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Ni钢中回转奥氏体的形成规律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跃辉 武会宾 +1 位作者 蔡庆伍 程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77,共5页
采用XRD法测定了不同温度回火后9Ni钢中的回转奥氏体含量,并结合显微组织的变化,研究了回转奥氏体的形成规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所形成的回转奥氏体的稳定性。结果显示:540℃回火时,回转奥氏体的生成比较困难;57... 采用XRD法测定了不同温度回火后9Ni钢中的回转奥氏体含量,并结合显微组织的变化,研究了回转奥氏体的形成规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所形成的回转奥氏体的稳定性。结果显示:540℃回火时,回转奥氏体的生成比较困难;570℃回火后其含量达到4.47%,且稳定性较高;570~600℃之间回火,测得的回转奥氏体缓慢增加,稳定性则逐步降低;600℃以上回火,回转奥氏体快速增加,并在630℃左右达到峰值,但稳定性显著降低;回火温度超过630℃,保温期间生成的奥氏体更多,但稳定性更低,其中很大一部分在水冷过程中又发生相变,使最终测得的回转奥氏体含量又快速降低。结果也表明,通过分析回转奥氏体和基体点阵常数的变化趋势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回转奥氏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NI钢 回火温度 回转奥氏体 稳定性
原文传递
稀土对9Cr2Mo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慧 郭铁波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56,61,共4页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 9Cr2 Mo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9Cr2 Mo钢中添加稀土元素 ,可使其奥氏体晶粒细化 ,未溶碳化物数量增加 。
关键词 稀土 冷轧辊 抗淬裂能力 回火稳定性 9CR2MO钢 轧辊钢
下载PDF
Mo-W-Co系高热强性热锻模具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9
3
作者 金欣 周健 +2 位作者 迟宏宵 马党参 王坚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5,共8页
研究了合金元素和热处理工艺对H13钢和两种新型Mo-W-Co系热作模具钢(A1、A2)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o、W、Co元素的加入使试验钢的最佳淬火温度提高至1050℃,回火二次硬化峰温度仍为510℃;含有更高合金含量的A2试验钢的... 研究了合金元素和热处理工艺对H13钢和两种新型Mo-W-Co系热作模具钢(A1、A2)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o、W、Co元素的加入使试验钢的最佳淬火温度提高至1050℃,回火二次硬化峰温度仍为510℃;含有更高合金含量的A2试验钢的淬火峰值硬度和回火二次硬化峰值硬度分别达到64.0 HRC和61.5 HRC,高出H13钢5.5 HRC和6.2 HRC。回火时Mo-W-Co系热作模具钢更早析出含W、Mo以及V的碳化物,并在620℃回火后与H13钢600℃回火后的硬度相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更高。此外,Mo-W-Co系热作模具钢A1、A2的热稳定性优于H13钢,适用制作于高温高应力工况下的专用热锻模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合金化 二次硬化 回火稳定性
原文传递
Si对超高强钢残留奥氏体回火稳定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立军 余伟 +1 位作者 武会宾 蔡庆伍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36,共7页
采用XRD、T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Si含量对超高强钢回火过程残留奥氏体稳定性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对抑制回火脆性和提高回火抗力具有有益作用;Si抑制残留奥氏体的分解,随Si含量提高,回火过程逐渐出现逆转奥氏体;Si对提高碳分... 采用XRD、T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Si含量对超高强钢回火过程残留奥氏体稳定性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对抑制回火脆性和提高回火抗力具有有益作用;Si抑制残留奥氏体的分解,随Si含量提高,回火过程逐渐出现逆转奥氏体;Si对提高碳分配作用显著,可增强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马氏体板条内部,Si与C原子相互排斥;而奥氏体内Si与C相互吸引。发现1.8%Si钢250℃回火后出现ε-碳化物;400℃回火后ε-碳化物明显粗化,导致回火脆性。对0.4%Si钢而言,导致回火脆性的是回火后出现的大量针状或长条状碳化物,确定这类碳化物为非ε-碳化物。探讨了Si对回火过程残留奥氏体分解及逆转奥氏体形成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 超高强钢 残留奥氏体 回火稳定性 逆转奥氏体
原文传递
热作模具钢QRO90与8407(H13)回火稳定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小军 徐明纲 +1 位作者 陈秋龙 杨安静 《上海金属》 EI CAS 1998年第2期8-11,共4页
通过TEM显微组织来对比、分析QRO90钢具有比8407钢更佳回火稳定性的原因。结果表明:采用1050℃油淬、650℃×2h的相同处理后,发现QRO90钢中由于马氏体分解及残余奥氏体转变的推迟,尚存在高位错密度的马氏体板条及条间残余奥氏体... 通过TEM显微组织来对比、分析QRO90钢具有比8407钢更佳回火稳定性的原因。结果表明:采用1050℃油淬、650℃×2h的相同处理后,发现QRO90钢中由于马氏体分解及残余奥氏体转变的推迟,尚存在高位错密度的马氏体板条及条间残余奥氏体,在马氏体板条内有很多弥散、细小的MC及M2C合金碳化物分布在位错线(区)内,正是这种组织赋予了QRO90钢更佳的回火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回火稳定性 合金碳化物
下载PDF
高铬钢轧辊激光熔凝层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美艳 王勇 +2 位作者 韩彬 韩涛 程义远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98-502,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高铬钢轧辊激光熔凝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回火稳定性及高温耐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铬钢激光熔凝处理后剖面区山熔凝区、热影响区(HAZ)和基体组成。基体组织为回火... 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高铬钢轧辊激光熔凝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回火稳定性及高温耐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铬钢激光熔凝处理后剖面区山熔凝区、热影响区(HAZ)和基体组成。基体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网状M7C3型碳化物,激光熔凝处理使基体中脆性碳化物完全溶解,表面熔凝区组织得到高度细化,呈现组织梯度,生成奥氏体和M23C6型碳化物,热影响区由隐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弥散的碳化物组成。激光熔凝区由于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位错强化的共同作用,回火稳定性明显提高,560℃回火后出现二次硬化,峰值硬度达到672 HV。高温滑动磨损条件下激光熔凝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熔凝处理 高铬钢轧辊 组织 回火稳定性 高温耐磨性
原文传递
Cr12MoV钢宽带激光淬火组织回火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丁阳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62-63,66,共3页
通过对经常规处理后的Cr12MoV钢用CO2激光器进行宽带激光表面淬火,并对淬火后的试样进行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结果表明,激光淬火组织的回火稳定性明显提高,并且"二次硬化"现象显著。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回火稳定性提高的... 通过对经常规处理后的Cr12MoV钢用CO2激光器进行宽带激光表面淬火,并对淬火后的试样进行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结果表明,激光淬火组织的回火稳定性明显提高,并且"二次硬化"现象显著。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回火稳定性提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V钢 宽带激光淬火 回火稳定性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新型高热稳定性热作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高华耀 马党参 +2 位作者 周健 迟宏宵 金青林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1-96,共6页
采用OM、SEM和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5Cr4Ni Mo2VCo钢和H13钢热作模具钢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淬火温度下,5Cr4Ni Mo2VCo钢的淬火硬度高于H13钢,随淬火温度升高,碳化物溶解较多,当淬火温度高于1030℃时,晶... 采用OM、SEM和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5Cr4Ni Mo2VCo钢和H13钢热作模具钢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淬火温度下,5Cr4Ni Mo2VCo钢的淬火硬度高于H13钢,随淬火温度升高,碳化物溶解较多,当淬火温度高于1030℃时,晶粒粗化速率明显增加,淬火温度应不超过1030℃;5Cr4Ni Mo2VCo钢的回火硬度均高于H13钢,两钢的二次硬化峰值温度均为510℃,5Cr4Ni Mo2VCo钢的二次硬化峰值硬度高出H13钢3.7 HRC;在高温阶段,5Cr4Ni Mo2VCo钢具有更好的回火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淬火 二次硬化 回火稳定性
原文传递
热处理工艺对微Nb高Mo型H13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天生 徐慧 刘新彬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9-45,共7页
采用OM、SEM、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淬回火工艺对微Nb高Mo型H13钢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Nb的加入能改善钢的室温冲击性能。试验钢经淬、回火处理后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和少量残留奥氏体及未溶碳化物。试验钢... 采用OM、SEM、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淬回火工艺对微Nb高Mo型H13钢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Nb的加入能改善钢的室温冲击性能。试验钢经淬、回火处理后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和少量残留奥氏体及未溶碳化物。试验钢在1030~1060℃淬火并在600~630℃的较高温度回火后,有优良的强韧性配合,此时含微量Nb的NM2钢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当淬火温度超过1090℃时试验钢的硬度急剧提高,从而恶化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试验钢在550~570℃范围内回火时出现了明显的二次硬化,主要是由于在该温度范围内渗碳体溶解加速,同时钢中的特殊碳化物M23)C6、M6C和MC等析出量增加,所以选择回火温度时尽量避开此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微合金化 淬火 热作模具钢 二次硬化 回火稳定性
原文传递
45钢电子束表面合金化处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其年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6-18,22,共4页
介绍了电子束合金化处理技术的原理及技术关键。通过对45钢采用预引入法涂敷WC、Co、TiC、Ti、N i、N iCr、Cr2C3、B4C等合金粉末进行表面强化,分析了强化后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材料回火稳定性、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等均显著提... 介绍了电子束合金化处理技术的原理及技术关键。通过对45钢采用预引入法涂敷WC、Co、TiC、Ti、N i、N iCr、Cr2C3、B4C等合金粉末进行表面强化,分析了强化后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材料回火稳定性、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等均显著提高,使其可替代模具钢制造部分模具工作零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钢 电子束合金化 表面强化 回火稳定性 耐磨性
下载PDF
直接淬火工艺对Cu-NiAl复合析出强化超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董诗晴 张阳 +2 位作者 郭思文 邓想涛 叶其斌 《轧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9,共6页
为满足舰船大型化、轻量化的发展要求,开发具有超高强度、良好韧性及优异焊接性能的新型舰船用钢,并实现其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比研究了直接淬火(DQ)与再加热淬火(RQ)工艺对... 为满足舰船大型化、轻量化的发展要求,开发具有超高强度、良好韧性及优异焊接性能的新型舰船用钢,并实现其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比研究了直接淬火(DQ)与再加热淬火(RQ)工艺对纳米级Cu-NiAl复合析出强化超高强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Q钢与RQ钢的显微组织均由板条马氏体组成,经过550℃回火后,DQT钢中形成了更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和更高的位错密度,为Cu-NiAl相高密度析出提供了更多的形核位置;与RQ钢相比,DQ钢具有更高的回火稳定性,回火后保留了更大密度和更高比例的小角度晶界。因此,在更显著的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共同作用下,DQ钢回火后强度更高,屈服强度比RQT钢高100 MPa,达到142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淬火 超高强钢 纳米Cu-NiAl复合析出相 回火稳定性 小角度晶界 组织性能 高效生产
原文传递
回火温度对含δ铁素体高铝中锰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沈国慧 胡斌 +1 位作者 杨占兵 罗海文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含15%δ铁素体(体积分数)的热轧高铝中锰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长300μm的δ铁素体经热轧再结晶可被细化分割至大量长3μm左右竹节状晶粒,且在回火温度高达700℃时尺寸不变。400~500℃回火后,马氏...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含15%δ铁素体(体积分数)的热轧高铝中锰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长300μm的δ铁素体经热轧再结晶可被细化分割至大量长3μm左右竹节状晶粒,且在回火温度高达700℃时尺寸不变。400~500℃回火后,马氏体基体依然维持较高的位错密度且析出细小渗碳体和纳米级VC粒子,屈服强度最高;同时C由马氏体向奥氏体的大量配分提高了奥氏体稳定性,获得了相对持久的加工硬化,最终获得了屈服强度约1500 MPa、抗拉强度1800 MPa和断后延伸率14%的最佳力学性能组合。该钢δ铁素体相一方面由于析出强化、晶粒细化和位错强化而得到显著硬化;另一方面δ铁素体体积分数不高且呈孤岛状嵌在马氏体基体中,这些特征导致该钢屈服强度由马氏体基体而非δ铁素体所决定,因此相比于其他类似Al含量的含δ铁素体中锰钢,屈服强度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回火 奥氏体稳定性 屈服强度 加工硬化
原文传递
热锻模耐热层堆焊材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华昌 王其松 +1 位作者 李爱农 马超 《模具制造》 2008年第12期59-61,共3页
为适应热锻模耐热层材料使用性能的要求,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热作模具钢堆焊焊条。对比分析了所研制焊条堆焊材料的硬度,显微组织及回火稳定性。从堆焊材料成分的角度,解释了所研制焊条堆焊材料所具备的特性。
关键词 热锻模 堆焊材料 回火稳定性 二次硬化
下载PDF
GCr15钢碳氮共渗与马氏体淬火组织及性能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单琼飞 王鑫 +2 位作者 薛文方 祝道明 叶健熠 《哈尔滨轴承》 2021年第2期28-31,共4页
对碳氮共渗及常规马氏体淬回火的轴承零件及寿命试样进行了组织、硬度、晶粒度、变形量、回火稳定性及接触疲劳寿命试验的对比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晶粒度及变形量控制两者基本一致,但碳氮共渗的表层硬度、回火稳定性及疲劳寿命均明显优... 对碳氮共渗及常规马氏体淬回火的轴承零件及寿命试样进行了组织、硬度、晶粒度、变形量、回火稳定性及接触疲劳寿命试验的对比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晶粒度及变形量控制两者基本一致,但碳氮共渗的表层硬度、回火稳定性及疲劳寿命均明显优于马氏体淬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共渗 晶粒度 变形量 回火稳定性 接触疲劳寿命
下载PDF
W6Mo5Cr4V2钢激光淬火组织的回火稳定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玉龙 关庆丰 +3 位作者 胡建东 王红颖 刘继恒 高秀丽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20,共3页
对经过常规处理的W6Mo5Cr4V2钢用CO2激光器进行激光淬火处理,并对淬火后的试样进行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激光淬火组织的回火稳定性明显提高,并且“二次硬化”现象显著。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关键词 激光淬火 回火 稳定性 高速钢 热处理
下载PDF
回火处理对H13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红燕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3-245,共3页
研究了回火处理对H13模具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H13钢的回火硬度先降低后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又下降。在620℃保温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H13钢的硬度降低。在620℃经过22 h回火后,H13钢的马氏体板条界... 研究了回火处理对H13模具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H13钢的回火硬度先降低后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又下降。在620℃保温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H13钢的硬度降低。在620℃经过22 h回火后,H13钢的马氏体板条界面处出现了较多的碳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钢 回火处理 热稳定性 硬度
下载PDF
新型Cr-Mo-V热冲压模具钢的热导率和回火稳定性
17
作者 李爽 王真 +3 位作者 付俊薇 夏明媚 滑英丽 张铮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6-72,共7页
以H13钢为参照,采用激光热导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新型热冲压模具Cr-Mo-V钢(GYCM)的热导率和回火稳定性。结果表明,经1030℃奥氏体化30 min油淬后,GYCM钢在600℃保温2 h回火2次和H13钢在580℃保温2 h回火2次后的硬度均约为50 ... 以H13钢为参照,采用激光热导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新型热冲压模具Cr-Mo-V钢(GYCM)的热导率和回火稳定性。结果表明,经1030℃奥氏体化30 min油淬后,GYCM钢在600℃保温2 h回火2次和H13钢在580℃保温2 h回火2次后的硬度均约为50 HRC。相同试验条件下,同硬度GYCM钢和H13钢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GYCM钢的热导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H13钢的热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且在100~500℃温度范围内,GYCM钢的热导率均高于H13钢,高出20.42%~36.63%。在600、650℃试验温度下,GYCM钢回火后析出大量的尺寸稳定的纳米级Mo和V碳化物,在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时间内粗化程度较低,有效降低回火马氏体的软化程度,因此,GYCM钢比H13钢具有更高的回火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Cr-Mo-V模具钢 回火稳定性 热导率 碳化物
原文传递
Tempering stability of Fe–Cr–Mo–W–V hot forging die steels 被引量:2
18
作者 Yuan-ji Shi Xiao-chun Wu +1 位作者 Jun-wan Li Na M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145-1157,共13页
The tempering stability of three Fe–Cr–Mo–W–V hot forging die steels(DM, H21, and H13)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hardness measurement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observations. Both dilatometer tests ... The tempering stability of three Fe–Cr–Mo–W–V hot forging die steels(DM, H21, and H13)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hardness measurement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observations. Both dilatometer tests and TEM observations revealed that DM steel has a higher tempering stability than H21 and H13 steels because of its substantial amount of M_2C(M represents metallic element) carbide precipitations.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the M_2C carbide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in DM, H21, and H13 steels are 236.4, 212.0, and 228.9 kJ/mol,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anadium atoms both increase 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affect the evolution of M_2C carbides, resulting in gradual dissolution rather than over-aging during temp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ing stability hot FORGING DIE STEELS CARBIDE PRECIPITATION
下载PDF
Tempering Stability of Fe-Base Hardfacing Layer Containing RE and Multiple Alloying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建华 陈华 +3 位作者 杨庆祥 曾宪文 胡文涛 赵洪力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399-402,共4页
After tempering treatment at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tempering stability of Fe-base hardfacing layer containing RE and multiple alloying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heat preservation at 560 ℃ and ... After tempering treatment at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tempering stability of Fe-base hardfacing layer containing RE and multiple alloying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heat preservation at 560 ℃ and tempering for 4 h the hardness value of Fe-base hardfacing layer containing RE and multiple alloying can reach HRC57; By repeatedly heating circle 700 ℃17 ℃ for 150 times, the hardness value of Fe-base hardfacing layer can reach HRC43, tempering stability is higher and causes the secondary hardening phenomenon. Reasons for higher tempering stability of Fe-base hardfacing layer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metallographic, XRD, TEM and 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base hardfacing layer tempering stability multiple alloying rare earths
下载PDF
两相区热处理工艺对9NiCrMo钢回火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健 李珊珊 +1 位作者 崔黎辉 沈俊昶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15,共6页
运用OM、SEM和TEM对9NiCrMo钢经调质(QT)、两相区淬火(QLT)后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两相区淬火(QLT)试样的逆转变奥氏体含量,研究了调质(QT)、两相区淬火(QLT)工艺对9NiCrMo钢强度和韧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 运用OM、SEM和TEM对9NiCrMo钢经调质(QT)、两相区淬火(QLT)后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两相区淬火(QLT)试样的逆转变奥氏体含量,研究了调质(QT)、两相区淬火(QLT)工艺对9NiCrMo钢强度和韧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两相区淬火处理过程中,二次淬火(L)温度对试验钢中析出稳定逆转变奥氏体的量有影响;本试验中,两相区淬火温度为750℃时,试验钢中析出稳定逆奥的量最多,即该温度下试验钢的韧性最好;两相区热处理能很大程度改善9NiCrMo钢的回火稳定性,利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质处理(QT) 两相区热处理(QLT) 回火稳定性 逆转变奥氏体 低温韧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