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 被引量:201
1
作者 檀传宝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的转变是人类教育生活历史性进步的一个重要表征。由一般性的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方向观念转移实际上是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专业道德概念的建立和教师专业化运动具有相同的历史... 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的转变是人类教育生活历史性进步的一个重要表征。由一般性的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方向观念转移实际上是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专业道德概念的建立和教师专业化运动具有相同的历史必然性。顺应时代发展,我们应当从专业生活质量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角度专业性地推进教师的专业道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道德 经验型教师 教师专业化 教师转变 教育生活 教师职业道德 专业发展 观念 转移 专业型
原文传递
论教师实践智慧 被引量:107
2
作者 邓友超 李小红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2-36,共5页
教师实践智慧的三个要义及各自的实现途径为 :一是教师对教育合理性的追求。从教育主体看 ,它要求教师在经验和公共教育理论之间有意识地建构合理的个人教育理论 ;从教育过程看 ,它要求教师把课程文本当作师生进行理解的“引子”,在师... 教师实践智慧的三个要义及各自的实现途径为 :一是教师对教育合理性的追求。从教育主体看 ,它要求教师在经验和公共教育理论之间有意识地建构合理的个人教育理论 ;从教育过程看 ,它要求教师把课程文本当作师生进行理解的“引子”,在师生已有前理解的基础上建构共有知识 ,发展共享理解 ;从教育评价看 ,它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基于形成性评价的终结性评价。二是教师对当下教育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这要求教师首先要打破对教育常规的过分依赖 ;其次要树立在教育情景中反思的意识 ;再次要确立更具弹性的新教育常规。三是教师对教育道德品性的彰显。在目的维度方面 ,教师要消解认知主义 ,注重学生德、智、体和知、情、行的共生共长 ;在关系维度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形成性评价 教育情景 认知主义 主题班会 师生关系 教师 实践智慧
原文传递
教师道德从何而来 被引量:39
3
作者 杜时忠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9-82,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教师的不道德行为的突出表现、产生根源和解决对策 ,指出教师道德首先来源于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切实保障 ,而不仅仅是教师教育培训这一种途径。要妥善处理教师素质与教师待遇。
关键词 教师道德 教师待遇 社会道德
原文传递
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 被引量:50
4
作者 李敏 檀传宝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78,共5页
师德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均证明,师德发展需要兼顾底线要求和高层次需要,师德体系需要平衡“崇高”与“底线”两个价值层面。目前,人们对“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应当合理共存”这一观点已达成基本共识,同时也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自觉兼... 师德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均证明,师德发展需要兼顾底线要求和高层次需要,师德体系需要平衡“崇高”与“底线”两个价值层面。目前,人们对“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应当合理共存”这一观点已达成基本共识,同时也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自觉兼顾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两个方面。但人们在对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的现实动态把握中遇到了新的状况,这需要人们做出审时度势的分析和决策,以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师德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 发展 崇高性 底线
下载PDF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专业化”及问题思考——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政策设计和文本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薛晓阳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专业化时代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必须做到"专业化",即按照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和特点探索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和策略。包括用一种专业规范的眼光和标准重新审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思路;同时,积极推进教师职业道德的法律诠释,以... 专业化时代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必须做到"专业化",即按照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和特点探索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和策略。包括用一种专业规范的眼光和标准重新审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思路;同时,积极推进教师职业道德的法律诠释,以法律语言表述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标准,进而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严肃性、神圣性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强化教师行业规范的自律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保护性和教育性,加强教师教育伦理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让教师教育成为具有强烈道德意识的知识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职业道德 专业化时代
原文传递
论教师“传道”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重要论述为指引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晶 刘晓玫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0,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是在对我国传统的“为师传道”批判和继承基础上提出的新时代教师标准。新时代教师“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四个引路人”角色是围绕“传道”展开的,即教师要传“德”之“道”“知”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是在对我国传统的“为师传道”批判和继承基础上提出的新时代教师标准。新时代教师“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四个引路人”角色是围绕“传道”展开的,即教师要传“德”之“道”“知”之“道”“思”之“道”和“信”之“道”,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使命。这既不同于封建社会的道德教化,也不同于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技术教育,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教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教师 传道 “四有”好老师 “四个引路人” 德之道 知之道 思之道 信之道
下载PDF
师德评价面临的矛盾、问题与出路 被引量:21
7
作者 糜海波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师德评价在实践中存在着虚与实、主观性与客观性、实然与应然、功利与道义的内在矛盾。当前,师德评价伦理目标有所偏差,师德评价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师德评价中教育观念滞后。师德评价应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及机制等诸多方面有所改... 师德评价在实践中存在着虚与实、主观性与客观性、实然与应然、功利与道义的内在矛盾。当前,师德评价伦理目标有所偏差,师德评价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师德评价中教育观念滞后。师德评价应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及机制等诸多方面有所改进,以走上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应积极发挥师德评价对教育伦理发展和教育道德进步的推动作用,引领教师的德性状况朝着社会所期待的方向前行。第一,师德评价标准要体现完整性和层次性。既要反映社会普遍的道德要求,又要反映教育自身的特殊道德要求。师德评价标准的层次性,是基于教师德性状况的多样性和不一致性,教育伦理规范的设立应体现价值的等级性。第二,应明晰师德评价的范围和教育行为的道德类型。师德评价中的"师德"是对于特定的教育主体而言的,包含主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两个方面。在教育伦理学的意义上,教育道德行为可分为善的(道德的)、恶的(不道德的)和亦善亦恶(既道德又不道德)三种基本类型。第三,师德评价应将"具体考察"与"总体判断"结合起来。第四,师德评价实践活动应辅之以一定的伦理教化和道德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师德 教育伦理 教师评价 职业道德
下载PDF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大伟 孟晓莉 《现代教育论丛》 2008年第9期44-48,共5页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对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调查,对客观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对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调查,对客观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 信息能力 信息道德
下载PDF
新时期人民教师师德的内涵和特质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国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5,共4页
师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既有一般职业道德的共性,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等,又有其特殊性,如爱教爱校爱生,勤学勤教勤研,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甘为人梯等。在当前,明确新时期师德的内涵和特质,对于广大教师坚定职业理想,加强师... 师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既有一般职业道德的共性,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等,又有其特殊性,如爱教爱校爱生,勤学勤教勤研,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甘为人梯等。在当前,明确新时期师德的内涵和特质,对于广大教师坚定职业理想,加强师德修养,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操,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师德 特质
下载PDF
论教学道德性的内涵及层次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森 高静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7-113,153,共8页
教学道德性是指教学这一特殊交往活动蕴含道德的向善性,通过对其历史发展及研究历程的梳理,得出教学道德性具体表征为教学以道德性为最高目的追求,以及教师道德在教学中的映射两个方面。同时,以教学道德性的表征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两... 教学道德性是指教学这一特殊交往活动蕴含道德的向善性,通过对其历史发展及研究历程的梳理,得出教学道德性具体表征为教学以道德性为最高目的追求,以及教师道德在教学中的映射两个方面。同时,以教学道德性的表征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两种层次。教学道德性的目标层次,包括外在的规范目标、理性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和最高的"善"目标;教学道德性的师德映射层次,包括社会义务层次、育人责任层次和自我实现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教学道德性 教师道德
原文传递
论教师共情 被引量:11
11
作者 傅淳华 杜时忠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31,共7页
教师共情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性要素,其发生与人类遗传、主体意识、环境影响等因素紧密相连。而探究教师共情的本质,其根本上具有着道德属性。若要推进教师共情的培育,相关教育实践无疑有诸多不可为之处,包括无视教师的过度共情、忽... 教师共情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性要素,其发生与人类遗传、主体意识、环境影响等因素紧密相连。而探究教师共情的本质,其根本上具有着道德属性。若要推进教师共情的培育,相关教育实践无疑有诸多不可为之处,包括无视教师的过度共情、忽视教师共情的重心等;教育也有诸多可为之处,包括积极推进教师共情内容的构建、教师共情实践的引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共情 道德 教师共情
原文传递
好人与好教师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郑富兴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12,共8页
关于教师道德的评价存在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是教师社会声誉下降与教师呼吁道德减负并存,二是好人与好教师在"应试教育"下相互冲突。教师是否应该是好人成为了一个问题。忽视或弱化教师的个人道德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工具化、技术... 关于教师道德的评价存在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是教师社会声誉下降与教师呼吁道德减负并存,二是好人与好教师在"应试教育"下相互冲突。教师是否应该是好人成为了一个问题。忽视或弱化教师的个人道德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工具化、技术化与功利化的后果。面对教育体制的不道德,教师仍应该是好人。教师道德评价的框架和内容从个人—职业、公共—私人两个维度可以概括为私德、公德、师道和师德(专业伦理)这四种类型。教师道德评价的重点应该是教师德慧,即一种基于公共教育责任的价值立场处理不同类型的教师道德的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道德 好人 好教师 师德 道德智慧
下载PDF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的视角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启华 《中国德育》 2009年第1期13-18,22,共7页
在教师专业发展趋势下,进行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必须考虑到处于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的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生涯发展大致经历了教师生涯进入期、发展期、重新评估期、稳定期到退出期五个阶段。不同阶段教师成长... 在教师专业发展趋势下,进行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必须考虑到处于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的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生涯发展大致经历了教师生涯进入期、发展期、重新评估期、稳定期到退出期五个阶段。不同阶段教师成长的核心问题与教师专业道德发展需求是进行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依据。教师生涯发展对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启示在于:第一,尊重教师专业道德发展规律进行专业道德建设;第二,构建贯穿教师生涯的一体化的师德培育模式;第三,关注教师专业道德的"最近发展区",加强各阶段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衔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专业发展 专业道德 教师生涯
原文传递
道德,还是伦理?——教师道德时代困境的精神哲学探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吕寿伟 柴楠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6-163,共8页
教师与道德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结,但屡屡发生的恶性师德事件使教师道德陷入无法克服的困境之中。一般而言,我们倾向于对师德问题进行"道德"的理解,从而用"道德方案"寻求问题的解决。然而,无论是制度的力量,亦或是教... 教师与道德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结,但屡屡发生的恶性师德事件使教师道德陷入无法克服的困境之中。一般而言,我们倾向于对师德问题进行"道德"的理解,从而用"道德方案"寻求问题的解决。然而,无论是制度的力量,亦或是教师个体的道德良知,都难以在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师德状况。我们无法单独依靠"道德"走出因"伦理"之殇所引发的师德困境,只有"伦理"的观点才能为教师道德提供价值合理性的终极根据。但普遍性的伦理需要通过个体化的道德来获得其现实的形式,也就是说,当前师德问题既不能单纯地求助于道德,也不能单纯地求助于伦理,伦理优先、"伦理—道德"一体的精神哲学之路才是师德重建的应然之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 道德困境 道德伪善 伦理实体
原文传递
美国教育职业伦理的理论研究、行为规范与实践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正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40,共9页
美国对教育职业伦理的研究,先后经历了孕育与发轫、发展与成熟、专门与多样的过程。美国全国教育协会职业伦理规范(NEA Code),自1929年制定实施以来,已经由专业伦理委员会6次修订,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教育职业伦理规范。美国教育职业伦... 美国对教育职业伦理的研究,先后经历了孕育与发轫、发展与成熟、专门与多样的过程。美国全国教育协会职业伦理规范(NEA Code),自1929年制定实施以来,已经由专业伦理委员会6次修订,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教育职业伦理规范。美国教育职业伦理规范的演进历程,充分体现了教育职业伦理的实践品格。其根本特点是注重实效性、具有针对性和职业伦理准则的专门化。考察美国教育职业伦理发展历史和实践,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教育职业伦理 教育专业伦理 教育职业伦理规范 教师道德 教育伦理
下载PDF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难点及对策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剑玲 《惠州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高校的实际需求及岗前培训的基本任务 ,抓住高校岗前培训的热点及难点问题 ,立足于“立师德、强师能、求实效”的原则 ,力求做到“三个统一” 。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岗前培训 师德 角色转变 教学能力 角色意识 师资培训 示范教学 教育理论修养
下载PDF
具身师德学习的内涵、价值和路径 被引量:9
17
作者 裴淼 刘乔卉 +2 位作者 靳伟 李肖艳 刘静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4,共7页
为解决当下师德政策和实践过于强调国家和学校本位的师德建设与师德教育,忽视教师本位的师德学习这一问题,本文基于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具身观以及具身认知理论,同时整合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发现,提出具身师德学习概念,强调教师身体的能... 为解决当下师德政策和实践过于强调国家和学校本位的师德建设与师德教育,忽视教师本位的师德学习这一问题,本文基于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具身观以及具身认知理论,同时整合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发现,提出具身师德学习概念,强调教师身体的能动参与在师德学习中的回归,即教师通过身体与情境的互动,引发师德知、情、意、行的改变,最终形成教师美德。在这一概念中,"身体"具有多重意涵,既包括生理层面身体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亦包括心理层面身体的感知觉和情感体验等。基于具身师德学习的内涵,进一步论证了具身师德学习对教师"修身立德"的重要价值,并初步建构出具身师德学习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 具身师德学习 具身认知理论 修身立德
原文传递
试论高职院校加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勇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等教育的宗旨所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在复杂的社会现实影响下,部分学生出现信仰模糊、价值观迷茫、群体浮躁等社会心态。而高职学生的社会心态是其思想道德发展的准备状态,关系到高职...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等教育的宗旨所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在复杂的社会现实影响下,部分学生出现信仰模糊、价值观迷茫、群体浮躁等社会心态。而高职学生的社会心态是其思想道德发展的准备状态,关系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实效。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普及与发展,高职班主任的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要重视并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班主任是班级新生的教育和组织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他们对班级的日常工作全面负责,对班级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班主任 思想道德
下载PDF
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万军 马相奇 +2 位作者 宋平超 司富春 高磊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师德 师风 高等学校
下载PDF
教师道德边界模糊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邓晨 吴黛舒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5-79,共5页
教师道德边界模糊化是指教师私人、职业与公共道德之间的边界,以及理想道德和底线道德界限的不确定状态。究其根源,道德传统的影响、教师的职业特性和教师实践的特殊性是造成教师道德边界模糊化的重要原因。应该指出,某些教师道德边界... 教师道德边界模糊化是指教师私人、职业与公共道德之间的边界,以及理想道德和底线道德界限的不确定状态。究其根源,道德传统的影响、教师的职业特性和教师实践的特殊性是造成教师道德边界模糊化的重要原因。应该指出,某些教师道德边界模糊化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有些模糊化则会诱发教师实践和评价上的相关问题,如教师道德评价原则混淆问题、责任空洞问题和教师"道德高标"问题。因此,面对教师道德边界模糊化现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道德 教师发展 边界模糊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