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茶汤和土壤中氟环唑、茚虫威和苯醚甲环唑残留 被引量:46
1
作者 张新忠 罗逢健 +4 位作者 陈宗懋 刘光明 楼正云 王方 吴鲁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5-222,共8页
建立了绿茶、红茶、普洱茶、茶鲜叶、红茶汤和土壤中氟环唑、茚虫威、苯醚甲环唑残留分析方法。采用Florisil与GCB混合柱净化茶叶和土壤,BondElut C18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茶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并对3种农药的质谱裂解和基... 建立了绿茶、红茶、普洱茶、茶鲜叶、红茶汤和土壤中氟环唑、茚虫威、苯醚甲环唑残留分析方法。采用Florisil与GCB混合柱净化茶叶和土壤,BondElut C18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茶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并对3种农药的质谱裂解和基质效应进行了研究探讨。在0.005~4.0 mg/L浓度范围内均满足线性关系,r>0.9997,仪器检出限LOD<0.002 mg/L;在高、中、低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不同基质样品(绿茶、红茶、普洱茶、红茶汤、茶鲜叶和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66.3%~1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85%~17.6%(n=6);方法定量限LOQ分别为0.005 mg/kg(成茶)、0.002 mg/kg(茶鲜叶、土壤)和0.10!g/L(茶汤)。采用此方法检测40份红茶、绿茶出口样品,1份检出茚虫威残留量为0.014 mg/kg;4份检出苯醚甲环唑残留量为0.012~0.040mg/kg,均未检出氟环唑残留。采用此方法进行茚虫威在茶鲜叶-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消解率、茶叶-茶汤冲泡过程中的浸出率研究,表明茚虫威在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平均消解率为24.8%,3次冲泡的总浸出率平均值为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茶叶 土壤 氟环唑 茚虫威 苯醚甲环唑
下载PDF
绿茶茶汤中黄酮醇及其苷类的测定方法以及对茶汤色度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朱博 夏涛 +3 位作者 高丽萍 赵驰 戴前颖 李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是构成绿茶汤色的重要组分。绿茶中含有20多种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其中以槲皮素、杨梅素、山柰素的3种苷类物质为主。文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绿茶茶汤酸水解前后槲皮素、杨梅素、山柰素的含量变化,建立了黄酮... 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是构成绿茶汤色的重要组分。绿茶中含有20多种黄酮醇及其苷类物质,其中以槲皮素、杨梅素、山柰素的3种苷类物质为主。文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绿茶茶汤酸水解前后槲皮素、杨梅素、山柰素的含量变化,建立了黄酮醇及其苷类含量的检测方法。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得到茶汤水解的优化条件为:5 mL的茶汤中加15 mL纯甲醇、5 mL 6 mol/L HCl,在75℃下水解时间2h,芦丁的平均水解率为82.74%。对不同贮藏期间茶汤色度与黄酮醇及其苷类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汤贮藏过程中随着茶汤的红绿度(a)和黄蓝度(b)不断升高,杨梅素苷含量逐步下降,杨梅素苷与茶汤的红绿度、黄蓝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 1、-0.882 6,但与茶汤明亮度(L)的相关性不显著。槲皮素和山柰素及其苷类与茶汤色泽变化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 黄酮醇及其苷类 水解 汤色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茶叶与茶汤中茚虫威残留降解规律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新忠 罗逢健 +2 位作者 陈宗懋 刘光明 楼正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茶叶、固相萃取富集净化茶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建立了茶叶和茶汤中茚虫威残留的分析方法,并研究了150 g/L茚虫威乳油在茶园茶叶中的残留降解规律,对茚虫威在茶叶-茶汤过程中的浸出率和饮用安全性进行... 利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茶叶、固相萃取富集净化茶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建立了茶叶和茶汤中茚虫威残留的分析方法,并研究了150 g/L茚虫威乳油在茶园茶叶中的残留降解规律,对茚虫威在茶叶-茶汤过程中的浸出率和饮用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茚虫威在0.01~20.0 m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其相关系数(r)为0.993 7,仪器检出限(LOD)为0.025 ng,在高、中、低3种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107%,RSD(n=6)为1.3%~7.8%,茚虫威在茶鲜叶、成茶中的定量下限(S/N=10)为5μg/kg,茶汤中的定量下限为0.10μg/L;150 g/L茚虫威乳油在茶园鲜叶上的半衰期为1.42~2.47 d;茚虫威在成茶-茶汤过程中的3次总浸出率小于10%,茶汤中茚虫威残留量及浸出率随冲泡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按照风险评估制定茶叶中茚虫威残留量MRL值为3 mg/kg是安全的,人体摄入的茚虫威残留量仅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0.6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虫威 茶叶 茶汤 分散固相萃取净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降解规律
下载PDF
不同浸提方法对茶汤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孙庆磊 梁月荣 +1 位作者 陆建良 叶倩 《茶叶》 2005年第2期91-94,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浸提方法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温浸提(90℃)、低温浸提(50℃)和超声波浸提(50℃)三种不同方法浸提,测定茶汤生化成分和色差,并对茶汤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不同浸提方法提取茶汤,高温提取的茶固型物提取率高,... 为了探讨不同浸提方法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温浸提(90℃)、低温浸提(50℃)和超声波浸提(50℃)三种不同方法浸提,测定茶汤生化成分和色差,并对茶汤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不同浸提方法提取茶汤,高温提取的茶固型物提取率高,但茶汤明度低。低温浸提和低温超声波辅助浸提茶汤明度高,而且低温超声波辅助浸提的茶固型物提取率较高。因此,低温超声波辅助浸提是优质茶饮料生产的有效浸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温度 茶汤 浸提方法 化学成分 感官品质 茶饮料
下载PDF
绿茶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玉霞 徐荣荣 +3 位作者 任广鑫 王胜鹏 宛晓春 张正竹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5-361,共7页
以绿茶茶汤为分析对象,在分析大量绿茶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将化学分析结果与扫描茶汤样品得到的近红外光谱对应起来,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优化分析,建立了绿茶茶汤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 以绿茶茶汤为分析对象,在分析大量绿茶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将化学分析结果与扫描茶汤样品得到的近红外光谱对应起来,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优化分析,建立了绿茶茶汤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儿茶素总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酸(GA)共11个指标或组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对这11个模型分别进行了外部检验。结果表明,除ECG和GA外,其余指标或组分分析模型的交叉检验和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都在95%以上;除GA预测集RPD为2.67外,其余模型的RPD都在3以上,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准确性较高。研究结果为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茶汤或茶饮料中主要品质成分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茶汤 近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茶汤中铝的浓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 被引量:18
6
作者 罗明标 刘艳 +1 位作者 张国庆 张鸿雁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3-158,共6页
茶树是典型的聚铝植物之一,茶是广泛使用的饮料,因而饮茶是人体摄入铝的主要途径.本文综合分析了关于茶叶中铝的浓度、化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实验研究成果,发现一般情况下茶汤中铝浓度范围为1~6?mg/L,其中大约有90%以上的铝以有机形态... 茶树是典型的聚铝植物之一,茶是广泛使用的饮料,因而饮茶是人体摄入铝的主要途径.本文综合分析了关于茶叶中铝的浓度、化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实验研究成果,发现一般情况下茶汤中铝浓度范围为1~6?mg/L,其中大约有90%以上的铝以有机形态存在.茶汤中铝的形态分布是不断变化的,没有固定的存在形式.大量实验证明,茶水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铝形态有铝的多元酚配合物、铝的草酸盐、铝的氟化物、Al3+和它的水解产物等.饮茶会适度的增加尿中铝的含量,但是茶叶中存在的铝似乎并不比其它饮食资源中所含铝具有更大的生物可给性,但也不能排除茶水中可能含有像铝麦芽酚这样一些具有一定生物可给性和毒害神经性的铝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 浓度 生物可给性 铝麦芽酚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茶叶加工工艺对茶饮料汤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瑞莲 尹军峰 +4 位作者 袁海波 许勇泉 陈建新 叶国注 陈素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82-87,共6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法以茶多酚含量、浊度、色泽为指标对38个不同茶叶加工工艺制成茶饮料后汤色稳定性进行分析,从17个影响茶饮料品质稳定性指标中提取4个主成分构建数学评价模型,并利用感官评定法对该... 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法以茶多酚含量、浊度、色泽为指标对38个不同茶叶加工工艺制成茶饮料后汤色稳定性进行分析,从17个影响茶饮料品质稳定性指标中提取4个主成分构建数学评价模型,并利用感官评定法对该方法在茶饮料汤色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法的结果与感官评定法结果一致,即茶叶加工工艺A-1、A-4、A-3、A-7、A-21和A-2制成的茶饮料汤色稳定性较好,表明该方法在茶饮料的汤色稳定性研究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汤色 稳定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茶叶中10种重金属浸出率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钦沾 陈孟君 +1 位作者 温恒 罗汉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茶叶在不同的浸泡条件下茶汤中的Cd、Cr、Cu、Fe、Ni、Pb、Ti、Co、Mn、Zn等10种重金属溶出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浸泡条件对重金属的摄入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探...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茶叶在不同的浸泡条件下茶汤中的Cd、Cr、Cu、Fe、Ni、Pb、Ti、Co、Mn、Zn等10种重金属溶出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浸泡条件对重金属的摄入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探明了不同茶叶中同种重金属元素和同种茶叶中各重金属元素在3种不同浸泡方式的浸出率变化与茶叶中重金属的来源途径有关,重金属的污染来源于土壤,则比较难浸出,重金属的污染由大气沉降或者加工过程中引入,则比较易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汤 重金属 浸出率 来源
下载PDF
电子舌技术快速辨识15种茶汤滋味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维盛 王竹 杨月欣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4-158,共5页
利用电子舌分析技术,对绿茶、乌龙茶、黑茶、红茶等4类15种茶汤(其中基本茶类13种,再加工茶类2种)滋味进行辨识。通过电子舌检测不同茶汤滋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判别函数分析(DFA)进行数据分析。样品在各个传感... 利用电子舌分析技术,对绿茶、乌龙茶、黑茶、红茶等4类15种茶汤(其中基本茶类13种,再加工茶类2种)滋味进行辨识。通过电子舌检测不同茶汤滋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判别函数分析(DFA)进行数据分析。样品在各个传感器的响应值雷达图结果表明各样品具有不同的气味轮廓,表明其具有不同的风味。PCA分析结果表明转换得到的第一主成分,可反映样品原来信息的81.768%,转换得到的第二主成分,可反映样品原来信息的13.004%,两个主成分共可反映原来信息的94.772%,表明PCA分析可以反映样品的综合信息。通过DFA所建立的模型对测试样品的判别效率为95.616%。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电子舌析技术可较好的区分不同茶汤的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茶汤 主成分分析 判别函数分析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溶解度农药残留在茶汤中的浸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芬 张新忠 +3 位作者 陈宗懋 罗逢健 楼正云 孙威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2-490,共9页
建立了茶汤中两种不同溶解度农药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浸泡时间、温度、次数、茶叶形状和茶叶中残留量对两种农药浸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定水温100℃时,浸泡不同时间,15 min时,整叶茶和碎茶中噻... 建立了茶汤中两种不同溶解度农药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浸泡时间、温度、次数、茶叶形状和茶叶中残留量对两种农药浸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定水温100℃时,浸泡不同时间,15 min时,整叶茶和碎茶中噻虫嗪浸出率达最大值分别为81.2%和88.6%;25 min时碎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浸出率达到最大为5.5%,此时整叶茶中为0.41%。不同水温下冲泡15 min时,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茶汤中的浸出率均随着浸泡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水温100℃时,整叶茶和碎茶中噻虫嗪的浸出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3.9%和89.1%;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浸出率也达到最大,分别为0.55%和4.1%。恒定水温100℃,冲泡15 min 3次,整叶茶实际样品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浸出率随浸泡次数增加而逐次减小,总浸出率最大分别为93.25%和1.94%。茶汤中噻虫嗪总浸出浓度与它在成茶中的残留量呈线性关系Y=0.9267X-0.0336,R2=0.9954;高效氯氟氰菊酯总浸出浓度与它在成茶中的残留量呈二次函数关系Y=0.0026X2-0.0023X+0.0096,R2=0.9765。在此基础上对茶叶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饮茶摄入两种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 噻虫嗪 高效氯氟氰菊酯 浸出规律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发芽大麦茶制备工艺及茶汤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端莉 桂余 刘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52-257,270,共7页
发芽后的大麦中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得到很大提高,故以发芽大麦为原料,研制发芽大麦茶制备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水浸出物和感官评分两个指标综合考虑,设计L9(33)两个指标的正交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发... 发芽后的大麦中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得到很大提高,故以发芽大麦为原料,研制发芽大麦茶制备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水浸出物和感官评分两个指标综合考虑,设计L9(33)两个指标的正交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发芽大麦茶的最佳加工工艺:发芽时间3d,烘烤时间25min,烘烤温度170℃。此时的发芽大麦茶水浸出物含量为1.667g/100mL。烘烤温度和时间直接制约着大麦茶茶汤营养成分的损失,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营养成分损失量就越大。在最佳烘烤条件(170℃,25min)制作下,蛋白质(0.3%)、氨基酸(0.32%)、还原糖(6.32%)和β-葡聚糖(0.49%)含量较低,但此条件下有一部分可溶性物质增加,如可溶性糖(3.84%)和可溶性膳食纤维(8.90%),分别增长了8.3%和38.2%,且此烘烤温度和时间下其感官综合评价最佳,其麦香味浓、茶汤色泽棕黄透亮、滋味纯正,回味悠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大麦茶 加工工艺 茶汤 营养成分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在茶叶中的残留量及其在茶汤中的浸出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军 刘丰茂 +1 位作者 温家钧 边侠玲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302,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田间采集的茶叶样品中的苯醚甲环唑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泡茶后茶汤中苯醚甲环唑的浸出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分别按有效成分100和150mg/kg于茶叶炭疽病发生初期施...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田间采集的茶叶样品中的苯醚甲环唑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泡茶后茶汤中苯醚甲环唑的浸出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分别按有效成分100和150mg/kg于茶叶炭疽病发生初期施药2~3次,距末次施药后间隔5d采样,成茶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低于最大残留限量(MRL)值10.0mg/kg;茶汤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及浸出率随冲泡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4次冲泡的总浸出率为19.6%~21.8%,人体摄入的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茶叶 残留 茶汤 浸出率
下载PDF
青砖茶茶汤滋味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模型建立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胜鹏 龚自明 +7 位作者 郑鹏程 刘盼盼 高士伟 滕靖 王雪萍 叶飞 郑琳 桂安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4-219,共6页
以不同厂家生产的青砖茶为研究对象,在对茶汤滋味进行感官审评后,测定内含成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筛选代表性内含成分,最后结合主成分回归法和逐步回归法建立茶汤滋味品质评价回归方程,并用未知样品检验回归方程预测效... 以不同厂家生产的青砖茶为研究对象,在对茶汤滋味进行感官审评后,测定内含成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筛选代表性内含成分,最后结合主成分回归法和逐步回归法建立茶汤滋味品质评价回归方程,并用未知样品检验回归方程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筛选出5个与茶汤滋味品质密切相关的内含成分(P<0.05),按照对茶汤滋味的贡献大小,依次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总量、茶多酚、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以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茶汤滋味品质评价方程预测结果最佳(校正集决定系数0.973 5,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0.380 7;验证集决定系数0.968 1,预测均方根误差0.400 0);以逐步回归方程对未知样品的预测结果最佳(验证集决定系数0.974 6,预测均方根误差0.391 5)。结果表明,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拟合方程实现对青砖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准确、可靠预测,为青砖茶茶汤滋味品质评价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砖茶 茶汤 回归方程 主成分分析 相关系数
下载PDF
茶中铝元素的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奕 曹进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铝是人体非必需矿物质 ,已发现铝元素摄取过多与多种疾病相关联。茶是少数几种可在体内蓄积铝元素的植物之一 ,而有将近世界人口一半的人有饮茶习惯 ,因此近年来茶中铝问题引起关注。就近年来有关茶树中铝分布和铝浓度、茶叶和茶汤铝浓... 铝是人体非必需矿物质 ,已发现铝元素摄取过多与多种疾病相关联。茶是少数几种可在体内蓄积铝元素的植物之一 ,而有将近世界人口一半的人有饮茶习惯 ,因此近年来茶中铝问题引起关注。就近年来有关茶树中铝分布和铝浓度、茶叶和茶汤铝浓度、动物实验、人体实验、流行病学调查几个方面的研究文献 ,对茶中铝的安全性进行系统详细地综述。结论为茶中铝元素对人体健康可能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元素 体内 人体实验 流行病学调查 动物实验 摄取 疾病 饮茶习惯 茶汤 茶叶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结合特征变量筛选方法测定茶汤中的氨基酸含量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彦红 艾施荣 +2 位作者 严霖元 杨红飞 胡琪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6-1031,共6页
采用透射方式获取茶汤的近红外光谱,利用特征变量筛选方法从茶汤的近红外光谱中提取氨基酸光谱信息,建立茶汤中氨基酸含量的快速检测模型。分别利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PLS)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从茶汤的近红外光谱中提取微弱... 采用透射方式获取茶汤的近红外光谱,利用特征变量筛选方法从茶汤的近红外光谱中提取氨基酸光谱信息,建立茶汤中氨基酸含量的快速检测模型。分别利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PLS)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从茶汤的近红外光谱中提取微弱的氨基酸信息,建立其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利用两种方法筛选的特征变量都避开了水的强吸收峰影响,但利用siPLS方法建立的模型性能明显好于iPLS的。最优的siPLS模型对校正集样本的相关系数为0.912,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为0.185;用预测集中独立样本检验模型性能,其相关系数为0.88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202。研究结果可为液体茶饮料中的成分实时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 氨基酸 近红外光谱 特征变量筛选
下载PDF
茶汤对肉仔鸡肉品物性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志耕 汪兵杰 +1 位作者 詹同好 何学庆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0,共4页
爱拔益加(AA)肉仔鸡200只,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于14日龄起饮用1%茶叶汤,比较研究茶汤对肉仔鸡肉品物性参数的影响。结果:饮用茶汤试验组肉仔鸡胸肉的吊挂滴水损失率减少37%(P<0.05);色调指标的红度(a)值试验组低于... 爱拔益加(AA)肉仔鸡200只,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于14日龄起饮用1%茶叶汤,比较研究茶汤对肉仔鸡肉品物性参数的影响。结果:饮用茶汤试验组肉仔鸡胸肉的吊挂滴水损失率减少37%(P<0.05);色调指标的红度(a)值试验组低于对照组27.29%,而黄度(b)值高出对照组110.55%(P<0.05),两组平均色差(△Eab)为2.18,有可感觉到的差异。试验组肉仔鸡腹脂的碘价和酸度值分别低于对照组8.7%和20.5%(P<0.05),-10~-20 ℃贮存30天后肉脂的TBA值低于对照组13.65%(P<0.05)。结论:茶汤替代饮水对肉仔鸡的生活机能、肉品色度指标及肉脂的抗氧化稳定性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 肉仔鸡 肉品 物性参数 肉质 饮料添加
下载PDF
黄山地方茶中重金属浸出规律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马明海 万顺利 +3 位作者 黄民生 刘倩丽 洪敏 罗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9-52,58,共5页
以五种黄山地方茶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浸泡次数、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对茶叶中重金属Ph、cu、zn、cd和Mn浸出的影响,并对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五种茶叶中Ph和Cu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五种重金属总浸出量与浸泡次数、浸泡时间... 以五种黄山地方茶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浸泡次数、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对茶叶中重金属Ph、cu、zn、cd和Mn浸出的影响,并对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五种茶叶中Ph和Cu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五种重金属总浸出量与浸泡次数、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均成正相关关系,弃除浸泡1min的茶汤可除去茶叶中1.75%-28.28%的重金属,三次浸泡后五种重金属通过茶汤饮用所产生的健康风险水平大小顺序为Cd〉Mn〉Cu〉Zn〉Pb,均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明显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 重金属 浸出率 黄山地方茶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三种农药在茶汤中的浸出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雪原 盛旋 +2 位作者 樊玮 汤锋 岳永德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6,共6页
选择三唑磷、硫丹、氯氟氰菊酯三种农药,在生长均匀的茶园喷施,采摘施药后第2、5、9、14天和21天的茶树鲜叶加工成绿茶,获得含不同浓度农药残留的成茶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农药在成茶、茶汤和茶渣中的残留含量动态,研究表明:... 选择三唑磷、硫丹、氯氟氰菊酯三种农药,在生长均匀的茶园喷施,采摘施药后第2、5、9、14天和21天的茶树鲜叶加工成绿茶,获得含不同浓度农药残留的成茶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农药在成茶、茶汤和茶渣中的残留含量动态,研究表明:成茶和茶汤中的残留水平随施药间隔天数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茶汤中农药残留的浓度与成茶中的浓度呈正相关且为线性关系,平均浸出率分别为29.06%(三唑磷)、5.11%(硫丹)、1.73%(氯氟氰菊酯),不溶于茶汤的农药残留大部分存留于茶渣中。将人体因饮茶而摄入的农药残留量与农药ADI相比较,结果表明饮茶摄入的此三种农药的残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非常小,仅在10^-3-10^-5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茶叶 茶汤 MRL 风险评价
下载PDF
绿茶苦味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园园 曹青青 +4 位作者 高一舟 刘钰懿 邓锶涵 尹军峰 许勇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共16页
茶作为一种嗜好性饮品,风味是其第一品质属性。茶滋味的呈现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汤中呈味组分的综合感知效应,一般描述为苦、涩、鲜、甜等感官体验。其中,苦味是最易被感知的味觉属性,也是影响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夏秋茶资源由于苦... 茶作为一种嗜好性饮品,风味是其第一品质属性。茶滋味的呈现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汤中呈味组分的综合感知效应,一般描述为苦、涩、鲜、甜等感官体验。其中,苦味是最易被感知的味觉属性,也是影响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夏秋茶资源由于苦涩味较重,面临大量弃采的困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综述了苦味感知的生理基础以及苦味相关评价方法;以绿茶茶汤为主要载体,系统整合茶叶的苦味呈味组分,探讨其他滋味单体与苦味化合物间的互作效应,以及后处理介导对茶汤苦味的调控机制。以期丰富茶汤滋味化学理论基础,明晰茶叶苦味物质的呈味特性、呈味机制以及滋味物质之间的互作效应,为夏秋茶滋味品质调控及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茶汤 苦味化合物 呈味互作 调控机制
下载PDF
凤凰单丛古茶树叶片中硒含量及溶出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双桃 朱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7-131,共5页
选取10种珍贵的凤凰单丛古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石墨消解法测定茶叶中的硒含量,并分析硒元素在茶叶冲泡过程中的溶出特征。结果表明:10种凤凰单丛古茶树的成熟叶与新叶的硒含量范围分别为0.0560~0.352 5、0.045 5~0.299 0 mg/kg,平均含... 选取10种珍贵的凤凰单丛古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石墨消解法测定茶叶中的硒含量,并分析硒元素在茶叶冲泡过程中的溶出特征。结果表明:10种凤凰单丛古茶树的成熟叶与新叶的硒含量范围分别为0.0560~0.352 5、0.045 5~0.299 0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0.180 9、0.154 5 mg/kg,二者之间相差17.46%;基于凤凰单丛"一芽二三叶"的采摘标准,以0.2~4.0 mg/kg的硒含量作为富硒茶的标准,则宋种蜜兰香(0.299 0 mg/kg)和宋种东方红(0.210 2 mg/kg)2种古茶树的茶叶达到富硒茶的含量要求;以硒含量最高的宋种蜜兰香茶叶作为探讨硒元素溶出特征实验的材料。结果显示,冲泡温度以95~100℃、单次冲泡时间小于5min为宜,且凤凰单丛古茶树茶叶耐多次冲泡;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及冲泡次数(x)与茶汤中硒溶出量(y)的相关性分别符合直线方程(y=0.0004x-0.0283,R^2=0.939 8)、对数方程(y=0.006 6lnx+0.001 1,R^2=0.957 9)及幂函数方程(y=0.0137x^(-0.7866),R^2=0.948 6)。凤凰单丛古茶树具有一定的富硒茶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 古茶树 硒含量 茶汤 溶出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