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4篇文章
< 1 2 1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控温条件下稻米垩白形成变化及胚乳扫描结构观察 被引量:65
1
作者 程方民 胡东维 丁元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3-87,共5页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 (33℃ )和适温 (2 3℃ ) 2个不同的温度处理 ,对 2个不同垩白类型品种西农 81 1 6和广二矮1 0 4抽穗后稻米垩白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稻米胚乳内部淀粉体形态、大小、发育程度、排列结构的扫...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 (33℃ )和适温 (2 3℃ ) 2个不同的温度处理 ,对 2个不同垩白类型品种西农 81 1 6和广二矮1 0 4抽穗后稻米垩白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稻米胚乳内部淀粉体形态、大小、发育程度、排列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分析了稻米垩白形成变化与胚乳内部淀粉体结构特征的关系 ,结果表明 ,水稻灌浆结实期稻米垩白形成的变化过程主要是在抽穗 5d到 1 5~ 2 0d的这一时期 ,其余时段垩白度的变化幅度不大 ;高温 (33℃ )与适温 (2 3℃ )处理相比 ,以抽穗后 1 0~2 0d间的变化差别最为明显 ;胚乳淀粉体表现为“裸露型”还是“非裸露型” ,主要与胚乳细胞内部淀粉粒发育程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 温度 结构 水稻稻米垩白 生态改良
下载PDF
黏性土在不同温度下干缩裂缝的发展规律及形态学定量分析 被引量:86
2
作者 唐朝生 施斌 +2 位作者 刘春 王宝军 高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3-749,共7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黏性土干缩裂缝的发生和发展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编程技术,对不同温度下形成的黏性土干缩裂缝的表面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样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基本上分三个阶段,在裂缝出现时... 通过试验,研究了黏性土干缩裂缝的发生和发展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编程技术,对不同温度下形成的黏性土干缩裂缝的表面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样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基本上分三个阶段,在裂缝出现时,土样失水率有上升趋势;温度对黏性土表面裂缝节点个数、裂缝长度、裂缝条数、块区个数、块区的最可几面积、裂缝率和裂隙网络的分维数等参数有重要影响;块区面积分布函数的峰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 裂缝 结构 图片处理 分形维数 块区面积
下载PDF
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73
3
作者 石福孙 吴宁 罗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86-5293,共8页
采用OTC模拟增温实验,研究了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由于开顶式生长室(OTC)的增温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地温(15cm)、地表温度和气温(30cm)的平均值在OTC内比对照样地分别高0.28、0.46℃和1.4℃,OTC内... 采用OTC模拟增温实验,研究了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由于开顶式生长室(OTC)的增温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地温(15cm)、地表温度和气温(30cm)的平均值在OTC内比对照样地分别高0.28、0.46℃和1.4℃,OTC内土壤相对含水量也明显减少,低于对照样地5.49%。受增温及土壤含水量减少的影响,1年后,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生产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植物群落优势种和组成结构发生改变。OTC内禾草的盖度(19.21%)及生物量(44.07g/m2),均显著大于对照样地(8.04%和18.1g/m2),而杂类草的盖度(72.8%)及生物量(210.54g/m2)均显著小于对照样地(83.5%和244.9g/m2)。OTC内的地上鲜体生物量(265.17g/m2)和地下0~30cm的根系生物量(1603.84g/m2)与对照样地(分别为272.63g/m2和1826.77g/m2)相比较,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根系在土壤不同层中的分配比例明显改变,OTC内0~10cm土层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增加,而20~30cm土层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则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亚高山草甸 开顶式生长室 增温 群落结构 生物量
下载PDF
2008年初中国南方持续性冰冻雨雪灾害形成的温度场结构分析 被引量:70
4
作者 曾明剑 陆维松 +3 位作者 梁信忠 吴海英 濮梅娟 尹东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3-1052,共10页
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低温冰冻雨雪天气,冻雨、暴雪灾害历史罕见,许多地方打破50年记录。文中主要从3种降水类型,特别是冻雨的地域分布和促使其形成的温度场层结及地面温度分布特征方面讨论了1月25日到2月2日冰冻雨雪... 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低温冰冻雨雪天气,冻雨、暴雪灾害历史罕见,许多地方打破50年记录。文中主要从3种降水类型,特别是冻雨的地域分布和促使其形成的温度场层结及地面温度分布特征方面讨论了1月25日到2月2日冰冻雨雪灾害最为严重的过程阶段。分析表明,降雨、冻雨和降雪3种类型降水物的自南向北分布特征是由对流层中低层向北后倾的锋区在南北不同区域上的层结特征和地面温度条件决定的;在倾斜锋区存在背景下,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了产生冻雨的大气逆温特征和较低的地面(表)温度条件。逆温区大于0℃的暖层应具有合适的强度、厚度和高度,既不能太厚太低,也不能太薄太高。如果太厚太低,降水将会以雨的类型降落地面,如果太薄太高,降水则会以雪或冰粒子的类型出现。这次过程中0—6℃的暖层在650—850hPa,其下为低于0℃的次冻层,在次冻层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即使地面(表)温度在0—1℃,也可能形成冻雨或冰冻灾害。此外,在没有适宜逆温区存在的条件下,较低的地面(表)温度也能使"冰包水"物质、过冷却水滴降落到地面或雪融化成水后迅速凝冻成冰,或使冰冻维持而至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持续性 冰冻 温度结构
下载PDF
不同冷却结构的微型电动车用感应电机三维稳态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59
5
作者 程树康 李翠萍 柴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82-90,14,共9页
以实际样机为实例,建立了微型电动车用风冷和水冷感应电机稳态温度场的热网络模型及有限元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计算了风冷、水冷电机额定负载运行下的热网络节点温度及稳态三维温度场分布。比较了热网络法与有限元法的计算精度及优缺... 以实际样机为实例,建立了微型电动车用风冷和水冷感应电机稳态温度场的热网络模型及有限元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计算了风冷、水冷电机额定负载运行下的热网络节点温度及稳态三维温度场分布。比较了热网络法与有限元法的计算精度及优缺点;探讨了风冷、水冷周向螺旋槽及轴向直槽冷却结构对电机温升的影响;分析了流体介质、转子鼠笼材料及机壳材料等与电机温度分布的关系和规律。用相应样机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机 温升 微型车 热网络法 有限元法 冷却结构 冷却介质 鼠笼材料
下载PDF
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孙伟 罗欣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7-32,共6页
对高性能混凝土(HPC)在经历不同的高温和冷却制度后的剩余力学性能及其相应的孔结构进行了测定,并与普通混凝土(NC)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经历高温后HPC和NC的剩余强度明显降低.骤冷导致瞬间有巨大的温度梯度和较大的热应力,... 对高性能混凝土(HPC)在经历不同的高温和冷却制度后的剩余力学性能及其相应的孔结构进行了测定,并与普通混凝土(NC)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经历高温后HPC和NC的剩余强度明显降低.骤冷导致瞬间有巨大的温度梯度和较大的热应力,但这并不是引起混凝土爆裂的主要原因.在经历高温后,与NC相比,HPC的孔隙率有更为显著的增大,累积孔径分布也有更明显的变化.随着最高暴露温度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高温 孔结构
下载PDF
水温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方丽娟 刘德富 +1 位作者 杨正健 田泽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5-50,共6页
2012冬季,在香溪河中游建立水上水温实验系统,设置5个水温梯度(10、18、25、30、40℃),研究不同水温梯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设置水温梯度范围内均能大量增殖,但种类有所不同。10~30℃硅藻均有出现,绿藻在18~3... 2012冬季,在香溪河中游建立水上水温实验系统,设置5个水温梯度(10、18、25、30、40℃),研究不同水温梯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设置水温梯度范围内均能大量增殖,但种类有所不同。10~30℃硅藻均有出现,绿藻在18~30℃下均能生长良好,蓝藻能在40℃的高水温下生长。25℃水体中藻类比增长率(μ)最大,为2.80。光照强度与叶绿素a浓度(Chl.a)响应关系较好。据此可知,水温影响浮游植物生长速率,且是导致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影响因素。光照是藻类生长和水华暴发的主导性因子。香溪河库湾冬季仍有暴发水华的可能,不能忽视冬季香溪河水体的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群落结构 浮游植物 香溪河
下载PDF
夏季北冰洋海冰边缘区海水温盐结构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37
8
作者 赵进平 史久新 矫玉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5-388,共14页
利用 1 999年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海冰边缘区的三次考察数据 ,研究了北冰洋海冰边缘区的温度和盐度结构。将海冰边缘区分为机制不同的两大类 ,一类是暖水海冰边缘区 ,主要热源是外部暖水进入海冰边缘区携带的热量 ;另一类是冷水海冰边缘... 利用 1 999年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海冰边缘区的三次考察数据 ,研究了北冰洋海冰边缘区的温度和盐度结构。将海冰边缘区分为机制不同的两大类 ,一类是暖水海冰边缘区 ,主要热源是外部暖水进入海冰边缘区携带的热量 ;另一类是冷水海冰边缘区 ,主要热源是太阳辐射加热。文中主要对冷水海冰边缘区进行了研究。虽然两个冷水海冰边缘区 (R区与T区 )温度结构不尽相同 ,但都存在表层以下水体中的温度极大值现象 ,R区的温度极大值位于2 0m左右 ,T区的位于 40— 5 0m左右的深度 ,可以认为是海冰边缘区的典型温度特征。作者认为 ,次表层暖水的热源是太阳辐射的直接加热 ,为此 ,建立了太阳加热引起海水次表层增暖的物理模型和简单的数学模型 ,获得了冰下海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增暖的解析解。结果表明 ,部分太阳辐射能穿过海冰加热冰下海水 ,加热之初温度的极大值出现在近表层 ,随着时间的推移 ,海温极大值的位置向下移动 ,最终可以达到 40m左右 ,证明了仅仅依靠太阳的短波辐射就可以形成中间暖的水层。文中阐明 ,开阔海水更多的是上混合层和跃层结构 ,冰下海水主要是次表层暖水结构 ;冷水海冰边缘区的海水主要带有冰下海水的特征。由于次表层暖水的形成与海冰厚度关系很大 ,近十几年北冰洋海冰厚度的显著减少势必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北冰洋 海冰边缘区 海水 形成机理 温度结构 盐度结构 太阳辐射 海气热交换 海冰厚度
下载PDF
水化热引起的大体积混凝土墙温度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子明 张研 宋智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27,共6页
根据已提出的考虑混凝土化学反应速率的热传导方程新理论 ,分析了水化热引起的大体积混凝土墙的温度场 ,给出了该问题非线性热传导方程的解析迭代公式 .研究中 ,绝热温升采用了基于Arrhenius理论的有效时间的函数 ,从而导致求解非线性... 根据已提出的考虑混凝土化学反应速率的热传导方程新理论 ,分析了水化热引起的大体积混凝土墙的温度场 ,给出了该问题非线性热传导方程的解析迭代公式 .研究中 ,绝热温升采用了基于Arrhenius理论的有效时间的函数 ,从而导致求解非线性热传导方程 .从计算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a)浇筑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墙的最高温升有显著影响 .浇筑温度越高 ,混凝土墙的内外最大温差越大 .(b)由于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低 ,墙中心的温度高于其表面温度 ,这将导致混凝土墙横断面上不同位置在不同时刻具有不同的水化热化学反应速率 .(c)水化热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从而使混凝土硬化速率加快 ,初凝和最终凝固时间缩短 .因此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宜采用低热水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墙 温度 水化热 温度场 数学模型 化学反应速度 混凝土结构
下载PDF
热处理强度对猪肉肌球蛋白结构及风味成分吸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吕彤 林俊杰 +3 位作者 周昌瑜 王颖 曹锦轩 潘道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5-291,共7页
为了探究热处理强度对肌球蛋白结构及风味吸附特性的影响,该文选取猪肉中肌球蛋白,采用拉曼光谱等技术,分析了不同温度(45、55、65、75、85℃)对肌球蛋白巯基总量、二级结构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然后选取8种典型肉品风味成分,建立肌球蛋... 为了探究热处理强度对肌球蛋白结构及风味吸附特性的影响,该文选取猪肉中肌球蛋白,采用拉曼光谱等技术,分析了不同温度(45、55、65、75、85℃)对肌球蛋白巯基总量、二级结构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然后选取8种典型肉品风味成分,建立肌球蛋白-风味化合物作用体系,以同一顶空内不同风味化合物浓度自由比例为指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探究不同热处理强度对肌球蛋白风味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热处理强度增加的过程中肌球蛋白巯基基团含量显著降低(P<0.01);温度升至55℃蛋白分子展开,α-螺旋和β-折叠转换成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结构;温度升至75℃蛋白分子变性,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转换成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在温度升高至65℃的过程中蛋白表面疏水性持续增加,温度继续升高略有降低;蛋白对4种醛(3-甲基丁醛、戊醛、庚醛、辛醛)的吸附性在展开过程中增强,聚合过程中减弱;蛋白对2-戊酮的吸附性先降低后升高,45℃处理组最低,85℃处理组最高,对3种酮(2-庚酮、2-辛酮、2-壬酮)的吸附性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蛋白变性时(75℃)显著低于其余温度条件(P<0.01),85℃处理时显著高于其余温度条件(P<0.01);研究结果为今后关于肉品风味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蛋白 风味 热处理 肌球蛋白 巯基总量 二级结构 表面疏水性
下载PDF
温度冲击下煤体裂隙结构演化的显微CT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王登科 张平 +4 位作者 浦海 魏建平 刘淑敏 于充 孙刘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43-2252,共10页
为研究温度冲击下煤体裂隙结构演化特征,以期从微细观方面揭示煤体对温度的响应机制。采用SLX–80型高低温实验系统对原煤进行4种温差条件下的冷热冲击实验,利用工业显微CT系统对温度冲击前后的煤样进行扫描和裂隙结构的三维立体重建,基... 为研究温度冲击下煤体裂隙结构演化特征,以期从微细观方面揭示煤体对温度的响应机制。采用SLX–80型高低温实验系统对原煤进行4种温差条件下的冷热冲击实验,利用工业显微CT系统对温度冲击前后的煤样进行扫描和裂隙结构的三维立体重建,基于VGStudio MAX图像分析系统建立煤样清晰的裂隙可视模型,并对煤体裂隙结构演化特征进行量化表征,运用非定常热应力理论分析温度冲击下的破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冲击促使煤体内部裂隙扩展加宽,萌生新裂隙,裂隙体积、壁厚、表面积均与温差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温差产生的热应力决定了煤样的损伤程度;温度冲击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声发射信号,声发射信号的产生主要集中在前600 s,且温差越大所产生的声发射能量越高;温度冲击所产生的最大热应力位于煤样表面的切向方向,热应力超过煤样抗拉强度是导致裂隙萌生、扩展和相互贯通的直接原因。研究结果可为煤层气高效开发和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温度冲击 显微CT 热应力 裂隙结构 破煤机制
原文传递
高温下煤焦气化反应特性(Ⅱ)细孔构造对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朱子彬 马智华 +2 位作者 林石英 平户瑞穗 堀尾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5-161,共7页
在常压下,1000~1500℃温度范围内,测定了大同等地的3种煤焦的孔构造和煤焦与二氧化碳的气化反应速率;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煤焦的孔结构和内表面积的变化及它们与气化速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下煤焦气化反应在细孔内表面上进行,细孔... 在常压下,1000~1500℃温度范围内,测定了大同等地的3种煤焦的孔构造和煤焦与二氧化碳的气化反应速率;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煤焦的孔结构和内表面积的变化及它们与气化速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下煤焦气化反应在细孔内表面上进行,细孔对气化反应速率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孔构造 煤焦
下载PDF
温度对鱼鳞胶原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钟朝辉 李春美 +2 位作者 顾海峰 窦宏亮 周丽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70-1976,共7页
从草鱼鱼鳞中提取酶溶性胶原蛋白(PSC),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为典型Ⅰ型胶原蛋白且达到电泳纯。在此基础上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圆二色谱(CD)研究了温度对鱼鳞胶原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FTIR分析表明:鱼鳞胶... 从草鱼鱼鳞中提取酶溶性胶原蛋白(PSC),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为典型Ⅰ型胶原蛋白且达到电泳纯。在此基础上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圆二色谱(CD)研究了温度对鱼鳞胶原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FTIR分析表明:鱼鳞胶原蛋白具有典型的胶原蛋白特征吸收带,酰胺Ⅰ、酰胺Ⅱ和酰胺Ⅲ带的特征吸收频率分别出现在1658,1552和1238cm-1处。随温度升高,酰胺A和酰胺B峰位向低波数移动,1658cm-1处吸收峰裂解成多个吸收峰;1552cm-1处的吸收峰在35℃微略红移,随后发生明显蓝移;1238cm-1处吸收峰随温度升高向低波数移动。在拉曼光谱中,胶原蛋白的酰胺Ⅰ、酰胺Ⅱ和酰胺Ⅲ带的特征吸收频率分别出现在1669,1557和1245cm-1处,都较红外光谱的波数高;此外,921和855cm-1处脯氨酸的特征谱峰在拉曼光谱中体现出来。圆二色谱分析表明,胶原蛋白溶液在221.6和204.4nm分别有一正、负峰,具有典型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的特征圆二色谱峰型。胶原蛋白冻干品的FTIR光谱和Raman谱线大都在35~60℃时发生波数和强度改变,而胶原蛋白乙酸溶液的CD谱线在20~35℃之间发生剧烈改变。由此可以判断胶原蛋白在固态和溶液状态下,变性温度存在一定差异,胶原蛋白冻干品比其乙酸溶液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C 温度 FTIR RAMAN CD 二级结构
下载PDF
高温压电陶瓷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文海 王晓慧 +3 位作者 赵巍 王浩 李龙土 桂治轮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67-1373,共7页
评述了碱金属铌酸盐、钨青铜结构、铋层状结构和钙钛矿结构等高温压电陶瓷体系的结构和性能,重点介绍了复合钙钛矿固溶体系Bi(Me)O3–PbTiO3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压电陶瓷Curie温度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高温压电陶瓷今后的研究方向一方... 评述了碱金属铌酸盐、钨青铜结构、铋层状结构和钙钛矿结构等高温压电陶瓷体系的结构和性能,重点介绍了复合钙钛矿固溶体系Bi(Me)O3–PbTiO3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压电陶瓷Curie温度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高温压电陶瓷今后的研究方向一方面根据容差因子和Curie温度的关系开发新的高温压电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掺杂改性和工艺优化增加钙钛矿结构的稳定性并提高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高温 CURIE温度 钙钛矿结构
下载PDF
利用复杂网络研究中国温度序列的拓扑性质 被引量:27
15
作者 周磊 龚志强 +1 位作者 支蓉 封国林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380-7389,共10页
依据粗粒化方法,将中国1961—2002年逐日平均温度序列转化为由5个特征字符{R,r,e,d,D}构成的温度符号序列.以符号序列中的125种3字串组成的温度波动模态为网络的节点(即连续4 d的温度波动组合),并按照时间顺序连边,构建有向加权的温度... 依据粗粒化方法,将中国1961—2002年逐日平均温度序列转化为由5个特征字符{R,r,e,d,D}构成的温度符号序列.以符号序列中的125种3字串组成的温度波动模态为网络的节点(即连续4 d的温度波动组合),并按照时间顺序连边,构建有向加权的温度波动网络,进而将温度波动模态间的相互作用等综合信息蕴含于网络的拓扑结构之中.对随机序列和Lorenz系统的混沌序列分别构建随机和混沌波动网络.计算三种网络的度与度分布、聚类系数、最短路径长度等动力学统计量,从网络的角度对比研究三种序列内秉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波动网络的动力学拓扑性质与混沌网络相似,与随机网络差异显著,体现了温度变化的复杂性.此外,温度波动网络的重要节点中大都包含了R,r和e三种符号,可能对应了全球增暖的背景下,温度的波动主要以上升为主;温度波动网络部分节点的中介中心性能力较强,4%的节点承担了网络12.93%的中介中心性功能,这些具有拓扑统计重要性的节点对于理解温度波动的内在规律和波动信息的传递等有一定指导意义.Lorenz系统对应的混沌波动网络的中介中心性与温度网络类似,而随机波动网络中节点的中介中心性几乎是均等的.因此,有别于传统的Lyapunov指数、分维数等方法,从网络结构拓扑性质这一新的角度验证了温度变化具有类混沌属性,而不是随机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复杂网络 拓扑结构
原文传递
高温对混凝土孔隙结构改变和抗压强度降低作用的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申嘉荣 徐千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6-2051,共6页
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会显著影响其力学性能。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高温下孔隙结构变化和抗压强度的对应关系。将标准养护12个月的混凝土在不同温度(40℃、105℃、150℃、200℃和250℃)下干燥至恒重,并测定其抗压强度与孔隙结构。混... 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会显著影响其力学性能。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高温下孔隙结构变化和抗压强度的对应关系。将标准养护12个月的混凝土在不同温度(40℃、105℃、150℃、200℃和250℃)下干燥至恒重,并测定其抗压强度与孔隙结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通过压汞法(MIP)和氮吸附结果定量描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土的孔隙率不断增大,孔隙结构逐渐被破坏。同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孔隙率的关系同Schiller提出的抗压强度-孔隙率方程符合较好,相关系数达到了0.994。因此,高温条件下,可通过Schi-ller方程定量反映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孔隙结构 抗压强度 压汞法(MIP) 氮吸附
下载PDF
超声场下熔体温度对SnSb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高守雷 张家涛 +3 位作者 李祖齐 戚飞鹏 龚永勇 翟启杰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2,共2页
研究了超声场下熔体温度对SnSb包晶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分析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在超声场作用下 ,熔体温度对凝固组织的细化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对Sb质量分数为 10 .5 %的SnSb包晶合金 ,在熔体温度为 30
关键词 超声场 熔体温度 SnSb包晶合金 凝固组织
下载PDF
MnO_2的晶相结构和表面性质对低温NH_3-SCR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戴韵 李俊华 +1 位作者 彭悦 唐幸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71-1776,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具有相同形貌但是不同物相结构的MnO2纳米棒,分别为隧道状和层状结构,考察其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的性能.结果表明MnO2纳米棒的比表面积不是影响活性的主要因素,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表面性质对催化活...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具有相同形貌但是不同物相结构的MnO2纳米棒,分别为隧道状和层状结构,考察其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的性能.结果表明MnO2纳米棒的比表面积不是影响活性的主要因素,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表面性质对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隧道状α-MnO2纳米棒的低温NH3-SCR活性明显高于层状δ-MnO2纳米棒.结构分析和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实验表明,α-MnO2纳米棒的暴露晶面(110)面存在大量的配位不饱和Mn离子,形成较多的Lewis酸性位点,而且α-MnO2较弱的Mn―O键和隧道结构都有利于NH3的吸附;而δ-MnO2纳米棒的暴露晶面(001)面上的Mn离子已达到配位饱和,所以其表面Lewis酸性位点较少.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TG)分析表明α-MnO2纳米棒的表面更有利于NH3和NOx的活化.具有有利于吸附NH3和活化NH3和NOx的表面性质和晶型结构,是α-MnO2纳米棒活性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MnO2 Δ-MNO2 低温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 晶相结构 表面性质.
下载PDF
预热温度对灰铸铁表面激光熔覆镍基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9
作者 闫世兴 董世运 +3 位作者 徐滨士 王玉江 任维彬 方金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采用CO2激光器在HT250基体上分别以不同预热温度制备NiCuFeBSi合金熔覆层,研究基体预热温度对白口组织控制、结合界面元素分布及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预热温度,有利于降低半熔化区白口化趋势,白口组织呈断续分布,但也导致熔覆... 采用CO2激光器在HT250基体上分别以不同预热温度制备NiCuFeBSi合金熔覆层,研究基体预热温度对白口组织控制、结合界面元素分布及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预热温度,有利于降低半熔化区白口化趋势,白口组织呈断续分布,但也导致熔覆层稀释率增大,更多基体Si,P杂质元素稀释进入熔池形成杂质相。拉伸实验表明:熔覆层抗拉强度远大于HT250,熔覆层断裂机制为解理与准解理混合型断裂。观察发现NiCuFeBSi合金激光熔覆层凝固后晶粒内部存在大量位错线并交叉缠结形成亚结构,进一步细化了晶粒,有利于提高熔覆层的强度与性能。最终获得NiCuFeBSi合金熔覆层在HT250基体上的最佳温度为室温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灰铸铁 预热温度 白口组织 抗拉强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热结构特征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启示 被引量:26
20
作者 黄方 何丽娟 吴庆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71-3686,共16页
基于二维稳态热传导方程,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选取东西向横穿鄂尔多斯盆地地质与地球物理解释大剖面进行了深部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华北克拉通西部的鄂尔多斯盆地下伏岩石圈热结构特征.地幔热流变化范围:21.2~24.5mW·m... 基于二维稳态热传导方程,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选取东西向横穿鄂尔多斯盆地地质与地球物理解释大剖面进行了深部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华北克拉通西部的鄂尔多斯盆地下伏岩石圈热结构特征.地幔热流变化范围:21.2~24.5mW·m^-2,体现为东高西低特征.壳幔热流比(Qc/Qm)介于1.51~1.84之间,为"热壳冷幔".与华北东部地幔热流对比表明,西部的鄂尔多斯盆地相对处于稳定的深部动力学环境.在岩石圈热结构研究基础上,对克拉通地震岩石圈与热岩石圈厚度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震岩石圈与热岩石圈厚度差异约达140km,而东部的汾渭地堑,渤海湾盆地二者差异逐渐减小.华北克拉通自西向东,地震岩石圈厚度与热岩石圈厚度差异不断减小,意味着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下部的软流圈地幔黏性系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本文从地热学角度可能印证了太平洋俯冲脱水作用对华北克拉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热结构 热岩石圈 华北克拉通破坏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