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在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2
1
作者 任战利 刘丽 +2 位作者 崔军平 肖晖 高胜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2-506,共5页
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控制着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与成藏。我国沉积盆地多为叠合盆地,热历史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热动力学背景、不同构造热演化历史类型的盆地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生油门限深度、油气主生烃期、成藏期次及历史明显不同。盆地... 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控制着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与成藏。我国沉积盆地多为叠合盆地,热历史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热动力学背景、不同构造热演化历史类型的盆地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生油门限深度、油气主生烃期、成藏期次及历史明显不同。盆地多期成藏是我国叠合盆地的一大特点,油气成藏的多期次性受控于烃源岩的多期次生烃,最终受控于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热演化史。现今的油气成藏期次研究方法很多,但不同方法原理不同,各有优点和局限性,构造热演化史的详细刻画是解决不同油气成藏研究方法存在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次 油气成藏 构造-热事件 热历史类型 构造热演化史 叠合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热演化史恢复 被引量:43
2
作者 任战利 崔军平 +7 位作者 李进步 王继平 郭科 王维 田涛 李浩 曹展鹏 杨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44-2056,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区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该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是寻找天然气的有利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热演化程度的确定及热演化历史的恢复一直是研究的难题.本文利用渭北隆起奥...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区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该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是寻找天然气的有利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热演化程度的确定及热演化历史的恢复一直是研究的难题.本文利用渭北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大量的沥青反射率测试资料,结合上覆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的镜质组反射率资料及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等古温标,恢复了渭北隆起的构造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古生界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奥陶系等效镜质组反射率普遍大于2.00%,处于过成熟干气阶段.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表明渭北隆起抬升冷却具有南早北晚的特点.南部奥陶系-下二叠统抬升早,约为102~107 Ma,北部自65 Ma以来抬升,主要抬升时期为40 Ma以来.渭北隆起自早白垩世晚期(102~107 Ma)以来开始隆升,40 Ma以来具有整体快速隆升的特点.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奥陶系经历的最大古地温是在早白垩世达到的,早白垩世发生过一期构造热事件,古地温梯度可达4.60℃/100 m,早白垩世是奥陶系烃源岩的主要生气期,生气期主要受构造热事件控制.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及热演化史的研究对渭北隆起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及天然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温 地温梯度 镜质组反射率 沥青反射率 裂变径迹 构造热事件 构造热演化史 渭北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构造热机制与成烃效应
3
作者 刘金萍 王改云 +4 位作者 简晓玲 朱传庆 胡小强 袁晓蔷 王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6-218,共13页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属于中新生代小型叠合断陷盆地,是我国海域勘探程度较低的一个盆地,对其经历的复杂构造-热演化史尚未有相关研究。本文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_o)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两种古温标进行多方法的热史模拟,获得了盆地中新生界...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属于中新生代小型叠合断陷盆地,是我国海域勘探程度较低的一个盆地,对其经历的复杂构造-热演化史尚未有相关研究。本文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_o)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两种古温标进行多方法的热史模拟,获得了盆地中新生界的热流史及地温梯度的变化,并恢复了盆地的剥蚀量及抬升剥蚀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盆地内烃源岩的热演化历史。结果表明,东部次盆地从中侏罗世至今,经历了古热流由高(75~90 mW/m^(2),120~100 Ma)到低(60 mW/m^(2),40 Ma),然后再升高至现今(70 mW/m^(2))的过程,且早期(100~70 Ma)降温缓慢,后期(70~40 Ma)降温快速。古地温梯度相应地呈现由高(34~36℃/km)到低(23℃/km),再升高(28℃/km)的变化趋势。东部次盆地晚白垩世之前的古地温梯度和古热流高于现今的地温梯度和热流,这与盆地由断陷阶段-坳陷阶段的演化过程一致。东部次盆地晚白垩世—始新世经历了较强的抬升剥蚀,地层的剥蚀厚度为1.0~1.5 km,在100~90 Ma地层沉积开始缓慢或停止,明显的剥蚀过程发生在85~40 Ma,其中70~40 Ma为快速剥蚀阶段。东部次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史影响了盆地内烃源岩的生烃过程。中上侏罗统两套烃源岩都存在早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生烃过程,在中部坳陷内的主体生烃坳陷,晚白垩世—始新世地层剥蚀厚度较小,且渐新世之后地层沉积厚度较大,现今能够达到的地温也越高,有利于烃源岩晚期生烃,证实了该盆地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应围绕主体生烃坳陷寻找有利成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次盆地 磷灰石裂变径迹 镜质体反射率 构造热演化史 成烃效应
下载PDF
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田涛 任战利 +5 位作者 吴晓青 马国福 张睿胜 杨智明 王维 王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74-2982,共9页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方法,探讨分析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发生的径迹年龄(AFTA)和长度(AFTL)分布特征,并通过反演法建立热史模型,恢复构造热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能至少经历了3期隆升过程...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方法,探讨分析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发生的径迹年龄(AFTA)和长度(AFTL)分布特征,并通过反演法建立热史模型,恢复构造热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能至少经历了3期隆升过程,分别发生在晚侏罗世末期((138.0±10)-135.8 Ma)、早白垩世晚期((116.0±8)-109.3Ma)和古近纪中晚期(52.0-29.4 Ma)。在时间演化上,新河组下段(J2x1)地层在盐场次凹和小湖子次凹具有相似性,但后者地层温度普遍高于前者,尤其在早白垩世,拥有更利于油气生成的地温环境。发生在180.0-146.7 Ma和130.5-100.0 Ma期间的2次增温过程与烃源岩热演化关系密切,地层温度可加热至72.0-135.0℃,是影响油气生成的关键阶段。构造热演化过程的研究为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了新的约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中—新生代 构造热事件 萨尔台凹陷 雅布赖盆地
下载PDF
Tectonic-Thermal Evolution History and Its Controls on Petroleum Geology of Weibei Uplift 被引量:2
5
作者 YANG Peng REN Zhanli +2 位作者 XIA Bin LIU Weiliang HUANG Qiangta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144-145,共2页
1 Introduction The Weibei Uplif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where is the stable block(the Ordos Block)in the north and the active belt(the QinlingOrogenic Belt)in the south(Ren et al,2014,201... 1 Introduction The Weibei Uplif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where is the stable block(the Ordos Block)in the north and the active belt(the QinlingOrogenic Belt)in the south(Ren et al,2014,2015).And the belt is separated from the Weihe basin.The Weibei uplift has a uniform crystalline basement with the Nor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a tectonic-thermal Evolution history and Its Controls on Petroleum Geology of Weibei Uplift
下载PDF
孔雀河斜坡与库鲁克隆起构造-热演化史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任战利 肖晖 +4 位作者 韩伟 梁宇 卿颖 腾志宏 史政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0-516,共7页
目的探讨孔雀河斜坡与库鲁克塔格隆起盆山关系及其构造热演化历史。方法利用构造解析、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及锆石裂变径迹分析等方法,研究孔雀河斜坡与库鲁克塔格隆起盆山关系及其构造热演化历史。结果孔雀河斜坡区中新生代以来表现... 目的探讨孔雀河斜坡与库鲁克塔格隆起盆山关系及其构造热演化历史。方法利用构造解析、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及锆石裂变径迹分析等方法,研究孔雀河斜坡与库鲁克塔格隆起盆山关系及其构造热演化历史。结果孔雀河斜坡区中新生代以来表现为平缓的斜坡,无明显的前陆拗陷。寒武—奥陶纪孔雀河地区及库鲁克塔格地区处于拉张环境,盆地原型为大陆裂谷盆地;志留—泥盆纪孔雀河地区为一种挤压环境,盆地类型为陆缘拗陷盆地;孔雀河地区侏罗纪呈现出陆内断陷盆地特征。库鲁克塔格隆起至少经历了两次隆升过程,分别是海西期和晚白垩世以来。结论孔雀河斜坡与库鲁克塔格隆起发育海西、燕山两期重要的构造运动,主构造变形期为早海西期,变形以褶皱及与之相伴的逆冲断裂为主要变形样式。盆山构造热演化史研究表明早海西期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达到最大埋深和最高热演化程度,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主生烃期为加里东晚期-早海西期。早海西期之后孔雀河斜坡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不具有二次生烃条件。孔雀河斜坡油气勘探方向应以形成于海西期且后期保存好的圈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孔雀河斜坡 库鲁克塔格隆起 盆山系统 裂变径迹 隆升时代 构造-热演化史
下载PDF
济阳坳陷煤系构造-热演化史对煤成气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丽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59-61,共3页
济阳坳陷古生界煤系地层发育,具备形成煤成气藏的条件。通过分析该区煤系地层构造-热演化史对煤成气生成、聚集的影响,指出二次生烃对煤成气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并依据地层构造史划分煤成气成藏模式,探索成藏规律,为煤成气勘探指明方向。
关键词 煤成气 构造-热演化史 生烃特征 成藏模式 二次生烃
下载PDF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新生代构造活动的年代学证据
8
作者 田鹏 杨周胜 +1 位作者 喻聪骏 孙滨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2期42-53,共12页
运用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哀牢山—红河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历史已获得众多成果,但尚未有从低温—中温—高温系统的角度构建热演化史过程的研究,断裂带左旋走滑的启动时间仍存在争议。总结了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中南段的年龄数据,通过分析认为... 运用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哀牢山—红河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历史已获得众多成果,但尚未有从低温—中温—高温系统的角度构建热演化史过程的研究,断裂带左旋走滑的启动时间仍存在争议。总结了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中南段的年龄数据,通过分析认为相同同位素体系厘定的年龄值从南东端到北西端变新,差异性减小;将研究区分为北、中、南3段,使用低温、中温、高温年龄构建时间-温度(T-t)变化曲线,热演化史表明断裂带经历了2期冷却历史,冷却速率和隆升剥蚀速率的时空变化记录了伸展应力自南向北依次传播、转换拉张强度在传递过程中逐渐减弱、断裂活动性明显减弱的过程;将断裂带构造活动划分为快速左旋走滑阶段(35~20 Ma)、左旋走滑逐渐减弱阶段(20~6 Ma)及右旋走滑阶段(6 Ma至今)。断裂构造活动反映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应力持续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中南段 同位素年龄 构造-热演化史
下载PDF
修武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对下寒武统页岩含气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宜润 姜振学 +6 位作者 刘伟伟 黄睿哲 张昆 程四洪 高之业 高凤琳 熊凤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4-51,共8页
构造热演化史可以确定泥页岩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成熟度状态及构造演化特征,对页岩含气性研究和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包裹体测温法、构造热演化法以及盆地模拟软件Petromod对修武盆地的热演化史和埋藏史进行研究和重建。修武盆... 构造热演化史可以确定泥页岩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成熟度状态及构造演化特征,对页岩含气性研究和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包裹体测温法、构造热演化法以及盆地模拟软件Petromod对修武盆地的热演化史和埋藏史进行研究和重建。修武盆地JY1井的剥蚀厚度计算结果为4 142.75 m;自晚古生代以来热流值经历了低—高—低的变化过程;王音铺-观音堂组页岩在早志留世(434 Ma)进入生烃门限,早志留世-中志留世(434-422 Ma)为生油阶段,晚志留世-早二叠世(422-265 Ma)为生湿气阶段,早二叠世-晚侏罗世(265-145 Ma)为生干气阶段;王音铺组-观音堂组页岩早期大量生烃、长期深埋、生气时间早和抬升时间早,使得JY1井王音铺组-观音堂组页岩含气量(0.28-0.93 m3/t)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武盆地 构造热演化史 含气性 生烃史 王音铺-观音堂组
下载PDF
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千玮 张遂安 +3 位作者 卢凌云 马雄强 夏立满 孙延明 《中国煤炭地质》 2017年第3期10-14,共5页
为了研究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需要恢复不同地史时期的古地温梯度、煤系古地温和古埋深。在分析研究各种已有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沁水盆地的实际,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恢复地热史的方法:即以现今地温梯度将今论古,通过古地温计... 为了研究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需要恢复不同地史时期的古地温梯度、煤系古地温和古埋深。在分析研究各种已有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沁水盆地的实际,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恢复地热史的方法:即以现今地温梯度将今论古,通过古地温计多重验证,不但考虑到地壳的冷却系数、不同构造单元内的区域地热场特征和差别,同时也将岩石的热物理性质体现到模式中去。根据恢复的地热史,模拟计算了镜煤反射率值。经与实测镜煤反射率值对比发现,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近似。说明这一方法可以恢复地史各个时期的古地温梯度及煤系古地温,同时大大提高了古地温梯度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构造热演化史 地热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