全国关注新疆5A级景区的地区趋于分散,分散的幅度在增大,关注地区越来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关注度 百度指数 新疆5A级景区 时空分布特征 地理集中指数
下载PDF
中国2013年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姜澒月 闫亚琛 李海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2-357,共6页
为了了解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和污染特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监测资料,采用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了2013年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首要污染物以... 为了了解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和污染特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监测资料,采用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了2013年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首要污染物以PM2.5、PM10、O3为主,我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8,呈第三季度、第二季度、第四季度、第一季度依次增大的现象;2)空间上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南向北逐渐升高,三大经济圈按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的顺序依次增大,综合指数正相似值间空间集聚显著,南方沿海地区空气质量优于北方地区;3)温度、风速和降水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改善地表条件、防风固沙以减少沙尘暴,污染源综合治理,使用能源清洁等措施可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环境空气质量 时空分布特征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下载PDF
湖南省双季稻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郭尔静 杨晓光 +4 位作者 王晓煜 张天一 黄晚华 刘子琪 Tao Li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9-412,共14页
【目的】湖南省是中国主要的双季稻种植区之一,2014年湖南水稻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在中国籼稻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研究湖南省双季稻区早稻和晚稻潜在产量特征,明确潜在产量、实际产量以及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方法】论文基于湖南省1981... 【目的】湖南省是中国主要的双季稻种植区之一,2014年湖南水稻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在中国籼稻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研究湖南省双季稻区早稻和晚稻潜在产量特征,明确潜在产量、实际产量以及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方法】论文基于湖南省1981—2010年气候资料、水稻作物资料、土壤资料及产量统计资料,对ORYZA v3进行调参和验证,选用决定系数(R2)、D指标、均方根误差(RMSE)、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等评价指标来评价模型调参验证的结果。然后利用调参验证后的ORYZA v3模型并结合Arc GIS软件模拟分析湖南省双季稻的潜在产量时空分布特征,再结合双季稻实际产量,分析早稻和晚稻产量差绝对值及相对值过去30年的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明确研究区域双季稻的产量可提升空间。【结果】(1)调参验证后的ORYZA v3模型对研究区域早稻和晚稻的出苗—穗分化、出苗—开花、出苗—成熟的时间(天数)以及产量具有较好模拟效果,可用于湖南双季稻潜在产量模拟研究。(2)1981—2010年间湖南省早稻和晚稻潜在产量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为研究区域中部的武冈和邵阳等地,低值区为南部的丘陵地区;研究区域内东部地区双季稻潜在产量稳定性略高于西部地区,早稻潜在产量稳定性高于晚稻。研究时段内早稻和晚稻潜在产量随时间呈降低趋势,且晚稻潜在产量降低速率更快。(3)研究区域内双季稻产量差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研究区域内北部地区早稻和晚稻产量差最大,表明该地区双季稻产量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西南部地区双季稻产量差小于北部地区,且早稻产量差最小而晚稻产量差相对较大,即西南部地区晚稻产量可提升空间大于早稻。研究时段内湖南省早稻和晚稻产量差均呈缩小趋势,且晚稻的产量差缩小速率大于早稻。【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双季稻 潜在产量 产量差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2000—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2
12
作者 秦豪君 杨晓军 +4 位作者 马莉 王一丞 傅朝 张君霞 陆正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64,共12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特征,同时基于气候动力因子、温度、降水和NDVI资料,研究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成因。结果表明:2000—2020年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年总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存在两个高(低)...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特征,同时基于气候动力因子、温度、降水和NDVI资料,研究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成因。结果表明:2000—2020年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年总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存在两个高(低)频期。春季是区域性沙尘暴高发季,其中4月总日数最高,达47 d;相较于上旬和中旬,春季各月下旬更易出现区域性沙尘暴。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内蒙古中西部和甘肃河西是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高发区,总日数均在10 d以上,其余大部分地方总日数均小于8 d。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强度指数及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均与区域性沙尘暴日数显著正相关,北半球极涡从扩张期到收缩期转变及其强度的减弱,是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减少的重要气候动力因素。西北地区年(春季)降水量和平均NDVI均与区域性沙尘暴日数显著负相关,近21年西北地区大部分地方气候趋于暖湿化,植被覆盖整体以改善为主要趋势,此种转变有利于沙化面积收缩,减少非输入性沙尘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区域性沙尘暴 时空分布特征 气候变化 气候动力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产品的西南河流源区地表蒸散发时空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温馨 周纪 +3 位作者 刘绍民 马燕飞 徐自为 马晋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2,共11页
基于5个地面通量站点观测数据,对ET-EB、MOD16、GLEAM、Zhang-ET和GLDAS共5种地表温度蒸散发产品开展了验证工作,继而选取精度较好的产品,采用经验正交分解方法研究了西南河流源区2001—2013年地表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种... 基于5个地面通量站点观测数据,对ET-EB、MOD16、GLEAM、Zhang-ET和GLDAS共5种地表温度蒸散发产品开展了验证工作,继而选取精度较好的产品,采用经验正交分解方法研究了西南河流源区2001—2013年地表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种产品中,GLEAM的精度较好,均方根误差为23.4 mm/月;西南河流源区的地表蒸散发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从东南向西北,西南河流源区的地表蒸散发逐渐降低;2001—2013年,长江上游和黄河上游地表蒸散发均呈增加趋势,黄河上游上升幅度最大;整体上看,比湿与源区地表蒸散发的相关性最强,但不同流域地表蒸散发与气温、比湿和降水的相关性不同:怒江流域、澜沧江流域、长江上游和黄河上游春秋两季的地表蒸散发与比湿相关性较强,雅鲁藏布江流域、藏南诸河、青海湖水系春秋两季的地表蒸散发与气温的相关性较强;源区地表蒸散发随着高程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坡向为东南和西北时,地表蒸散发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蒸散发 遥感产品 经验正交分解 时空分布特征 西南河流源区
下载PDF
基于锡尔指数的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以常州市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贞超 李满春 李飞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51-957,共7页
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是土地变化科学在时空过程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了解区域土地资源状况,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分类统计数据,利用锡尔指数从较宏观的地理空间统计角度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是土地变化科学在时空过程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了解区域土地资源状况,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分类统计数据,利用锡尔指数从较宏观的地理空间统计角度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地理空间划区和锡尔指数进行分解,不仅从整体上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而且根据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研究不同划区之间和划区内部的土地利用时空分布差异。分析表明,土地利用分布锡尔指数对研究粒度存在敏感性。研究结果从空间集聚的角度揭示了常州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实际情况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分布特征 锡尔指数
原文传递
河南省夏花生水分供需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建涛 李国强 +5 位作者 臧贺藏 张杰 赵晴 陈丹丹 王猛 郑国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84-2392,共9页
【目的】定量分析河南省不同生态地点夏花生水分供需变化特征,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优化河南花生种植区划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更好的发展节水农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河南省17个农业气象监测站点1960-2009年逐日气象数据,分别采... 【目的】定量分析河南省不同生态地点夏花生水分供需变化特征,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优化河南花生种植区划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更好的发展节水农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河南省17个农业气象监测站点1960-2009年逐日气象数据,分别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参考作物蒸散量和降水量的比率法,计算夏花生生育期需水量、有效降水量,进而计算缺水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河南17个站点1960-2009年夏花生需水量均值在350.6~493.1 mm;各个站点全都随年份呈下降趋势,栾川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余16个站点呈极显著下降趋势;下降最快的为商丘站,平均每10年下降24.5 mm。有效降水量均值在198.0~276.7 mm;各个站点有效降水量变化趋势不同,且变化趋势不显著。缺水量均值在88.2~281.3 mm;各个站点缺水量都呈下降趋势,宝丰、南阳、商丘、郑州4个站点缺水量随年份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卢氏、西华、许昌3个站点缺水量随年份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余10个站点下降趋势不显著;下降最快的为商丘站,平均每10年下降21.6 mm。1960-2009河南夏花生需水量、有效降水量、缺水量区域分布不均,不同年代差异较大。需水量低值区域一般出现在豫西的卢氏、栾川周边,高值区域一般在豫北和豫南。有效降水量高值区域一般在豫西洛阳(栾川)南部和豫南南阳西部区域,低值区域不同年代分布不固定。缺水量低值区域一般在豫西洛阳(栾川)南部和豫南南阳(西峡)西北部区域,高值区域一般集中在豫中郑州、开封、许昌和豫北新乡、安阳、濮阳大部分地区。【结论】豫东南的商丘、周口、驻马店大部分区域为平原地区,夏花生需水量较省内其它地方少,比较适宜大规模进行花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花生 需水量 有效降雨量 缺水量 时空变化特征
下载PDF
近40年陕西省扬沙和沙尘暴天气 被引量:7
16
作者 慕建利 梁生俊 +2 位作者 侯明全 方建刚 王小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对扬沙和沙尘暴进行分析,以便得出陕西省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沙尘天气发生的物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961-2000年陕西省97个台站的气象实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及对比分析,近40年陕西省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时空... 目的对扬沙和沙尘暴进行分析,以便得出陕西省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沙尘天气发生的物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961-2000年陕西省97个台站的气象实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及对比分析,近40年陕西省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得出.结果 陕西省扬沙和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3~6月,一般出现在下午和傍晚;扬沙和沙尘暴在陕西省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是北多南少,近40年扬沙和沙尘暴出现频数在20世纪8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有一个明显的回升趋势.结论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出现频数于20世纪8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有一个明显的回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沙 沙尘暴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强弱天气尺度强迫下广东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巧倩 李晓娟 +2 位作者 文秋实 张艳霞 丁伟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1-650,共10页
利用2010—2019年广东区域自动站逐时雨量定义短时强降水日,采用500 hPa和700 hPa广东区域日平均垂直速度来客观衡量天气尺度强迫,并对年均和强/弱天气尺度强迫下的短时强降水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区域的短时强降水主要... 利用2010—2019年广东区域自动站逐时雨量定义短时强降水日,采用500 hPa和700 hPa广东区域日平均垂直速度来客观衡量天气尺度强迫,并对年均和强/弱天气尺度强迫下的短时强降水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区域的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4—9月,发生频次具有准双峰的日变化;粤西是短时强降水最频发区;茂名山区的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白天,弱天气尺度强迫下占比达80%以上;频发次中心位于珠江三角洲,持续1小时以上的短时强降水占该地发生频次75%。强天气尺度强迫下短时强降水4—6月最多,弱天气尺度强迫下则7月达到峰值。弱天气尺度强迫下,仅历时1小时的短时强降水在粤北河源-梅州北部山区、粤东莲花山脉附近有次中心;历时2小时及以上的相对集中在粤西、珠江三角洲北部和粤东惠州-汕尾一带;3月肇庆-云浮和珠江口附近弱天气尺度个例占比高;7月粤北占比高;早晨07时在粤西阳江沿海有孤立的高频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特征 频次 强天气尺度强迫 弱天气尺度强迫
下载PDF
不同降雨条件下稀土尾矿堆入渗与破坏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钟文 欧阳健 +4 位作者 黄震 李春生 曾鹏 朱文韬 田鑫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99-4109,共11页
为探索离子型稀土尾矿堆的降雨入渗规律及破坏形式,对坡角分别为30°,45°和60°的稀土尾矿堆模型施加3种不同类型降雨,监测坡体内部孔隙的水压力和含水率变化,结合稀土尾矿堆坡面破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降雨入渗规律及破... 为探索离子型稀土尾矿堆的降雨入渗规律及破坏形式,对坡角分别为30°,45°和60°的稀土尾矿堆模型施加3种不同类型降雨,监测坡体内部孔隙的水压力和含水率变化,结合稀土尾矿堆坡面破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降雨入渗规律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坡角、不同降雨类型条件下,稀土尾矿堆破坏模式均从底部开始由浅层破坏逐步演变为坍塌破坏;降雨强度对尾矿堆的破坏影响显著,降雨强度越大,稀土尾矿堆越易发生失稳破坏;坡角越大,降雨入渗速度越快,稀土尾矿堆越不稳定,此时,破坏模式不仅表现为浅层破坏和坍塌破坏,还伴有滑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尾矿堆 降雨入渗 破坏模式 模型试验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重庆市城镇生活污水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
19
作者 汪宙峰 张焱菁 +3 位作者 沈惠龄 郑博 蒲朝东 张胜雷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2-108,共7页
化粪池中因发生生活污水生化消解反应而产生的碳排放问题应予以重视。为此,提出生活污水“首次”生化消解反应的概念,并选择重庆市这一西部重镇作为研究区域,通过3389台气体传感设备,采用Fick扩散定律测算出2019年—2021年的“首次”碳... 化粪池中因发生生活污水生化消解反应而产生的碳排放问题应予以重视。为此,提出生活污水“首次”生化消解反应的概念,并选择重庆市这一西部重镇作为研究区域,通过3389台气体传感设备,采用Fick扩散定律测算出2019年—2021年的“首次”碳排放量,得出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生活污水“首次”生化消解反应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9年—2021年生活污水碳排放量(以二氧化碳当量计)分别约为4.443×10~8、4.554×10~8和2.730×10~8 kg,其中各区县均有超过99%的甲烷会从化粪池逸散到外部空间;实现化粪池的取缔工作与城市碳减排工作的有机结合、新建污水处理厂,充分挖掘城镇生活污水及其生化消解反应产生的甲烷气体的各种价值必然是大势所趋,为未来逐步取消化粪池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动力;2019年—2021年生活污水“首次”生化消解反应的高碳排放区域均分布在主城区西部、南部以及主城区中心地带,低碳排放区域减少,中碳排放区域增加,碳排放空间分布差异减小;气候对生活污水“首次”生化消解反应碳排放有显著影响,2019年—2021年,碳排放随冬、春、夏、秋的四季变化呈现出“高-低-高-低”的分布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碳排放 化粪池 时空分布特征 Fick扩散定律
原文传递
基于高精度观测资料的2009-2019年祁连山地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蒋强 魏林波 +3 位作者 李艳 胡小玲 刘子奇 黄万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98,共10页
通过高精度的观测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祁连山及周边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整体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湿季(5-9月)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 7、8月是降水最多的时段.对降水周期进行小波... 通过高精度的观测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祁连山及周边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整体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湿季(5-9月)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 7、8月是降水最多的时段.对降水周期进行小波分析发现,“准单周振荡”信号在整个湿季是最显著的;“准双周振荡”信号在7、8月是最主要的.祁连山地区存在显著的午后、夜间降水特征,且山南降水多于山北.利用双线性插值的方法对祁连山的东、中段进行剖面分析,挑选区域性降水个例,合成分析降水的大气环流场及水汽场,发现祁连山地区降水偏多的大气环流特征主要为中高纬度“一槽一脊”、中纬度巴尔喀什湖大槽、低纬度地区孟加拉湾气旋和稳定的副热带高压.有利的地形、更好的水汽条件及西北涡的存在是7、8月祁连山山南降水普遍多于山北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时空分布特征 小波分析 合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