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念青唐古拉山南坡气温分布及其垂直梯度 被引量:17
1
作者 谢健 刘景时 +1 位作者 杜明远 王忠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利用架设在念青唐古拉山南坡9个海拔高度(4300~5500m)的自动气象站1a(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的实测数据,对山坡1.5m高度的近地面气温随海拔梯度和时间的分布进行了分析。表明念青南坡4300~4950m冷季(10~4月)存在逆温。利用高... 利用架设在念青唐古拉山南坡9个海拔高度(4300~5500m)的自动气象站1a(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的实测数据,对山坡1.5m高度的近地面气温随海拔梯度和时间的分布进行了分析。表明念青南坡4300~4950m冷季(10~4月)存在逆温。利用高山各观测高度的温度与当雄气象站气温具有良好相关,推算出多年平均情况下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各观测高度的年平均气温和各月平均气温。并由此推测念青唐古拉山南坡海拔5100m以上存在高山多年冻土,此多年冻土下界高度比《中国冻土》指出的高度高约2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念青唐古拉 气温分布 山地气候 气温直减率 垂直梯度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气温的垂直变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田杰 王庆伟 +2 位作者 于大炮 周莉 代力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69,共5页
利用HOBO Onset自动温度记录仪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长白山北坡6个海拔梯度的气温,间隔30min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长白山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3℃/100m。平均最高气温及全年日平均气温沿着海拔梯度成二次曲线性变化,而月平均最... 利用HOBO Onset自动温度记录仪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长白山北坡6个海拔梯度的气温,间隔30min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长白山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3℃/100m。平均最高气温及全年日平均气温沿着海拔梯度成二次曲线性变化,而月平均最低气温与海拔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极端温度沿海拔高度变化不明显。月平均日较差沿着海拔高度显著降低,中低海拔月平均日较差值较大。日平均气温≥0℃、≥5℃和≥10℃的积温沿海拔高度呈二次曲线性变化,且这些积温天数都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变化速率约为4d/1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梯度 气温直减率 气温分布 长白山北坡
原文传递
喜马拉雅山中段地区气温直减率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伟刚 张东启 +5 位作者 柳景峰 沈永平 效存德 刘景时 侯典炯 张通 《干旱气象》 2013年第2期240-245,共6页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的水文过程模拟中,气温直减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气象参数,其大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冰雪融水产流量。基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北坡6个气象站地面实测气温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的气温直减率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喜马拉雅山中段南...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的水文过程模拟中,气温直减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气象参数,其大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冰雪融水产流量。基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北坡6个气象站地面实测气温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的气温直减率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北坡各海拔带的气温直减率月变化和日变幅均较大,空气湿度和山谷风是影响气温直减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来说,海拔4 001~4 301 m的高程带受暖湿的南亚夏季风影响时,空气湿度较大,气温直减率较低;海拔4 301~5 750 m的高程带在南亚夏季风盛行时期气温直减率相对较高,南亚夏季风结束后,由于受持续的山谷风影响,气温直减率降低。对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坡来说,海拔1 337~3 811 m的高程带受南亚夏季风影响时,空气湿度增大,气温直减率降低。在喜马拉雅山地区进行水文过程模拟时,需慎重选择气温直减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中段 气温直减率 珠穆朗玛峰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拉萨河流域高山水热分布观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健 刘景时 +2 位作者 杜明远 康世昌 汪奎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3-230,共8页
利用架设在念青唐古拉山南坡9个海拔高度(4300~5500m)的自动气象站一年(2006年8月1日-2007年7月31日)的实测数据,对山坡1.5m高度的气温和季风期(6-9月)降水随海拔梯度和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表明4300~4950m存在一个逆温带,逆温时间... 利用架设在念青唐古拉山南坡9个海拔高度(4300~5500m)的自动气象站一年(2006年8月1日-2007年7月31日)的实测数据,对山坡1.5m高度的气温和季风期(6-9月)降水随海拔梯度和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表明4300~4950m存在一个逆温带,逆温时间自10月至翌年4月。年逆温频率为11.5%(42天)。4300~5500m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61℃/100m;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季风期各月最大降水带都在海拔5100m。最大降水高度以下,山坡降水量递增率为4~7mm/100m,最大降水高度以上,降水递减率数值上为降水递增率的1.6~2.3倍。7月和8月降水量占季风期总降水量比例大于6月和9月。降水月内分配山坡上部总体较山坡下部均匀。降水主要发生在4:00-10:00以外的时间段,而大-中雨(3~14mm/h)主要发生在18:00-22:00。山坡强降水段相对集中在4650~5100m海拔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山地气候 气温直减率 水热条件 降水梯度
下载PDF
金佛山西坡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周礼华 黄力 +2 位作者 钱深华 李莉 杨永川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8-827,共10页
山地气温的实测数据是相关学科极其重要的基础资料,其垂直变化特征是研究山地气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使用HOBO Onset自动温度记录仪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对重庆金佛山西坡14个海拔高度的气温进行30 min间隔的连续监测,分析了金佛... 山地气温的实测数据是相关学科极其重要的基础资料,其垂直变化特征是研究山地气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使用HOBO Onset自动温度记录仪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对重庆金佛山西坡14个海拔高度的气温进行30 min间隔的连续监测,分析了金佛山西坡气温的时序差异和垂直变化规律。结果如下:(1)金佛山西坡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53℃/100 m,气温直减率的月份间差异较小;(2)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升高而线性降低,极端高温沿海拔梯度的变化不明显;(3)月平均日较差随海拔升高呈二次曲线变化;(4)日平均气温≥0℃、≥5℃和≥10℃的积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积温递减率几乎相同(约184.2℃/100 m),相应积温持续天数随海拔升高以平均5 d/100 m的速率递减;(5)各监测点实测气温较气温地理分布模型求得的气温值偏小,而较基于WorldClim数据库所得的插值气温整体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变化 气温直减率 金佛山 重庆
下载PDF
基于气象数据和遥感影像的太白山气温直减率 被引量:6
6
作者 翟丹平 白红英 +1 位作者 冯海鹏 何红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6-503,共8页
基于太白山内2013—2014年气象站点实测数据和DEM分析太白山南北坡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直减率,并利用辐射传输方程法针对Landsat 8影像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场,通过窗口差分法推导太白山气温直减率场及其特征。研究表明:1实测法计算太白山年... 基于太白山内2013—2014年气象站点实测数据和DEM分析太白山南北坡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直减率,并利用辐射传输方程法针对Landsat 8影像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场,通过窗口差分法推导太白山气温直减率场及其特征。研究表明:1实测法计算太白山年均气温直减率北坡为0.515℃/(100 m),南坡为0.505℃/(100 m);10月直减率北坡为0.505℃/(100 m),南坡为0.480℃/(100 m);春、夏季气温直减率较大,北坡大于南坡,而冬季较小,北坡小于南坡。2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针对Landsat 8 TIRS 10反演地表温度具有较高置信度,获取10月北坡气温直减率为0.611℃/(100 m),南坡为0.502℃/(100 m)。3气温直减率在山脊和山谷附近表现出高直减率条带;海拔对太白山气温直减率的影响高于坡向,高、中、低海拔区气温直减率分别为0.913℃/(100 m)、0.471℃/(100m)、0.755℃/(100 m);坡向对气温直减率分布的影响表现为随阳坡至阴坡而逐渐变大,依次为0.515℃/(100m)、0.541℃/(100 m)、0.617℃/(1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 辐射传输方程法 差分计算 气温直减率
下载PDF
利用地形高度差对ERA5气温降尺度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乙竹 王玮 +2 位作者 黄剑钊 景坤 周坤论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2期33-38,共6页
基于ERA52m气温数据(T_(ERA)),考虑地形高度对气温的影响,结合温度垂直递减率,开展了气温降尺度研究。利用广西91个国家观测站2021年1月—12月逐小时气温数据(T_(sit))来验证该方法降尺度后气温(T_(air))精度,对比探讨降尺度效果,并讨论... 基于ERA52m气温数据(T_(ERA)),考虑地形高度对气温的影响,结合温度垂直递减率,开展了气温降尺度研究。利用广西91个国家观测站2021年1月—12月逐小时气温数据(T_(sit))来验证该方法降尺度后气温(T_(air))精度,对比探讨降尺度效果,并讨论T_(air)误差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年T_(sit)与T_(air)有效匹配数据点的相关系数(R)为0.978,均方根误差(RMSE)为1.59℃,平均偏差(MB)为0.441℃。比T_(ERA)与T_(sit)的相关性高(R=0.974)、均方根误差小(RMSE=1.71℃)。(2)T_(air)细化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展示了很好的空间分布细节纹理,特别是海拔较高区域。(3)T_(air)误差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桂南精度高(RMSE<1.5℃,|MB|<1℃),桂东北、桂西北精度相对较低(RMSE>1.8℃,|MB|>1℃),秋季的精度(RMSE=1.54℃,MB=0.35℃)优于其他季节(RMSE>1.58℃,MB>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降尺度 ERA5 地形高度 温度垂直递减率
下载PDF
广西地区MERRA-2加权平均温度模型
8
作者 谢劭峰 张继洪 +2 位作者 黄良珂 张亚博 唐友兵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6-652,共7页
针对广西地区南接热带海洋、西临云贵高原、地形起伏较大等特点,通过分析广西2014—2016年的MERRA-2再分析资料格网点高度处的加权平均温度(T_(m))及格网点垂直方向温度递减率(K)的时序变化特征,建立了每个格网点高度处的加权平均温度... 针对广西地区南接热带海洋、西临云贵高原、地形起伏较大等特点,通过分析广西2014—2016年的MERRA-2再分析资料格网点高度处的加权平均温度(T_(m))及格网点垂直方向温度递减率(K)的时序变化特征,建立了每个格网点高度处的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和温度递减率模型,进而建立了广西地区MERRA-2加权平均温度模型(GXT_(m))。以2017年探空站资料计算得到的T_(m)作为参考值,对其进行精度检验,并与Bevis模型、中国东部模型、广西气象参数模型以及GPT2w-1和GPT2w-5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XT_(m)模型的平均偏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26和2.51 K,GXT_(m)模型的精度(RMSE)较Bevis模型、中国东部模型、GPT2w-1模型和GPT2w-5模型分别提高了32%、34%、17%和46%,与广西气象参数模型精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XT_m模型 温度递减率 MERRA-2 加权平均温度 广西
下载PDF
江西官山亚热带森林近地表和土壤温度的海拔梯度变化及其季节动态
9
作者 王芳 卢尧舜 +9 位作者 张昭臣 陈琳 杨永川 张宏伟 王潇然 舒丽 商晓凡 刘鹏程 杨清培 张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1168,共8页
温度直减率作为反映温度沿海拔变化程度的参数,是研究山地生态系统众多生态过程的重要指标。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于流层或近地表温度,而土壤温度作为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等过程的重要因子,其垂直变化研究比较缺乏。本研... 温度直减率作为反映温度沿海拔变化程度的参数,是研究山地生态系统众多生态过程的重要指标。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于流层或近地表温度,而土壤温度作为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等过程的重要因子,其垂直变化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基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0~1300 m海拔范围内的12个亚热带森林样点2018年9月—2021年8月林下近地表(地上15 cm)和土壤温度(地下8 cm)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近地表和土壤的均温、最高温、最低温直减率和积温递减率,并分析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研究区近地表年均温、最高温、最低温的直减率分别为0.38、0.31、0.51℃·(100 m)^(-1),三者差异较大,而土壤的三者变化较小,分别为0.40、0.38、0.42℃·(100 m)^(-1);除最低温直减率,近地表和土壤的温度直减率均无显著季节差异。近地表最低温直减率在春、冬季节较大,而土壤最低温直减率在春、秋季节较大;近地表和土壤积温均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5℃积温递减率分别为163和179℃·d·(100 m)^(-1),且相同海拔的土壤≥5℃积温持续天数均较近地表长15 d左右。近地表和土壤温度沿海拔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规律,与近地表温度相比,土壤较强的缓冲能力使得土壤温度及其直减率的季节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微气候 温度直减率 季节动态 常绿阔叶林 海拔梯度
原文传递
巴山西段米仓山北坡近地面气温垂直变化特征
10
作者 戴进 赵奎锋 +3 位作者 董自鹏 彭艳 徐小红 陈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5-1068,共14页
巴山是中国中亚热带气候和北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深入了解区域内复杂地形下近地面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可为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及基础数据。利用2013-2019年巴山西段米仓山北坡高差超过1400 m的4个区域自动... 巴山是中国中亚热带气候和北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深入了解区域内复杂地形下近地面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可为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及基础数据。利用2013-2019年巴山西段米仓山北坡高差超过1400 m的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和周围3个气象站的近地面实测温度,结合2017-2019年汉中探空资料,分析了米仓山北坡近地面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比较了近地面气温和环境大气气温递减率(γ)的差异,探讨了其垂直气候带。结果表明:(1)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在7月和1月分别达到最高和最低。年均γ为0.624±0.136℃·(100m)^(-1),与自由大气γ比较接近。月均γ在12月最小,随月份逐步增加,8月达最大后再减小。γ季节变化明显,暖季γ值较高,冷季较低,春夏秋冬季均γ分别为0.647±0.099℃·(100m)^(-1)、0.732±0.103℃·(100m)^(-1)、0.605±0.113℃·(100m)^(-1)和0.508±0.120℃·(100m)^(-1)。日最高/最低气温与日均气温的月季变化类似,年均γ分别为0.646±0.185℃·(100m)^(-1)和0.606℃±0.166℃·(100m)^(-1);各高度上年均日较差在7~10℃之间波动,与高度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年较差随高度增加呈线性下降。(2)近年来,区域内γ下降趋势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高海拔地区与低海拔地区辐射差异快速缩小,以及气溶胶与前期相反的垂直变化趋势。(3)随高度增加,积温线性下降,递减率约213℃·(100m)^(-1);日平均气温≥0、5和10℃温度阈值的初日推后,终日提早,间隔日数缩短,每升高100 m,其积温持续天数分别减少3.4天、6.1天和7.0天。(4)在0.5~1.0 km、1.0~2.5 km、2.5~4.5 km和4.5 km以上,环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层次性明晰,反映了青藏高原大地形、秦岭地形、米仓山地形和下垫面对气温垂直变化的综合影响。4个高度区间内γ的差异较大,逆温尤其是冬季边界层上部和对流层中层逆温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变化 气温递减率 垂直气候带 秦巴山地 米仓山
下载PDF
高空冷涡强迫下连续降雹的环境场特征及成因诊断分析
11
作者 赵岳冀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268-270,共3页
分析和探讨了2017年7月22—26日呼伦贝尔地区冰雹天气过程的特点、环流形势及要素场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副热带高压位置与常年相比偏北偏西偏强。500 hPa上,冷涡的维持和发展南压是此次强降雹天气的主要... 分析和探讨了2017年7月22—26日呼伦贝尔地区冰雹天气过程的特点、环流形势及要素场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副热带高压位置与常年相比偏北偏西偏强。500 hPa上,冷涡的维持和发展南压是此次强降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500~850hPa高度场和风场上都有封闭的低涡。500hPa冷槽叠加在850hPa弱暖脊上,地面对应有低压倒槽,地面辐合线为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触发条件,是此次产生连续降雹的原因。冰雹发生期间:整个环境场上干下湿,低层700 hPa存在≥18.0 m/s的偏南风急流,且中低层有很强的风垂直切变,风矢差达到20.0 m/s,850~500 hPa温度差大,平均达到25.0℃以上,0℃层高度较低。此次连续降雹形成于中层850~500hPa对流不稳定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辐合线 冰雹 风垂直切变 温度直减率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奴下站以上流域冰川融水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萧峻琼 郝洁 +4 位作者 鞠琴 章晓梦 次旦多杰 陈玺 郝振纯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84,共6页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奴下水文站以上流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冰川融水规律,基于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冰川资料和气温数据,采用虚拟冰川法概化流域冰川,分析冰川面积沿高程分布规律,再利用度日模型分析冰川融水量的时间、高程变化。结...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奴下水文站以上流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冰川融水规律,基于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冰川资料和气温数据,采用虚拟冰川法概化流域冰川,分析冰川面积沿高程分布规律,再利用度日模型分析冰川融水量的时间、高程变化。结果表明:(1)海拔5000~6300m之间是研究区内冰川的集中发育带,气温和山地面积对冰川面积的影响分别体现在6500m以下和5700m以上。(2)选取区域度日因子9.1mm·d^(-1)℃^(-1),气温直减率0.75℃/100m,1976~2015年冰川融水量呈现出小幅增加-小幅减少-大幅增加的趋势,年均冰川融水量为79.58×10^(8)m^(3)。(3)各高程处的冰川融水量受到气温和冰川面积的共同影响,海拔5300m处的多年冰川融水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直减率 度日模型 冰川融水量 虚拟冰川法
下载PDF
基于站点资料的中小起伏山地近地气温推算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强 张德军 +4 位作者 郭安红 罗孳孳 阳园燕 张悦 韩旭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150,共9页
文中于大巴山区中小起伏山地的典型区域,利用代表性气温观测站与实测海拔资料,计算气温直减率与地形因子温度效应项,比较不同海拔基础气象站得到的研究区域近地气温推算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同季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均表现出良好... 文中于大巴山区中小起伏山地的典型区域,利用代表性气温观测站与实测海拔资料,计算气温直减率与地形因子温度效应项,比较不同海拔基础气象站得到的研究区域近地气温推算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同季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递减关系,海拔4~10hm范围内,不同季节气温直减率随高度变化趋势有所差异,海拔10hm以上,各季节气温直减率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局地冷湖效应对气温以及气温直减率随海拔变化有明显影响。地形因子温度效应项表现出与地形走向的相关性,以冷效应为主,局地冷效应超过-3.0℃,热效应可达1.4℃;同一位置不同季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表现为夏秋季冷效应略强,春冬季冷效应略弱。对比不同海拔高度基础站点对研究区域验证站点气温模拟效果,2~12hm海拔范围内,接近研究区域平均海拔位置基础站的气温推算效果最好,平均绝对误差最小达到0.8℃,推算准确率最高可达74.0%。12~21hm海拔范围内,基于实测气温直减率的气温推算对局地冷湖效应的影响有较好的修正效果,平均绝对误差最小为1.1℃,推算准确率最高为5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气温 中小起伏山地 气温直减率 地形因子温度效应 气温推算
原文传递
Elevational pattern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 area in Central Asia 被引量:1
14
作者 Gheyur GHEYRET Anwar MOHAMMAT TANG Zhi-ya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2期397-409,共13页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types along an elevational gradient in mountain areas largely depends on the elevational changes in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ed the seasonal and di...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types along an elevational gradient in mountain areas largely depends on the elevational changes in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ed the 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 in the elevational gradients of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lopes in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 Range using data collected throughout the year via HOBO data loggers. The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at 12 different elevations from 1548 to 3277 m from September 2004 to August 2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decreased along the elevational gradients with temperature lapse rates of(0.71±0.20)°C/100 m and(0.59±0.05)°C/100 m o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lopes,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mean absolute humidi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 on the northern slope but showed no significant trend on the southern slope. The annual mean relative humidity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trend on the northern slope bu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 on the southern slope. The mean air temperature lapse rate exhibited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 which is steeper insummer and shallower in winter, and this value varied between 0.37°C/100 m and 0.75°C/100 m on the southern slope and between 0.30°C/100 m and 1.02°C/100 m on the northern slope. The mean absolute and relative humidity also exhibited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on both slopes, with the maximum occurring in summer and the minimum occurring in winter or spring. The monthly diurnal range of air temperature on both slopes was higher in spring than in winter. The annual range of air temperature on the southern slope was higher than that on the northern slop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ignificant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lapse rate are useful when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ecies range sizes and climate in mountai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lapse rate Absolute humidity Relative humidity Annual range of temperature Diurnal range of temperature HOBO data loggers
下载PDF
温度递减率对加权平均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劲宏 姚宜斌 桑吉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9-642,共4页
引入温度递减率,和地表温度一起作为独立参数对加权平均温度进行拟合,并根据所建立的温度递减率模型,分析其对加权平均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精度的温度递减率有利于改善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拟合值的分布,使其不再与地表温度呈现简单的... 引入温度递减率,和地表温度一起作为独立参数对加权平均温度进行拟合,并根据所建立的温度递减率模型,分析其对加权平均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精度的温度递减率有利于改善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拟合值的分布,使其不再与地表温度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即使不同探空站的地表温度相同,它们计算的加权平均温度也不相同,从而提高GPS气象学中PWV的转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递减率 地表温度 加权平均温度
下载PDF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参考标定雷达VAD资料气压高度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立娟 龚建东 +1 位作者 李泽椿 陶士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0-256,共7页
针对雷达VAD资料因不包含气压高度信息而在使用中受到限制的问题,设计了VAD资料气压高度标定方案。提出了以雷达站所在地地面气象观测要素作为参考的标定方法。具体为在压高公式中引人多元大气温度递减方案,地面基础要素由雷达站配备的... 针对雷达VAD资料因不包含气压高度信息而在使用中受到限制的问题,设计了VAD资料气压高度标定方案。提出了以雷达站所在地地面气象观测要素作为参考的标定方法。具体为在压高公式中引人多元大气温度递减方案,地面基础要素由雷达站配备的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提供。针对这个方案敏感的温度垂直递减率,利用2007年全年探空资料计算得到温度垂直递减率随高度、时间、区域变化的分布,并分别进行常数温度递减率、随高度变化、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垂直递减率,以及随两者同时变化的温度垂直递减率对标定结果误差影响的敏感性分析,并与传统的气候标定方案误差进行对比。通过一年的实际观测资料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引入观测的气候统计值标定方案,可大大缩减标定误差。尤其是随高度和时间同时调整的温度垂直递减率的地面观测要素参考标定方案的误差最小,适应VAD资料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标定 雷达VAD 地面观测 温度递减率
下载PDF
2017年3月江苏北部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瑞翔 郝玲 +1 位作者 姚雷 朱敏华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7年第3期223-230,共8页
利用多种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3月1日江苏北部出现的一次罕见冷空气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发生背景、地面要素和云团演变特征,同时从大气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出发分析了午后对流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 利用多种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3月1日江苏北部出现的一次罕见冷空气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发生背景、地面要素和云团演变特征,同时从大气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出发分析了午后对流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前,江苏地区位于高空槽前,对流层中低层有冷式切变线伴随两股冷空气南下,受江苏省北部地面气旋阻挡,冷空气在上游堆积,当气旋东移入海冷空气爆发式南下时,造成严重的大风灾害。此次过程中,对流层中高层大气降温而低层回温使大气温度直减率增大,为对流发生提供不稳定条件,但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低层,且高层大气无明显抽吸作用,导致此次过程未发生强对流性降水,主要以大风灾害性天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大风 冷空气 环流形势 温度直减率 水汽条件
下载PDF
利用探空气温估测高寒山区气温垂直分布的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景少波 姜卉芳 穆振侠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5,139,共4页
针对气温为融雪计算中重要的输入变量,基于探空气温设计了三种计算方案估测高寒山区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以叶尔羌河流域为例,运用含融雪结构的新安江模型模拟径流,并分析了三种方案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由探空气温计算的气温直减率在... 针对气温为融雪计算中重要的输入变量,基于探空气温设计了三种计算方案估测高寒山区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以叶尔羌河流域为例,运用含融雪结构的新安江模型模拟径流,并分析了三种方案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由探空气温计算的气温直减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反映高寒区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可用于资料缺乏区内陆河径流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空气温 估测 高寒山区 垂直分布 气温直减率 融雪模型 叶尔羌河
下载PDF
雷暴云宏观特性对其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鹏国 银燕 +1 位作者 周筠珺 肖辉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利用一维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初步模拟了STEPS(夏季雷暴降水与闪电研究计划)一次雷暴个例的一些基本电学特性。模拟的电荷结构为:雷暴云上部为正电荷,下部为负电荷,即符合典型雷暴云的偶极性电场分布特征,放电层电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呈锯... 利用一维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初步模拟了STEPS(夏季雷暴降水与闪电研究计划)一次雷暴个例的一些基本电学特性。模拟的电荷结构为:雷暴云上部为正电荷,下部为负电荷,即符合典型雷暴云的偶极性电场分布特征,放电层电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呈锯齿状分布。在此基础上,对云底高度和温度垂直递减率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研究这两种因子对雷暴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云底高度降低时,放电高度升高,闪电频数增加,首次放电时间随之提前,即放电过程变强。温度垂直递减率增大,闪电频数降低,首次放电时间随之延后,正负电荷的分布范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云底高度 温度垂直递减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中国区域平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统计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雪涛 芮小平 +1 位作者 张栋 赵苗琦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9-285,共7页
为了准确获取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选用2008—2012年的TLogP探空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地理区域内气温直减率和逆温层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中、华南和华东区域的气温直减率年均值较高,其他区域较低;西南、西北、东... 为了准确获取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选用2008—2012年的TLogP探空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地理区域内气温直减率和逆温层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中、华南和华东区域的气温直减率年均值较高,其他区域较低;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北区域的气温直减率在夏季和冬季较高,而华中、华南和华东区域只在冬季较高;中国境内的逆温层一般出现在春季和冬季,且早上比晚上多;逆温层在华南和华东区域出现次数较多,而在西南区域较少;在西南和西北区域,近地表2km以下大气中一般具有2个逆温层,而其他区域一般具有3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直减率 逆温层 时空分布 中国地理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