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102
1
作者 秦健 孙立军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8-21,共4页
路面结构持续经受着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集中体现为路面温度场的复杂分布。深入地研究了环境因素对路面温度场的影响机制和路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后发现,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沥青路面温度场的主要因素,二者对沥... 路面结构持续经受着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集中体现为路面温度场的复杂分布。深入地研究了环境因素对路面温度场的影响机制和路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后发现,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沥青路面温度场的主要因素,二者对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影响具有累积性和滞后性的特点。通过对我国多个地区路面温度实测数据和气象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以气温、太阳辐射强度和路面深度为主要输入参数的沥青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温度场 分布规律 预估模型
下载PDF
不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温度和降水的长期模拟比较 被引量:49
2
作者 冯锦明 符淙斌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5-814,共10页
利用亚洲区域模式比较计划RMIP第二阶段五个区域模式和一个变网格全球模式,对中国地区1988年12月-1998年11月十年模拟的平均温度和降水结果,分析比较了不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温度和降水的模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模式... 利用亚洲区域模式比较计划RMIP第二阶段五个区域模式和一个变网格全球模式,对中国地区1988年12月-1998年11月十年模拟的平均温度和降水结果,分析比较了不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温度和降水的模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模式都能模拟出中国地区多年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基本空间分布形态,但模式模拟的温度普遍偏低,在大部分区域,大多数模式模拟的降水偏多,而且不同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别。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出中国地区温度的年际变化,对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模拟较差,对冬季模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区域模式比较计划 平均温度 降水 空间分布 年际变化
下载PDF
深圳夏季高温天气气候特征与形势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曹春燕 江崟 +1 位作者 孙向明 张蕾 《气象科技》 2007年第2期191-197,共7页
通过对1954-2005年深圳高温天气及其环流背景的统计分析,探讨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并分析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得出高温的预报流程。结果表明:①深圳夏季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通过对1954-2005年深圳高温天气及其环流背景的统计分析,探讨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并分析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得出高温的预报流程。结果表明:①深圳夏季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深圳高温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③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是深圳出现高温的主要原因;④高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呈自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南部气温比北部偏低。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出现范围有很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气候特征 影响系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气温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生态意义 被引量:37
4
作者 姚永慧 张百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84-2094,共11页
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其巨大的块体产生了显著的夏季增温作用,对亚洲乃至全球气候都具有重大影响。但由于高原自然条件严酷,山区气象观测台站很少,气象资料极度匮乏;如果依靠台站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得高原气温的空间分布数据,会由... 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其巨大的块体产生了显著的夏季增温作用,对亚洲乃至全球气候都具有重大影响。但由于高原自然条件严酷,山区气象观测台站很少,气象资料极度匮乏;如果依靠台站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得高原气温的空间分布数据,会由于插值点过少而产生较大误差并可能掩盖一些空间信息,因而难以全面反映高原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基于MODIS地表温度数据估算的青藏高原气温数据,详细分析各月气温及重要等温线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林线和雪线数据,初步探讨了高原气温空间分布格局对高原地理生态格局的重要影响。研究表明:①等温线的海拔高度自高原东北部、东部边缘向内部逐渐升高,等温线在高原内部比东部边缘高500~2000 m,表明相同海拔高度上气温自边缘向高原内部逐渐升高。㈡高原西北部的羌塘高原、可可西里为高原的寒冷区,全年有7个月的气温低于0℃,3~4个月的气温低于-10℃;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北坡—冈底斯山南坡)和中部(冈底斯山北坡—唐古拉山南坡)是高原的温暖区,全年有5个月的气温能达到5~10℃,有3个月的气温能超过10℃,尤其是拉萨—林芝—左贡一带在3500~4000 m以下的地区最冷月均温也能高于0℃。③北半球最高雪线和林线分别分布于高原的西南部和东南部,表明高原气温空间分布特征对本地的地理生态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林线 雪线 等温线 空间格局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壤水分对羊草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许振柱 周广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6-260,共5页
采用生长箱控制方法 ,研究了羊草幼苗生长对 5个温度和 5个水分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 ,不同温度改变了羊草生物量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类型。在 2 0~ 2 6℃下羊草植株生物量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曲线呈三次多项式或抛物线变化规律 ,而在 2 ... 采用生长箱控制方法 ,研究了羊草幼苗生长对 5个温度和 5个水分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 ,不同温度改变了羊草生物量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类型。在 2 0~ 2 6℃下羊草植株生物量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曲线呈三次多项式或抛物线变化规律 ,而在 2 9~ 32℃下为指数方程。在温度较低或适度时 ,轻度乃至中度干旱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但在温度较高时轻度干旱及比其程度更高的干旱显著地影响羊草的生长 ,表明羊草在较高温度下对水分更加敏感。在适当的温度下 (2 6℃ ) ,羊草根的贡献率或根冠比与土壤水分呈直线关系。高温加强了干旱对羊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表明高温降低了羊草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水分 羊草 生长 响应类型
下载PDF
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火灾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王滨 董毓利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33,共11页
进行了2块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足尺试件在恒载-升温工况下的火灾试验。研究了双向板在受火过程中沿板厚混凝土的温度场分布规律、钢筋的温度变化、板平面内外的变形、板边转角随温度的改变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荷载和温度的耦合... 进行了2块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足尺试件在恒载-升温工况下的火灾试验。研究了双向板在受火过程中沿板厚混凝土的温度场分布规律、钢筋的温度变化、板平面内外的变形、板边转角随温度的改变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荷载和温度的耦合作用下,沿板厚存在非线性温度场,板平面外变形比常温下显著增加;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具有与常温下不同的破坏模式,裂缝主要出现在板顶的长边跨中、距短边支座1/4处以及角部;在火灾作用下板的荷载传递路径有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 四边简支 火灾试验 温度场 变形 破坏模式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碳排放及其空间格局——基于通量观测的地学统计评估 被引量:28
7
作者 展小云 于贵瑞 +1 位作者 郑泽梅 王秋凤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8,共12页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通过根系呼吸和微生物呼吸向大气中释放CO2的过程。研究土壤呼吸的时空格局,将有助于构建区域尺度土壤呼吸定量评价模型,也可提高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的典型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全球尺度碳平衡状况的能力。本...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通过根系呼吸和微生物呼吸向大气中释放CO2的过程。研究土壤呼吸的时空格局,将有助于构建区域尺度土壤呼吸定量评价模型,也可提高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的典型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全球尺度碳平衡状况的能力。本文整合了中国区域土壤呼吸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温度敏感性(Q10)和土壤呼吸(Rs)的统计特征和区域差异,定量评价了中国区域Rs的时空格局及其在中国和全球碳平衡中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土壤呼吸的Q10表现为森林>农田>草地,气候越寒冷,土壤呼吸Q10越大,并且中国区域的Q10值相对于其他国家偏低;②Rs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异,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Rs表现为森林>农田>草地,并且,中国区域Rs低于全球Rs;③月尺度上Rs随着经纬度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异,随着经度的增加,Rs的季节变幅也逐渐增加;④1995-2004年中国区域Rs的年总量的平均值为3.84 PgC,占全球土壤CO2排放的比例4.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自养呼吸 异养呼吸 温度敏感性 时空格局 陆地生态系统 中国
原文传递
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干旱变化特征及其异常年环流形势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晓冉 程炳岩 +2 位作者 杨茜 张天宇 邓北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6-313,共8页
分析了川渝地区夏季高温日数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异常年份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川渝地区高温日数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总体偏多,1979年是由多到少的突变年,80年代高温日数明显偏少,90年代以后又有增多趋势。川渝地区夏季高温酷暑年和凉... 分析了川渝地区夏季高温日数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异常年份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川渝地区高温日数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总体偏多,1979年是由多到少的突变年,80年代高温日数明显偏少,90年代以后又有增多趋势。川渝地区夏季高温酷暑年和凉夏年的环流形势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酷暑年,我国南海北部对流增强,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地区无持续性阻塞高压,同时东亚大槽变浅,青藏高原上升运动减弱。850 hPa距平风场上,川渝地区以南被东北距平风控制,以北被正南距平风控制,这种环流形势配合有利于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发生、发展。前期春季OLR场变化特征可为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高温 环流形势
下载PDF
整体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火灾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志年 董毓利 +2 位作者 吕俊利 李生申 彭普维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6-103,共8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火灾试验炉,对足尺整体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介绍了整体结构足尺模型与火灾试验炉的设计、试验方案以及观测内容和方法,描述了试验现象及板的破坏特征,研究了双向板在受火过程中沿板... 利用自行研制的火灾试验炉,对足尺整体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介绍了整体结构足尺模型与火灾试验炉的设计、试验方案以及观测内容和方法,描述了试验现象及板的破坏特征,研究了双向板在受火过程中沿板厚的温度场分布规律以及板平面外和平面内的变形。结果表明:火灾作用下,沿板厚存在非线性温度场及较大的温度梯度;整体结构中相邻未受火构件的约束对受火双向板的火灾行为影响显著;主裂缝出现在受火板板顶靠近内板边的1/4跨度处(板顶负弯矩钢筋截断处),由于结构连续性及相邻构件间的互相约束,与受火板相邻的未受火板顶也出现了规则裂缝;受火板顶主裂缝的形成和发展引起板内弯矩重分布,导致最大平面外位移最终发生在距板中心不远,偏向于内板边的位置;整体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具有较好的抗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 火灾试验 温度场 变形 破坏模式
原文传递
提高小麦体细胞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程在全 王芳 +2 位作者 宋令荣 普双有 黄兴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8,共5页
在从小麦种子体细胞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组培试验中,以 M S培养基配方为基础,适当减少 N 素含量和氨基酸含量成为 M S P培养基,小麦种子经1 个月的低温(4℃) 处理, 接种时种子的腹沟朝上, 在有光照条件下 (12h 光照... 在从小麦种子体细胞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组培试验中,以 M S培养基配方为基础,适当减少 N 素含量和氨基酸含量成为 M S P培养基,小麦种子经1 个月的低温(4℃) 处理, 接种时种子的腹沟朝上, 在有光照条件下 (12h 光照/d), 多数小麦材料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显著提高,最高达866% 。具有 A A B B D D染色体组型的小麦愈伤组织诱导率比具有 A A B B染色体组型的小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愈伤组织 培养基 光照 温度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火灾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滨 董毓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62,共10页
进行了一块四边简支与一块四边固支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足尺试件在恒载-升温工况下的火灾试验。介绍了试件的设计、试验方案以及观测内容和方法。主要研究了双向板在受火过程中沿板厚混凝土的温度场分布规律、钢筋的温度变化、板平面内外... 进行了一块四边简支与一块四边固支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足尺试件在恒载-升温工况下的火灾试验。介绍了试件的设计、试验方案以及观测内容和方法。主要研究了双向板在受火过程中沿板厚混凝土的温度场分布规律、钢筋的温度变化、板平面内外的变形、板边转角随温度的改变情况以及固支板支座反力随火灾作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荷载和温度的耦合作用下,沿板厚存在非线性温度场,固支板的支座反力有显著的重分布,板的面外变形比常温下显著增加;四边简支与四边固支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具有与常温下不同的破坏模式,四边简支板破坏主要出现在长向跨中以及吊装阶段配置在板顶的负弯矩钢筋截断处;四边固支板在板顶出现椭圆型盆状塑性铰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试验 四边简支板 四边固支板 温度场 变形 破坏模式
下载PDF
东北地区奶牛夏季热应激对其行为和产奶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鲁煜建 王朝元 +3 位作者 赵浩翔 董礼 施正香 李保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25-231,共7页
为研究奶牛夏季热应激对其行为和产奶量的影响,该文选取了东北地区典型的舍饲散养奶牛场,通过对整个夏季牛舍环境指标以及奶牛阴道温度、行为参数和产奶性能的连续监测,探究了东北地区奶牛热应激状况及其对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为研究奶牛夏季热应激对其行为和产奶量的影响,该文选取了东北地区典型的舍饲散养奶牛场,通过对整个夏季牛舍环境指标以及奶牛阴道温度、行为参数和产奶性能的连续监测,探究了东北地区奶牛热应激状况及其对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该场奶牛经历轻度和中度热应激的时间分别占40.9%和17.9%,每天12:00—20:00是中度热应激高发时段。从轻度到中度热应激,奶牛的核心体温(core body temperature,CBT)从38.8℃上升到39.3℃,且其体温变化滞后于环境参数的变化。由无热应激到中度热应激,奶牛躺卧时间比例从51.3%下降至42.3%,站立时间则相应增加。当日均温湿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大于75时,奶牛产奶量显著降低9.2%(P<0.05)。东北地区夜间开放运动场,有利于奶牛缓解白天热应激的影响,降低减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温度 奶牛 热应激 行为规律 产奶量 运动场
下载PDF
温度对交联聚乙烯电缆尖刺缺陷局部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马鑫 张怀垠 +2 位作者 吴继岩 妥平 葛贤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1-156,共6页
文中采用YJV22-8.7/10^(-3)×240mm^(2)XLPE电缆,制作了尖刺缺陷局部放电模型,利用脉冲电流法研究了电缆尖刺缺陷在环境温度为50、70、90℃下的局部放电特性。结果表明,尖刺缺陷放电模型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在温度升高时呈下降趋势;... 文中采用YJV22-8.7/10^(-3)×240mm^(2)XLPE电缆,制作了尖刺缺陷局部放电模型,利用脉冲电流法研究了电缆尖刺缺陷在环境温度为50、70、90℃下的局部放电特性。结果表明,尖刺缺陷放电模型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在温度升高时呈下降趋势;缺陷处电缆绝缘横截面切片显示针尖附近出现电树枝,温度升高导致自由基反应加剧,从而使得电树枝的引发电压降低;3种温度下尖刺缺陷PRPD图谱的形貌基本相同,放电相位分布宽泛,极性效应明显;累积放电量和放电重复率随环境温度上升而增加,高温使带电粒子热运动速度加快和初始电子增多两方面因素导致了放电强度增强。实验结果有助于运行人员根据电力系统运行负荷的变化及时调整局部放电监测系统的参数,从而减少系统误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尖刺缺陷 局部放电 放电图谱 放电重复率
下载PDF
辽河油田超稠油蒸汽驱技术界限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洪岩 葛明曦 张鸿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8-103,共6页
超稠油的黏度超过了蒸汽驱黏度界限,通常被认为不适合蒸汽驱开发,实际上超稠油蒸汽驱存在启动温度,当油藏温度超过启动温度后,蒸汽驱可以实施。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驱技术界限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手段,建立... 超稠油的黏度超过了蒸汽驱黏度界限,通常被认为不适合蒸汽驱开发,实际上超稠油蒸汽驱存在启动温度,当油藏温度超过启动温度后,蒸汽驱可以实施。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驱技术界限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手段,建立了蒸汽驱启动温度模型,并利用经济效益法建立了不同油价下经济极限产油量预测公式。研究表明:曙一区超稠油蒸汽驱的启动温度为80~100℃;在2248元/t油价下,最低产油量界限为2.5×10^(4)t,油层厚度下限为14~18 m。以先导试验为基础,确定了单井最大产液量和最低注汽量的界限,优化设计蒸汽驱采用井距为70 m的反九点井网。目前已在曙一区兴Ⅱ—Ⅴ油层组优化部署了436个蒸汽驱井组,预测转驱后采收率为62.1%。该研究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蒸汽驱 技术界限 启动温度 极限产量 井网 注采参数
下载PDF
高温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中的制斑和图像处理技术 被引量:13
15
作者 段淇元 宫文然 +3 位作者 郭保桥 吴立夫 于兴哲 谢惠民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5-431,共7页
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方法高温应用的需求,该文重点对散斑制备技术和高温散斑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以高温结构材料为对象,研发了一种基于参数化模板的高温散斑制作工艺。该工艺基于参数化模板,可... 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方法高温应用的需求,该文重点对散斑制备技术和高温散斑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以高温结构材料为对象,研发了一种基于参数化模板的高温散斑制作工艺。该工艺基于参数化模板,可调整模板中散斑颗粒大小、分布密度和分布随机度等多个参数,成功地在C-SiC复合材料基底上制备出可耐1 200℃高温散斑载体。其次,分析了热气流、热辐射对DIC测量结果的影响,结合图像灰度平均方法、循环高温炉外热气流和光学滤波法等3种手段进行高温散斑图像的修正,并通过热膨胀系数测量实验验证了修正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数字图像相关 热气流 热辐射 散斑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探测器下的川西高原地表温度空间格局及影响因子分析--以西昌市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罗瑶 彭文甫 +2 位作者 董永波 罗艳玫 张冬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8-749,共12页
以西昌市为例,选取2010年和2015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在"3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并结合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和GPS野外实地验证数据获取西昌市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信息;再利用大气校正法反演... 以西昌市为例,选取2010年和2015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在"3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并结合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和GPS野外实地验证数据获取西昌市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信息;再利用大气校正法反演获得西昌市2010年和2015年地表温度,并对反演结果中的高温异常区进行实地调研验证;最后,采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坡度、总辐射、坡向、海拔、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植被类型、土壤类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9个影响因子对地表温度影响的解释力。结果表明:(1)地表温度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2)影响因子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海拔和年均气温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大,而总辐射影响最小。(3)不存在单一因素或是单一性质的因素影响地表温度。不同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是相互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的。(4)部分影响因子对地表温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影响,并且地表温度均值最大时,对应着影响因子不同的范围或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空间格局 影响因子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钢框架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火灾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志年 董毓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7-344,共8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火灾试验炉,进行了足尺三层钢框架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在恒载-升温工况下的火灾试验。介绍了钢框架足尺模型与火灾试验炉的设计以及试验观测内容和方法。描述和分析了试验中板的裂缝开展及破坏特征。研究了双向板在受... 利用自行研制的火灾试验炉,进行了足尺三层钢框架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在恒载-升温工况下的火灾试验。介绍了钢框架足尺模型与火灾试验炉的设计以及试验观测内容和方法。描述和分析了试验中板的裂缝开展及破坏特征。研究了双向板在受火过程中沿板厚混凝土的温度分布、钢筋的温度变化以及板的平面外和平面内的变形。结果表明:火灾作用下,沿板厚存在非线性温度场及较大的温度梯度;在荷载和温度的耦合作用下,受火板顶沿板边出现密集裂缝,最终形成圆形塑性铰线,由于结构连续性及构件间的相互作用,与受火板相邻的未受火楼板板顶也出现了规则裂缝;火灾中受火板的平面外变形基本对称,最大平面外位移发生在板中心;周边相邻未受火构件对受火板有较强的侧向约束作用,导致板边未产生向外膨胀的平面内位移,而是随板挠度的增长一直向内收缩;整体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具有较好的抗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 足尺抗火试验 温度场 变形 破坏模式
原文传递
相控阵雷达中相位误差分析及补偿方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祖伦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0年第2期95-100,共6页
无论在有源还是无源相控阵雷达中,微波在传输路径上,以及通过移相器和衰减器的量化控制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幅度和相位的误差。大部分误差可以通过多次迭代配相配幅的方法得到消除,但由于温度变化、移相器的线性误差和量化精度等带来的... 无论在有源还是无源相控阵雷达中,微波在传输路径上,以及通过移相器和衰减器的量化控制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幅度和相位的误差。大部分误差可以通过多次迭代配相配幅的方法得到消除,但由于温度变化、移相器的线性误差和量化精度等带来的误差无法在配相和配幅中解决,该误差对波束指向精度、旁瓣、波束赋形等相控阵的关键指标存在较大影响。因此对机载相控阵雷达研究中获得的扫描和控制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误差来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雷达 移相器 温度补偿 频率补偿 随机馈相 方向图
下载PDF
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土壤温度的时空分布格局 被引量:11
19
作者 段文标 李岩 王小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57-2364,共8页
采用网格法和十字样线法布设样点,在各样点安置地面温度表和曲管地温表,于2006年5—9月,测定了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地表温度、地表最低和最高温度以及浅层(5、10、15和20cm)土壤温度,分析了该区林隙土壤温度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 采用网格法和十字样线法布设样点,在各样点安置地面温度表和曲管地温表,于2006年5—9月,测定了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地表温度、地表最低和最高温度以及浅层(5、10、15和20cm)土壤温度,分析了该区林隙土壤温度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林隙地表温度的高值区均未出现在林隙中心,其出现位置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出现次序依次为林隙的西北侧、北侧和东侧;在地表温度的高值区域内,最高温度由高到低的时间排序为14:00、12:00、10:00和16:00,其他时间林隙地表温度的分布较均匀;不同月份研究区林隙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的复杂程度及斑块等级有所不同;各月林隙地表温度的高值区均位于林隙西北侧和东侧,呈不对称分布;树木生长季初期(5月)和末期(9月),研究区林隙地表温度平均日较差较大,而树木生长旺季(6—8月)却相对较小;东西方向上各观测点5、10、15和20cm土壤温度呈双峰型日变化规律,南北方向上呈不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趋势;各月在东西方向上的土壤温度呈双峰型变化趋势,南北方向上除5月呈随机变化以外,其余月份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阔叶混交林 林隙 土壤温度 分布格局
原文传递
北方粮库仓储水稻温度场数学模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门艳忠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1-173,176,共4页
根据传热学理论,针对北方粮库仓储水稻特点,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非稳态条件下仓储水稻温度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个模拟试验仓,当外界风温变化时,对仓储水稻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实验测定,明确了可能存在高温积聚的区域,为... 根据传热学理论,针对北方粮库仓储水稻特点,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非稳态条件下仓储水稻温度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个模拟试验仓,当外界风温变化时,对仓储水稻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实验测定,明确了可能存在高温积聚的区域,为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水稻 仓储 实验研究 粮库 北方 拟和 传热学理论 有限元方法 数学模型 稳态条件 模拟试验 实验测定 模拟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