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区域生态脆弱性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周梦云 蔡永立 +2 位作者 张瑞峰 刘健 宋雪珺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5期78-85,共8页
以宁夏贺兰山为研究对象,基于VSD模型从暴露、敏感、适应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SERV模型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估,定量测度了1988和2013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宁夏贺兰山生态脆弱性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保护区建立25年后,宁夏贺兰山... 以宁夏贺兰山为研究对象,基于VSD模型从暴露、敏感、适应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SERV模型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估,定量测度了1988和2013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宁夏贺兰山生态脆弱性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保护区建立25年后,宁夏贺兰山生态脆弱性明显降低,生态脆弱性分级指数从7.4下降至5.3,区域生态环境由原先的强度脆弱为主降低为中度脆弱。空间上来看,生态脆弱性整体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其中极度和重度脆弱区大范围减少,主要转化为中度和轻度脆弱区,但仍有部分中度和轻度脆弱区转化为极度和重度脆弱区。本研究有助于全面掌握宁夏贺兰山的生态脆弱程度及时空分异特性,对识别关键脆弱环境因子、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时空格局 VSD评估框架 贺兰山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内城市(镇)扩展的空间辐射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常学礼 张宁 +1 位作者 孙小艳 韩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7-235,共9页
近几十年来,干旱绿洲区城镇村居民用地的增加加剧了相邻区域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以甘州区、临泽县城和高台县城1985年的城市(镇)空间域为辐射核心,在辐射半径不相交的条件下,以间隔2km为辐射半径,采用GS技术中的缓冲分析对黑... 近几十年来,干旱绿洲区城镇村居民用地的增加加剧了相邻区域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以甘州区、临泽县城和高台县城1985年的城市(镇)空间域为辐射核心,在辐射半径不相交的条件下,以间隔2km为辐射半径,采用GS技术中的缓冲分析对黑河中游张掖绿洲1985、1995和2006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掖绿洲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农田和城镇村居民用地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减少为主要特点。在空间尺度上,农田和城镇村居民用地随离核心城镇区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而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则相反。在时间尺度上,农田和城镇村居民用地在不同的时间段都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农田的增加主要在辐射距离〉10km的范围,城镇村居民用地的增加主要在辐射距离〈4km的范围;而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基本呈降低的趋势,但是在1985--1995年间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在距离核心区6~8km和12~14km内也有增加。从土地流转特点来看,绿洲内部城镇扩展是以农田、草地和林地转换为城镇村居民用地为主,这一变化趋势随距离城市核心区的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 绿洲区 缓冲分析 时空尺度
原文传递
河道潜流交换水动力过程现场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蔡奕 石涛 +3 位作者 姚俊兰 刘曙光 阮西科 徐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8-648,共11页
河道潜流带是河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关键过渡区,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敏感性,频繁的水力交换易引发其内部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并对河流生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为提高河道潜流交换水动力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介绍渗流、水压、溶质、... 河道潜流带是河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关键过渡区,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敏感性,频繁的水力交换易引发其内部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并对河流生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为提高河道潜流交换水动力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介绍渗流、水压、溶质、温度等监测方法及其适用性,归纳河床和河岸的监测点布设参数和不同监测手段的数据采集频率,系统总结河段、河床及河岸的潜流交换理论与计算方法,探讨导致潜流监测结果不确定的因素。针对现有监测方法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今后需加强多方法联合监测和多技术集成的应用,开展河岸侧向潜流监测及不确定性分析等工作,为潜流带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耦合机制研究提供可靠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交换 水动力过程 现场监测 时空尺度 不确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