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茶树生长气候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湘阁 闵庆文 余卫东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572-577,共6页
从农业气象学角度,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南京地区茶树生长气候适宜度的计算与分析,探讨了不同的郊县和郊区茶树种植的气候适宜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了相应地区的茶树生长气候适宜态,讨论了在不同采摘期内气象条件的影响... 从农业气象学角度,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南京地区茶树生长气候适宜度的计算与分析,探讨了不同的郊县和郊区茶树种植的气候适宜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了相应地区的茶树生长气候适宜态,讨论了在不同采摘期内气象条件的影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气候适宜度 气象条件 生长
下载PDF
我国茶叶加工技术装备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唐小林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3,30,共5页
茶叶加工技术与装备是茶业的基础。1990年以来,全国名优绿茶叶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目前,茶机制造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实力弱,创新不足。机械加工茶叶的质量仍普遍低于手工加工的茶叶。茶叶加工机械装备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 茶叶加工技术与装备是茶业的基础。1990年以来,全国名优绿茶叶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目前,茶机制造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实力弱,创新不足。机械加工茶叶的质量仍普遍低于手工加工的茶叶。茶叶加工机械装备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茶叶加工工艺研究为基础,以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为目的,以提高机械装备机械水平为中心,加大创新力度,强化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要求环保节能,全面提升茶叶加工机械装备的适用性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加工 技术 机械 装备 适用性 规模化 现状 工艺 质量 对策
下载PDF
基于AlexNet的茶叶嫩芽状态智能识别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吕军 夏华鹍 +1 位作者 方梦瑞 周礼赞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72-78,共7页
为确定合理有效的茶叶嫩芽采摘时间,提出一种基于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的茶叶嫩芽状态智能识别方法。首先,建立自然环境下全开面、半开面和未开面三种状态茶叶嫩芽图像集;然后,训练茶叶嫩芽状态AlexNet网络识别模型;最后,利用测试集样本... 为确定合理有效的茶叶嫩芽采摘时间,提出一种基于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的茶叶嫩芽状态智能识别方法。首先,建立自然环境下全开面、半开面和未开面三种状态茶叶嫩芽图像集;然后,训练茶叶嫩芽状态AlexNet网络识别模型;最后,利用测试集样本进行模型检测,训练集和测试集中三种状态嫩芽平均识别率分别为97.8%和88%。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自然环境下茶叶嫩芽状态,为嫩芽智能采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AlexNet网络 茶叶状态 智能识别
下载PDF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水分变化与香气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叶秋萍 余雯 +3 位作者 郑世仲 曾新萍 陈菲 郝志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66-272,共7页
为探明茉莉花茶窨制过程水分迁移与香气组分变化规律,以窨花前、通花前、起花前、烘干后的茶样为材料,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水分分布情况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茉莉花茶窨制过... 为探明茉莉花茶窨制过程水分迁移与香气组分变化规律,以窨花前、通花前、起花前、烘干后的茶样为材料,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水分分布情况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茉莉花茶窨制过程各个工序含水率差异极显著,除窨花前茶坯外,其他3个工序的花茶均出现结合水、弱结合水和自由水3个水分信号峰;结合水是主要的水分状态,峰面积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均高于窨花前;弱结合水峰面积比例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均低于窨花前;自由水峰面积比例最低,在窨花前茶坯中未发现,在其他3个工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共鉴定出75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酯类、烯烃类、醛类、其他类。茶叶窨制过程吸附了茉莉花释放的香气,因此窨制完成烘干后花茶中各个类别香气成分的含量增加,其中酯类含量最高,达到9.721μg/g,醇类次之,为3.854μg/g,再者是烯烃类含量达到3.377μg/g,且种类最丰富,达到26种。与JTF(茉莉花茶香气)指数相比,XFJTF(茉莉花茶香气品质评价得分)指数呈“升-降-升”趋势,且其他3个工序的XFJTF指数值均高于窨花前,更适合评价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结合水峰面积、弱结合水峰面积与醇类含量均呈正相关,自由水峰面积与酯类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烯烃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丰富茶叶吸香机理和调控茉莉花茶生产工艺参数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窨制 水分状态 香气成分 相关性
下载PDF
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实施10年后:现状与思考——基于龙井村、翁家山、满觉陇的调查 被引量:8
5
作者 许咏梅 《茶叶》 2012年第3期158-164,共7页
本文对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区域的龙井村、翁家山、满觉陇三个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这三个村原产地保护的效果依次为:龙井村>翁家山>满觉陇。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龙井村、翁家山、满觉陇实施保护10年后的现状进... 本文对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区域的龙井村、翁家山、满觉陇三个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这三个村原产地保护的效果依次为:龙井村>翁家山>满觉陇。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龙井村、翁家山、满觉陇实施保护10年后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三个村庄实施保护后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龙井 原产地保护 现状 比较分析
下载PDF
High-quality instant black tea manufactured using fresh tea leaves by two-stage submerged enzymatic processing 被引量:6
6
作者 Junhao Kong Xiufang Yang +3 位作者 Xiaobo Zuo Xiaoqin Su Bing Hu Xinle Li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3期676-685,共10页
Repeated thermal treatment could impair the flavor of instant black tea(IBT)as the volatile compounds and characteristic constituents dramatically vary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Utilization of fresh leaves as r... Repeated thermal treatment could impair the flavor of instant black tea(IBT)as the volatile compounds and characteristic constituents dramatically vary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Utilization of fresh leaves as raw material in IBT manufacture at low temperature may become 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extraction methods.This study aim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BT using fresh tea leaves by a two-stage enzymatic processing.The influence of combined enzymatic oxidation and extraction conditions for maximal extractable flavour(taste and aroma)characteristics from fresh tea leaves were investigated.The changes of aroma profiles and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cluding theaflavins(TFs),thearubigins(TRs),theabrownines(TBs)and TRs/TFs ratio in converted tea brews under two-stage enzyme catalyzed fermentation and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further compared between different treatments,based on which the optimised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During the two-stage enzymatic processing,75 kinds of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all processed samples,and the contents of TFs,TRs,TBs and TRs/TFs ratio could be optimized by adjusting different procedures and parameters.The overall properties of final product were compared with two types of commercial IBT.High quality IBT with desired properti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can be manufactured using fresh tea leaves by two-stage enzymatic processing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tant black tea Liquid-state fermentation Enzymatic-enhanced extractio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 post-fermentation by four Aspergillus strains on the aroma of pu-erh tea 被引量:5
7
作者 叶静 王文光 +4 位作者 李军 郭晓宇 赵明波 姜勇 屠鹏飞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84-290,共7页
Arom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flavor, taste, and quality of pu-erh tea, and the post-fermentation process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aroma of pu-erh tea.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influence... Arom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flavor, taste, and quality of pu-erh tea, and the post-fermentation process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aroma of pu-erh tea.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ungi fermentation on the flavor of pu-erh tea wa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Volatile compounds from pu-erh tea fermented by four Aspergillus strains, including A. niger, A. oryzae, /1. awamori, and A. glaueus, were extracted and analyzed using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UAE-DLLME-GC-MS), and a total of 63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un-dried green tea, fermented pu-erh tea contained high levels of methoxyphenolic compounds, such as 1,2,3-trimethoxybenzene, which was the most abundant one. Our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methoxyphenolic compounds were produced by the activity of Aspergillus during the post-fermentation process, and A. niger and A. awamori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strains for the formation of aroma quality of pu-erh t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erh tea ASPERGILLUS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Volatile compounds GC-MS
原文传递
茶叶中稀土元素的组成与状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蒋文欣 潘榕群 蒋健轩 《大众科技》 2018年第4期44-45,65,共3页
目前,有关茶叶中稀土元素(REE)总量、稀土元素组成、茶鲜叶中存在稀土茶多糖的研究引起了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但并没有较多的关于茶品稀土元素存在状态方面的研究和报道。文章采用ICP-MS分析广西地区茶叶、茶园土壤当中稀土元素的含量... 目前,有关茶叶中稀土元素(REE)总量、稀土元素组成、茶鲜叶中存在稀土茶多糖的研究引起了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但并没有较多的关于茶品稀土元素存在状态方面的研究和报道。文章采用ICP-MS分析广西地区茶叶、茶园土壤当中稀土元素的含量、组成以及存在的状态,探讨并总结,以供后续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稀土元素 组成 存在状态
下载PDF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茶园茶叶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煜 张萍 +1 位作者 吴红 李金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1期6-10,共5页
通过检测Mn、Cu、Zn和Fe等微量元素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茶园土壤和茶叶中的全量及土壤中有效态的含量,分析茶叶对这4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并研究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TOM)和微量元素有效态对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六枝特区... 通过检测Mn、Cu、Zn和Fe等微量元素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茶园土壤和茶叶中的全量及土壤中有效态的含量,分析茶叶对这4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并研究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TOM)和微量元素有效态对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六枝特区茶园土壤中Fe、Zn、Cu全量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存在富集现象,部分区域Mn元素流失严重;土壤中有效Fe含量丰富,Zn、Mn含量适中,但土壤中普遍缺乏有效Cu。茶叶对Cu、Zn、Mn和Fe的富集能力差异明显,其高低顺序为Mn>Zn>Cu>Fe。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TOM)增加,可促进茶叶对Zn的吸收积累,但土壤pH值和有机质(TOM)降低使土壤酸化,致使土壤Mn淋溶流失而缺乏。此外,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量空间分布差异性大,含量分布不均衡,应根据各茶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配比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茶叶 微量元素 有效态 贵州六盘水 六枝特区
下载PDF
一片冰心一壶茶——茶文化漫议
10
作者 尹宗国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58-59,共2页
茶有不同,境有不同,人有不同,水有不同,器有不同,过程种种不同,结果自然是心有不同,意有不同;中国传统的茶道,其实是至少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一壶茶中,一杯茶下,儒家的礼、释家的禅、道家的玄一齐涌至,加上人情世态、古往今来,... 茶有不同,境有不同,人有不同,水有不同,器有不同,过程种种不同,结果自然是心有不同,意有不同;中国传统的茶道,其实是至少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一壶茶中,一杯茶下,儒家的礼、释家的禅、道家的玄一齐涌至,加上人情世态、古往今来,全部汇集其中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道 茶境 茶器 茶文化
原文传递
“心境互渗”与审美境界——以中国茶道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晓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2-117,159,共7页
本文从"心""境"关系来探讨中国茶道美学的境界问题。基于"心境互依"而实现的"心境互渗",是审美境界之所以生成的一般特征,具有审美发生学上的普遍意义。"境况"是现场实况,而"境... 本文从"心""境"关系来探讨中国茶道美学的境界问题。基于"心境互依"而实现的"心境互渗",是审美境界之所以生成的一般特征,具有审美发生学上的普遍意义。"境况"是现场实况,而"境界"的现起则是对于"境况"的超越性转换。"境因心起"或"心能转境"是以"心境互渗"为基本条件而生成的审美境界。"心"是境界得以建构的"灵源",是主体心灵在当下境况之下所实现出来的心灵场域,因此一切"境界"皆为"意境",是自身之"心意"与"意义"得以呈现的基本形态。"心不起境"或"心境双泯"是无言之境,蕴含对于生命与存在之究竟实相的终极体悟,是究竟的生命境界,也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道 境况 境界 审美 心境互渗
下载PDF
基于GoogLeNet的茶叶嫩芽生长状态智能识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梦瑞 夏华鵾 +1 位作者 周礼赞 吕军 《黄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7-21,共5页
针对传统图像识别过于依赖特征有效性等问题,提出基于GoogLeNet卷积神经网络的茶叶状态智能识别方法。构建了全开面、半开面和未开面3种茶叶生长状态样本库,然后在Caffe框架下搭建了基于GoogLeNet的茶叶状态识别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 针对传统图像识别过于依赖特征有效性等问题,提出基于GoogLeNet卷积神经网络的茶叶状态智能识别方法。构建了全开面、半开面和未开面3种茶叶生长状态样本库,然后在Caffe框架下搭建了基于GoogLeNet的茶叶状态识别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验证集和测试集平均识别率分别为89.3%、90.7%。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自学习图像特征,还可以有效地识别自然环境下茶叶生长状态,提高茶叶嫩芽采摘的智能化和实时性,为茶叶信息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茶叶嫩芽 生长状态 智能识别
下载PDF
宋朝的茶叶垄断与金国的突破尝试
13
作者 徐睿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9-144,共6页
金国是以游牧民族女真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政权,在饮食习惯上,多食用牛羊肉和乳制品,相对较为油腻,饮茶能够有效的帮助消脂解腻,所以女真人养成了“先汤后茶”的习惯,茶叶也成为女真人生活的必需品。但是金国不生产茶叶,所需茶叶大多由宋... 金国是以游牧民族女真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政权,在饮食习惯上,多食用牛羊肉和乳制品,相对较为油腻,饮茶能够有效的帮助消脂解腻,所以女真人养成了“先汤后茶”的习惯,茶叶也成为女真人生活的必需品。但是金国不生产茶叶,所需茶叶大多由宋朝供给,宋朝由此对金国形成了茶叶垄断。为了避免宋朝以茶叶垄断为手段要挟金国,金国曾经通过尝试生产茶叶、减少茶叶消费、试图转变支付方式、默认茶叶走私,甚至以武力威胁宋朝的方式试图打破宋朝对茶叶的垄断,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宋金茶叶贸易中,以女真民族为主体的金国和以汉族为主体的南宋以茶文化为媒介,无形之中促进了民族融合,不断推动中国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垄断 宋朝 金国 突破尝试
下载PDF
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86
14
作者 龚加顺 周红杰 +2 位作者 张新富 宋姗 安文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0-306,共7页
研究了添加外源优势菌种固态发酵云南晒青绿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主要的化学品质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多酚类、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寡糖和多糖的变化最明显。发酵40天后,多酚类物质下... 研究了添加外源优势菌种固态发酵云南晒青绿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主要的化学品质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多酚类、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寡糖和多糖的变化最明显。发酵40天后,多酚类物质下降了约60%,儿茶素类下降了80%,黄酮类下降了55%,茶红素下降了90%,水溶性寡糖下降了65%,水浸出物下降了25%,而茶黄素、水溶性总糖和灰分的变化不大。但茶褐素类物质增加了4.5倍,水溶性多糖也增加了5.7倍。这说明多酚类物质、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类、寡糖及多糖类物质可作为云南普洱茶的特征成分用于品质判定。实验结果还表明,利用优势菌种发酵晒青绿茶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熟普洱茶,其理化成分含量可达到陈年普洱茶的水平。实验结果同时还表明,离开了微生物和湿热作用,晒青绿茶是难以形成普洱茶特有品质风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绿茶 普洱茶 黑曲霉 固态发酵 成分变化
下载PDF
油茶枯饼固态发酵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钟海雁 王承南 +2 位作者 黄健屏 谢碧霞 刘云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21-25,共5页
对油茶枯饼的脱毒和发酵技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乙醇对油茶枯饼中的皂素有较高的脱除率 ,枯饼中的营养成分损失少 ;黑曲霉、毛霉和 117假丝酵母能在脱皂油茶枯饼上正常生长 ,枯饼固态发酵后 ,其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提高程... 对油茶枯饼的脱毒和发酵技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乙醇对油茶枯饼中的皂素有较高的脱除率 ,枯饼中的营养成分损失少 ;黑曲霉、毛霉和 117假丝酵母能在脱皂油茶枯饼上正常生长 ,枯饼固态发酵后 ,其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提高程度为6 6 .7%~ 99.7% ;平菇、紫木耳能在油茶枯饼中正常生长 ,而金针菇则生长不正常 ;紫木耳对枯饼中蛋白的提高程度在各食用菌中最高 ,为 74.2 %~ 110 .7% ;以毛霉、平菇和紫木耳的一次发酵产品再经 117产朊假丝酵母二次发酵 ,其粗蛋白质含量接近 2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枯饼 固态发酵 脱皂技术 饲料资源 营养成分 开发利用
下载PDF
茶叶中稀土元素的组成及存在状态 被引量:31
16
作者 汪东风 赵贵文 叶盛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1-46,共6页
用ICPMS分析了安徽省郎溪茶场的茶叶及茶园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组成及存在状态。结果表明:茶叶中含有其栽培土壤中所有的15种稀土元素,其中以La、Ce、Nd、Pr和Y为主,这5种元素含量之和占稀土总量的92%。茶... 用ICPMS分析了安徽省郎溪茶场的茶叶及茶园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组成及存在状态。结果表明:茶叶中含有其栽培土壤中所有的15种稀土元素,其中以La、Ce、Nd、Pr和Y为主,这5种元素含量之和占稀土总量的92%。茶叶中和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在组成和分布模式上基本相同,只是茶叶对La吸收相对较多,而对Ce、Yb吸收相对较少而已。茶叶中的稀土元素四分之三以上是不溶于热水而残存在茶渣中,其中又有16%是与α纤维素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人们喝茶时摄入的稀土元素不足茶叶中稀土含量的四分之一(约048mg/kg,远低于≤20mg/kg的国家允许标准)。茶叶中存在有稀土多糖复合物,茶汤中约有8%的稀土是以这种状态存在的。在稀土多糖中以La、Ce、Nd为主,其含量约占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稀土元素 组成 存在状态
下载PDF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春花 单治国 +7 位作者 袁文侠 李亚莉 孙婷婷 秦太峰 夏凯国 任洪涛 李国荣 周红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1-258,共8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有益菌固态发酵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探讨了授权专利有益菌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em、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 Fischer、酿酒...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有益菌固态发酵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探讨了授权专利有益菌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em、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 Fisch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3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3.66%,其中萜烯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占33.5%;黑曲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8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74.77%;少根根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4.19%;酿酒酵母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9.15%。黑曲霉、少根根霉固态发酵的普洱茶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分别占31.24%、24.04%;酿酒酵母固态发酵的普洱茶萜烯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与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含量都比较高,分别达21.89%、24.07%。感官审评表明,绿色木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陈香透花-木香;黑曲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陈香透花果香;少根根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甘滑,陈香浓;酿酒酵母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和甘滑,香气陈香较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有益菌 固态发酵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不同茶类发花茯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黄曲霉毒素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黄浩 郑红发 +6 位作者 赵熙 银霞 黄怀生 粟本文 钟兴刚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55,共7页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5种茶样为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基于各成品茶中"金花"菌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运用微生物手段对各茯茶制品中"金花&...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5种茶样为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基于各成品茶中"金花"菌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运用微生物手段对各茯茶制品中"金花"菌进行差异分析,同时从形态与DNA序列分析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对其是否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发花茯茶成品中的"金花"菌实属同一种真菌,无异于原接种供试"金花"菌,该菌被鉴定为真菌门(Eumycota;Mycobion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真子囊菌亚纲(Euascomycetes)、曲霉目(Eurotiales)、曲霉科(Eurotiaceae)、散子囊菌属(Eurotium)、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无性型为针刺曲霉(Aspergillus spiculosus Blaser);此外,质谱数据显示未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和黄曲霉毒素G_2,表明该分离"金花"菌不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散茶发花 “金花”菌 鉴定 冠突散囊菌 黄曲霉毒素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对茶汤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郑梦霞 李会娟 +4 位作者 陈淑娜 赵真 刘馨秋 黎星辉 陈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23-228,共6页
为探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对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的影响,利用冠突散囊菌对中低档绿茶和红茶提取液进行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检测审评用样品以及提取、灭菌和发酵后样品的香气成分,分析香气成... 为探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对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的影响,利用冠突散囊菌对中低档绿茶和红茶提取液进行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检测审评用样品以及提取、灭菌和发酵后样品的香气成分,分析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茶与红茶提取液经冠突散囊菌发酵新产生苯甲酸甲酯、异佛尔酮、对甲氧基苯乙烯、对乙基苯甲醛、香叶酸甲酯、3,4-二甲基苯甲酸甲酯6 种化合物。同时,绿茶茶汤经冠突散囊菌发酵后,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苯乙酸甲酯、α-松油醇、反-2-癸烯醛和α-紫罗酮分别增长了1.30、2.15、2.04、0.29、3.18、0.10 倍和2.08 倍,且香气种类与含量均上升。但红茶茶汤经冠突散囊菌发酵后大部分香气物质含量下降,其中苯乙醇、反-2-壬烯醛、2-苯基巴豆醛、顺柠檬醛、4-甲基-2-苯基-2-戊烯醛、月桂醛、肉豆蔻醛等未检出,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红茶会带来香气总量的损耗,与红茶相比,低档绿茶更适合使用冠突散囊菌开发发酵型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低档茶 液体发酵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液态发酵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昕 张宇翔 +3 位作者 任婷婷 赵倩囡 岳田利 袁亚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2-178,共7页
研究冠突散囊菌生长特性及其在液态发酵中的应用。以湖南益阳手筑茯砖茶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特异性区段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从而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的系统发育学地位。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同源序列比对... 研究冠突散囊菌生长特性及其在液态发酵中的应用。以湖南益阳手筑茯砖茶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特异性区段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从而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的系统发育学地位。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同源序列比对,其中有9株与数据库中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序列相似度在99%及以上。选取相似度为100%的菌株HNYYWX.13进行菌落形态、显微形态及电镜形态观察,并探究其生长曲线。接种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浮液于平利山茶浸提液中进行液态发酵,对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总量及氨基酸总量做动态监测,以此评价添加碳源、灭菌处理对冠突散囊菌在液态发酵应用中的优劣。结果表明:添加碳源、不进行灭菌处理有利于冠突散囊菌在液态发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冠突散囊菌 分离鉴定 形态学观察 液态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