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盆地超压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8
1
作者 赵靖舟 李军 徐泽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3-998,共26页
近十多年来,超压成因研究在国际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1)将超压按照成因分为5种类型:不均衡压实、流体膨胀、成岩作用、构造挤压、压力传递;其中流体膨胀超压的成因包括生烃作用、油裂解气、水热膨胀等,成岩作用则包括... 近十多年来,超压成因研究在国际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1)将超压按照成因分为5种类型:不均衡压实、流体膨胀、成岩作用、构造挤压、压力传递;其中流体膨胀超压的成因包括生烃作用、油裂解气、水热膨胀等,成岩作用则包括蒙脱石—伊利石转化作用等。(2)总结提出了6种超压成因判识方法,包括测井曲线组合分析法、鲍尔斯法(加载-卸载曲线法)、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孔隙度对比法、压力计算反推法以及综合分析法。(3)随着实证超压成因研究方法的逐渐广泛应用,许多被普遍认为属于不均衡压实成因的超压已被完全或部分否定,生烃作用作为超压成因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正在得到愈来愈多证实,黏土矿物成岩作用特别是蒙脱石—伊利石转化作用对超压形成的重要性也已受到重视,构造挤压和压力传递成因的超压得到进一步确认,而且现已发现许多盆地或地区的超压可能为复合成因。(4)不同的岩性其超压成因往往有别:就泥质岩而言,烃源岩与非烃源岩的超压成因常常不同,通常烃源岩内发育的超压大多与生烃作用密切相关,有时成岩作用也具有重要贡献;非烃源岩内所发育的超压多与不均衡压实、成岩作用或压力传递等有关;砂岩等渗透性岩层的超压则多为压力传递成因。(5)对于烃源岩层段的超压成因分析而言,由于有机质含量对密度、声波等测井参数具有明显影响,因此在运用这些测井资料分析烃源岩层段的超压成因时,需要进行有机质含量校正,校正前后超压成因的分析结果往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成因 进展 不均衡压实 流体膨胀 成岩作用 构造挤压 压力传递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异常高压的成因分析及其定量评价 被引量:66
2
作者 王震亮 张立宽 +1 位作者 施立志 孙明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63,共9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 2气田自始新统以下地层内砂岩储层的实测压力梯度为 1.8~ 2 .1MPa/10 0 m,过剩压力达 30~ 35 MPa,表现为明显的异常高压。前人认为超压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构造挤压作用 ,此外还有高压天然气的注入、构造抬升等因...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 2气田自始新统以下地层内砂岩储层的实测压力梯度为 1.8~ 2 .1MPa/10 0 m,过剩压力达 30~ 35 MPa,表现为明显的异常高压。前人认为超压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构造挤压作用 ,此外还有高压天然气的注入、构造抬升等因素 ,基本不存在欠压实作用。本文首先总结了各种成因机制的可能性 ,以此为依据 ,定量评价了气柱浮力、欠压实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等因素对砂岩内异常高压的贡献 ,并提出了克拉 2气田超压形成的概念模式。研究发现 ,该气田不同深度间的过剩压力差异完全是气柱浮力引起的 ,但气柱浮力对超压的贡献不超过 10 % ;明确指出欠压实作用肯定存在 ,且对砂岩中超压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其贡献一般为 2 0 %~ 30 % ,部分层段高达 4 0 %~ 5 0 % ;从构造压实作用机理出发 ,分三种情况讨论了构造挤压对流体增压的影响 ,认为构造应力能够传递给流体的最大压力为侧向上的最大主应力与沉积压实阶段的上覆负荷之差 ,其对本地区超压的贡献最大可达 4 0 %~ 5 0 % ,部分层段仅 2 0 %~ 30 %。克拉苏地区超压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 (概念模式 )为 :首先因欠压实作用而出现超压 ,形成了封闭体系 ;其次为天然气的快速注入 ;而康村期 (N1 - 2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2气田 塔里木盆地 异常高压 定量评价 成因分析 欠压实作用 挤压作用 概念模式 超压形成 构造挤压 最大主应力 压力梯度 砂岩储层 库车坳陷 过剩压力 构造抬升 成因机制 压力差异 作用机理 最大压力 构造应力 封闭体系
下载PDF
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37
3
作者 张凤奇 王震亮 +1 位作者 赵雪娇 宋玉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9-747,共9页
通过对间接估算和地层测试获取的地层压力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实际地质资料和前人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并估算了主要超压机制对现今超压的贡献,探讨了异常高压形成过程及其与天然气藏形成的关系。... 通过对间接估算和地层测试获取的地层压力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实际地质资料和前人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并估算了主要超压机制对现今超压的贡献,探讨了异常高压形成过程及其与天然气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均衡压实、构造应力和超压传递作用为迪那2气田异常高压的主要形成机制,其中断裂的垂向开启和褶皱形成引起的超压传递作用是最主要原因。迪那2气藏的形成与气藏内异常高压的形成具有同步性,康村期的早期油气充注时,储层基本为正常压力系统;库车沉积期快速的沉积作用产生了压实不均衡作用,形成了约5~10MPa的过剩压力;库车组剥蚀期到第四纪,在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下,断裂幕式开启形成的垂向超压传递作用、褶皱形成引起的侧向超压传递作用和水平的构造应力作用,极大地增大了储层中异常压力的幅度,形成了约40~50MPa的过剩压力,该时期为迪那2气田超高压及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超压传递 构造挤压 迪那2气田 库车坳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储层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及演化特征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凤奇 鲁雪松 +4 位作者 卓勤功 钟红利 张佩 魏驰 刘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4-1016,共13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挤压强烈,导致其下组合储层超压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复杂。综合地层压力和实际地质资料,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超压的测井响应特征和砂岩、泥岩的综合压实特征;结合改进的超压识别图版和声发射测定的... 准噶尔盆地南缘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挤压强烈,导致其下组合储层超压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复杂。综合地层压力和实际地质资料,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超压的测井响应特征和砂岩、泥岩的综合压实特征;结合改进的超压识别图版和声发射测定的古应力等,确认了研究区下组合储层超压的主要形成机制;结合构造应力和垂向载荷双重压实作用的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各超压形成机制的演化特征和对现今超压形成的贡献。结果表明,构造挤压作用是研究区下组合储层超压形成的最主要成因,其次为垂向上的不均衡压实作用及沿断裂的垂向和沿砂体的侧向超压传递作用。古近纪以来到塔西河期,垂向上的不均衡压实作用在研究区部分地区开始形成,该增压作用对四棵树凹陷东部和第三排构造带东部深层下组合齐古组强超压形成的贡献分别为1.4%和33.3%;塔西河末期以来,持续的强烈构造挤压作用引起了研究区下组合储层压力快速增加,该增压作用对四棵树凹陷东部和第三排构造带东部下组合齐古组强超压形成的贡献分别为65.8%和50.8%;独山子末期以来特别是第四纪,背斜的形成和断裂的开启引起下组合深层储层形成了快速的超压传递增压,该增压作用对四棵树凹陷东部和第三排构造带东部下组合齐古组强超压形成的贡献分别为32.8%和1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挤压 超压传递 深层 异常高压 下组合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构造挤压对库车坳陷异常地层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曾联波 周天伟 吕修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1-475,共5页
库车坳陷异常高压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中部克拉苏-东秋-迪那构造带的地层压力系数在2.0以上,往南北两侧递减。异常高压的分布和古近系的膏盐岩分布密切相关,巨厚的膏盐层盖层是形成异常高压的重要条件。喜马拉雅晚期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是... 库车坳陷异常高压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中部克拉苏-东秋-迪那构造带的地层压力系数在2.0以上,往南北两侧递减。异常高压的分布和古近系的膏盐岩分布密切相关,巨厚的膏盐层盖层是形成异常高压的重要条件。喜马拉雅晚期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是库车坳陷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地层压力和过剩地层压力与最大构造主应力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构造抬升对该区异常高压形成的影响较小。异常高压对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库车坳陷形成大型油气藏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挤压 库车坳陷 油气勘探 含油气盆地 异常高压
下载PDF
沉积盆地超压体系划分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量:27
6
作者 孙冬胜 金之钧 +2 位作者 吕修祥 杨明慧 周新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20,38,共8页
以生成油气的烃源岩为线索 ,依据超压成因的主控因素 ,将沉积盆地中超压体系划分为两类 :即深部超压体系及浅部超压体系。前者具有成熟至过成熟的烃源岩 ,超压分布广 ,尤其是在中新生代盆地 ;而后者缺乏成熟的烃源岩 ,且分布局限 ,一般... 以生成油气的烃源岩为线索 ,依据超压成因的主控因素 ,将沉积盆地中超压体系划分为两类 :即深部超压体系及浅部超压体系。前者具有成熟至过成熟的烃源岩 ,超压分布广 ,尤其是在中新生代盆地 ;而后者缺乏成熟的烃源岩 ,且分布局限 ,一般仅见于前陆盆地 ,也就是在前陆盆地存在双超压体系。深部超压体系的形成与生烃作用密切相关 ,其他因素只是促使压力的进一步增大 ,而上部超压体系的形成则是后期构造侧向挤压的结果。正确区分两类超压体系 ,对于探讨油气生成、运移及聚集成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油气勘探的角度分析 ,深部超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它是油气生成的化学反应炉 ,油气运移的原动力 ,并决定油气的运移相态、方式及成藏特征等。深部超压体系一般难以成藏 ,但构造抬升或断裂作用使原有的温压平衡系统遭受破坏时也可以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超压体系 浅部超压体系 封盖层 烃源岩 构造挤压 油气运聚成藏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地层压力演化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27
7
作者 郭迎春 庞雄奇 +2 位作者 陈冬霞 冷济高 田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6-433,共8页
以川西坳陷中段现今地层压力分布、测井资料分析及超压成因机制探讨为基础,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恢复该地区的地层压力演化史,讨论增压机制的阶段差异性、不同机制增压幅度的差异性以及压力演化对天然气运移聚集成藏的控... 以川西坳陷中段现今地层压力分布、测井资料分析及超压成因机制探讨为基础,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恢复该地区的地层压力演化史,讨论增压机制的阶段差异性、不同机制增压幅度的差异性以及压力演化对天然气运移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超压的主要成因机制有欠压实作用(晚三叠世早期—侏罗纪末)、生烃作用(早侏罗世末—新近纪)和构造挤压作用(白垩纪至今),构造挤压和生烃作用是现今须家河组超压的主要成因。侏罗系超压的主要成因是超压传递作用,主要发生在白垩纪以来构造活动强烈时期。超压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超压产生的裂缝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输导和超压驱动促使了侏罗系"远源次生气藏"的形成。侏罗系压力系数高值区和须家河组中高超压带是该区今后勘探优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压力 欠压实 生烃增压 构造挤压 超压传递 成藏 川西坳陷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异常流体压力的主要形成机制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震亮 李耀华 张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50,共8页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异常压力发育。立足川西地区现今储层内实测地层压力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了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在异常压力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川西地区上三叠统的沉积作用和岩性组合有助于形成欠压实作用。来自综...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异常压力发育。立足川西地区现今储层内实测地层压力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了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在异常压力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川西地区上三叠统的沉积作用和岩性组合有助于形成欠压实作用。来自综合压实曲线的证据表明,上三叠统内欠压实作用仍然存在,并自侏罗纪末开始引起了较大幅度的异常压力。因须家河组渗透性较差,生烃作用特别是天然气的大量生成极有可能导致地层压力的快速增长,但具体幅度取决于欠压实增压的持续时间和流体体系的封闭程度等因素。在构造应力充分释放区,构造挤压作用难以引起流体增压;而在应力缓慢释放区,处于较为封闭体系内的流体承担着大部分上覆负荷,构造挤压引起的流体增压所起的贡献占流体异常压力实测值的80%~100%。构造挤压增压的影响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流体压力 欠压实作用 生烃作用 构造挤压作用 压力成因 上三叠统 川西地区
下载PDF
库车坳陷纵向压力结构与异常高压形成机理 被引量:18
9
作者 柳广弟 王雅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9-31,共3页
库车坳陷异常压力十分发育,根据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变化特征,把该坳陷纵向压力结构划分为5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压力带:正常压力带、第一压力过渡带、第一超压带、第二压力过渡带和第二超压带。各压力过渡带压力梯度明显超过... 库车坳陷异常压力十分发育,根据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变化特征,把该坳陷纵向压力结构划分为5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压力带:正常压力带、第一压力过渡带、第一超压带、第二压力过渡带和第二超压带。各压力过渡带压力梯度明显超过静水压力带和超压带,具有高声波时差的特征,在地质上基本都是区域性盖层;在超压带中,气藏的剩余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对坳陷内主要圈闭实测剩余压力与盖层厚度、构造挤压强度、烃源岩排烃强度、埋藏深度的变化(埋藏和剥蚀)等地质因素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构造挤压和流体充注是目前库车坳陷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而膏盐盖层的厚度对超压的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异常高压 盖层 构造挤压 排烃
下载PDF
构造挤压对砂岩储层垂向分布差异的控制——以库车前陆冲断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宪彰 毛亚昆 +4 位作者 钟大康 李勇 能源 孙海涛 刘云龙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1-599,共9页
利用测井、岩心、薄片及孔渗数据,对库车前陆冲断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特征进行垂向对比分析发现,由上到下,储层物性显著变差。通过分析构造应力与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表明,构造挤压作用下,地层褶皱变形,由上到下,从... 利用测井、岩心、薄片及孔渗数据,对库车前陆冲断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特征进行垂向对比分析发现,由上到下,储层物性显著变差。通过分析构造应力与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表明,构造挤压作用下,地层褶皱变形,由上到下,从局部张应力过渡为压扭应力,应力值逐渐增大;上部发育张裂缝,裂缝数量多、开度大,下部发育剪裂缝,裂缝数量少、开度小;受构造应力与裂缝影响,由上到下,储层压实增强,压实减孔量相差2%~3%,溶蚀变弱,溶蚀增孔量相差1%~2%,从而造成储层物性垂向分异。因此,储层垂向差异分布受构造挤压显著控制。认识构造挤压对储层垂向分布的控制,对深入理解成岩控制因素及预测挤压型盆地有利储层发育层段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 储层 构造挤压 成岩作用 控制因素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超压发育特征、成因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鲁雪松 赵孟军 +4 位作者 张凤奇 桂丽黎 刘刚 卓勤功 陈竹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9-870,共12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地层超压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差异分布问题,开展超压成因判识、超压演化模拟研究。利用实测地层压力、钻井液密度、测井等资料和超压成因判识及超压演化模拟技术,分析超压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分布规律,讨论不...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地层超压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差异分布问题,开展超压成因判识、超压演化模拟研究。利用实测地层压力、钻井液密度、测井等资料和超压成因判识及超压演化模拟技术,分析超压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分布规律,讨论不同构造带超压成因机制及超压在纵横向上差异分布的原因,探讨超压发育演化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准南前陆冲断带超压在纵向上多层系发育、越深超压规模越大,横向上超压在山前带最不发育,褶皱背斜带最发育、斜坡区较发育。超压差异分布主要受控于不同区带的不均衡压实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强度的差异。沟通深部超压层系的断层造成的超压传递作用对该区超压幅度的进一步增大有重要贡献。超压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在:当强超压形成于储集层致密化之前,超压对深层储集层物性具有一定保持作用,拓展了深层—超深层的勘探深度;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和下白垩统吐谷鲁群超压泥岩盖层之下是油气规模富集的主要场所;在总体超压的背景下,超压强度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油气富集与保存,压力系数以1.6~2.1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超压成因 构造挤压 超压传递 油气成藏 前陆冲断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增压定量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凤奇 王震亮 +3 位作者 宋岩 赵孟军 柳少波 方世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共7页
依据构造压实作用机制,对真实地层条件下构造挤压增压的定量评价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库车坳陷主要构造带封闭系数的评价和喜马拉雅晚期最大主应力的分布模拟,对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引起的流体增压及其贡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喜马拉... 依据构造压实作用机制,对真实地层条件下构造挤压增压的定量评价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库车坳陷主要构造带封闭系数的评价和喜马拉雅晚期最大主应力的分布模拟,对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引起的流体增压及其贡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挤压增压幅度及其贡献在克拉苏地区最大,增压幅度为10~13 MPa,增压贡献为25%~30%;克深地区、东秋地区次之,增压幅度为6~10 MPa,增压贡献为12%~25%;大北地区、迪那地区增压幅度较小,普遍小于3 MPa,增压贡献一般小于5%;塔北隆起英买力地区构造挤压对流体不增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库车坳陷 构造挤压 定量评价 新方法
下载PDF
构造挤压对碎屑岩储层破坏程度的定量表征——以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史超群 许安明 +9 位作者 魏红兴 胡春雷 张星 张文 莫涛 张慧芳 周露 史玲玲 朱文慧 陈维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沿东西方向埋深相差小于1 km,但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差异大。储层平均孔隙度相差3倍,渗透率至少相差一个数量级。自西向东,微孔隙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粒间孔逐渐增加。研究区内构造应力对储层有重要... 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沿东西方向埋深相差小于1 km,但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差异大。储层平均孔隙度相差3倍,渗透率至少相差一个数量级。自西向东,微孔隙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粒间孔逐渐增加。研究区内构造应力对储层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自西向东选取迪北102井、依南5井、吐孜4井和吐东2井阿合组粗粒长石岩屑砂岩样品开展分析,探讨了一种既考虑岩石表观体积变化、又考虑杂基体积变化的模型来定量分析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程度。结合埋藏史分析和平衡剖面恢复,用深时指数和伸缩率参数开展回归分析,区分出横向挤压和垂向压实对储层的破坏程度,比较了构造挤压作用对储层孔隙空间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依奇克里克构造带自西向东阿合组储层的压实减孔率逐渐减小;构造挤压减孔在压实减孔中占比呈两侧高、中部低;构造裂缝对储层的改善程度远远小于构造挤压对储层的破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依奇克里克构造带 侏罗系阿合组 构造挤压 碎屑岩储层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构造隆幅影响因素及与油气藏形成关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夏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7,共5页
为了搞清松辽盆地构造形成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利用差异压实构造和反转构造理论,从构造隆起的基底凸起、构造挤压和差异压实3个主要影响因素出发,对松辽盆地6个构造的影响因素及每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研究构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为了搞清松辽盆地构造形成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利用差异压实构造和反转构造理论,从构造隆起的基底凸起、构造挤压和差异压实3个主要影响因素出发,对松辽盆地6个构造的影响因素及每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研究构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大部分正向构造基本都是砂岩发育区,差异压实作用形成雏形后,再经构造反转使构造的隆起幅度加大定型,反转构造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构造隆起幅度越大,越有利油气藏形成,构造运动趋缓时就是油气藏定型时期;朝阳沟—长春岭背斜地区油源来自三肇凹陷;古龙西地区塔66井区油气高产与同生断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构造隆起 构造挤压 差异压实 生长断层
下载PDF
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凤奇 王震亮 +1 位作者 范昌育 赵雪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6,235,共10页
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挤压强烈,流体动力分布复杂。为分析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模拟了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最大主压应力的分布;利用建立的构造挤压增压模型,评价了库车坳陷主要构造带喜马拉雅期构造挤压增压;将沉积... 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挤压强烈,流体动力分布复杂。为分析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模拟了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最大主压应力的分布;利用建立的构造挤压增压模型,评价了库车坳陷主要构造带喜马拉雅期构造挤压增压;将沉积型超压和构造挤压增压加以叠合,获得了库车坳陷目的层的压力演化历史,并恢复出气势的演化历史;在构造应力场和流体动力恢复的基础上,分析了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及天然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在构造强烈活动期,构造挤压改变了流体动力的大小,流体动力的增大增强了天然气的运移动力,有利于天然气运移,流体动力的减小减弱了天然气的运移动力,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构造挤压也改变了流体动力的方向,构造挤压作用下,使局部圈闭成为相对低势区,成为天然气运移的指向区;较强流体动力指向上的弱流体动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挤压 流体动力 构造应力场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准南前陆冲断带下组合泥岩盖层封盖能力 被引量:10
16
作者 卓勤功 雷永良 +2 位作者 边永国 陈竹新 胡瀚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下组合白垩系和侏罗系泥岩盖层区域上分布稳定,排替压力高,且普遍发育流体异常高压,具备很强的封盖能力,但前陆冲断带晚期强烈构造挤压对盖层封盖能力的破坏不容忽视。泥岩三轴挤压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下组合白垩系和侏罗系泥岩盖层区域上分布稳定,排替压力高,且普遍发育流体异常高压,具备很强的封盖能力,但前陆冲断带晚期强烈构造挤压对盖层封盖能力的破坏不容忽视。泥岩三轴挤压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深部厚层均质泥岩抗压强度高、封盖能力强;挤压作用下不同倾角泥岩层具有塑性、脆性和脆性—塑性周期性变化3种变形方式。结合准南前陆冲断带下组合泥岩层的地质条件和实例解剖,将准南前陆冲断带泥岩盖层划分为4个区域,不同区域泥岩盖层封盖能力动态演化控制了准南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前陆冲断带 泥岩盖层 封盖能力 构造挤压 脆性 塑性
下载PDF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白垩纪—新近纪构造挤压作用与储层关系的新表征:镜质体反射率与颗粒填集密度 被引量:10
17
作者 高志勇 胡永军 +2 位作者 张莉华 朱如凯 郭宏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36-1352,共17页
镜质体反射率Ro是构造挤压作用对砂砾岩储集体产生热效应的重要反映,颗粒填集密度则是二者关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准噶尔南缘白垩系—古近系样品镜质体反射率Ro的分析,结合白垩系—新近系霍001井等14口井76块样品统计颗粒填集密度分布... 镜质体反射率Ro是构造挤压作用对砂砾岩储集体产生热效应的重要反映,颗粒填集密度则是二者关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准噶尔南缘白垩系—古近系样品镜质体反射率Ro的分析,结合白垩系—新近系霍001井等14口井76块样品统计颗粒填集密度分布规律与储层微观镜下研究,认为构造挤压作用对砂砾岩储集性的影响具有如下演化特征:白垩纪Ro值具有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特点,颗粒填集密度平面分布规律与其相近,表明位于前陆冲断带东部呼图壁地区储集层受构造侧向挤压影响较为强烈,西段的西湖—独山子地区储集层受构造影响弱,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博格达山隆升造成了这一结果。古近纪镜质体反射率Ro与颗粒填集密度展布与白垩纪显著不同,具有由冲断带中远端(第二、三排构造)安集海—玛纳斯—吐谷鲁背斜区向冲断带近端(第一排构造)与前渊带南北两方向降低趋势,表明古近纪储集层受构造侧向挤压影响弱,转变为主要受地层埋藏热效应影响。由于中新世以来的北天山强烈隆升,颗粒填集密度与古地温展布特点反映了储集层由古近纪主要受埋藏热效应影响,转变为受构造侧向挤压的影响。白垩系砂砾岩孔隙度与镜质体反射率Ro、颗粒填集密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也与成岩作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古近系镜质体反射率Ro、颗粒填集密度与砂砾岩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由此预测了准噶尔南缘较有利储层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颗粒填集密度 准噶尔南缘 前陆盆地 构造挤压 储集性
下载PDF
基于薄板理论的碳酸盐岩地层压力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余夫 金衍 +3 位作者 陈勉 卢运虎 牛成成 葛伟凤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61,共5页
现有碳酸盐岩地层压力检测方法均存在不足,因此,为保证Y油田F地层碳酸盐岩地层的钻井安全,开展了碳酸盐岩地层压力的检测方法研究。基于薄板理论,考虑体积弹性模量的影响,结合碳酸盐岩特征,建立了构造挤压条件下的地层压力地质力学识别... 现有碳酸盐岩地层压力检测方法均存在不足,因此,为保证Y油田F地层碳酸盐岩地层的钻井安全,开展了碳酸盐岩地层压力的检测方法研究。基于薄板理论,考虑体积弹性模量的影响,结合碳酸盐岩特征,建立了构造挤压条件下的地层压力地质力学识别模型;通过分析F地层碳酸盐岩的地质构造、异常高压及测井响应特征分布规律,结合排除法研究了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形成的碳酸盐岩地层压力检测方法在Y油田F层进行了实例应用。F层小断层发育,纵波速度在5 500m/s左右;FU层和FL层的地层压力系数分别约为1.45和1.30;FU层岩石骨架变形量大于FL层,构造挤压是异常高压产生的主要成因机制。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检测值与SFT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0%;地层压力随构造变形曲率、地层压力系数、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泊松比的增大而减小,且呈线性关系。研究认为,基于薄板理论的碳酸盐岩地层压力检测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检测由构造挤压作用下的碳酸盐岩地层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构造挤压 异常高压 薄板理论 弹性模量 地层压力检测
下载PDF
不同动力学机制共同制约下的储层压实效应特征——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储层研究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韩登林 赵睿哲 +1 位作者 李忠 李维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1-248,共8页
在垂向压实和侧向压实的双重动力学机制叠加下,库车坳陷白垩系碎屑岩储层展现出的压实效应,无法用传统单一的垂向压实理论来解释。通过详实的成岩特征显微统计分析,梳理出了垂向(埋深)压实和侧向(构造)压实分别对于研究层段的压实效应... 在垂向压实和侧向压实的双重动力学机制叠加下,库车坳陷白垩系碎屑岩储层展现出的压实效应,无法用传统单一的垂向压实理论来解释。通过详实的成岩特征显微统计分析,梳理出了垂向(埋深)压实和侧向(构造)压实分别对于研究层段的压实效应。研究层段的压实效应主要由垂向压实造成,侧向压实造成的压实效应相对较弱;侧向压实减孔量占总压实减孔量的比例并不与构造应力本身的大小呈明显的正比关系,侧向构造应力施压的时间与储层垂向埋藏压实程度之间的时间配置关系、构造挤压应力的大小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构造应力对于储层的侧向压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成岩作用 压实作用 构造应力 埋藏深度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构造挤压作用下的天然气运聚效应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凤奇 王震亮 +3 位作者 宋岩 赵孟军 范昌育 赵雪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8-276,共9页
以克拉2气田为例,探讨了喜马拉雅晚期强烈构造挤压作用下天然气的运聚效应。构造挤压引起流体压力的快速增加,打破前期相对稳定的流体势场;断裂带为相对低应力区,不增压或与周围岩层相比增压相对小,成为相对低势区,岩层中的天然气向断... 以克拉2气田为例,探讨了喜马拉雅晚期强烈构造挤压作用下天然气的运聚效应。构造挤压引起流体压力的快速增加,打破前期相对稳定的流体势场;断裂带为相对低应力区,不增压或与周围岩层相比增压相对小,成为相对低势区,岩层中的天然气向断裂处汇聚,使断裂带势能增大;构造挤压使地层发生破裂和已有断裂开启,同时垂向上气势梯度也大幅度增大,深部天然气沿断裂的垂向运移动力得以增强,断裂带处汇聚天然气沿开启断裂向上部地层快速运移,并侧向充注区域性盖层下的砂体,最终在构造挤压作用下的相对低气势区聚集。喜马拉雅晚期以来库车前陆逆冲带盐下断背斜、背斜构造挤压作用下为相对低气势区,油源断裂发育,构造强烈活动使断裂开启,垂向上气势梯度大幅度增大,保存条件较好,为喜马拉雅晚期以来天然气有利聚集区。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挤压强烈,对天然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前陆盆地构造挤压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研究,对指导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挤压 流体动力 前陆盆地 天然气运聚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