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
9
1
作者
康中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115,174,共10页
在整个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汉代哲学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而对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思想的研究尤为薄弱。一说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往往就直接判定其为具有明显神学目的性的宗教论,而忽视甚或歪曲了这一理论思想中比较...
在整个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汉代哲学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而对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思想的研究尤为薄弱。一说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往往就直接判定其为具有明显神学目的性的宗教论,而忽视甚或歪曲了这一理论思想中比较重要和丰富的哲学内涵。实际上,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代表了两汉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和思维水平,它不仅有神学目的性的宗教维度,还有人文性的伦理维度、系统整体性的宇宙结构维度和生成性的宇宙发生维度,它并非神学宗教论,而是产生于西汉具体社会形势下的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哲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伦理性
宇宙系统
宇宙生成
原文传递
天人感应的发生机理与运行过程——以《春秋繁露》、“天人三策”为文本依据
被引量:
8
2
作者
余治平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1-32,共12页
董仲舒是中国古代感应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天道类动""阴阳性情""人副天数""因五行而用事"系列的概念、观念,论述了感应的一般性原则,既有诸多命题的逻辑推演,也有"求雨""止...
董仲舒是中国古代感应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天道类动""阴阳性情""人副天数""因五行而用事"系列的概念、观念,论述了感应的一般性原则,既有诸多命题的逻辑推演,也有"求雨""止雨"的实际应用,因而为天人感应的观念与信仰建构出一套完整的认知系统。在董仲舒这里,感应思想被推向了成熟的形态。文章揭示和呈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发生机理与运行过程,以消除人们长期以来所作的神秘化误读,并克服学界研究对感应、天人感应只流于泛泛而说、停在表皮而不能深入内里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性情
类
阴阳
五行
《春秋繁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管子》天论浅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朱玉周
高良荃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管子》“天”的含义有至上神、自然神以及运行变化有自身规律的自然之天。基于这种认识,天人关系表现为一是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直接的因果关系的“天人感应”;二是人效法、顺从“天道”,利用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宰自然,这在...
《管子》“天”的含义有至上神、自然神以及运行变化有自身规律的自然之天。基于这种认识,天人关系表现为一是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直接的因果关系的“天人感应”;二是人效法、顺从“天道”,利用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宰自然,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它在先秦的天论思想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自然之天
天道
天人感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述评
被引量:
2
4
作者
汪高鑫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天人感应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 ,是由董仲舒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这套学说的基本内涵包括十端说、人副天数说和祥瑞灾异说 ,其精神实质是“言天道而归于人道”,即通过祥瑞灾异说 。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人副天数
十端说
内涵
精神实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给儒家的定位:宗教还是神学
被引量:
3
5
作者
谢遐龄
《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9,共8页
确定董仲舒历史地位的前提之一是确定儒家是否宗教,而这有待辨明宗教概念。依方法论,现在流行的宗教概念在建类之始就有误——以基督教为典型。以这样的宗教概念看古代中国社会,自古及今一直存在的国家宗教成了"无宗教",如若...
确定董仲舒历史地位的前提之一是确定儒家是否宗教,而这有待辨明宗教概念。依方法论,现在流行的宗教概念在建类之始就有误——以基督教为典型。以这样的宗教概念看古代中国社会,自古及今一直存在的国家宗教成了"无宗教",如若有宗教则以"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的儒家当之。其实,祭天祭祖等重大宗教活动,都由国家举办,都属国家事务,证明古代中国社会有宗教;宗教活动是治国活动,主体是国家,不是儒家。秦汉时期的社会整合要求宗教整合。作为国家宗教教主的汉武帝向儒家寻求理论支持,求教于董仲舒。道家主张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儒家主张天道为仁。董仲舒坚守儒家立场,确认天地大道一阴一阳,阳者天德,阴者天刑,阳顺阴逆,德主刑辅,为君王行仁政奠定理论根据。当时的宗教整合已完成天与五帝的神祇体系,董仲舒吸收、综合各家学说,以"天不变道亦不变"论断,论证三代改制不变道,确立了天高于五帝之原理。以五行失序、相干与君王失德之间的关联,以及天象示警,系统化天人感应理论——既然君权天授,治国理政就必须理解天意、遵奉天道;以宗教思想制约帝王,防止其滥用权力。董仲舒提供的儒学宗教性显著,但本身不是宗教,而是神学。或者,把儒者比作犹太教的拉比,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儒家
宗教
神学
国家宗教
天道
天人感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形上基础及其现代诠释
被引量:
3
6
作者
成中英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6-21,共6页
对董仲舒的研究应从对他整合、继承、研究、注解儒学经典的历史哲学成果入手,体察其中心命题。董仲舒的思想不完全依赖汉代政治事实而定,其另有儒学及诸子之学所本。董仲舒在《春秋》经与《公羊传》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对董仲舒的研究应从对他整合、继承、研究、注解儒学经典的历史哲学成果入手,体察其中心命题。董仲舒的思想不完全依赖汉代政治事实而定,其另有儒学及诸子之学所本。董仲舒在《春秋》经与《公羊传》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理论。其在儒学内部的思想渊源包括易学、尚书学、春秋公羊学,还综合了先秦的各家学说。同时,西汉进入汉武帝时期,政治变革已然有了现实需求,政府意欲从无为清静转变为有为进取,这是董仲舒思想形成的基础。董仲舒的政治哲学,不但具备形而上学的基础,还有其现代诠释,是具有现代生态化的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政治哲学
形而上学
儒学
天人感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董仲舒天论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
1
7
作者
石磊
《昆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4-89,共6页
董仲舒是天人感应的代表人物,董学以"奉天而法古"为宗旨。在董仲舒的天论中反映了尊天、奉天的思想,从天为人、物之祖,人由天生,发展到天人同类,同类相动,最后归于天人感应。天是人的曾祖父,祭天乃执子礼,尽孝道。天之阴阳与...
董仲舒是天人感应的代表人物,董学以"奉天而法古"为宗旨。在董仲舒的天论中反映了尊天、奉天的思想,从天为人、物之祖,人由天生,发展到天人同类,同类相动,最后归于天人感应。天是人的曾祖父,祭天乃执子礼,尽孝道。天之阴阳与人之善恶二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以阴阳五行为中介实现相互感应。董仲舒构建了一个彻底的天人同类的图景,阐述了同类相动的原理,最终引向天人感应的宿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论
天人感应
天人同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人感应的审美具象化——论庄子的“真人”思想
被引量:
1
8
作者
肖云恩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3-107,共5页
《庄子》中有多处论及"真人"的地方,而其最根本的特性就在于,此"真人"是一种天人感应的审美具象化。尽管在庄子哲学那里还没有十分明确地提出"天人感应"的说法,但是类似的思想在《庄子》中却无处不在。...
《庄子》中有多处论及"真人"的地方,而其最根本的特性就在于,此"真人"是一种天人感应的审美具象化。尽管在庄子哲学那里还没有十分明确地提出"天人感应"的说法,但是类似的思想在《庄子》中却无处不在。天人相应思想传神地体现在"真人"能与天地万物相通共感的诸多品性中,而"真人"则又是以具体感性形象出现的。万物禀"道"以生,"道"借万物彰显盎然生意,正是此"本真之道"确立了"真人"形象得以落实的逻辑起点。而这种"真人"境界的获得,则必须将对诸如有无、死生存亡等终极问题的抽象追问转化为具体的感性体验过程。这样最终落成的"真人"则表现出心灵的自在悠游而又具有感性生动的审美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大宗师》
真人
天人感应
审美具象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人性论探微
被引量:
2
9
作者
聂萌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3-26,共4页
董仲舒的人性论有其内在的理论结构,他的人性论是在天人感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渗透到社会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他的"性三品""性情说"等人性论思想无疑在儒学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人性论不单单是一种思想,更...
董仲舒的人性论有其内在的理论结构,他的人性论是在天人感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渗透到社会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他的"性三品""性情说"等人性论思想无疑在儒学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人性论不单单是一种思想,更是在汉代大一统背景下为政治而服务的理论工具,是儒家思想重新被重视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理论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性三品”说
人性论
儒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的君子养生观与饮食思想
被引量:
2
10
作者
唐艳
《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7-54,共8页
董仲舒不仅把饮食指向仁义道德和礼乐制度的实践层面,而且上升到了自然神论和精神信念层面。他在“天人感应论”“阴阳五行论”的前提下,以“天”为本源,以“食”为载体,从天道运行的法则和规律中探寻养生智慧。天不言不语,万物看似自...
董仲舒不仅把饮食指向仁义道德和礼乐制度的实践层面,而且上升到了自然神论和精神信念层面。他在“天人感应论”“阴阳五行论”的前提下,以“天”为本源,以“食”为载体,从天道运行的法则和规律中探寻养生智慧。天不言不语,万物看似自生自长,实则由天所主宰。董仲舒在养生和天意之间投射了一道隐蔽的认知防线,唯君子谨慎察物,有洞析事物的敏感性和判断力,才能真正明白参天取食的智慧。董仲舒是天道的大翻译家,将抽象晦涩的玄妙之理,转化为直观性、实践性的生活内容,实则是在构建人们饮食思维中的天道观念。“感念”与“中和”是董仲舒十分强调的饮食要求。天赐人以物,人必感念神的恩泽,循天择食祭祀,以表对天的思念和敬畏。“中和”是天地阴阳平衡的最佳状态,不仅是天道人道之根本,还是人自我修养、养生长寿之根本。故饮食有节,劳逸有度,才能得天地之泰,延年益寿。董仲舒的饮食养生思想,是从天人感应论、阴阳五行论中催生出的理论产物,融合了中医学、阴阳学、天道学、五行学说的理论精华,通过“食”与“天”的紧密联结,彰显汉代天人哲学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君子
养生
饮食
天人感应
中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之意象思维视角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金周昌
白立强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30-36,共7页
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就是意象思维的鲜明体现。其价值和意义包括:人为天代言、立心;重视和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表达了人天一体、大道和合的生命自由之境。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意象思维
思维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人感应”新解
12
作者
李国斌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4-20,58,共8页
汉人重视?天人感应?的初衷,是为了给现有的统治秩序寻求一个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础,借?天?的至善性,作为人类社会秩序最高的价值支持和最终的目的引导。实际的情况却是,汉代统治者以?天人感应?为基础,建构起一个庞大神学政治秩序,以及与...
汉人重视?天人感应?的初衷,是为了给现有的统治秩序寻求一个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础,借?天?的至善性,作为人类社会秩序最高的价值支持和最终的目的引导。实际的情况却是,汉代统治者以?天人感应?为基础,建构起一个庞大神学政治秩序,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观念系统。这套秩序和观念促使汉人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到帝国政治的过渡,并在总体上塑造了汉代政治文化的基本性格,即在?政教合一?基础上,以?教化?的方式,在统治范围内建立起一个结构严密、层级分明、目标明确的统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感应
天人同构
元
善
教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的人间观
13
作者
孙兴彻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6-22,共7页
董仲舒的人间观以“性三品说”“知识论”“教化论”为主要内容。他将“性”与“情”放在同等重要的层面,其人间观以“性情论”为核心。他以“天意”为中心来说明知识论的问题,认为人类获得知识的根据和知识对象都是由“天意”所决定的...
董仲舒的人间观以“性三品说”“知识论”“教化论”为主要内容。他将“性”与“情”放在同等重要的层面,其人间观以“性情论”为核心。他以“天意”为中心来说明知识论的问题,认为人类获得知识的根据和知识对象都是由“天意”所决定的。普通百姓为了解天意,需要圣人的教化。代理天的圣人则是天子,如果天子否定或不实践“天意”,就会受到惩罚;反之,若实施善政,则受到奖赏。董仲舒通过强调可以进行赏罚的天意,试图建立对最高权力者进行牵制的政治机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说”与“大一统”的政治观相结合,重新确立了人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性三品说
王道
教化论
人间观
知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祥瑞”思想的美学诠释
14
作者
陆纪君
《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55-59,共5页
“祥瑞”是董仲舒“天人感应”体系中的一个交接点,具有丰富的美学阐释空间。首先,就自身来看,“祥瑞”的自然性使其与人文性的“图谶”和“符箓”有别,它的强自然可感性使得形象思维发达的古人得以亲切接近并赋予其象征意义;然后,就基...
“祥瑞”是董仲舒“天人感应”体系中的一个交接点,具有丰富的美学阐释空间。首先,就自身来看,“祥瑞”的自然性使其与人文性的“图谶”和“符箓”有别,它的强自然可感性使得形象思维发达的古人得以亲切接近并赋予其象征意义;然后,就基础来看,董仲舒系统阐述的以“气”为介质的“天人感应”哲学体系是“祥瑞”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最后,就宏观来看,“祥瑞”的产生与汉代国家政治有着密切联系,它为服务汉代大一统政治而产生,并广泛地体现在有汉以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祥瑞
天人感应
汉代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天人理论”对汉代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被引量:
2
15
作者
吴锋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2-30,共9页
政治合法性问题是历代统治者的忧虑,西汉初年也不例外。董仲舒为汉家天下的长治久安从天为主宰和天人感应中寻找合法性依据,他确立了"以人随君,以君随天"的理论基础,将君王的品德置于政治合法性讨论的核心,指出新王改制的本...
政治合法性问题是历代统治者的忧虑,西汉初年也不例外。董仲舒为汉家天下的长治久安从天为主宰和天人感应中寻找合法性依据,他确立了"以人随君,以君随天"的理论基础,将君王的品德置于政治合法性讨论的核心,指出新王改制的本质是奉天行事,顺时而为是传统合法性的表现,行政制衡源于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三纲的确定源于阴阳虚实关系。总之董仲舒构建汉代政治统治合法性的思考在根本上是为时政寻找合法性的论证,为天下寻找安定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合法性
天人感应
品德
新王改制
顺时而为
五行
三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向对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16
作者
臧明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4-40,共7页
西汉中期之后,外戚王氏擅政,刘氏政权岌岌可危。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向,为了打击王氏,匡正君王的得失,缓和社会矛盾,在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先秦诸家之典籍,并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进而结合...
西汉中期之后,外戚王氏擅政,刘氏政权岌岌可危。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向,为了打击王氏,匡正君王的得失,缓和社会矛盾,在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先秦诸家之典籍,并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进而结合西汉时期所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构建起了极具时代特色的"灾异学说"。刘氏的灾异思想虽充满了怪诞色彩,但刘向最终将其运用于现实的政治斗争,体现出了重民与治世二者兼采的思想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向
董仲舒
阴阳五行
灾异
天人感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
9
1
作者
康中乾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系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115,174,共10页
文摘
在整个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汉代哲学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而对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思想的研究尤为薄弱。一说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往往就直接判定其为具有明显神学目的性的宗教论,而忽视甚或歪曲了这一理论思想中比较重要和丰富的哲学内涵。实际上,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代表了两汉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和思维水平,它不仅有神学目的性的宗教维度,还有人文性的伦理维度、系统整体性的宇宙结构维度和生成性的宇宙发生维度,它并非神学宗教论,而是产生于西汉具体社会形势下的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哲学理论。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伦理性
宇宙系统
宇宙生成
Keywords
DONG
Zhong-shu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ethicality
the
universal
system
universe
forming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天人感应的发生机理与运行过程——以《春秋繁露》、“天人三策”为文本依据
被引量:
8
2
作者
余治平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1-32,共12页
文摘
董仲舒是中国古代感应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天道类动""阴阳性情""人副天数""因五行而用事"系列的概念、观念,论述了感应的一般性原则,既有诸多命题的逻辑推演,也有"求雨""止雨"的实际应用,因而为天人感应的观念与信仰建构出一套完整的认知系统。在董仲舒这里,感应思想被推向了成熟的形态。文章揭示和呈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发生机理与运行过程,以消除人们长期以来所作的神秘化误读,并克服学界研究对感应、天人感应只流于泛泛而说、停在表皮而不能深入内里的弊端。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性情
类
阴阳
五行
《春秋繁露》
Keywords
Dong
Zhongshu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character
&
temperament
type
yin-yang
the
fiveelements
Chun
Qiu
Fan
Lu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管子》天论浅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朱玉周
高良荃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泰山医学院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文摘
《管子》“天”的含义有至上神、自然神以及运行变化有自身规律的自然之天。基于这种认识,天人关系表现为一是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直接的因果关系的“天人感应”;二是人效法、顺从“天道”,利用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宰自然,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它在先秦的天论思想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
《管子》
自然之天
天道
天人感应
Keywords
Guan
Zi
Natural
heaven
The
ways
of
heaven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分类号
B2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述评
被引量:
2
4
作者
汪高鑫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
出处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文摘
天人感应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 ,是由董仲舒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这套学说的基本内涵包括十端说、人副天数说和祥瑞灾异说 ,其精神实质是“言天道而归于人道”,即通过祥瑞灾异说 。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人副天数
十端说
内涵
精神实质
Keywords
Dong
Zhongshu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predestination
theory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给儒家的定位:宗教还是神学
被引量:
3
5
作者
谢遐龄
机构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9,共8页
文摘
确定董仲舒历史地位的前提之一是确定儒家是否宗教,而这有待辨明宗教概念。依方法论,现在流行的宗教概念在建类之始就有误——以基督教为典型。以这样的宗教概念看古代中国社会,自古及今一直存在的国家宗教成了"无宗教",如若有宗教则以"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的儒家当之。其实,祭天祭祖等重大宗教活动,都由国家举办,都属国家事务,证明古代中国社会有宗教;宗教活动是治国活动,主体是国家,不是儒家。秦汉时期的社会整合要求宗教整合。作为国家宗教教主的汉武帝向儒家寻求理论支持,求教于董仲舒。道家主张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儒家主张天道为仁。董仲舒坚守儒家立场,确认天地大道一阴一阳,阳者天德,阴者天刑,阳顺阴逆,德主刑辅,为君王行仁政奠定理论根据。当时的宗教整合已完成天与五帝的神祇体系,董仲舒吸收、综合各家学说,以"天不变道亦不变"论断,论证三代改制不变道,确立了天高于五帝之原理。以五行失序、相干与君王失德之间的关联,以及天象示警,系统化天人感应理论——既然君权天授,治国理政就必须理解天意、遵奉天道;以宗教思想制约帝王,防止其滥用权力。董仲舒提供的儒学宗教性显著,但本身不是宗教,而是神学。或者,把儒者比作犹太教的拉比,更为接近。
关键词
董仲舒
儒家
宗教
神学
国家宗教
天道
天人感应
Keywords
Dong
Zhongshu
Confucian
religion
theology
state
religion
principles
of
heaven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形上基础及其现代诠释
被引量:
3
6
作者
成中英
机构
夏威夷大学哲学系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6-21,共6页
文摘
对董仲舒的研究应从对他整合、继承、研究、注解儒学经典的历史哲学成果入手,体察其中心命题。董仲舒的思想不完全依赖汉代政治事实而定,其另有儒学及诸子之学所本。董仲舒在《春秋》经与《公羊传》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理论。其在儒学内部的思想渊源包括易学、尚书学、春秋公羊学,还综合了先秦的各家学说。同时,西汉进入汉武帝时期,政治变革已然有了现实需求,政府意欲从无为清静转变为有为进取,这是董仲舒思想形成的基础。董仲舒的政治哲学,不但具备形而上学的基础,还有其现代诠释,是具有现代生态化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
董仲舒
政治哲学
形而上学
儒学
天人感应
Keywords
Dong
Zhongshu
political
philosophy
metaphysics
Confucianism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董仲舒天论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
1
7
作者
石磊
机构
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哲学研究所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4-89,共6页
基金
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宗法视野下的儒家天论研究"(13GZYB53)
文摘
董仲舒是天人感应的代表人物,董学以"奉天而法古"为宗旨。在董仲舒的天论中反映了尊天、奉天的思想,从天为人、物之祖,人由天生,发展到天人同类,同类相动,最后归于天人感应。天是人的曾祖父,祭天乃执子礼,尽孝道。天之阴阳与人之善恶二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以阴阳五行为中介实现相互感应。董仲舒构建了一个彻底的天人同类的图景,阐述了同类相动的原理,最终引向天人感应的宿途。
关键词
董仲舒
天论
天人感应
天人同类
Keywords
Dong
Zhongshu
theory
on
heaven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the
same
constitutions
between
heaven
and
man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人感应的审美具象化——论庄子的“真人”思想
被引量:
1
8
作者
肖云恩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3-107,共5页
文摘
《庄子》中有多处论及"真人"的地方,而其最根本的特性就在于,此"真人"是一种天人感应的审美具象化。尽管在庄子哲学那里还没有十分明确地提出"天人感应"的说法,但是类似的思想在《庄子》中却无处不在。天人相应思想传神地体现在"真人"能与天地万物相通共感的诸多品性中,而"真人"则又是以具体感性形象出现的。万物禀"道"以生,"道"借万物彰显盎然生意,正是此"本真之道"确立了"真人"形象得以落实的逻辑起点。而这种"真人"境界的获得,则必须将对诸如有无、死生存亡等终极问题的抽象追问转化为具体的感性体验过程。这样最终落成的"真人"则表现出心灵的自在悠游而又具有感性生动的审美形象。
关键词
庄子
《大宗师》
真人
天人感应
审美具象化
Keywords
Zhuangzi
immortal
man
doctrine
and
universe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ppreciation
of
beauty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人性论探微
被引量:
2
9
作者
聂萌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3-26,共4页
文摘
董仲舒的人性论有其内在的理论结构,他的人性论是在天人感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渗透到社会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他的"性三品""性情说"等人性论思想无疑在儒学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人性论不单单是一种思想,更是在汉代大一统背景下为政治而服务的理论工具,是儒家思想重新被重视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理论原因。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性三品”说
人性论
儒学
Keywords
Dong
Zhongshu
"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
"three
grades
of
hu
man
nature"
the
theory
on
hu
man
nature
Confucianism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的君子养生观与饮食思想
被引量:
2
10
作者
唐艳
机构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育学院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7-54,共8页
基金
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重点推荐项目(ZZzdz19003)
文摘
董仲舒不仅把饮食指向仁义道德和礼乐制度的实践层面,而且上升到了自然神论和精神信念层面。他在“天人感应论”“阴阳五行论”的前提下,以“天”为本源,以“食”为载体,从天道运行的法则和规律中探寻养生智慧。天不言不语,万物看似自生自长,实则由天所主宰。董仲舒在养生和天意之间投射了一道隐蔽的认知防线,唯君子谨慎察物,有洞析事物的敏感性和判断力,才能真正明白参天取食的智慧。董仲舒是天道的大翻译家,将抽象晦涩的玄妙之理,转化为直观性、实践性的生活内容,实则是在构建人们饮食思维中的天道观念。“感念”与“中和”是董仲舒十分强调的饮食要求。天赐人以物,人必感念神的恩泽,循天择食祭祀,以表对天的思念和敬畏。“中和”是天地阴阳平衡的最佳状态,不仅是天道人道之根本,还是人自我修养、养生长寿之根本。故饮食有节,劳逸有度,才能得天地之泰,延年益寿。董仲舒的饮食养生思想,是从天人感应论、阴阳五行论中催生出的理论产物,融合了中医学、阴阳学、天道学、五行学说的理论精华,通过“食”与“天”的紧密联结,彰显汉代天人哲学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
董仲舒
君子
养生
饮食
天人感应
中和
Keywords
Dong
Zhongshu
gentlemen
health
preservation
diet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neutralization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之意象思维视角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金周昌
白立强
机构
衡水学院董子学院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30-36,共7页
文摘
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就是意象思维的鲜明体现。其价值和意义包括:人为天代言、立心;重视和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表达了人天一体、大道和合的生命自由之境。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意象思维
思维模式
Keywords
Dong
Zhongshu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imagery
thinking
thinking
mode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人感应”新解
12
作者
李国斌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4-20,58,共8页
文摘
汉人重视?天人感应?的初衷,是为了给现有的统治秩序寻求一个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础,借?天?的至善性,作为人类社会秩序最高的价值支持和最终的目的引导。实际的情况却是,汉代统治者以?天人感应?为基础,建构起一个庞大神学政治秩序,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观念系统。这套秩序和观念促使汉人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到帝国政治的过渡,并在总体上塑造了汉代政治文化的基本性格,即在?政教合一?基础上,以?教化?的方式,在统治范围内建立起一个结构严密、层级分明、目标明确的统治秩序。
关键词
天人感应
天人同构
元
善
教化
Keywords
the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the
theory
of
heaven
and
man
being
interlinked
vitality
goodness
edification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的人间观
13
作者
孙兴彻
机构
韩国安养大学校教养大学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6-22,共7页
文摘
董仲舒的人间观以“性三品说”“知识论”“教化论”为主要内容。他将“性”与“情”放在同等重要的层面,其人间观以“性情论”为核心。他以“天意”为中心来说明知识论的问题,认为人类获得知识的根据和知识对象都是由“天意”所决定的。普通百姓为了解天意,需要圣人的教化。代理天的圣人则是天子,如果天子否定或不实践“天意”,就会受到惩罚;反之,若实施善政,则受到奖赏。董仲舒通过强调可以进行赏罚的天意,试图建立对最高权力者进行牵制的政治机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说”与“大一统”的政治观相结合,重新确立了人间观。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性三品说
王道
教化论
人间观
知识论
Keywords
Dong
Zhongshu
the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the
theory
of
three
categories
of
hu
man
nature
benevolent
governance
theory
of
edification
view
on
the
world
theory
of
knowledge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祥瑞”思想的美学诠释
14
作者
陆纪君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55-59,共5页
文摘
“祥瑞”是董仲舒“天人感应”体系中的一个交接点,具有丰富的美学阐释空间。首先,就自身来看,“祥瑞”的自然性使其与人文性的“图谶”和“符箓”有别,它的强自然可感性使得形象思维发达的古人得以亲切接近并赋予其象征意义;然后,就基础来看,董仲舒系统阐述的以“气”为介质的“天人感应”哲学体系是“祥瑞”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最后,就宏观来看,“祥瑞”的产生与汉代国家政治有着密切联系,它为服务汉代大一统政治而产生,并广泛地体现在有汉以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中。
关键词
董仲舒
祥瑞
天人感应
汉代美学
Keywords
Dong
Zhongshu
propitious
omen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esthetics
of
the
Han
Dynasty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天人理论”对汉代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被引量:
2
15
作者
吴锋
机构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哲学系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2-30,共9页
文摘
政治合法性问题是历代统治者的忧虑,西汉初年也不例外。董仲舒为汉家天下的长治久安从天为主宰和天人感应中寻找合法性依据,他确立了"以人随君,以君随天"的理论基础,将君王的品德置于政治合法性讨论的核心,指出新王改制的本质是奉天行事,顺时而为是传统合法性的表现,行政制衡源于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三纲的确定源于阴阳虚实关系。总之董仲舒构建汉代政治统治合法性的思考在根本上是为时政寻找合法性的论证,为天下寻找安定的根源。
关键词
董仲舒
合法性
天人感应
品德
新王改制
顺时而为
五行
三纲
Keywords
Dong
Zhongshu
legitimacy
theory
of
the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moral
character
a
new
king’s
system
reform
doing
things
with
the
times
the
five
elements
the
three
cardinal
guiding
principles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向对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16
作者
臧明
机构
邢台学院历史系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4-40,共7页
文摘
西汉中期之后,外戚王氏擅政,刘氏政权岌岌可危。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向,为了打击王氏,匡正君王的得失,缓和社会矛盾,在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先秦诸家之典籍,并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进而结合西汉时期所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构建起了极具时代特色的"灾异学说"。刘氏的灾异思想虽充满了怪诞色彩,但刘向最终将其运用于现实的政治斗争,体现出了重民与治世二者兼采的思想特质。
关键词
刘向
董仲舒
阴阳五行
灾异
天人感应
Keywords
Liu
Xiang
Dong
Zhongshu
yin-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calamity
the
theory
of
the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哲学意义
康中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9
原文传递
2
天人感应的发生机理与运行过程——以《春秋繁露》、“天人三策”为文本依据
余治平
《衡水学院学报》
201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管子》天论浅析
朱玉周
高良荃
《管子学刊》
CSSCI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述评
汪高鑫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董仲舒给儒家的定位:宗教还是神学
谢遐龄
《衡水学院学报》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形上基础及其现代诠释
成中英
《衡水学院学报》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董仲舒天论的逻辑理路
石磊
《昆明学院学报》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天人感应的审美具象化——论庄子的“真人”思想
肖云恩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董仲舒人性论探微
聂萌
《衡水学院学报》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董仲舒的君子养生观与饮食思想
唐艳
《衡水学院学报》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之意象思维视角研究
金周昌
白立强
《衡水学院学报》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天人感应”新解
李国斌
《衡水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董仲舒的人间观
孙兴彻
《衡水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董仲舒“祥瑞”思想的美学诠释
陆纪君
《衡水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董仲舒“天人理论”对汉代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吴锋
《衡水学院学报》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刘向对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臧明
《衡水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