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实验性建筑的拼图——从理论话语到实践策略 被引量:33
1
作者 彭怒 支文军 《时代建筑》 2002年第5期20-25,共6页
本文从建筑“实验性”的基本内涵和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针对的主流实践和学术意识形态入手,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发展理解为一幅拼图,而没有建构关于中国实验性建筑发展的整体历史。作者不仅从时间线索上回顾了中国实验... 本文从建筑“实验性”的基本内涵和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针对的主流实践和学术意识形态入手,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发展理解为一幅拼图,而没有建构关于中国实验性建筑发展的整体历史。作者不仅从时间线索上回顾了中国实验性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从共时性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理论话语及其对应的建筑设计策略。比如建构、建造、非建构,建筑的地域性,都市主义,观念建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建造 非建构 建筑的地域性 都市主义 观念建筑
下载PDF
《建构文化研究》和《建筑建构学导论》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朱辰浩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32-35,共4页
从建构概念的诠释、理论到实践的论述、建筑的非物质性三个层面对两个建构学的经典文本——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建构文化研究》和查德·施瓦茨的《建筑建构学导论》——进行比较研究,并说明后者为当下理解建构学带来的新可... 从建构概念的诠释、理论到实践的论述、建筑的非物质性三个层面对两个建构学的经典文本——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建构文化研究》和查德·施瓦茨的《建筑建构学导论》——进行比较研究,并说明后者为当下理解建构学带来的新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概念 建构实践 比较研究 非物质性
下载PDF
“南京-苏黎世”之路——探寻建筑教育新体系的一段历程
3
作者 吴佳维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9,共9页
以早期参加“南京交流”计划的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教师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系研习的群体经历及交流前后在中国的一系列教学案例的演变为研究对象,梳理出“空间”“建造”2条线索下的观念转变及教学模式的发展,还原了在赫伯特&#... 以早期参加“南京交流”计划的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教师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系研习的群体经历及交流前后在中国的一系列教学案例的演变为研究对象,梳理出“空间”“建造”2条线索下的观念转变及教学模式的发展,还原了在赫伯特·克莱默教席的“基础设计”教学启迪下当代中国建筑教育与教学体系的重要转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交流” 赫伯特·克莱默 中国建筑教育 现代主义建筑 空间 建构 观念 教学法
原文传递
矿田构造变形岩相分类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吕古贤 张宝林 +11 位作者 胡宝群 王宗永 刘建民 郭涛 申玉科 韦昌山 许德如 杨兴科 焦建刚 王翠芝 毕珉峰 马立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69-1680,共12页
矿田相当于Ⅴ级成矿区带的地质找矿勘查对象,需要研究"构造与建造共生"的地质现象,建立相应的概念和野外观测方法,有别于"沉积构造岩相"、"岩浆岩相"、"变质岩相"、"大地构造相"、&q... 矿田相当于Ⅴ级成矿区带的地质找矿勘查对象,需要研究"构造与建造共生"的地质现象,建立相应的概念和野外观测方法,有别于"沉积构造岩相"、"岩浆岩相"、"变质岩相"、"大地构造相"、"构造岩相"、"构造相"等理论观点。在长期矿田构造和深部外围找矿实践基础上,研究提出"构造变形岩相"的地质概念。构造变形岩相被理解为"显示构造变形的那部分岩相",是喻示受构造影响的那部分(沉积、岩浆和变质地质作用的)岩相,是包含构造变形及建造特征的地质实体,或构造建造形迹。构造变形岩相,是岩石形变和相变密切共生的地质体,既能反映成岩地质环境又包含成岩物理化学条件,是一种适用于开展"构造结合建造"观测和分析的构造岩石单元。依据地质作用类型,划分了4种矿田构造变形岩相:沉积构造变形岩相、岩浆构造变形岩相、变质构造变形岩相和复成构造变形岩相。根据地质亚相,划分了矿田尺度的27类构造变形岩相。建立矿田构造变形岩相的观测和分析方法,不仅推动了构造结合建造的地质调查和研究,而且为矿田构造向矿田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构造变形岩相研究,用1∶1000~1∶50000不同精度,可以调查几十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的地质找矿问题,直接服务于已知矿床的深部外围找矿。地表结合中段大比例尺填图,三维刻画矿化岩相带的分布特征,成为圈定靶区的最佳途径。在"就矿找矿"的基础上,探讨了中距离找矿的预测方向--构造变形岩相界面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结合建造 构造变形岩相 构造变形岩相概念 构造变形岩相分类
下载PDF
追忆李四光对防震减灾的贡献,以系统整体观指导防震应急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庆华 杜建军 周显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5-391,共7页
笔者在追忆李四光地震科学和防震减灾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系统整体观指导防震应急的新论点,包括:运用地壳运动整体观研究地震规律;应用地震预测整体观进行地震预测;划分活动性构造体系,研究构造活动性;加强综合监测,研究各种地震... 笔者在追忆李四光地震科学和防震减灾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系统整体观指导防震应急的新论点,包括:运用地壳运动整体观研究地震规律;应用地震预测整体观进行地震预测;划分活动性构造体系,研究构造活动性;加强综合监测,研究各种地震前兆和相关的自然变异的发展趋势;圈定地震风险区,制定防震应急预案等。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构造体系 地震风险区 地壳运动 地震预测整体观
下载PDF
构造体系——关于地质构造相干组合的学说
6
作者 许至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1-88,共8页
“构造体系”是1929年李四光教授提出的概念和术语。随后的年代中,李四光以构造体系为核心,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这种理论去解决我国资源和地质灾害的一些重大问题。构造体系把地质构造作为有相干关系的组合来认识,这与现代系统科学的看... “构造体系”是1929年李四光教授提出的概念和术语。随后的年代中,李四光以构造体系为核心,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这种理论去解决我国资源和地质灾害的一些重大问题。构造体系把地质构造作为有相干关系的组合来认识,这与现代系统科学的看法是一致的。因此构造体系是我们应该珍视和继承的科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体系 系统科学 新构造观
下载PDF
“空间、建构与设计教学研究”工作坊设计实践——一种新的设计及教学方法的尝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彧 朱渊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3,共4页
介绍2010年东南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办的"空间、建构与设计教学研究"工作坊的设计实践,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了"空间-建构"设计方法的操作过程及设计内容—概念、抽象、材料、建造等4个阶段。通过对设计过程的... 介绍2010年东南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办的"空间、建构与设计教学研究"工作坊的设计实践,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了"空间-建构"设计方法的操作过程及设计内容—概念、抽象、材料、建造等4个阶段。通过对设计过程的思考,指出其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建构 设计方法 教学方法 概念 抽象 材料 建造
原文传递
地洼学说的理论结构和发展纲领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国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1年第5期16-24,共9页
地洼学说(活化区理论)自1956年诞生以来,经受过35年的实践检验,已发展成为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和两个衍生学科的理论体系。它的理论结构是以第一个组成部分,即大陆地壳中发生于地台阶段之后,与地槽区不同特征的一种新型活动区—活化区即地... 地洼学说(活化区理论)自1956年诞生以来,经受过35年的实践检验,已发展成为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和两个衍生学科的理论体系。它的理论结构是以第一个组成部分,即大陆地壳中发生于地台阶段之后,与地槽区不同特征的一种新型活动区—活化区即地洼区概念为内核,保护层为其余的组成部分和衍生学科,即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递进(地洼)成矿理论、壳体概念和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以及构造地球化学和成矿构造学。 地洼学说是属于作者建立的“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范畴,它的发展纲领应是运用“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法”的研究方法,贯彻理论实践并重和切合生产需要的学术路线,采用充实和加固内核以及调整某些保护层的方式,按照自我完善与学百家之长相结合的原则,研究领域包括学说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它以解决实际问题。 内核的充实和加固包括两个方面;(1)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地洼区的鉴别依据、类型划分、形成时代、分布地区、地壳运动等方面的问题。(2)实用方面的研究,例如运用区域地质、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地热、水文地质、地貌、新构造等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洼学说 成矿 规律
下载PDF
泛型Web服务组合规范和验证
9
作者 翟洁 邵志清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1年第11期64-68,187,共6页
面向概念设计技术也称为泛型设计技术,可以将一般服务组合的共同性质进行提取形成泛型形式,并在抽象级别进行验证,其主要目标是提高规范的可重用性和简化验证的需要。基于概念描述语言Tecton定义了泛型服务组合的形式化规范,然后应用结... 面向概念设计技术也称为泛型设计技术,可以将一般服务组合的共同性质进行提取形成泛型形式,并在抽象级别进行验证,其主要目标是提高规范的可重用性和简化验证的需要。基于概念描述语言Tecton定义了泛型服务组合的形式化规范,然后应用结构化归纳法验证规范的完备性。并通过与其他过程定义的形式化方法的比较,说明了面向概念设计技术可重用性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泛型 tecton 结构化归纳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