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点与趋势:技术逻辑导向下的媒介生态变革——2019年新媒体研究述评 被引量:46
1
作者 苏涛 彭兰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63,共21页
新媒体技术的迭代发展,已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信息传播模式,并引发了媒介生态的整体变革。2019年的新媒体研究,在技术逻辑的导向下,围绕"媒介融合""社会化媒体""算法新闻""区块链新闻""5G&... 新媒体技术的迭代发展,已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信息传播模式,并引发了媒介生态的整体变革。2019年的新媒体研究,在技术逻辑的导向下,围绕"媒介融合""社会化媒体""算法新闻""区块链新闻""5G"等一些具有时代性、紧迫性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也因此呈现出一些较为明显的研究热点与趋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技术逻辑 媒介生态 研究述评
原文传递
技术决定论的多种面貌与技术概念的多重含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锫坚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4-18,共5页
本文在考察技术决定论的多种表现形式 (技术自主论、媒介决定论、技术统治论 )的同时 ,辨析了这些表现形式的理论预设以及在不同语境中技术概念的不同含义 (如社会子系统、媒介和技术理性等等 )。
关键词 技术决定论 表现形式 技术自主论 技术概念
下载PDF
技术媒体、具身认知与万物闪耀——休伯特·德雷福斯的媒介现象学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颖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76-86,共11页
德雷福斯从技术现象学视角对技术媒体的迭代发展进行了哲学反思,形成了面向未来智能技术的媒体理论,这使他成为人工智能、互联网、认知科学和现象学等领域最具经典性的学者之一。在德雷福斯看来,如果脱离了身体的在世存在,人们将会陷入... 德雷福斯从技术现象学视角对技术媒体的迭代发展进行了哲学反思,形成了面向未来智能技术的媒体理论,这使他成为人工智能、互联网、认知科学和现象学等领域最具经典性的学者之一。在德雷福斯看来,如果脱离了身体的在世存在,人们将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深渊。然而,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正在使人逐渐遗忘身体的重要性,消解人们对具身智能、情感互动、身体技能、信责伦理及聚焦性公共生活的正确认知和热情。一旦人们痴迷于离身认知、远程具现和虚拟交流的幻想,不仅无法在智能技术的开发方面获得成功,而且还会由于现实与生活的虚无化而导致孤独、抑郁甚至自杀。因此,他认为在技术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应该平衡技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恢复面对面的交流、重视技能学习并积极参与公共活动等“聚焦性”身体实践,使万物由此而重新闪耀,使生活充满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媒体 具身认知 万物闪耀 现象学
下载PDF
北京冬奥会国际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策略 被引量:11
4
作者 杜恒 张晓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61,共10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北京冬奥会国际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为研究对象,揭示新冠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国际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系统总结北京2008年夏奥会舆论引导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北京冬奥会国际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北京冬奥会国际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为研究对象,揭示新冠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国际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系统总结北京2008年夏奥会舆论引导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北京冬奥会国际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策略,目的在于为北京冬奥会的筹备提供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研究认为:2022北京冬奥会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策略要从确立舆论引导理念与目标、创新政府与媒体新型模式、革新政府国际舆论引导方式、更新媒体国际舆论引导手段4个方面入手。其中确立舆论引导理念与目标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打造体育狂欢盛会;创新政府与媒体新型模式要构建政府与媒体间的民主协商模式;革新政府国际舆论引导方式要确立各级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主动公开信息、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危机管理,建立应对机制、推动体育传统外交范式转换,以舆论赢国缘;更新媒体国际舆论引导手段要求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内容层次化、媒介算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北京冬奥会 国际舆论引导 媒体应对 技术革命 社交媒体
原文传递
在全球与地方间的媒介:城市轨道交通在上海的传播(1980-2010)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昱辰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3,共18页
交通不仅是工具性的运输手段,更是建构性的移动技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形态甚至日常观念。本文通过对1980年至2010年上海轨交变迁的考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之于城市的建构性角色。研究发现,从地铁、高架铁路到磁悬浮,"... 交通不仅是工具性的运输手段,更是建构性的移动技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形态甚至日常观念。本文通过对1980年至2010年上海轨交变迁的考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之于城市的建构性角色。研究发现,从地铁、高架铁路到磁悬浮,"第二次全球化"时代上海轨交的变迁构成了一种"传播"。从重构现代上海的象征,战胜自然的技术奇观与城市名片,引发市民维权意识与新社会运动的市政工程,有待改善的城市公共设施,到展示城市文明的公共舞台,上海轨交不仅始终负载着与城市相关的各种意义,更在与欧美都市轨交史截然不同的"本土化"过程中,不断在全球-地方之间演绎着复杂的文化政治,深刻影响着人们体验和想象城市的方式。作为从全球到地方不同层次力量汇聚、冲撞、分化的焦点,上海轨交构成重要的"基础性媒介",在传播中不断改变着城市及其本身的意义,催发着全球-地方关系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 流通文明 技术崇高 基础性媒介
原文传递
从AI到AM:人工智能的知识观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鑫 沙永锋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8年第6期41-50,共10页
从计算到深度学习,再到人工心智(AM)的提出,人工智能(AI)已经发展到如何解决机器具有类人思维的技术节点。面对即将到来的技术变革,也产生诸多伦理和道德方面的焦虑。从如何理解科技和人工智能入手,反思人类和人工智能知识构成和来源的... 从计算到深度学习,再到人工心智(AM)的提出,人工智能(AI)已经发展到如何解决机器具有类人思维的技术节点。面对即将到来的技术变革,也产生诸多伦理和道德方面的焦虑。从如何理解科技和人工智能入手,反思人类和人工智能知识构成和来源的分野的分析,并引出本研究探讨的关键问题——人工心智。AM既是对AI未来发展的想象,也是正在进行的技术实践。尝试修复机器先天欠缺的"大脑",使机器具有"心灵",赋予机器常识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理解、交互、学习与推理能力。AM从实验室进入生活场景,也将带来新的社会以及传播方面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心智 类人思维 技术变革 传媒格局
下载PDF
从积极老龄化到乌托邦幻想:基于抖音平台老年网红的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赵丽芳 张宝誉 张涛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1年第4期155-167,共13页
在人口老龄化和技术赋权的双重背景下,本文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探究四位抖音老年网红的媒介形象.研究发现,自媒体平台上的活跃老年用户得益于技术赋权和积极化的社会关系重构,展现出与以往社会认知相比较大的反差,突破了传统社会对老年... 在人口老龄化和技术赋权的双重背景下,本文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探究四位抖音老年网红的媒介形象.研究发现,自媒体平台上的活跃老年用户得益于技术赋权和积极化的社会关系重构,展现出与以往社会认知相比较大的反差,突破了传统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和固有认知.进一步研究则表明,抖音老年网红的日常生活与媒介生产存在着“双向驯化”,并受到原型叙事影响、商业文化规训、多元他者赋魅等多重作用,短视频平台对老年群体的技术赋权也有异化为“乌托邦式幻想”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技术赋权 媒介形象 老年网红 原型叙事
下载PDF
AIGC议题的动态演进与传播结构:基于微博和Twitter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尔坤 张洪忠 +1 位作者 姚俊臣 王诗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186,共11页
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境可能会形成不同的技术认知,基于跨平台比较视角,采用动态主题模型等工具比较微博和Twitter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议题在发展趋势与传播结构上的差异,探讨促成这些差异的多维因素。研究发现:在微博中,用户更关... 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境可能会形成不同的技术认知,基于跨平台比较视角,采用动态主题模型等工具比较微博和Twitter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议题在发展趋势与传播结构上的差异,探讨促成这些差异的多维因素。研究发现:在微博中,用户更关注AIGC的经济和商业价值,侧重探讨新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Twitter中,AIGC讨论与技术逻辑具有更紧密的联系,诸多文化界、产业界博主将技术对产业、伦理的影响和对未来的想象推到更重要的讨论位置。研究认为,由经济要素驱动的AIGC讨论机遇与风险并存,在关注AIGC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要警惕资本、市场对技术认知和技术发展的过度干预,防止技术背离“以人为本”的价值初衷。最后,宏观层面的语境也并非稳定不变,未来应当继续关注技术认知的结构性变化以及其将如何影响新技术发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主题建构 传播结构 技术认知 微博 TWITTER 动态主题模型 社交媒体
下载PDF
未来体育传播的发展趋势探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杨珍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6年第6期49-52,共4页
借鉴数字和社会媒体机构Attention Span Media发布的《体育的未来》(The Future of Sports,2015)报告,分1-5年、5-10年、10-25年三个阶段预测未来体育传播的发展趋势,梳理未来体育传播发展的六大关键词:体育参与方式、体育媒体、广告赞... 借鉴数字和社会媒体机构Attention Span Media发布的《体育的未来》(The Future of Sports,2015)报告,分1-5年、5-10年、10-25年三个阶段预测未来体育传播的发展趋势,梳理未来体育传播发展的六大关键词:体育参与方式、体育媒体、广告赞助、互联网+体育、电子竞技和梦幻运动、体育迷,并沿着"技术革新—媒介市场转变—制度调适—生活方式变化"呈现出体育传播发展的整体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传播 技术革新 媒介市场 体育参与方式 体育媒体 广告赞助 互联网+体育 电子竞技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上市公司ESG表现对组织韧性的影响——基于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美慧 何世祯 +1 位作者 戴永务 刘丰波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7,共13页
本文以2015—2021年沪深A股高碳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了ESG表现对组织韧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ESG表现对组织韧性有显著影响,且环境表现和公司治理表现对组织韧性的影响更明显;(2)ESG表现可以通过提高... 本文以2015—2021年沪深A股高碳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了ESG表现对组织韧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ESG表现对组织韧性有显著影响,且环境表现和公司治理表现对组织韧性的影响更明显;(2)ESG表现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继而提升组织韧性,且媒体关注对其直接效应以及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有调节作用;(3)进一步研究发现,ESG表现对高碳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在CEO与董事长两职分离和国有企业中,ESG表现对组织韧性的增长性维度和波动性维度均有显著影响,而在非国有企业中,ESG表现仅对组织韧性的增长性维度有显著影响。本文为ESG表现和组织韧性二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证据,为推动高碳行业上市公司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组织韧性 技术创新 媒体关注
下载PDF
基于多技术融合的数字媒体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花丽 《电子技术(上海)》 202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阐述数字媒体技术的特点,探讨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包括数字动画领域、影视节目制作、短视频直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分析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中的问题,介绍视听传媒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展望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数字媒体 技术应用 媒介生态 虚拟现实
原文传递
全媒时代的文艺批评
12
作者 汪涌豪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6-232,共7页
作为传媒与文艺相结合的产物,媒体批评以其时效性、对话性与交互性特点,弥补了专业批评与协会批评的不足,但因门槛较低,其发展生态不尽如人意,更在市场化运作中暴露出视野缺损与主体缺位的问题。一些媒体从业者缺乏自觉的批评意识和严... 作为传媒与文艺相结合的产物,媒体批评以其时效性、对话性与交互性特点,弥补了专业批评与协会批评的不足,但因门槛较低,其发展生态不尽如人意,更在市场化运作中暴露出视野缺损与主体缺位的问题。一些媒体从业者缺乏自觉的批评意识和严正的批评立场,跟进式学习动力又相对匮乏,使得其所作批评难免格式化、扁平化,由此造成批评的“失范”与“失效”。尤其在数字化时代,技术转向形成的“全媒体”时空架构重构了文艺生产与传播的环境,使媒体批评更趋活跃,形式也更丰富。然而在技术、资本的他律下,其自主性和责任担当的不足也显现出来。故随着人工智能驱动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批评须注意不能失去方向感和判断力,不能缺失理想,尤须保持对文艺的信仰,服膺精神的力量,同时加强理论建设与体系构建,这样才能克服碎片化和娱乐化,落实开放性与包容性,才能以深厚的学养、纯正的趣味和敏锐的感悟发掘优质文艺,打开真正契合大众需求、又超越其日常认知的审美空间,从而在最大限度地激活媒体这个“第五要素”的基础上,发挥价值导向与思想引领作用,在推动文艺的动态平衡与良性发展中重建批评主体、繁荣批评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批评 技术转向 全媒体 批评主体 参与式文化
原文传递
An Analysis of Network Sports News Repo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13
作者 Feng Jiali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This paper explores network sports news reporting from a communication studies perspective,analyzing its impact,challenges,and future prospects.It highlights 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tools,multimedia content,and socia... This paper explores network sports news reporting from a communication studies perspective,analyzing its impact,challenges,and future prospects.It highlights 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tools,multimedia content,and social media on sports news dissemination.The study also delves into audience engagement,content analysis,and ethical concerns.Ultimately,i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technological adaptation,media education,and policy development to ensure the continued evolution of network sports news reporting in the digital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Sports News Communication Studi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ocial media Multimedia Reporting Audience Interaction Fake News Ethical Dilemma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edia Education Policy Development
下载PDF
深度伪造技术的特征、风险与反制路径
14
作者 王国燕 张卓越 《新媒体与网络》 2024年第2期40-51,共12页
从深度伪造的技术内涵、应用风险、规制路径三个层面入手,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与归纳,立足新闻传播学科,对深度伪造技术及其应用影响下的媒介素养教育进行综述。在技术内涵层面,深度伪造作为颠覆性技术异化的典型代表,因... 从深度伪造的技术内涵、应用风险、规制路径三个层面入手,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与归纳,立足新闻传播学科,对深度伪造技术及其应用影响下的媒介素养教育进行综述。在技术内涵层面,深度伪造作为颠覆性技术异化的典型代表,因具备“强欺骗”与“难反制”两大技术特质而饱受争议,被更多地视作威胁与挑战,积极用途不被重视;在应用风险层面,深度伪造技术生成的深度虚假信息会加重媒体信任危机与信息安全威胁,但也启发了一个区别于技术反制与法律监管的灵活对抗思路——利用媒介素养教育降低深度伪造的负面影响;在深度伪造影响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层面,深度伪造媒体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结合存在培养媒介批判精神、提升辨识能力的可能,但相关实证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关于如何形成可行性策略仍需要进一步证实和挖掘。化被动为主动,利用颠覆性争议科技更好地促进人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发展,变技术异化困境为媒介素养提升的契机,避免人被人工智能驱动的媒体欺骗和操纵,是传播学界在新兴媒介技术蓬勃发展以及智能传播时代需要积极面对和深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技术异化 虚假信息传播 媒介素养 媒体信任 人工智能时代
下载PDF
数字影像文体演变:创新与挑战
15
作者 李岩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31-39,共9页
随着技术与文化相互作用的深入,数字影像文体的演变展现出与技术物的共轭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是技术与社会结构、文化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再生产机制强调了“模因—算法”驱动与“新技术形态”驱动两个维度。同时,数字影像文体的演... 随着技术与文化相互作用的深入,数字影像文体的演变展现出与技术物的共轭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是技术与社会结构、文化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再生产机制强调了“模因—算法”驱动与“新技术形态”驱动两个维度。同时,数字影像文体的演变还是社会结构变动、劳动和生产关系重塑,以及文化形态变革的一部分,其以具体形态重新定义了权力结构和人类认知的框架。此外,数字影像文体也是马克思“通用智力”理论的现实案例,其演变进一步阐述了数字技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信息和行使权力,揭示了技术进步如何引领影像文体革命,并预示了未来社会文化动态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影像文体 技术美学 社会变革 媒介考古
下载PDF
道德物化视阈下视障者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伦理困境审思
16
作者 杨先顺 薛凯丽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8,共16页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作为一种媒介装置,深刻嵌入残障者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形塑了人-技共在的技术系统,为视障者的数字化生存创造新的可能性。基于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尝试深描视障者在与手机应用程序交互时的独特体验,揭...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作为一种媒介装置,深刻嵌入残障者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形塑了人-技共在的技术系统,为视障者的数字化生存创造新的可能性。基于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尝试深描视障者在与手机应用程序交互时的独特体验,揭示视障用户在智能广告、验证码、界面交互等方面面临的障碍,并对此进行伦理学路径的分析和阐释,探寻其背后的技术偏向、进步冲突、排斥内化等结构性障碍。同时,本研究借鉴道德物化的观念,主张通过建设制度理性下负责任的技术系统、加强技术公民意识培育、塑造残障主体的数字身份、定制无障碍专用版本四种路径,将道德嵌入技术设计之中,以改进当下的无障碍技术,不断提升视障者的技术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物化 技术偏向 媒介装置 视障用户
原文传递
自然与技术共建的生态感知——我的数字媒介艺术创作
17
作者 邱宇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59,共3页
在当今,数字艺术不仅为人们带来了一场艺术的感官盛宴,更在技术的推动下,重塑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从而拓展了感知边界,深化了与万物的共情。本文基于笔者的创作实践,阐述了创作历程及背后的思考。在科技与艺术的交融点上,探索如何打开... 在当今,数字艺术不仅为人们带来了一场艺术的感官盛宴,更在技术的推动下,重塑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从而拓展了感知边界,深化了与万物的共情。本文基于笔者的创作实践,阐述了创作历程及背后的思考。在科技与艺术的交融点上,探索如何打开一个多维度的生命感知通道,在广阔的生态网络中孕育新的审美感知,进而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技术媒介 生态感知
原文传递
公司自媒体可以提供更多的指导性信息吗?——基于企业微信公众号技术创新披露的文本分析
18
作者 徐高彦 张婷婷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189,共26页
近年来公司自媒体信息披露的传递效率和增量效应日益凸显,与定期报告等正式渠道相比,这一新兴渠道能否纾解企业创新专有性信息披露的困境?本文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生物医药和汽车行业企业2020—2022年官方微信公众号推文进行了文本分... 近年来公司自媒体信息披露的传递效率和增量效应日益凸显,与定期报告等正式渠道相比,这一新兴渠道能否纾解企业创新专有性信息披露的困境?本文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生物医药和汽车行业企业2020—2022年官方微信公众号推文进行了文本分析,从融资有效性的视角探讨了自媒体技术创新披露的文本内容对投资者的增量指导作用。研究发现,公司自媒体技术创新披露水平越高,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当自媒体技术创新披露(定性信息)和专利成果(定量信息)相互佐证时(即“言行一致”),会显著强化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自媒体技术创新披露主要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来降低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双元创新披露策略方面,相较于单一化的披露策略,平衡式的技术创新披露策略可以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在融资渠道来源方面,相比于股权融资,自媒体技术创新披露更能吸引债权投资人的注意力;在文本特征方面,更积极的情感语调、更乐观的前景预期和更详实的文本披露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加有效。本研究从多个维度构建了公司层面的自媒体技术创新披露指标,证实了自媒体这一新兴的非正式披露渠道的有效性,为完善技术创新披露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披露 技术创新 自媒体 融资约束 文本分析
原文传递
身体如何讲述故事——身体修辞的视觉图式及其意义生产
19
作者 张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2,共8页
作为身体美学与视觉修辞的交集形式,身体修辞兼顾视觉文本与实物文本两个视觉修辞序列,身体的形式表征与行动表征构成身体修辞审美实践的两个维度,前者立足身体的样貌及装扮,结合身体形式负载的社会、文化属性展开修辞实践,后者则基于... 作为身体美学与视觉修辞的交集形式,身体修辞兼顾视觉文本与实物文本两个视觉修辞序列,身体的形式表征与行动表征构成身体修辞审美实践的两个维度,前者立足身体的样貌及装扮,结合身体形式负载的社会、文化属性展开修辞实践,后者则基于身体动作的故事性意指进行修辞生产。中西艺术史对身体意指的审美呈现及其修辞意蕴为身体修辞的话语生产提供了经验参照,而技术媒介对身体表征的纾解以及消费意识对身体美学的隐性驱动则赋予身体修辞更为普泛的实践空间,也决定了身体修辞在更大程度上属于一个现代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修辞 视觉修辞 身体美学 技术媒介 消费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审美生产及其技术指向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楠楠 张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7期61-64,共4页
作为审美文化发展的动因所在,技术媒介在不断创构新的审美文化形态的同时,也改变着媒介在审美文化实践中的价值取向。在梳理人类传统审美境域中的媒介意象、探究传统媒介审美生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考察了作为当代抑或“后人类”时代媒... 作为审美文化发展的动因所在,技术媒介在不断创构新的审美文化形态的同时,也改变着媒介在审美文化实践中的价值取向。在梳理人类传统审美境域中的媒介意象、探究传统媒介审美生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考察了作为当代抑或“后人类”时代媒介形态的人工智能所具备的媒介性征及其审美生产机制,进而对这一媒介形态反身指向的人类自身进行理性思考,辩证研判技术媒介与人类审美生产的复杂关联,完善人类对世界、对情感的认知,并充分感受自身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 人工智能 审美生产 技术媒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