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面沉降研究的新进展与面临的新问题 被引量:83
1
作者 刘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73-278,共6页
通过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历史概述 ,介绍了多方面的地面沉降原因。由于地下支撑物的移动导致地面标高损失是目前对地面沉降概念或原理的最新概括和总结。文章从监测技术、信息系统、图件编制、预测计算、损失评估和防治措施等方面概括了... 通过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历史概述 ,介绍了多方面的地面沉降原因。由于地下支撑物的移动导致地面标高损失是目前对地面沉降概念或原理的最新概括和总结。文章从监测技术、信息系统、图件编制、预测计算、损失评估和防治措施等方面概括了中国近年来地面沉降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同时提出淤泥质软土沉降问题、深部土层沉降问题、工程性沉降问题、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的严重性和系统性问题、地面沉降引起的全国性防汛能力降低问题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探测技术是中国当前地面沉降研究面临的新问题。最后指出 ,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 2 1世纪上半叶 ,中国东部的地面沉降问题将更大、更多、更复杂 ,需要认真规划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监测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 原因
下载PDF
国内细支卷烟加工工艺现状 被引量:54
2
作者 张大波 孔臻 +6 位作者 吴硕 马明 刘朝贤 席年生 郑茜 刘欢 米强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了解国内细支卷烟加工工艺现状,对烟草行业主要细支卷烟生产企业的工艺流程、制丝过程参数及过程质量、产品物理及烟气质量、消耗状况等方面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与常规卷烟相比,细支卷烟配方中梗丝、再造烟叶丝、膨胀叶丝应用... 为了解国内细支卷烟加工工艺现状,对烟草行业主要细支卷烟生产企业的工艺流程、制丝过程参数及过程质量、产品物理及烟气质量、消耗状况等方面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与常规卷烟相比,细支卷烟配方中梗丝、再造烟叶丝、膨胀叶丝应用较少,切丝宽度小,制丝过程烟丝筛分和卷接过程梗签剔除强度较大。(2)细支卷烟吸阻普遍较大,烟支质量、吸阻、硬度稳定性较差;烟气质量指标稳定性较好,优于常规卷烟控制水平。(3)细支卷烟卷接设备有效作业率低,故障率高,加工过程原料损耗较大,烟叶有效利用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卷烟 加工工艺 过程参数 过程质量 产品质量 过程损耗 原料消耗 设备性能
下载PDF
电力网电能损耗在线管理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崔风亮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电力网 电能损耗 在线管理系统 电力系统 自动化
下载PDF
钢铁制造流程“界面”技术与界面能量损失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周继程 上官方钦 +3 位作者 丁毅 郦秀萍 韩伟刚 郭玉华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9-106,共8页
从钢铁制造流程的特点出发,阐述了"界面"技术的必要性及"界面"技术的内涵,并指出炼铁-炼钢"界面"、炼钢-连铸"界面"和连铸-热轧"界面"的物质流运行优化及界面功能匹配集成对降低全... 从钢铁制造流程的特点出发,阐述了"界面"技术的必要性及"界面"技术的内涵,并指出炼铁-炼钢"界面"、炼钢-连铸"界面"和连铸-热轧"界面"的物质流运行优化及界面功能匹配集成对降低全流程能耗、物耗、降低成本和促进环保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期引起钢铁行业从业者尤其是管理者的重视。还针对年产290万t的棒线材流程企业,计算了该流程的余热余能资源量及热损失情况,并剖析了不同条件下工序之间"界面"过程的能量损失情况。最后指出优化炼铁-炼钢"界面"的铁水运输、炼钢-连铸"界面"的钢包周转和连铸-热轧"界面"的铸坯输送是减少流程热损失的工作重点,同时还应重视热轧结束时热轧材的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制造流程 “界面”技术 热损失 热送热装 环保
原文传递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梁桥新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尚守平 张宝静 吕新飞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99,132,共6页
对预应力碳纤维板材的特性及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梁桥新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加固设计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计算。根据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结果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新技术对洙津渡大桥进行加固设计,并对其加固设计方案、张拉工... 对预应力碳纤维板材的特性及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梁桥新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加固设计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计算。根据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结果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新技术对洙津渡大桥进行加固设计,并对其加固设计方案、张拉工艺分别进行了剖析,最后简述了课题组对加固后桥梁的试验检测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预埋在碳纤维板表面上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对加固后的桥梁进行长期监测试验,并对其预应力损失进行计算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碳纤维板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损失非常小,对梁桥加固效果几乎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加固 预应力 碳纤维板 张拉工艺 预应力损失
下载PDF
基于流变学指标的后交联祖师麻凝胶贴膏剂混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万玲娟 李真真 +4 位作者 魏舒畅 刘晓霞 王继龙 石盘棋 孙晓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87-3193,共7页
目的以流变学参数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屈服应力(τ0)、蠕变柔量[J(t)]及损耗系数(tanδ)作为评价指标,优化祖师麻凝胶贴膏剂(Daphnes Giraldii Cortex gel plaster,DGCGP)混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选用L9(34)正交试验表,... 目的以流变学参数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屈服应力(τ0)、蠕变柔量[J(t)]及损耗系数(tanδ)作为评价指标,优化祖师麻凝胶贴膏剂(Daphnes Giraldii Cortex gel plaster,DGCGP)混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选用L9(34)正交试验表,以物料混合时的温度、转速以及混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混合后含药胶料的各项流变学参数为评价指标,筛选出DGCGP最佳的混合工艺,并预测适合的涂布条件。结果优选的DGCGP混合工艺为混合温度70℃,转速10 r/min,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混合胶料的黏弹性、耐温耐剪切性、抗变形能力以及稳定性均良好。结论采用优化工艺条件制备的DGCGP外观良好,且质地柔软,黏弹性好,质量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师麻 凝胶贴膏 混合工艺 流变学特性 黏弹性 耐温耐剪切性 抗变形能力 稳定性 弹性模量 黏性模量 屈服应力 蠕变柔量 损耗系数
原文传递
提升现代配电系统效率和效益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佳仁 谢宁 +2 位作者 王承民 范明天 张东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43-3548,共6页
传统管理技术性线损的方式是限制终端用户所吸收的无功功率,这对于分布式发电渗透率较高的主动配电系统已不再适用。为了提升现代配电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应在电能损耗计算和管理中全面考虑现代配电系统的特性所带来的影响。根据第24届国... 传统管理技术性线损的方式是限制终端用户所吸收的无功功率,这对于分布式发电渗透率较高的主动配电系统已不再适用。为了提升现代配电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应在电能损耗计算和管理中全面考虑现代配电系统的特性所带来的影响。根据第24届国际供电会议(CIRED2017)规划分会的相关论文以及圆桌会议(RT4和RT5)的讨论内容,介绍了现代配电系统网损评估的模型和方法,侧重于精确计算技术性损耗和有效识别非技术性损耗的模型和方法,并给出了欧洲各国提升配电系统效率和效益以及高效益配电系统的实践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完善损耗计算以及合理制定降损策略来进行损耗管理,能有效地提升现代配电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配电系统 效率和效益 信息化技术 电能损耗
下载PDF
基于CFD技术的高压泵液力端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8
作者 叶晓琰 杨孙圣 +1 位作者 许建强 胡敬宁 《排灌机械》 2008年第6期31-35,共5页
为提高反渗透海水淡化高压泵的效率,降低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能耗,对往复式高压泵的液力端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两种过流性能较好的组合阀方案,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用三维造型软件Solidworks 2007分别对两个方案的流道进行数学建模,然... 为提高反渗透海水淡化高压泵的效率,降低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能耗,对往复式高压泵的液力端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两种过流性能较好的组合阀方案,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用三维造型软件Solidworks 2007分别对两个方案的流道进行数学建模,然后导入Fluent 6.2的前处理软件Gambit 2.2.30进行网格划分,再应用流场计算软件Fluent 6.2对流场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方案二具有过流性能好、水力损失小、水力效率高等优点.根据方案二的漩涡分布情况,对方案二做了进一步的优化设计,从而得到了适合反渗透海水淡化工况的高压泵液力端.经优化设计后,泵效率高达93.36%,机组效率高于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泵 优化设计 CFD技术 数值计算 水力损失
下载PDF
抑制计算机信息泄漏的屏蔽技术 被引量:9
9
作者 余爱民 赖声礼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2-35,共4页
电磁辐射是造成计算机信息泄漏的重要因素 ,如何提高电磁屏蔽效能是解决电磁辐射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中根据屏蔽技术理论分析了常用屏蔽材料的电磁性能特性 ,经对金属铁和锡的屏蔽效能的分析计算 ,选择了对电磁波具有良好反射损耗性能... 电磁辐射是造成计算机信息泄漏的重要因素 ,如何提高电磁屏蔽效能是解决电磁辐射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中根据屏蔽技术理论分析了常用屏蔽材料的电磁性能特性 ,经对金属铁和锡的屏蔽效能的分析计算 ,选择了对电磁波具有良好反射损耗性能的金属锡薄膜和具有高吸收损耗特性的金属铁 ,制做了铁镀锡薄膜屏蔽机箱以进行屏蔽试验 ,试验在广州市国家日用电器检测所EMC认证中心的微波暗室进行 .结果表明 ,厚度仅为 0 .18mm的铁镀锡膜屏蔽机箱 ,就能高效抑制计算机电磁辐射 ,有效防止计算机的信息泄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屏蔽技术 信息泄漏 电磁屏蔽 损耗
下载PDF
生产工艺参数对无取向电工钢磁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储双杰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7-39,共3页
宝钢无取向电工钢生产结果表明 :冶炼时钢中添加适量Al可降低无取向电工钢的铁损 ,钢中MnO等夹杂物可造成其磁性明显劣化 ;随着热轧终轧温度的提高 ,钢的磁感均明显上升 ,热轧带钢精轧后慢速冷却时 ,则晶粒生长充分 ,改善钢的磁性 ;冷... 宝钢无取向电工钢生产结果表明 :冶炼时钢中添加适量Al可降低无取向电工钢的铁损 ,钢中MnO等夹杂物可造成其磁性明显劣化 ;随着热轧终轧温度的提高 ,钢的磁感均明显上升 ,热轧带钢精轧后慢速冷却时 ,则晶粒生长充分 ,改善钢的磁性 ;冷轧工序中 ,随着板厚增加 ,铁损与磁感均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生产工艺 铁损 磁感
下载PDF
晶体硅光伏组件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长岭 江扬宇 +1 位作者 周华英 别红玲 《上海有色金属》 CAS 2012年第3期135-137,共3页
利用电致发光(EL)检测技术,对晶体硅光伏组件进行隐裂测试,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隐裂进行统计分析,对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对比研究,除电池片本身厚度较薄及面积越来越大的行业发展趋势外,生产中电池片的焊接、层压、搬运、抖动、反转及包装... 利用电致发光(EL)检测技术,对晶体硅光伏组件进行隐裂测试,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隐裂进行统计分析,对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对比研究,除电池片本身厚度较薄及面积越来越大的行业发展趋势外,生产中电池片的焊接、层压、搬运、抖动、反转及包装运输等,均存在较多的隐裂隐患。通过隐裂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在生产过程中应该避免搬运和抖动,以及减少玻璃自重引起的形变,对减少组件隐裂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硅 光伏组件 工艺 隐裂 功率损耗 电致发光检测
下载PDF
提高汽油机部分负荷效率的新技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顺堂 谢辉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0年第6期38-41,44,共5页
从影响汽油机效率的因素入手,分析了泵气损失及摩擦损失对汽油机经济性的影响,综述了改善汽油机效率的方法;分别介绍了当前热门的VVT/VVL技术、可变压缩比技术、增压技术、缸内直喷技术、可变排量技术以及CAI技术的基本原理、节能潜力... 从影响汽油机效率的因素入手,分析了泵气损失及摩擦损失对汽油机经济性的影响,综述了改善汽油机效率的方法;分别介绍了当前热门的VVT/VVL技术、可变压缩比技术、增压技术、缸内直喷技术、可变排量技术以及CAI技术的基本原理、节能潜力及应用情况,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经济性 负荷效率 新技术 Part Load During Improve technology 缸内直喷技术 可变压缩比 增压技术 摩擦损失 可变排量 节能潜力 基本原理 分析 方法 泵气损失 CAI技术 优缺点
下载PDF
ZigBee无线自动化抄表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和平 林峰浩 《供用电》 2009年第1期71-73,共3页
电子式电能表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或发生人为窃电会直接造成电能计量的丢失。简要介绍了ZigBee技术的特点,具体介绍了ZigBee无线自动化抄表系统的构成、对电能表进行在线监测的原理及实施情况。通过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有效控制了电能计量中... 电子式电能表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或发生人为窃电会直接造成电能计量的丢失。简要介绍了ZigBee技术的特点,具体介绍了ZigBee无线自动化抄表系统的构成、对电能表进行在线监测的原理及实施情况。通过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有效控制了电能计量中的计量损失,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GBEE技术 远程抄表 在线监测 线损
下载PDF
失水程度对板栗贮藏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段振军 鲁周民 +2 位作者 丛永亮 曹雪丹 池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1,共4页
为了解不同失水程度对板栗保鲜贮藏的影响机制,以镇安红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失水程度的板栗在贮藏过程中腐烂率、水分含量、电导率、呼吸强度、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为了解不同失水程度对板栗保鲜贮藏的影响机制,以镇安红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失水程度的板栗在贮藏过程中腐烂率、水分含量、电导率、呼吸强度、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失水5%的板栗在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呼吸强度和电导率显著低于对照;CAT、POD和SOD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失水10%和15%的板栗在贮藏期间的腐烂率、相对电导率和呼吸强度显著高于对照,POD和SOD显著低于对照、处于低水平。试验表明,板栗采后少量失水对保鲜贮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学 贮藏技术 试验 板栗 失水 生理指标
下载PDF
Review of grain thresh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被引量:9
15
作者 Jun Fu Zhi Chen +1 位作者 Lujia Han Luquan 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8年第3期12-20,共9页
Thres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grain harvester.Grain loss and damage in harvesting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resh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There are four kinds of threshing principles including impac... Thres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grain harvester.Grain loss and damage in harvesting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resh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There are four kinds of threshing principles including impact,rubbing,combing and grinding.Four types of contact models between grain and threshing components have been constructed correspondently.Grain damage can be regarded as a function of peripheral velocity and contact pattern of impacting.Grain loss can be regarded as a function of contact pattern of rasp bars.Grain loss coming from cleaning and separation in the subsequent process of combing threshing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angential and axial threshing technologies have been applied in grain threshing system widely.It showed that in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tangential rolls are used to accelerate grain flow,and axial rolls are used to increase threshing quality especially lower loss and damage.Conical concave may take the place of the traditional cylindrical on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ensor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ntelligent harvesting robot and automatic threshing system will be integrated together to improve grain quality and operation comf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THRESHING threshing theory threshing technology HARVESTER grain loss
原文传递
定点式布设光纤在隧道结构健康监测中的预拉应变损失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侯公羽 韩育琛 +4 位作者 谢冰冰 魏广庆 李子祥 肖海林 周天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120-4128,共9页
基于布里渊光频域分析(BOFDA)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已在岩土工程领域得到初步应用。应变监测结果显示:将光纤进行预拉布设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纤预拉段会产生一定的应变损失。应变损失的产生主要是由光纤的疲劳特性所造成的。显然,光... 基于布里渊光频域分析(BOFDA)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已在岩土工程领域得到初步应用。应变监测结果显示:将光纤进行预拉布设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纤预拉段会产生一定的应变损失。应变损失的产生主要是由光纤的疲劳特性所造成的。显然,光纤因疲劳产生的应变损失对于工程监测是极其不利的,在实际监测中需要将其剔除。针对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选取HY料新型紧套应变光纤、聚氨酯紧套光纤2种应变光纤,在实验室进行了点固定式预拉布设(10 000×10-6),并进行了8个月的应变损失监测。对比分析2种光纤的预拉应变损失的差异,获得了光纤应变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预拉状态下的光纤在温度和湿度升高状态下应变损失的速率变化。研究了运用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进行隧道变形监测的点固定式预拉布设方法,可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施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FDA技术 隧道监测 光纤预拉 应变损失 光纤疲劳
下载PDF
新型13.56 MHz NFC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8
17
作者 祝宇鸿 董尚文 李红阳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481-486,共6页
针对现有的13.56 MHz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天线因结构而引起回波损耗偏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工作在13.56 MHz的近场通信天线,通过优化天线结构,有效降低了天线的回波损耗。使用Ansoft HFSS(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 针对现有的13.56 MHz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天线因结构而引起回波损耗偏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工作在13.56 MHz的近场通信天线,通过优化天线结构,有效降低了天线的回波损耗。使用Ansoft HFSS(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进行天线模型的设计以及仿真分析,对NFC天线的3大结构参数(天线边长L_x、线间距S和线径W)进行了仿真分析探究,最后得到以13.56 MHz为中心频率的最优天线结构参数,即L_x=40 mm,S=1 mm和W=0.5 mm。在上述天线结构参数下,优于已有的NFC天线(回波损耗为-22.2 d B),其回波损耗降低至-28.8 d B,-10 d B以下的带宽为0.8 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技术 回波损耗 HFSS仿真 NFC天线
下载PDF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慧防丢失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18
作者 雷思睿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第4期48-49,共2页
基于STM32单片机,通过在相关物品身上安装简易蓝牙防丢器,将防丢失装置固定在易丢失的物品上,在手机与防丢器之间建立连接,利用安装在手机的APP查看物品与人距离,超过预设距离后手机端响铃马上报警提醒用户。同时利用手机APP呼叫防丢失... 基于STM32单片机,通过在相关物品身上安装简易蓝牙防丢器,将防丢失装置固定在易丢失的物品上,在手机与防丢器之间建立连接,利用安装在手机的APP查看物品与人距离,超过预设距离后手机端响铃马上报警提醒用户。同时利用手机APP呼叫防丢失器,装置发出蜂鸣声以达到示意指引用户的目的。文章对此设计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牙技术 单片机 无线通信 防丢失器
下载PDF
速冻乌龙头芽加工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康三江 张海燕 宋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0-227,共8页
为了优化速冻乌龙头芽加工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漂烫液pH、漂烫时间、速冻温度对速冻乌龙头芽解冻后色泽(△E值)和汁液流失率的影响,同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速冻乌龙头芽加工工艺。结果表明:... 为了优化速冻乌龙头芽加工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漂烫液pH、漂烫时间、速冻温度对速冻乌龙头芽解冻后色泽(△E值)和汁液流失率的影响,同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速冻乌龙头芽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E值和汁液流失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均为漂烫液pH>漂烫时间>速冻温度,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漂烫液pH7.50,漂烫时间4.00 min,速冻温度-30.00℃,在该条件下得到速冻乌龙头芽的△E值为22.58,汁液流失率为21.94%,与模型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分别为0.58%和1.14%,与预测值相近,且产品品质符合相关标准NY/T1406-2018《绿色食品速冻蔬菜》的要求。该研究为乌龙头芽速冻加工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乌龙头芽 响应面法 加工工艺 色泽 汁液流失率 品质
下载PDF
高承载耐磨PEEK复合材料配方与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全兵 张志军 +1 位作者 刘爱学 姜其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分别研究了冷压烧结、高温模压、挤出注塑等成型方式和碳纤维、钛酸钾晶须、偶联剂处理的钛酸钾晶须等增强材料对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出注塑成型制品力学性能和摩擦磨耗性能最优;加有偶联剂处... 分别研究了冷压烧结、高温模压、挤出注塑等成型方式和碳纤维、钛酸钾晶须、偶联剂处理的钛酸钾晶须等增强材料对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出注塑成型制品力学性能和摩擦磨耗性能最优;加有偶联剂处理过钛酸钾晶须的PEEK摩擦材料兼具良好的力学和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摩擦因数 磨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