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范式演进下企业动态创新能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金生 宋丹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3-79,共7页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追求自主创新和顺应技术范式演进已成为企业赢得持续技术竞争优势的新趋势。从技术范式演进视角,分析了企业技术范式的演进机理,从旧技术范式产生-形成、新旧技术范式并存、新技术...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追求自主创新和顺应技术范式演进已成为企业赢得持续技术竞争优势的新趋势。从技术范式演进视角,分析了企业技术范式的演进机理,从旧技术范式产生-形成、新旧技术范式并存、新技术范式形成3个阶段分析了技术范式演进阶段存在的创新能力发展风险,并指出企业在技术范式演进中应依次培育动态知识创造能力、动态项目管理能力和动态商业创新能力。构建了基于技术范式演进的动态创新能力模型,并针对该模型应用提出了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范式 自主创新能力 动态创新能力 技术范式演进
下载PDF
技术范式转换、新兴产业演化与金融资本角色转变:国际经验与我国政策选择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平 《产经评论》 CSSCI 2014年第6期17-26,共10页
经济长波中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会带来范式的转换,新兴产业也将随之出现,进入动态的演化过程。新旧范式转换中出现的经济短期失衡将导致金融泡沫出现,金融资本的角色将由前期的资金服务者转向生产的主导者,并在经历金融危机和经济调整后... 经济长波中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会带来范式的转换,新兴产业也将随之出现,进入动态的演化过程。新旧范式转换中出现的经济短期失衡将导致金融泡沫出现,金融资本的角色将由前期的资金服务者转向生产的主导者,并在经历金融危机和经济调整后,又回归到其服务者的身份。促进金融资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不仅要构建动态金融支持体系、强化政策对金融资本的引导作用,还要在经济失衡期重拾发展信心且避免过度的刺激政策,努力促进主导设计的成熟与市场需求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经济范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资本 角色转变
下载PDF
基于微信“微创新”模式动态能力与创新战略的动力机制研究
3
作者 柳青 《中国商论》 2023年第16期137-140,共4页
本文构建技术范式、动态能力与创新战略的理论模型,探究技术范式、微信动态能力与“微创新”战略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微信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分别是创立阶段、追赶阶段、赶超阶段、平台化创新阶段、国际扩张拓展阶段和移动帝国... 本文构建技术范式、动态能力与创新战略的理论模型,探究技术范式、微信动态能力与“微创新”战略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微信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分别是创立阶段、追赶阶段、赶超阶段、平台化创新阶段、国际扩张拓展阶段和移动帝国形成阶段,跨界搜索、技术识别、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及专注积累则是微信“微创新”的主要动态能力。其中,跨界搜索和技术识别是“微创新”的前提;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是“微创新”的必备条件;专注积累是微信“微创新”成功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范式 动态能力 创新战略 动力机制 微信动态能力
下载PDF
基于专利引证网络的技术范式分析——以半导体制造领域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许琦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2-119,共8页
将启发式方法作为技术范式的特征指示,以启发式方法的不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切入点,基于专利引证网络分析半导体制造领域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从美国专利数据库中采集55 229项1976年至2006年授权的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相关专... 将启发式方法作为技术范式的特征指示,以启发式方法的不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切入点,基于专利引证网络分析半导体制造领域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从美国专利数据库中采集55 229项1976年至2006年授权的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相关专利,从专利数据集NBER中查询得到专利引证关系,利用网络分析软件Pajek构建专利引证网络。应用搜索路径连接统计法和搜索路径节点对统计法计算专利引证路径的连接度,提取技术进化轨迹。以技术进化分叉为切入点,从技术进化轨迹连续性和稳定性的角度对半导体制造技术各个发展阶段进行界定。分析各个发展阶段中专利的适用范围、技术背景、解决方案等,从中提炼技术启发式方法,进而分析技术范式及其演化情况。最后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范式 启发式方法 专利引证网络 连接度分析 半导体制造
原文传递
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范式转型中的引领作用
5
作者 艾尼瓦尔 李政 《创新科技》 2024年第11期25-31,共7页
技术范式转型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动力。技术范式转型主要通过打破技术约束、改变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优化成本结构及带动关联产业变化等多种方式,为潜在企业家开辟广阔的创业空间,激发经济体系的活力。技术范式转... 技术范式转型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动力。技术范式转型主要通过打破技术约束、改变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优化成本结构及带动关联产业变化等多种方式,为潜在企业家开辟广阔的创业空间,激发经济体系的活力。技术范式转型本质上是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和需求相关知识融合发展的结果。国有企业凭借自身的独特能力与优势,在技术范式转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国有企业所引领的高铁技术范式转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其不仅为我国高铁技术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成功,还催生出丰富的创业机会,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庞大而有序的高铁产业生态系统。在技术范式转型中的引领作用要求国有企业更多布局技术密集型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范式转型 国有企业 创业机会 知识 技术密集型产业 引领作用
下载PDF
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活动 被引量:26
6
作者 林慧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59,共5页
循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生态型的经济活动形式,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必须实现价值转换:技术效益型向技术生态型的范式转化;线性创新模式向环型创新模式转化;技术创新战略的生态性转向和提供新的创新政策工具。在技术创新循环模式中,存... 循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生态型的经济活动形式,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必须实现价值转换:技术效益型向技术生态型的范式转化;线性创新模式向环型创新模式转化;技术创新战略的生态性转向和提供新的创新政策工具。在技术创新循环模式中,存在着四个知识和信息循环:环境———生产,环境———中间试验,环境———R&D活动,环境———创新源。这是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技术范式 技术创新
下载PDF
机会窗口、动态能力与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 被引量:28
7
作者 彭新敏 姚丽婷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82,共15页
技术范式转变开启的机会窗口为后发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追赶契机,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动态能力实现技术追赶的过程仍不明确。对海康威视2001—2017年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在动态能力的支撑下,感知技术范式转变带来的机会窗口,并通过... 技术范式转变开启的机会窗口为后发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追赶契机,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动态能力实现技术追赶的过程仍不明确。对海康威视2001—2017年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在动态能力的支撑下,感知技术范式转变带来的机会窗口,并通过捕捉和重构能力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了从初始追赶向行业前沿的跨越;动态能力支撑了企业在技术范式转变时期内外部知识和资源的协调与整合,企业也需要根据机会窗口的性质促使动态能力由低阶到中阶再到高阶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范式 机会窗口 动态能力 后发企业 技术追赶
原文传递
行业技术轨道的形成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和矛 李飞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9,84,共6页
根据技术创新沿着一定的轨道和方向发展的事实,多西第一个提出了技术轨道的概念。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技术轨道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并对行业技术轨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模拟,同时引入逻辑曲线对技术轨道的刚性和突破进行了说明。本文还运用路... 根据技术创新沿着一定的轨道和方向发展的事实,多西第一个提出了技术轨道的概念。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技术轨道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并对行业技术轨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模拟,同时引入逻辑曲线对技术轨道的刚性和突破进行了说明。本文还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对行业技术轨道的经济效率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轨道 技术范式 路径依赖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认知与技术范式 被引量:17
9
作者 袁兴中 陈鸿飞 扈玉兴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4期1-8,共8页
生态修复已经由过去注重单一生境和单一生态要素的修复,发展到如今关注国土空间的综合生态修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已成为恢复生态学及国土空间科学最前沿的领域和热点。本文讨论了生态修复的概念及发展趋势,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为对象,从... 生态修复已经由过去注重单一生境和单一生态要素的修复,发展到如今关注国土空间的综合生态修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已成为恢复生态学及国土空间科学最前沿的领域和热点。本文讨论了生态修复的概念及发展趋势,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为对象,从空间尺度、生态演替及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理论辨识。针对国土空间的多尺度、多层次复合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技术范式,包括多尺度、跨学科的流域一体化生态修复,多要素、多时空组合的生命共同体生态修复,自然做功为主、人工调控为辅的生态修复,重形态结构、更重功能的生态功能恢复及优化,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的新生态工法。以期对涉及多尺度、多层次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基本的科学及技术范式方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国土空间 理论认知 技术范式
下载PDF
新技术范式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制度变革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新争 曹宇彤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79,共9页
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双螺旋动力,技术与制度是否协同匹配直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水平和速度。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我国技术范式的转变,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技术范式和制度框架内技术—制度的互动稳态,激发了对制度创新的... 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双螺旋动力,技术与制度是否协同匹配直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水平和速度。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我国技术范式的转变,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技术范式和制度框架内技术—制度的互动稳态,激发了对制度创新的需求。当前,我国制度创新的供给明显滞后于技术范式的转换,现行的制造业相关产业政策与制造业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还不适应数字技术范式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这是导致制造业企业陷入生产率困境、转型升级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从多制度变革入手,通过调整传统的制度框架适应技术范式的转换,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体的制度变革路径包括改变强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取向、致力于数字技术底层逻辑的制度变革、强化竞争导向的市场化制度改革、侧重促进协同创新的制度创新及聚焦动态能力的企业内部制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范式 制度创新 协同演化 制造业转型升级
原文传递
基于小生境思想的技术范式变迁理论和创新政策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曾云敏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4,共5页
近年来,一些学者运用“小生境”(Niche)来理解技术范式变迁问题,并建立了新的分析框架,这不仅带来了技术演化研究的新思路,也被广泛应用到创新政策中,因此全面认识这个分析框架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试图对这个新理论的框架、内容和... 近年来,一些学者运用“小生境”(Niche)来理解技术范式变迁问题,并建立了新的分析框架,这不仅带来了技术演化研究的新思路,也被广泛应用到创新政策中,因此全面认识这个分析框架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试图对这个新理论的框架、内容和政策内涵作一个评述性的介绍,并对我国目前的创新政策发展取向作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范式 小生境思想 战略性小生境管理
下载PDF
技术导入的范式——逆向导入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松 冯国安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2,共4页
技术追赶型企业在技术导入过程中存在逆向导入范式 ,主要表现为技术种类的逆向导入与技术要素的逆向导入。技术导入方的技术差距、初始资源状态、技术的特性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竞争的压力共同迫使技术追赶型企业不断地逆向导入领先企... 技术追赶型企业在技术导入过程中存在逆向导入范式 ,主要表现为技术种类的逆向导入与技术要素的逆向导入。技术导入方的技术差距、初始资源状态、技术的特性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竞争的压力共同迫使技术追赶型企业不断地逆向导入领先企业的先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导入 逆向导入 技术创新 “中间进入”战略
下载PDF
大模型创新变革:新模式、新挑战与新趋势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锦诚 王迎春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40,51,共11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给传统创新范式带来新挑战,引发各界对创新管理理论和创新实践的前瞻性讨论,审视并应对大模型所带来的创新变革富有积极意义。首先,基于人工智能创新进展,探索从传统人工智能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发创新模式变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给传统创新范式带来新挑战,引发各界对创新管理理论和创新实践的前瞻性讨论,审视并应对大模型所带来的创新变革富有积极意义。首先,基于人工智能创新进展,探索从传统人工智能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发创新模式变化,识别大模型研发创新的核心特性;其次,探究大模型对知识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等理论带来的新挑战,并阐释基本逻辑和核心指向。最后,从大模型内在创新规律、知识管理创新、科研组织方式、技术创新范式以及产业创新生态5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明确大模型所带来的创新挑战,还对加快大模型创新理论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创新变革 创新模式 技术范式
下载PDF
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系统构架的中小企业技术战略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若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82-85,共4页
技术创新能力是由相互处于互补关系的技术研发能力、配套产品开发能力、市场扩张能力、品牌建设和维护能力、售后服务能力、适应性学习能力、自我改进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资源调动能力组成的一个系统性能力集合。从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的... 技术创新能力是由相互处于互补关系的技术研发能力、配套产品开发能力、市场扩张能力、品牌建设和维护能力、售后服务能力、适应性学习能力、自我改进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资源调动能力组成的一个系统性能力集合。从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性特征及其对技术创新成功的影响机制入手,探讨了其对中小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范式 技术战略
下载PDF
技术创新研究的哲学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雨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6-10,共5页
有关技术创新的研究,基于哲学视角的有G.多西根据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范式理论提出的技术范式论,本文提出了可以应用拉卡托斯的《科学纲领方法论》中的硬核与保护带理论,分析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实质上是技术硬核和技术保护带耦... 有关技术创新的研究,基于哲学视角的有G.多西根据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范式理论提出的技术范式论,本文提出了可以应用拉卡托斯的《科学纲领方法论》中的硬核与保护带理论,分析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实质上是技术硬核和技术保护带耦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硬核 技术保护带 技术范式
下载PDF
低碳技术范式与生态文明建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建军 郝栋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586-591,共6页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利用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社会财富,技术因此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杠杆。与此同时,在技术的异化作用下,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的崩溃、人的生命物化等生态危机...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利用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社会财富,技术因此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杠杆。与此同时,在技术的异化作用下,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的崩溃、人的生命物化等生态危机,并且愈演愈烈。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设想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来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良策。生态文明构建需要技术创新作为基础,需要技术范式的低碳化转型与构建。本文从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思维原则出发,对现代技术范式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论述了现代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分析了现代技术的反生态性及其在发展模式、目标实现、价值观、技术累积效应上的缺陷,并研究了如何应对技术范式低碳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范式 生态文明 低碳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演进及中国工业的新使命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丹 《China Economist》 2023年第2期2-19,共18页
本文主要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与发展战略目标不断提升的过程,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创新性突破,分析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工业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以及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行... 本文主要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与发展战略目标不断提升的过程,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创新性突破,分析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工业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以及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行动指南的必要性。本文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在现代化一般性规律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式现代化特征进行的全面概括,它超越一般性现代化的学术研究,使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更加融洽。这三个逻辑之间相互印证、相互支撑,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非常深刻的内涵。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才能领导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新地提出区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再一次创新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中国工业要抓住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适应数据要素、数据技术对工业技术范围的改变,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工业发展 理论创新 技术范式
下载PDF
东亚后发地区企业技术赶超战略与中国的角色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6-112,共7页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两大课题,实现中国后发地区企业技术赶超目标意义重大。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最主要特征是经济裂变与技术范式变迁。中国应实行后发地区企业技术赶超战略,包括实行双轨并...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两大课题,实现中国后发地区企业技术赶超目标意义重大。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最主要特征是经济裂变与技术范式变迁。中国应实行后发地区企业技术赶超战略,包括实行双轨并行战略、基于生命周期的"滞后紧跟"技术战略、协同式价值创造战略,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市场驱动与政府驱动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裂变 技术范式 技术创新
下载PDF
文化技术阶梯理论:技术范式转变中的文化体制改革进路
19
作者 傅才武 赵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80,共16页
20世纪80年代启动的文化体制改革,在进入21世纪20年代后面临全新的改革环境。高速迭代的数字技术在促进文化数字化的同时,也建立了一种与传统类型技术范式完全不同的平台技术范式,它通过改变类型技术的线性发展轨迹而重建文化行业的底... 20世纪80年代启动的文化体制改革,在进入21世纪20年代后面临全新的改革环境。高速迭代的数字技术在促进文化数字化的同时,也建立了一种与传统类型技术范式完全不同的平台技术范式,它通过改变类型技术的线性发展轨迹而重建文化行业的底层技术逻辑,突破了文化行业系统“技术分类—专业分工”的专业合法性局限,成为文化行业变革的巨大推动力。未来十年,伴随着数字技术进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时代,文化行业体制整体上将要进入结构性解构与重建的关键时刻,新兴数字文化的成长和对社会文化消费的主导,将突破以文化行业为基干的文化管理框架,探索建立适应数字社会规则建构为方向的国家公共文化管理模式,体现为一种文化行业为适应数字生态环境的总体变化而实施的跃迁式改革。文化行业的这一结构性变迁对于国家政策和制度创新意义重大,它同时定义了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行业体制改革方向和政策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数字化 技术范式 文化行业 文化体制改革
下载PDF
极地建筑发展综述与思考——以南极科考站为例
20
作者 杜少紫 任飞 《世界建筑》 2024年第7期87-93,共7页
本文系统回顾了19世纪初至今南极科考站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地缘政治、科技水平和设计理念的变化对其建设目标、建筑功能、建筑结构与形式演变的影响,总结以南极科考站为代表的极地建筑在环境可持续性、极端气候适应性和室内环境宜居性3... 本文系统回顾了19世纪初至今南极科考站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地缘政治、科技水平和设计理念的变化对其建设目标、建筑功能、建筑结构与形式演变的影响,总结以南极科考站为代表的极地建筑在环境可持续性、极端气候适应性和室内环境宜居性3个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低碳化、可变化、智能化的新一代极地建筑设计原型。在人类向外拓展生存空间、向内面临能源与环境双重危机的挑战下,借鉴极地建筑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将为未来介质中的人居环境营建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建筑 南极科考站 极端环境 未来人居 技术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