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秦岭东桐峪金矿床黄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22
1
作者 毕诗健 李占轲 +1 位作者 唐克非 高凯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1-1140,共20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地区是我国仅次于胶东的大型金矿床集中区,但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以华北南缘小秦岭矿集区东桐峪金矿床中的黄铁矿作为研究对象,在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对黄...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地区是我国仅次于胶东的大型金矿床集中区,但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以华北南缘小秦岭矿集区东桐峪金矿床中的黄铁矿作为研究对象,在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对黄铁矿的微量元素进行原位分析,为进一步认识东桐峪金矿床及区内其他同类型矿床的成因提供新的资料和制约.东桐峪金矿床的黄铁矿从早到晚依次划分为3个世代(PyI、PyII和PyIII).PyI主要形成于粗粒黄铁矿-石英阶段,颗粒粗大且自形程度高,呈星点状或斑点状赋存于乳白色石英脉中.PyII主要形成于石英-中细粒黄铁矿阶段,呈半自形-他形结构且裂隙发育,常被晚期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自然金等矿物充填.PyIII主要形成于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常呈他形粒状结构与黄铜矿、方铅矿及闪锌矿等硫化物密切共生.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PyI中As平均含量为16.63×10-6,Au、Ag和Te含量较低且常位于检测限以下;相较而言,PyII中As含量稍低,而Au、Ag和Te含量略高(其中Au含量为0.10×10-6~0.59×10-6);PyIII中Au、Ag和Te含量差异较大且显著升高,其中Au、Te含量最高可达35.58×10-6和79.79×10-6,而As含量较低且大部分数值低于检测限;不同世代黄铁矿的Co/Ni比值基本上都大于1,且PyIII的Co、Ni含量和Co/Ni比值明显低于PyII和PyI.以上结果表明,东桐峪金矿床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As的含量很低,金的富集与As无关;不同世代的黄铁矿中Au、Ag和Te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定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暗示金矿化与Te关系密切.另外,第3世代黄铁矿(PyIII)中Au、Ag及Te存在显著富集,指示Te(而不是As)在金和银的迁移、搬运、富集、沉淀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地区晚中生代大规模的金成矿作用及金矿床中普遍存在Te-Au-Ag矿物,且黄铁矿中As含量低、Te含量高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黄铁矿 东桐峪金矿床 小秦岭 微量元素 矿床地质
原文传递
钨矿床的碲化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方贵聪 毛景文 +3 位作者 冯佐海 付伟 吴家旭 杨其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9-459,共11页
以往对碲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独立碲矿床或碲金矿床,近年来多个含碲化物钨矿床的相继发现,钨矿床中的碲化物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碲元素与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含碲化物钨矿床分布、碲化物产出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与地质背景... 以往对碲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独立碲矿床或碲金矿床,近年来多个含碲化物钨矿床的相继发现,钨矿床中的碲化物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碲元素与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含碲化物钨矿床分布、碲化物产出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与地质背景、迁移形式及沉淀富集机制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虽然钨的成矿作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钨矿床中是否有碲的富集、品位和规模如何、产出矿物类型及组合、空间展布等基本问题亟待查明。碲在钨矿床中的矿化特征及富集机制将成为突破钨矿床传统研究思维的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矿化 钨矿床 稀散元素 研究现状 展望 富集机制
下载PDF
Te含量对Ag/SnO_(2)In_(2)O_(3)电接触材料组织及电接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尹恒虎 聂宝鑫 +3 位作者 周细应 张国全 王塞北 顾文秀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2,共11页
采用合金内氧化法制备了不同Te含量的Ag/SnO_(2)In_(2)O_(3)电接触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光学显微镜(OM)分析了Ag/SnO_(2)In_(2)O_(3)微观组织,利用JF04C触点测试系统测试了铆钉型触点的电接触性能,分析了Ag/... 采用合金内氧化法制备了不同Te含量的Ag/SnO_(2)In_(2)O_(3)电接触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光学显微镜(OM)分析了Ag/SnO_(2)In_(2)O_(3)微观组织,利用JF04C触点测试系统测试了铆钉型触点的电接触性能,分析了Ag/SnO_(2)In_(2)O_(3)电接触材料的转移损耗情况,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电接触材料动静触点电弧侵蚀形貌进行了分析,分析Te的添加对材料性能和燃弧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Te的添加有助于细化晶粒,并且随着Te含量增加,Ag/SnO_(2)In_(2)O_(3)材料形成了波浪状组织,Te的加入未对Ag、SnO_(2)和In_(2)O_(3)的存在形式造成影响,材料的相组成包括Ag、SnO_(2)、In_(2)O_(3)、TeO_(2)和单质Te。随着Te含量增加,材料的接触电阻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当Te的添加量为0.75%时,接触电阻最低且最稳定,熔焊力平均值为26.6 cN,低于常规模拟继电器30.6 cN的分断力。Te的添加改变了材料转移模式,减少了电弧侵蚀表面喷溅状侵蚀形貌的出现,当Te的添加量为0.75%时,电弧侵蚀表面产生的“猪网油”状的网状结构和“桑葚”状结构,对Ag/SnO_(2)In_(2)O_(3)材料在持续高频直流场合抗材料定向转移及抗熔焊性能方面改善显著,过量添加则会恶化触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nO_(2)In_(2)O_(3) 碲元素 电接触性能 电弧侵蚀 网状结构
原文传递
ICP-AES法测定碲锭中Al、Ag、Bi、Cu、Cd等13个杂质元素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桂广 马立奎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5-96,97,共3页
本文介绍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碲锭中Al、Ag、Bi、Cu、Cd 等13 个杂质元素的方法。采用离峰扣背景法校正了碲基体的干扰,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碲锭 杂质元素 ICP-AES 发射光谱法 碲基体干扰
下载PDF
Te微合金化对1R50导电铝合金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壮 叶金文 杨璐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6-20,共5页
向1R50导电铝合金中添加微量Te元素,采用OM、XRD、SEM、EDS、万能试验机及涡流导电仪分别研究了Te微合金化对1R50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e添加后形成的Al2Te3相作为形核核心,可有效细化合金晶粒尺寸;使1R50... 向1R50导电铝合金中添加微量Te元素,采用OM、XRD、SEM、EDS、万能试验机及涡流导电仪分别研究了Te微合金化对1R50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e添加后形成的Al2Te3相作为形核核心,可有效细化合金晶粒尺寸;使1R50导电铝合金的第二相形貌由粗大长条状转变为球形,提升了1R50导电铝合金的力学性能。此外,Te与Fe、Si、Ce原子形成了Al-Ce-Fe-Si-Te的金属间化合物,并在晶界析出,净化了基体,改善了1R50导电铝合金的导电性能。当Te添加量为0.1wt%时,合金的综合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及伸长率为78 MPa及41.4%,与1R50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16.4%及7.0%,且导电率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元素 晶粒细化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下载PDF
碲参与的有机化学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颖 邓鑫 +1 位作者 景崤壁 周宏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47-4154,共8页
作为硫族元素的一员,碲元素并没有像氧、硫、硒那样被人们所熟知.它作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隐形"元素,在化学家们的视线中出现频率较低.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无论在材料科学、医学还是生物方面,碲元素作为"黑夜中的翡翠&q... 作为硫族元素的一员,碲元素并没有像氧、硫、硒那样被人们所熟知.它作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隐形"元素,在化学家们的视线中出现频率较低.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无论在材料科学、医学还是生物方面,碲元素作为"黑夜中的翡翠",一直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吸引越来越多的化学家前来驻足研究.含碲化合物作为一种"全新物质",在有机化学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性能无疑让化学家们眼前一亮.近年来,有关含碲化合物在有机化学方面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其典型性工作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化学 硫属 绿色合成化学 碲催化
原文传递
Origin of the Dashuigou Independent Tellurium Deposit at the South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Based on the Abundances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Country Rocks
7
作者 Jianzhao Yin Shoupu Xiang +2 位作者 Haoyu Yin Hongyun Shi Yuhong Chao 《Advances in Ge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2023年第4期41-55,共15页
Through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abundances and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e,Bi,As,Se,Cu,Pb,Zn,Au,and Ag in the rock types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epochs in the Dashuigou independent tellurium deposit,a... Through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abundances and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e,Bi,As,Se,Cu,Pb,Zn,Au,and Ag in the rock types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epochs in the Dashuigou independent tellurium deposit,an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research findings of previous researchers in this area,the authors conclude as follows:Abundances of the main ore-forming elements Te,Bi,As,Se,Au,and Ag are not high in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generally lower or close to their respective crustal Clark values,but almost all altered country rocks contain high levels of ore-forming elements.This indicates that the deposit’s ore-forming elements do not come from the country rocks.This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geological thermal events that cause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riginate from depths and may be related to mantle plumes.Considering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se ore-forming elements in the ore bodies’hanging wall and footwall,the metallogenic mechanism may be as follows:Mineralization is not achieved through lateral secretion in the horizontal or near horizontal direction,but rather through the upward movement and emplacement of deep ore-forming elements driven by ge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mantle plumes.In addition,the migration of deep ore-forming elements is not achieved through dispersed infiltration between overlying rock particles,but through non widespread concentrated penetrating channels.This type of channel is likely to be the expansion structures where faults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intersect,or where linear faults intersect with circular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igin of ore-forming elements The Dashuigou independent tellurium deposit Trace element abundance The country rocks The mantle plume
下载PDF
中、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碲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资源潜力
8
作者 张辉 刘季花 +4 位作者 高晶晶 崔迎春 张颖 白亚之 何连花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21,共13页
根据太平洋海山群(中太平洋海山群、莱恩海山链)和西太平洋海山群(麦哲伦海山群、马尔库斯维克海山群、马绍尔海山群)5个海山群14座海山的185个富钴结壳样品的碲元素分析测试,研究了其组成特征、空间分布规律、赋存相态及资源潜力。结... 根据太平洋海山群(中太平洋海山群、莱恩海山链)和西太平洋海山群(麦哲伦海山群、马尔库斯维克海山群、马绍尔海山群)5个海山群14座海山的185个富钴结壳样品的碲元素分析测试,研究了其组成特征、空间分布规律、赋存相态及资源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富钴结壳中碲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为17.8~145.2μg/g,平均值为47.4μg/g;各海山群碲元素的含量范围及区域富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富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麦哲伦海山群、马绍尔海山群、马尔库斯维克海山群、中太平洋海山群和莱恩海山链,区域上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碲元素含量与水深呈径向相同、纬向相反的趋势,说明碲元素的富集不仅与结壳在海水中的产出深度有关,还与经纬度、海山地形及区域成矿环境有关。淋滤结果显示碲元素主要富集在铁氧化物及残渣态中,富氧环境和生物作用磷酸盐化对碲的富集成矿起决定性作用。参照陆地伴生有用元素最低工业品位要求,中、西太平洋研究区域海山样品富钴结壳碲元素含量均达到了工业品位要求,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由富钴结壳储量估算,中、西太平洋富钴结壳中碲储量大于7.63万t,是海底碲资源的重要储备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碲元素 分布规律 富集机制 资源潜力 中、西太平洋
下载PDF
海洋铁锰结壳中碲的富集过程研究进展
9
作者 孙阳 崔迎春 +6 位作者 马立杰 方习生 张浩 陈绍聪 宗师 王伟轩 王庆超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4期65-71,共7页
碲(Te)元素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在地壳中含量极低,在海洋铁锰结壳中高度富集。评述了海洋铁锰结壳中Te富集过程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Te在全球海洋中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其中印度洋东经90°海岭铁锰结壳中的Te含量表现出由南... 碲(Te)元素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在地壳中含量极低,在海洋铁锰结壳中高度富集。评述了海洋铁锰结壳中Te富集过程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Te在全球海洋中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其中印度洋东经90°海岭铁锰结壳中的Te含量表现出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的特征;铁锰结壳中更古老壳层的Te含量更高,结壳中Te的物质通量会随壳层生长速率的变化而改变;Te以多种形式赋存在铁锰结壳中,且来源具有多源性,主要通过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进入结壳。研究有助于促进分散元素海底成矿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结壳 Te元素 赋存状态 物质来源 富集机制
下载PDF
微量碲对钴基合金耐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义祥 吕松涛 +2 位作者 杨效田 陈改革 刘兴寿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6,共5页
在钴基合金粉末中添加微量的稀散元素Te(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0%、1.5%、2.0%),采用粉末烧结工艺制备试样.采用HB-3000型布洛维硬度仪、MMW-1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万分之一的电子分析天平FA2004、MEF-3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 在钴基合金粉末中添加微量的稀散元素Te(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0%、1.5%、2.0%),采用粉末烧结工艺制备试样.采用HB-3000型布洛维硬度仪、MMW-1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万分之一的电子分析天平FA2004、MEF-3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RD对其硬度、摩擦系数、磨损量、磨损形貌、金相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钴基合金粉末中Te质量分数为1.5%时,硬度达到最高、摩擦系数小且曲线稳定、磨损量最低,同时Te的加入能细化合金晶粒、清晰晶界、提高组织致密度、使晶粒间结合更加牢固、产生新的硬质相CoCrWTe,这对提高硬度和耐磨性能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元素 钴基合金粉末 摩擦磨损
下载PDF
碲元素对钴基合金显微组织及抗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松涛 苏义祥 +3 位作者 崔燕平 尹章轩 王长青 李雪艺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74,共4页
为了解碲元素作为合金添加剂对钴基合金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配制碲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0%的含碲钴基合金粉末,采用粉末冶金烧结工艺制备钴基合金试样,利用OM、SEM、EDS、XRD分析钴基合金的金相组织和物相组成,并对含... 为了解碲元素作为合金添加剂对钴基合金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配制碲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0%的含碲钴基合金粉末,采用粉末冶金烧结工艺制备钴基合金试样,利用OM、SEM、EDS、XRD分析钴基合金的金相组织和物相组成,并对含碲钴基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碲添加量在1.5%左右时,钴基合金的金相组织结构有显著改善,晶粒细小,晶界清晰,晶粒与基体结合紧密,碲元素起到细晶强化的作用;同时由于碲元素的添加在晶界处形成新相CoCrWTe,与基体上的富Co、Cr相镶嵌在基体上,对基体的强化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并且此时的含碲钴基合金耐磨损性能表现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元素 钴基合金 显微组织 摩擦磨损
下载PDF
发射光谱法测定二氧化碲中的杂质元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秀岩 陆蓉 +2 位作者 叶肇云 姜华 赵岩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采用发射光谱粉末法同时测定二氧化碲中Pb、Mn、Ba、Sn、Fe、Co、Cd、Al、Si、B、Bi、Ni、Sb、Zn、Ag、Mg、Cu 17种杂质元素的含量。选择KCl和石墨粉混合物作载体,直接压样于细颈杯式石墨电极中,其回收率为80%~120%,相对标准偏差1.8%~... 采用发射光谱粉末法同时测定二氧化碲中Pb、Mn、Ba、Sn、Fe、Co、Cd、Al、Si、B、Bi、Ni、Sb、Zn、Ag、Mg、Cu 17种杂质元素的含量。选择KCl和石墨粉混合物作载体,直接压样于细颈杯式石墨电极中,其回收率为80%~120%,相对标准偏差1.8%~6.5%。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且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光谱法 二氧化碲 杂质元素
下载PDF
含碲溶液中选择性分离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吉成 蒋艳 +2 位作者 徐兵 张涛 邱凤仙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4期73-75,79,共4页
从含碲溶液中分离回收碲元素是碲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的重要手段,是满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碲元素需求的解决方式之一。本文简述了电沉积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还原法、膜分离法、萃取法及生化法等从含碲溶液中选择性分离碲的研究进展,... 从含碲溶液中分离回收碲元素是碲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的重要手段,是满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碲元素需求的解决方式之一。本文简述了电沉积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还原法、膜分离法、萃取法及生化法等从含碲溶液中选择性分离碲的研究进展,可以为碲回收利用方法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稀有元素 分离
下载PDF
功能材料用于含碲废物中碲分离回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吉成 姚广磊 +2 位作者 蒋艳 张涛 邱凤仙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4期50-54,共5页
随着含碲产品的快速发展,含碲废弃物已成为我国增长速度最快的废弃物之一。含碲废物中蕴含着经济价值巨大的碲元素资源,具有很高的分离和回收价值。本文对纤维素基材料、层状化合物材料、碳气凝胶材料、纳米零价铁材料、生物还原材料、... 随着含碲产品的快速发展,含碲废弃物已成为我国增长速度最快的废弃物之一。含碲废物中蕴含着经济价值巨大的碲元素资源,具有很高的分离和回收价值。本文对纤维素基材料、层状化合物材料、碳气凝胶材料、纳米零价铁材料、生物还原材料、碱金属材料、不锈钢网基底材料等几种典型的环保功能性材料制备及对碲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可以为碲回收利用的功能材料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稀有元素 分离
下载PDF
不同物料中硒、碲元素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毛小晶 王红军 +3 位作者 刘名红 于乐 韩强强 彭建军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20年第4期16-18,共3页
准确测定硒、碲稀散元素的含量,对硒、碲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对近十几年来硒、碲元素常见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对硒碲元素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采用微波消解对样品进行前处理、ICP-AES和I... 准确测定硒、碲稀散元素的含量,对硒、碲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对近十几年来硒、碲元素常见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对硒碲元素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采用微波消解对样品进行前处理、ICP-AES和ICP-MS的检测方法具有明显优势,是今后分析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散元素 分析方法 微波消解
下载PDF
碲材料中钠、钾杂质成份的测定
16
作者 任志道 吕伟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3年第5期62-64,共3页
本文揭示了钠、钾受基体元素碲干扰的现象和分析系统中酸度对钠、钾吸光度的影响,在理论上探讨了碲对钠、钾干扰的原因,利用加入盐酸和铝元素的方法分别排除碲对钾、钠的干扰,提出一个方便,实用的测定方法,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5-102%和7... 本文揭示了钠、钾受基体元素碲干扰的现象和分析系统中酸度对钠、钾吸光度的影响,在理论上探讨了碲对钠、钾干扰的原因,利用加入盐酸和铝元素的方法分别排除碲对钾、钠的干扰,提出一个方便,实用的测定方法,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5-102%和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材料 杂质 原子吸收光谱
下载PDF
四川石棉碲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埃平 钟子川 唐建武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5-371,共7页
研究了世界首例碲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微量分散元素碲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此矿床属Te-Bi-Au-Ag组合型中温热液矿床,矿体为碳酸盐脉和磁黄铁矿脉,矿石平均品位:Te5.98%、Bi8.02%、Au9.73&... 研究了世界首例碲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微量分散元素碲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此矿床属Te-Bi-Au-Ag组合型中温热液矿床,矿体为碳酸盐脉和磁黄铁矿脉,矿石平均品位:Te5.98%、Bi8.02%、Au9.73×10-6、Ag37.45×10-6。成矿元素Te、Au、Ag主要来源于深部富含CO2、S的热流体。此热流体沿深大断裂上升至地壳浅部时,从围岩中浸取了大量的成矿元素Bi、Fe等。热液中的硫优先与铁结合生成磁黄铁矿析出,降低了热液中的硫浓度,从而促使分散元素碲与其沉淀剂Bi、Ag、Au相结合呈碲铋矿物、碲银矿和碲金矿等独立矿物形式沉淀,并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矿床 地球化学 分散元素 成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