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籽壳中多糖和原花青素的超声波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1
作者 余红军 李立祥 +3 位作者 倪媛 袁芳 王晓莉 孙海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4-197,共4页
采用超声波浸提法从油茶籽壳中提取多糖和原花青素,对影响综合提取的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料液比、乙醇浓度、浸提温度、超声时间对综合提取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并确定了较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料液比1∶70(g∶mL),... 采用超声波浸提法从油茶籽壳中提取多糖和原花青素,对影响综合提取的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料液比、乙醇浓度、浸提温度、超声时间对综合提取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并确定了较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料液比1∶70(g∶mL),乙醇体积分数40%,浸提温度60℃,超声时间30 min。此条件下,多糖和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分别为0.27%和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油茶籽壳 多糖 原花青素 综合提取
下载PDF
茶籽壳质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田莹莹 刘恩辉 +4 位作者 沈海杰 向晓霞 吴玉虎 谢慧 胡添添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2-755,共4页
以茶籽壳为原料,以K2CO3作为活化剂,制备了新型活性炭。用氮气吸脱附法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活性炭为电极材料,6mol/L KOH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超级电容器,利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其电化学... 以茶籽壳为原料,以K2CO3作为活化剂,制备了新型活性炭。用氮气吸脱附法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活性炭为电极材料,6mol/L KOH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超级电容器,利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活化后的茶籽壳炭,其比表面积高达1272m2/g,比电容高达150F/g,研究表明茶籽壳活性炭适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活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壳 化学活化法 活性炭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氯化锌法制备油茶籽壳活性炭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马力 陈永忠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9年第3期19-21,共3页
介绍了氯化锌法制备油茶籽壳活性炭的过程,并系统分析了活化温度、活化剂的浓度、活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活性炭脱色性能的影响。正交试验表明,用氯化锌法制备茶籽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3.0,活化液质量分数为50%,活化温度为... 介绍了氯化锌法制备油茶籽壳活性炭的过程,并系统分析了活化温度、活化剂的浓度、活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活性炭脱色性能的影响。正交试验表明,用氯化锌法制备茶籽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3.0,活化液质量分数为50%,活化温度为420℃,活化时间为6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茶籽壳 活化 脱色率
下载PDF
茶籽壳酸水解制备木糖工艺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郑生宏 李大祥 +1 位作者 方世辉 汤志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5-200,共6页
以超声波为辅助手段,稀盐酸为催化剂,常压水解茶籽壳制备木糖,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对水解液中的木糖进行检测。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超声预提时间、酸浓度、茶籽壳粉碎度、水解时间等对木糖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因素对木... 以超声波为辅助手段,稀盐酸为催化剂,常压水解茶籽壳制备木糖,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对水解液中的木糖进行检测。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超声预提时间、酸浓度、茶籽壳粉碎度、水解时间等对木糖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因素对木糖得率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水解时间、酸浓度、粉碎度、超声预提时间;最佳制备条件为:超声预提时间为45 min,功率为50 kHz,温度为25~30℃;酸浓度为0.6 mol/L;粉碎度为40目;水解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木糖产率最高,达28.44%。研究为茶籽壳的利用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壳 酸水解 木糖
下载PDF
磁性茶籽壳活性炭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三嗪类除草剂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小蒙 邵子纯 +4 位作者 王旭坤 朱雅文 张雯宇 高仕谦 张占恩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188,共6页
以茶籽壳为原料,采用水浴法制备磁性生物质活性炭(MBAC)材料,并将其用作磁性固相吸附剂,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环境水样中西玛通、西玛津、莠去通、特丁通、草净津、异戊乙净、特丁津7种三嗪类除草剂。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 以茶籽壳为原料,采用水浴法制备磁性生物质活性炭(MBAC)材料,并将其用作磁性固相吸附剂,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环境水样中西玛通、西玛津、莠去通、特丁通、草净津、异戊乙净、特丁津7种三嗪类除草剂。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对材料的表面形态和特征基团进行分析。考察了MBAC用量、萃取时间、解吸条件和水样pH值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BAC用量为23.0 mg,pH=7.0,在22 min内吸附达到平衡,7种三嗪类除草剂的检出限为0.1~1.0 ng·L^-1。将该方法应用于环境水样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79.9%~103.3%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3%~9.6%。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靠、检出限低,可用于水样中痕量三嗪类除草剂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生物质活性炭 茶籽壳 三嗪类除草剂 磁性固相萃取 环境水样
下载PDF
茶籽壳氯化锌法制备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黎先胜 黄光文 胡克坚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34,共3页
以茶籽壳为原料,通过对活化剂氯化锌影响因素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活化剂用量等对活性炭的得率、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茶耔壳活性炭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时液固比2.5:1,氯化锌浓度50%,活化温... 以茶籽壳为原料,通过对活化剂氯化锌影响因素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活化剂用量等对活性炭的得率、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茶耔壳活性炭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时液固比2.5:1,氯化锌浓度50%,活化温度400℃,活化时间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壳 氯化锌法 活性炭
原文传递
茶籽壳缓蚀成分的提取及其缓蚀行为 被引量:4
7
作者 梅其政 史妮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58-63,92,共7页
为获得环保、高效的热力设备酸洗缓蚀剂,以无水乙醇为萃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茶籽壳中的有效成分作为热力设备酸洗缓蚀剂主要成分。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得出最优产率的提取条件,并对提取物作为酸洗缓蚀剂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吸附... 为获得环保、高效的热力设备酸洗缓蚀剂,以无水乙醇为萃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茶籽壳中的有效成分作为热力设备酸洗缓蚀剂主要成分。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得出最优产率的提取条件,并对提取物作为酸洗缓蚀剂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吸附等温线分析结果表明:在20G钢表面的吸附模式为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利用失重法、Tafel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提取物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提取物浓度为0.35%、温度为(90±1)℃、静态挂片24 h的混合酸(4%的羟基乙酸和1%的甲酸)酸洗介质中,茶籽壳提取物作为酸洗缓蚀剂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对20G钢的静态腐蚀速率为1.49 g/(m^(2)·h),缓蚀率为91.38%。Fe^(3+)浓度对缓蚀效率影响大,酸洗液中Fe^(3+)浓度应控制在300 mg/L以下;提取物同时抑制了阴极和阳极反应,是以控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壳 索氏提取法 酸洗缓蚀剂 缓蚀行为 Fe^(3+)浓度
下载PDF
茶籽壳不同部位提取物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菁 朱艳平 +2 位作者 陈清杰 李婷婷 吴和珍 《中国药师》 CAS 2012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目的:研究茶籽壳的不同部位提取物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将茶籽壳的乙醇萃取物分成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四个部位提取物,采用DPPH自由基体系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和没食子酸、抗坏血酸进... 目的:研究茶籽壳的不同部位提取物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将茶籽壳的乙醇萃取物分成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四个部位提取物,采用DPPH自由基体系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和没食子酸、抗坏血酸进行比较。结果:茶籽壳的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0.25 mg·ml^(-1)对DPPH的清除能力达到95%;0.3 mg·ml^(-1)的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达到95%:水部位提取物0.35 mg·ml^(-1)清除率也达到85%;石油醚部位提取物没有活性。结论:茶籽壳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提取物有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壳 二苯基苦基苯肼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微波法制备的茶籽壳基磁性生物质活性炭富集水样中的微囊藻毒素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振峰 王学东 +3 位作者 鲍秀敏 李镕基 黄金 高仕谦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0,共7页
本实验以茶籽壳为原料,Fe_(3)O_(4)为磁性添加剂和微波吸收介质,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磁性生物质活性炭(MBAC)。实验结果表明,制备MBA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0%的H_(3)PO_(4)浸渍150目茶籽壳粉末,浸渍比为5∶1(V/m),活化后茶籽壳粉末与Fe_(3)... 本实验以茶籽壳为原料,Fe_(3)O_(4)为磁性添加剂和微波吸收介质,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磁性生物质活性炭(MBAC)。实验结果表明,制备MBA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0%的H_(3)PO_(4)浸渍150目茶籽壳粉末,浸渍比为5∶1(V/m),活化后茶籽壳粉末与Fe_(3)O_(4)的质量比为5∶2,微波功率为500 W。应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等技术对该纳米材料进行表观形貌分析。采用该磁性固相吸附材料,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实现对环境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MC-LR、MC-RR)的分离分析。实验考察了MBAC用量、pH值、NaCl浓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加10.0 mg的MBAC,在20 min内MC-LR和MC-RR的回收率可达到80.0%以上。MC-LR和MC-RR的检出限分别为0.073μg·L^(-1)和0.016μg·L^(-1)。实际水体中MC-RR的浓度范围为51.2~56.6 ng·L^(-1),MC-LR未检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壳 磁性生物活性炭 微囊藻毒素 微波辐射
下载PDF
茶籽壳发酵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细胞内氧化损伤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晶 桂雨豪 龚盛昭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5-112,共8页
利用固定化细胞发酵技术,选取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对茶籽壳进行发酵,制备发酵物。分析显示:与未经发酵的水提取物相比,茶籽壳酿酒酵母发酵物(FETSS-3)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其多糖、多酚和皂苷含量分别增加至原来... 利用固定化细胞发酵技术,选取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对茶籽壳进行发酵,制备发酵物。分析显示:与未经发酵的水提取物相比,茶籽壳酿酒酵母发酵物(FETSS-3)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其多糖、多酚和皂苷含量分别增加至原来的 9.19 、9.59 和 4.67 倍。从生化水平、细胞水平和酶活性水平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探究,并对其皮肤安全性进行试验确认。研究结果表明:在 0.1~ 0.4 g/L和0.5~2.0 g/L,FETSS-3的ABTS和· OH自由基清除活性显著优于V C ( P <0.01;P <0.01);在0.2~1.2 g/L,其对脂质过氧化半抑制率IC 50 仅为V E 的21.98%,抑制活性显著高于V E ( P <0.01)。FETSS-3在20~120 mg/L能显著降低H 2 O 2 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内的氧化损伤应激水平( P <0.01)。体外酶活性实验表明:FETSS-3(120 mg/L)能显著提高HSF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后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 P <0.05;P <0.01;P <0.01)。人体斑贴实验表明:FETSS-3无皮肤过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壳 固定化细胞 发酵 抗氧化
下载PDF
不同配比茶籽壳粉基质栽培茶树菇对比研究
11
作者 王蕾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0期39-41,共3页
采用3个不同配比的茶籽壳粉基质栽培茶树菇,并以杂木屑配方作为对照,对比四者之间茶树菇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茶籽壳粉作为栽培基质可以显著提高茶树菇的产量,26%和36%的茶籽壳粉效果较好。但菌丝生长速度在含有茶籽壳的培养基内会有... 采用3个不同配比的茶籽壳粉基质栽培茶树菇,并以杂木屑配方作为对照,对比四者之间茶树菇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茶籽壳粉作为栽培基质可以显著提高茶树菇的产量,26%和36%的茶籽壳粉效果较好。但菌丝生长速度在含有茶籽壳的培养基内会有所减缓,茶籽壳粉含量越高,减缓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茶籽壳粉 杂木屑 生物学效率
下载PDF
石灰茶籽壳灰改良红黏土试验对比研究
12
作者 朵延部 杨子泉 +3 位作者 周玉豪 刘凯帆 王志文 武俊龙 《实验与分析》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以信阳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分别掺入3%、6%、9%、12%的石灰、茶籽壳灰对其改良,通过界限含水量试验、直接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压缩试验与电镜微观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材料改良红黏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掺入石灰、茶籽壳灰能够影响... 以信阳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分别掺入3%、6%、9%、12%的石灰、茶籽壳灰对其改良,通过界限含水量试验、直接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压缩试验与电镜微观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材料改良红黏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掺入石灰、茶籽壳灰能够影响塑限、液限、塑性指数,塑性指数、塑限、液限影响程度依次降低;(2)石灰掺入量9%能够较好地改良红黏土工程特性;(3)石灰改良红黏土机理是CaO与土体中活性物质生成Ca(OH)_(2)、水化硅酸钙(C-S-H)、水化铝酸钙(C-A-H)等凝胶物质,凝胶物质包裹土颗粒,使得土体微观结构致密,致使土体强度提升;(4)茶籽壳灰其化学成分与红黏土中活性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凝胶物质,其改良效果弱于石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茶籽壳灰 红黏土改良 土工试验 电镜扫描
下载PDF
茶籽壳提取物复配酸洗缓蚀剂的研制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史妮 梅其政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710-1717,共8页
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茶籽壳中的有效成分作为热力设备酸洗复配缓蚀剂的主配药剂。以双咪唑啉季铵盐、二甲基酮肟、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作为复配缓蚀剂的其他成分,通过正交挂片实验得到一种... 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茶籽壳中的有效成分作为热力设备酸洗复配缓蚀剂的主配药剂。以双咪唑啉季铵盐、二甲基酮肟、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作为复配缓蚀剂的其他成分,通过正交挂片实验得到一种盐酸缓蚀剂,它对A20钢的静态腐蚀速率远小于1.0 g/(m2·h)。利用称重法、Tafel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法研究复配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该复配缓蚀剂在酸洗工艺温度范围内的缓蚀率大于96%。Fe3+的存在对缓蚀效率影响较大,酸洗过程中Fe3+的质量浓度应控制在300 mg/L以下。该复配缓蚀剂是一种以抑制阴极过程为主的电荷传递控制型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缓蚀剂 茶籽壳提取物 碳钢 酸洗 称重法 电化学
下载PDF
茶籽壳活性炭的制备条件及表面处理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威威 裘璐君 王桂仙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14期48-50,共3页
研究了茶籽壳活性炭的制备条件及化学表面处理的方法与效果。活性炭制备条件包括二种不同活化剂的浓度、高温炭化时间和高温炭化温度。实验结果表明:选用60%的ZnCl2溶液为活化剂,低、高温炭化时间为3+3h,低、高温炭化温度为300+600℃时... 研究了茶籽壳活性炭的制备条件及化学表面处理的方法与效果。活性炭制备条件包括二种不同活化剂的浓度、高温炭化时间和高温炭化温度。实验结果表明:选用60%的ZnCl2溶液为活化剂,低、高温炭化时间为3+3h,低、高温炭化温度为300+600℃时,所制备的茶籽壳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023.5g/m2。用硝酸及氨水对所制得的活性炭进行表面处理,能有效提高其活性炭对重金属和贵金属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用氨水处理的活性炭,对重金属铅的吸附量提高了约41%,对贵金属银的吸附量提高约27%;用硝酸处理的活性炭,对重金属铅的吸附量提高了约53%,对贵金属银的吸附量提高约41%。可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及贵金属的吸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壳活性炭 制备条件 化学表面处理 重金属及贵金属 吸附
下载PDF
油茶籽反螺旋榨油机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赖琼玮 杨耀学 +5 位作者 陈劲松 邓一军 凌小辉 吴丹 黄闺 成超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在双螺旋榨油机的基础上,对榨油机结构进行设计,制作尾端反螺旋和设计榨膛缝隙,可以有效增加榨油机内压力,降低压榨饼含油率约2个百分点,效果明显;同时以油茶籽为原料,控制油茶籽含壳率40%、入榨水分7%、入榨温度40℃为最佳,在此条件下... 在双螺旋榨油机的基础上,对榨油机结构进行设计,制作尾端反螺旋和设计榨膛缝隙,可以有效增加榨油机内压力,降低压榨饼含油率约2个百分点,效果明显;同时以油茶籽为原料,控制油茶籽含壳率40%、入榨水分7%、入榨温度40℃为最佳,在此条件下设备运转稳定,压榨饼含油率小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螺旋 榨油机 油茶籽 含壳率 水分 温度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籽壳中原花青素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侯黔灵 范丽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为促进油茶籽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采用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籽壳中的原花青素,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溶剂种类、摄取溶剂质量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对油茶籽壳中原花青素提取的工艺条... 为促进油茶籽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采用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籽壳中的原花青素,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溶剂种类、摄取溶剂质量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对油茶籽壳中原花青素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籽壳中原花青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以氯化胆碱-柠檬酸(物质的量比1∶1)溶液为提取溶剂、氯化胆碱-柠檬酸溶液质量分数80%、料液比1∶25、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原花青素得率为5.26%。综上,低共熔溶剂可有效提取油茶籽壳中的原花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提取 油茶籽壳 原花青素 正交优化
下载PDF
医用油茶籽油的脱酸脱色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晓丹 胡居吾 +1 位作者 彭高亮 胡俊兴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13,共5页
以茶壳为原料制备氮掺杂活性炭,采用大孔树脂与氮掺杂茶壳活性炭联合使用的双重吸附工艺对油茶籽油同时进行脱酸脱色。对氮掺杂茶壳活性炭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所得油茶籽油的质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氮掺杂茶壳活性炭的最佳... 以茶壳为原料制备氮掺杂活性炭,采用大孔树脂与氮掺杂茶壳活性炭联合使用的双重吸附工艺对油茶籽油同时进行脱酸脱色。对氮掺杂茶壳活性炭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所得油茶籽油的质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氮掺杂茶壳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以茶壳活性炭为碳源,以咪唑为氮源,咪唑浓度0.3 mol/L,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6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氮掺杂茶壳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2 876 m^2/g,总孔容为1.55 cm^3/g,其中微孔孔容0.65 cm^3/g,中孔孔容0.55 cm^3/g,大孔孔容0.35 cm^3/g。所得油茶籽油无色透明,酸价(KOH)为0.14 mg/g,过氧化值为0.50 mmol/kg,达到了医用注射用油茶籽油的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油茶籽油 脱酸 脱色 大孔树脂 氮掺杂茶壳活性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