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麦克卢汉 被引量:77
1
作者 胡泳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98,共18页
麦克卢汉赋予媒介以全新含义,将其定义为人的延伸,并指出,媒介技术更多是通过它们的形式而非它们所传递的内容来塑造社会。他辨明了电力媒介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其笔下再部落化的"地球村"经常被描绘成一个和平且和谐的社区... 麦克卢汉赋予媒介以全新含义,将其定义为人的延伸,并指出,媒介技术更多是通过它们的形式而非它们所传递的内容来塑造社会。他辨明了电力媒介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其笔下再部落化的"地球村"经常被描绘成一个和平且和谐的社区,其实,如果仔细阅读麦克卢汉,我们会发现他的幽暗意识。麦克卢汉在一个更宽广的和人类行为、人类思维方式相关的领域中探讨媒介,恢复了媒介原有的广阔内涵,从而规定了日后媒介研究的语境,即我们与媒介的关系是相互构造的——我们创造它们,它们也创造我们。尽管电力媒介时代是无意识和冷漠的时代,但它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到这种无意识的时代。一旦我们对媒介环境产生了意识,发现媒介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损害我们的社会或文化,那么我们就有机会在效果变得无所不在之前,影响新的创新的发展和演变。也因此,将麦克卢汉视为一个技术决定论者的看法失之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卢汉 媒介 人的延伸 地球村 技术决定论
原文传递
智慧社会下的城市地理学研究——基于居民活动的视角 被引量:40
2
作者 王波 卢佩莹 甄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75-2086,共12页
智慧社会下,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网络/实体活动经历,是理解智慧社会发展的核心。同时,虚拟—实体空间关系、网络—实体活动关系及其对城市地域空间重构与演化的影响一直得到城市地理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综述... 智慧社会下,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网络/实体活动经历,是理解智慧社会发展的核心。同时,虚拟—实体空间关系、网络—实体活动关系及其对城市地域空间重构与演化的影响一直得到城市地理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综述已有居民活动时空间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智慧社会下居民网络—实体活动的关系已经超越简单的替代—促进二元关系,而承载网络与实体活动的虚拟与实体空间也相互交织影响,挑战对实体空间中地方与移动性的理解,并重构虚拟空间中的秩序和规律,丰富智慧社会下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问题。超越技术决定论与基于技术决定论的虚实空间二元论的讨论范畴,更能反映城市地理学在智慧社会发展话语体系中的地位。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同时经历着快速的信息化与城镇化,对居民网络/实体活动组织及虚拟—实体空间关系的研究不仅提供了新的案例与理论贡献,而且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社会 网络活动 实体活动 虚实空间二元论 技术决定论
原文传递
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决定论”吗? 被引量:20
3
作者 牟焕森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2-37,共6页
本文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是社会制约的技术决定论 ,从马克思主义技术决定论出发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新的诠释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决定论与经济决定论的内在统一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技术观 技术决定论 技术哲学
下载PDF
技术与教育关系新论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竹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26-32,共7页
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是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技术曾经对教育变革产生过革命性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教育应该围着技术转。包容性思考是整合"以技术为中心"还是"以教育为中心"这两... 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是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技术曾经对教育变革产生过革命性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教育应该围着技术转。包容性思考是整合"以技术为中心"还是"以教育为中心"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有效方法。技术分为革命性技术与过渡性技术两大类,未来的革命性技术是能进入普通家庭的多向视频会议系统和移动视频终端技术。在技术与教育之间应该寻找一个平衡点和结合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应该从以前的资助项目,向今后的资助人的方向转变。教育技术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应该既是新技术的引领者和推广者,同时还应是技术的反思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与教育 教育变革 技术决定论 视频会议系统 包容性思考
下载PDF
技术决定论的多种面貌与技术概念的多重含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锫坚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4-18,共5页
本文在考察技术决定论的多种表现形式 (技术自主论、媒介决定论、技术统治论 )的同时 ,辨析了这些表现形式的理论预设以及在不同语境中技术概念的不同含义 (如社会子系统、媒介和技术理性等等 )。
关键词 技术决定论 表现形式 技术自主论 技术概念
下载PDF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从分立到耦合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建设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4,69,共5页
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是并非对立而是分立的关系。分立是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现实关系,其突出特征是,在“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上二者“各说各话”甚至彼此指责、批判。耦合是技... 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是并非对立而是分立的关系。分立是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现实关系,其突出特征是,在“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上二者“各说各话”甚至彼此指责、批判。耦合是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可能关系。耦合关系的核心要点是,“决定”(技术对社会的决定)与“建构”(社会对技术的建构)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统一的。耦合的原则包括客观分析、平等对待、综合运用两种理论,消解彼此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决定论 社会建构论 分立 耦合 耦合原则
下载PDF
鲍德里亚后期的技术哲学思想 被引量:6
7
作者 孔明安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28,53,共5页
鲍德里亚的后期技术哲学思想是典型的技术决定论。它从中期的媒体技术理论,逐步发展到后期的悲观的物的"命定策略"的技术决定论思想。90年代后期,在"命定策略"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完美的罪行"的技术哲... 鲍德里亚的后期技术哲学思想是典型的技术决定论。它从中期的媒体技术理论,逐步发展到后期的悲观的物的"命定策略"的技术决定论思想。90年代后期,在"命定策略"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完美的罪行"的技术哲学观。在当今科技时代,我们既要看到鲍德里亚技术决定论合理的一面,即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要看到其技术哲学思想的片面性和极端性,从而来正确处理现代技术与社会和人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技术决定论 后期技术哲学思想 “命定策略” “完美的罪行” 虚拟实在 法国
下载PDF
“未来学校”研究的共识、分歧与潜在风险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元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4,共10页
“未来学校”研究既蕴含着对当今学校诸多问题的反思与批判,也表达了对更美善的教育理想和学校样态的主动谋划。空间再造、技术赋能和个性化取向是“未来学校”研究形成的基本共识。但是,围绕如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走向“去学科”... “未来学校”研究既蕴含着对当今学校诸多问题的反思与批判,也表达了对更美善的教育理想和学校样态的主动谋划。空间再造、技术赋能和个性化取向是“未来学校”研究形成的基本共识。但是,围绕如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走向“去学科”还是走向以学科逻辑为根基的学科重构、是推动“教”的退隐还是在转型意义上进一步强化“教”的力量等问题,“未来学校”研究还存在诸多分歧。为引导更理性的未来学校建设,“未来学校”研究应谨防陷入“技术决定论”“无差别变革”和个人主义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学校 共识 分歧 潜在风险 技术决定论
下载PDF
国外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 被引量:4
9
作者 牟焕森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27,共5页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在国际技术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马克思对技术哲学的形成有杰出的贡献 ,承认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是技术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国际技术本体论、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技术价值论等领域的诸多研究者莫...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在国际技术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马克思对技术哲学的形成有杰出的贡献 ,承认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是技术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国际技术本体论、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技术价值论等领域的诸多研究者莫不对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给予一定的关注。有如此影响的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值得我国学者对它进行较以往更为深入、更为系统的研究 ,其中 ,当务之急应该是从细节上解读这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技术本体论 技术决定论 社会决定论 技术价值论 技术哲学
下载PDF
技术决定论:划分及其理论要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建设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2,共6页
从不同的角度技术决定论可以划分为:乐观的技术决定论与悲观的技术决定论,狭义的技术决定论与广义的技术决定论,以及极端的技术决定论与温和的技术决定论。培根、马克思、圣西门、孔德、奥格本、麦克卢汉、贝尔、托夫勒、奈斯比特等的... 从不同的角度技术决定论可以划分为:乐观的技术决定论与悲观的技术决定论,狭义的技术决定论与广义的技术决定论,以及极端的技术决定论与温和的技术决定论。培根、马克思、圣西门、孔德、奥格本、麦克卢汉、贝尔、托夫勒、奈斯比特等的思想可归属于乐观的技术决定论。芒福德、埃吕尔、海德格尔、法兰克福学派、鲍德里亚等的思想可归属于悲观的技术决定论。技术统治论、技术万能论、专家治国论、媒介决定论、技术至上主义、技术霸权主义、技术帝国主义、技术救世主义等等,在实质内容上与技术决定论没有区别,属于技术决定论的不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决定论 乐观的技术决定论 悲观的技术决定论 广义的技术决定论 狭义的技术决定论
原文传递
“技术的社会形成论”与“技术决定论”之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汉林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4-30,共7页
"技术决定论"盛行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它主张技术决定社会的变迁。上世纪八十年代"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产生,与技术决定论不同,它认为技术是由社会因素建构而成的。本文从产生背景、技术认知、研究方法论、研... "技术决定论"盛行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它主张技术决定社会的变迁。上世纪八十年代"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产生,与技术决定论不同,它认为技术是由社会因素建构而成的。本文从产生背景、技术认知、研究方法论、研究视角以及发展格局等五个方面对技术决定论、技术的社会形成论进行了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的社会形成 技术决定论 比较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4-36,82,共4页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证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第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技术;技术本身也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第二,马克思在对社会和技术及其变迁的研究中,始终坚持辩证的方法。这与技术...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证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第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技术;技术本身也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第二,马克思在对社会和技术及其变迁的研究中,始终坚持辩证的方法。这与技术决定论的非辩证思维是根本对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市场需求 技术决定论 资本主义 辩证思维
下载PDF
“自主的技术”与“建构的技术”——雅克·埃吕尔与托马斯·休斯的技术系统观比较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春艳 黄晓伟 马会端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35,共5页
雅克·埃吕尔与托马斯·休斯都将技术看作一个系统,但由于"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研究范式的"分立",两人的技术系统观尽管存在着相似性与互补性,在研究起点和研究进路上却各具特色。可以... 雅克·埃吕尔与托马斯·休斯都将技术看作一个系统,但由于"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研究范式的"分立",两人的技术系统观尽管存在着相似性与互补性,在研究起点和研究进路上却各具特色。可以将休斯"技术系统方法"的历史分析框架视为埃吕尔自主论的技术系统观的一种反动,只是休斯矫枉过正,从理论的一极走向了另一极。正是以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为中介,技术哲学在寻求经验基础的过程中,向跳脱经典技术哲学决定论的渊薮迈出了坚实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技术系统 技术决定论 社会建构论
原文传递
生产力与座架: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在技术决定论上的异同 被引量:8
14
作者 葛玉海 曹志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36,共6页
技术决定论是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的主要表现和特征。马克思的技术决定论思想以"生产力"概念为核心,而海德格尔的技术决定论思想以"座架"概念为核心。两者的相同点在于:"生产力"和"座架&... 技术决定论是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的主要表现和特征。马克思的技术决定论思想以"生产力"概念为核心,而海德格尔的技术决定论思想以"座架"概念为核心。两者的相同点在于:"生产力"和"座架"都具有"基础性"。不同在于:"生产力"构建着"人的需求",并决定"人的自由";而"座架"构建着"技术的需求",并威胁"人的自由"。"生产力"和"座架"集中反映了同为存在论哲学之扩展或深化的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和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海德格尔 技术决定论
原文传递
技术决定论形成的历史进路及当代诠释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晓伟 张成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66,共8页
技术社会学诞生于现代性语境中,以技术决定论为基本内核,伴随工业社会和理性主义拓展而形成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技术解释图景。技术决定论现代性意涵的历史诠释中存在着技术与社会对立的二元逻辑张力,从技术与现代性的相互建构论视角透视,... 技术社会学诞生于现代性语境中,以技术决定论为基本内核,伴随工业社会和理性主义拓展而形成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技术解释图景。技术决定论现代性意涵的历史诠释中存在着技术与社会对立的二元逻辑张力,从技术与现代性的相互建构论视角透视,揭示出"经验转向"以来对技术决定论的社会维度和技术维度批判的不对称性。技术决定论经历了欧洲起源、美国发展、全球影响的时空展现过程,主要是启蒙的社会进步思潮与现代技术的本质主义理解共同形塑的结果。深入反思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隐含的解释模式,将成为走出技术决定论困境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决定论 社会变迁 本质主义 不对称性 解释模式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参与式发展和技术路线可选择性——共同富裕战略的初步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余浩 《开放时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61,M0004,共14页
兴起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种精英化技术路线,研发及其产品应用不以满足广大劳动人群以及制造业等实体产业的发展需求为目的,目前成为美国国内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在我国,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是在加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阶... 兴起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种精英化技术路线,研发及其产品应用不以满足广大劳动人群以及制造业等实体产业的发展需求为目的,目前成为美国国内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在我国,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是在加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理念下得以强调的,要求建设“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因此有必要在理念上明确技术路线的可选择性,激励探索不同于精英化取向的技术方案。实践中已出现某些非精英化路线的范例,其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值得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技术路线可选择性 技术决定论 数字技术
原文传递
“前车之鉴”对教育数字化的启迪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芒 余露瑶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0,17,共7页
出于对追赶世界一流的渴盼,近代中国长期不懈地关注器物文明。对这种历史实践的反思有助于教育数字化的健康发展。其一,明确教育数字化的指导理念,体用统一而中和,融洽共生而相互作用。教育数字化不应只关注表层的“用”,更应关注内核... 出于对追赶世界一流的渴盼,近代中国长期不懈地关注器物文明。对这种历史实践的反思有助于教育数字化的健康发展。其一,明确教育数字化的指导理念,体用统一而中和,融洽共生而相互作用。教育数字化不应只关注表层的“用”,更应关注内核的“体”,即教育技术文化的进步,由此才能触发深层次的教育变革;其二,应走出技术决定论和物本发展观的误区,认识到物只是发展条件,技术本无力承担变革教育的重任,人的开悟才是影响教育发展的核心因素;其三,教育数字化应树立物与人辩证统一的协调发展观,主要包括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统一、发展平衡与不平衡的统一以及发展短板与潜力的统一。借助上述的历史启迪,人们能够更为警醒地认识当前教育数字化面临的问题,以便有效地探索其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历史回顾 技术决定论 物本主义 协调发展观
下载PDF
技术与制度:决定抑或互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发庭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6年第5期30-36,共7页
技术与制度是人类文明的两个重要维度。在技术与制度的关系上,出现了技术决定论、制度决定论、技术与制度互动三种争论。技术与制度的关系是复杂的,单纯的技术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都没有充分揭示问题。技术与制度的良性互动和集成优化,... 技术与制度是人类文明的两个重要维度。在技术与制度的关系上,出现了技术决定论、制度决定论、技术与制度互动三种争论。技术与制度的关系是复杂的,单纯的技术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都没有充分揭示问题。技术与制度的良性互动和集成优化,能够产生强大的互动力,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技术与制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是二者分别保持活力的根本条件。它们之间张力的协调,是其走向良性互动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制度 技术决定论 制度决定论 技术与制度互动
下载PDF
社会学如何把物质“请”出来?——以消费社会学中的“社会物质性”为例
19
作者 王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3,共14页
社会世界不但具有意义,而且也具有物质性,但社会学却变成了拉图尔所批评的“无物体的社会学”。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是社会学家对陷入庸俗唯物论和技术决定论的担忧。因此,当社会学家谈到物质的时候,往往侧重其符号性质或文化性质,... 社会世界不但具有意义,而且也具有物质性,但社会学却变成了拉图尔所批评的“无物体的社会学”。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是社会学家对陷入庸俗唯物论和技术决定论的担忧。因此,当社会学家谈到物质的时候,往往侧重其符号性质或文化性质,从而使其能够纳入社会学主流理论框架。但如果脱离物质和物质性,社会学的解释力将受到很大限制。随着数字技术革命时代技术产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学忽视物质性的局限愈发凸显。在拉图尔等学者的呼吁下,一些社会学家开始重视物质在社会学中的地位。但社会学家对于如何请出物质,依然还未达成共识。而重构吉登斯“结构与能动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切入口:把物质放入其中,就形成了“结构-物质-能动”的三角形关系理论。物质性和社会性的纠缠,形成了社会物质性。用“社会物质性”来解释某些社会现象,有时比用单纯的社会因素更具有解释力,这可以从消费社会学的实例中得到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与能动 物质(性) 社会物质性 人-物组合结构 技术决定论
下载PDF
人文法则:预防人工智能无限度研发的屏障
20
作者 唐代兴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5,M0005,共13页
传统技术以自然物为研发对象,生产出来的技术物既无生成功能又无自主性诉求。相反,人工智能是以生物人脑为对象,旨在“模仿和超越人类智能”。人工智能从模拟学习到自具极强自主性诉求的深度学习,迅速发展出“超越人类智能”的潜能。Cha... 传统技术以自然物为研发对象,生产出来的技术物既无生成功能又无自主性诉求。相反,人工智能是以生物人脑为对象,旨在“模仿和超越人类智能”。人工智能从模拟学习到自具极强自主性诉求的深度学习,迅速发展出“超越人类智能”的潜能。ChatGPT-4和AlphaFold的问世,或将人类推向“技术奴役人类”与“人类主导技术”的岔路口。如果不受阻碍地继续向前,具有深度学习和迭代升级能力的智能机器必然会突破人类可以控制的界限。保护人类免受技术和机器奴役的最后屏障是人文科学。建立阻止人工智能无限制发展的人文屏障,需要重建人文法则。首先要恢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人文信仰、情感和精神,使之具有人文性;其次是重建人文信仰、情感、精神和知识体系,使之社会化;其三是创立当代哲学,为人文重建提供思想基石。在此基础上应着手两个方面的实践努力,一是重建人文教育,以引导和规范科学教育;二是以有限生存和共生限制为准则,重建人文主义价值体系和人文主义政治-经济实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主义 人文法则 ChatGPT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