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等级中华绒螯蟹滋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邵洋 余达威 +4 位作者 杨方 高沛 许艳顺 姜启兴 夏文水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198,共7页
为了比较分析不同等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A级:200 g;B级:150 g;C级:125 g)滋味物质的差异,利用电子舌比较分析其滋味轮廓,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检测其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无... 为了比较分析不同等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A级:200 g;B级:150 g;C级:125 g)滋味物质的差异,利用电子舌比较分析其滋味轮廓,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检测其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无机离子的含量,计算味道强度值(TAV)和味精当量值(EUC)。研究表明,在游离氨基酸(FAA)方面,A级蟹的呈甜味FAA含量最高,C级蟹的呈鲜味FAA含量最高;在呈味核苷酸方面,C级蟹的含量最高;在有机酸方面,只检测到乳酸和柠檬酸,且A级蟹>B级蟹>C级蟹;在无机离子方面,C级蟹的含量最高,其PO_(4)^(3–)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A级和B级蟹;在TAV方面,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K^(+)、Cl^(–)、PO_(4)^(3–)的TAV值均大于1,对蟹肉滋味有贡献作用;在EUC方面,C级蟹的EUC值最高。综合鲜味FAA、鲜味核苷酸和无机离子的含量及EUC值可知,C级蟹鲜味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游离氨基酸 呈味核苷酸 有机酸:无机离子
下载PDF
热风微波联合干燥过程中南美白对虾滋味物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沈思远 施文正 +1 位作者 曲映红 汪之和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61,共10页
为研究热风微波联合干燥过程中南美白对虾滋味物质的变化,测定了其呈味核苷酸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同时根据干燥过程中虾肉水分含量计算两者的干基含量变化,并计算虾肉味精当量。研究结果表明:虾肉干燥过程中,呈味核苷酸中肌苷酸含量最高,... 为研究热风微波联合干燥过程中南美白对虾滋味物质的变化,测定了其呈味核苷酸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同时根据干燥过程中虾肉水分含量计算两者的干基含量变化,并计算虾肉味精当量。研究结果表明:虾肉干燥过程中,呈味核苷酸中肌苷酸含量最高,干制虾肉肌苷酸含量为405.96 mg/100 g,且始终高于阈值,对干制虾肉的鲜味形成有显著贡献;相比鲜样,干制南美白对虾中肌苷酸与单磷酸腺苷干基含量均显著下降;在虾肉中谷氨酸对鲜味形成有显著贡献,甘氨酸、丙氨酸与精氨酸对甜味形成有贡献,苯丙氨酸、赖氨酸与组氨酸能产生苦味;而在干燥过程中鲜、甜味氨基酸相对含量不断上升,分别从3.77%和17.03%上升到4.29%和35.84%;游离氨基酸总干基含量始终下降,但甘氨酸、丙氨酸、精氨酸与脯氨酸4种可以形成良好滋味的游离氨基酸干基含量上升;虾肉中肌原纤维蛋白与肌浆蛋白的干基含量均不断下降,部分分解为游离氨基酸;虾肉味精当量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在微波干燥初期(前40 s)显著下降,干制南美白对虾味精当量为3.50 g/100 g,远高于鲜虾(0.53 g/100 g),且虾肉味精当量始终远高于阈值。研究结果表明,由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引起的水分挥发与物质变化能够促进南美白对虾滋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热风微波联合干燥 呈味核苷酸 游离氨基酸 滋味物质
下载PDF
气调贮藏对兰茂牛肝菌呈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孙达锋 胡小松 张沙沙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0-158,共9页
在(5±0.5)℃、湿度90%条件下,测定贮藏期间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的可溶性糖、有机酸、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对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和等效鲜味浓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进行... 在(5±0.5)℃、湿度90%条件下,测定贮藏期间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的可溶性糖、有机酸、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对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和等效鲜味浓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进行分析评价,研究气调贮藏对兰茂牛肝菌呈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恒温恒湿箱)相比,在第7天时,实验组(气调箱,6%O2+10%CO2)可溶性糖总量是对照组的2.18倍;游离氨基酸总量是对照组的78.8%;在第13天时,呈味核苷酸峰值出现,比对照组延迟6 d;实验组的EUC值最高(159.09 g MSG·100 g^(-1))。气调贮藏可以延长兰茂牛肝菌保鲜期10 d以上。气调贮藏明显减缓兰茂牛肝菌可溶性糖总量下降,延迟呈味核苷酸总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延缓游离氨基酸总量升高,可使兰茂牛肝菌的呈味物质保持时间更长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茂牛肝菌 气调贮藏 保鲜 呈味物质
下载PDF
香糟大鲵冷冻调理制品工艺优化及滋味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马东林 郭全友 +5 位作者 李保国 冯广朋 杨絮 王海华 姜朝军 马本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0-148,共9页
为开发大鲵冷冻调理制品,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从加盐量、腌制时间和腌制温度优化大鲵冷冻调理制品加工工艺,并对大鲵冷冻调理制品的理化性质、鲜味和滋味物质等进行评价。通过感官评价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盐量2.90%,腌制时间73.40 h,腌... 为开发大鲵冷冻调理制品,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从加盐量、腌制时间和腌制温度优化大鲵冷冻调理制品加工工艺,并对大鲵冷冻调理制品的理化性质、鲜味和滋味物质等进行评价。通过感官评价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盐量2.90%,腌制时间73.40 h,腌制温度6.25℃,所制得的大鲵产品糟味轻柔绵长。大鲵经冷冻调理后,蛋白质含量[(18.55±0.17)%]和脂肪含量[(2.07±0.17)%]均得到显著提升;盐分含量为(3.17±0.10)%,属低盐制品;呈味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由原料大鲵的438.52 mg/100g增加到624.82 mg/100g;呈味核苷酸总量由(174.41±0.56)mg/kg增加到(223.50±0.74)mg/kg。大鲵冷冻调理制品中有谷氨酸、丙氨酸、精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6种游离氨基酸滋味强度值大于1,对制品整体滋味轮廓具有显著贡献;味精当量增加了2.05倍。研究证明调理后产品的滋味和鲜味都得到明显提升,可为大鲵精深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冷冻调理制品 呈味核苷酸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不同煮制时间对鸡汤中呈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琳涵 乔凯娜 +4 位作者 丁奇 张玉玉 孙宝国 陈海涛 孙颖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83-1690,共8页
以鸡胸肉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煮制时间下制备鸡汤样品,考察不同煮制时间对鸡汤中呈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样品中有机酸、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呈味肽等的含量。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煮制4 h的鸡汤鲜味... 以鸡胸肉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煮制时间下制备鸡汤样品,考察不同煮制时间对鸡汤中呈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样品中有机酸、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呈味肽等的含量。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煮制4 h的鸡汤鲜味评分最高;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鸡汤的pH先降低后增加,煮制3 h时pH达到最低值(6.39);5'-胞苷酸(5'-CMP)、5'-鸟苷酸(5'-GMP)、乳酸和17种氨基酸的含量随煮制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在煮制5 h时达到最大值;5'-肌苷酸(5'-IMP)、和5'-腺苷酸(5'-AMP)的质量浓度分别在煮制2和3h达到最大值(14.22和48.72mg/L);琥珀酸的含量变化不大,谷氨酸的质量浓度在煮制5 h时达到最大值(291.39 mg/L),这些呈味物质对鸡汤鲜味具有重要的贡献。鸡汤的味精当量值(EUC)在5 h达到最高值(0.28 g MSG/100 g)。多肽含量在4 h时达到最大值(12.06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汤 游离氨基酸 有机酸 呈味核苷酸 呈味肽 香料与香精
下载PDF
池塘养殖与野生三疣梭子蟹滋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侯文杰 吴旭干 施文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2,共7页
池塘养殖和野生捕捞是食用三疣梭子蟹的两种主要来源,本研究首先比较了池塘养殖与野生三疣梭子蟹可食部位(卵巢、肝胰腺、肌肉)的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滋味活度值和味精当量,然后采用电子舌对可食部位的整体滋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池塘养殖和野生捕捞是食用三疣梭子蟹的两种主要来源,本研究首先比较了池塘养殖与野生三疣梭子蟹可食部位(卵巢、肝胰腺、肌肉)的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滋味活度值和味精当量,然后采用电子舌对可食部位的整体滋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池塘养殖梭子蟹卵巢中核苷酸的滋味活度值显著高于(p<0.05)野生梭子蟹,池塘养殖梭子蟹卵巢中的IMP(肌苷5'-单磷酸)、GMP(一磷酸鸟苷)、AMP(一磷酸腺苷)显著高于野生梭子蟹(p<0.05),肝胰腺中的GMP和AMP、肌肉中的IMP均低于野生梭子蟹;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雌体肝胰腺、肌肉中的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于野生,卵巢中则相反,卵巢中的呈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百分比均高于野生三疣梭子蟹,其中,野生梭子蟹中的苦味氨基酸对整体滋味贡献度较大,池塘养殖梭子蟹中的苦/甜味氨基酸对整体滋味贡献较大。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卵巢中的味精当量(EUC值=53.94 g MSG/100 g)显著高于(p<0.05)野生梭子蟹卵巢(EUC值=15.81 g MSG/100 g),野生梭子蟹肝胰腺和肌肉中的EUC均高于池塘养殖个体;就不同组织而言,卵巢中的鲜味优于肝胰腺和肌肉。电子舌主成分分析表明池塘养殖与野生梭子蟹的肝胰腺滋味轮廓没有明显区别,但是卵巢与肌肉的整体滋味轮廓能够明显区分,且主要差异体现在第一主成分轴上。研究结果表明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卵巢整体滋味优于野生梭子蟹,野生雌体肌肉和肝胰腺的滋味优于池塘养殖个体,这些结果可为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的品质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滋味 呈味核苷酸 游离氨基酸 电子舌
下载PDF
丁香油对蟹黄鲜虾酱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小雷 胡王 +3 位作者 马朝彬 凌俊 段国庆 鲍凯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1-191,共11页
将丁香油添加到蟹黄鲜虾酱中,25℃恒温贮藏180d,通过对蟹黄鲜虾酱贮藏过程中丙二醛含量、总巯基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呈味物质含量进行定期检测,并结合滋味物质的味道强度值和味道当量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探索丁香油对蟹黄鲜虾酱贮... 将丁香油添加到蟹黄鲜虾酱中,25℃恒温贮藏180d,通过对蟹黄鲜虾酱贮藏过程中丙二醛含量、总巯基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呈味物质含量进行定期检测,并结合滋味物质的味道强度值和味道当量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探索丁香油对蟹黄鲜虾酱贮藏过程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丁香油能抑制丙二醛的生成、总巯基的降低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分解,添加丁香油的蟹黄鲜虾酱呈味核苷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味精当量值显著高于不添加丁香油的蟹黄鲜虾酱。研究表明,在贮藏过程中,丁香油对蟹黄鲜虾酱不仅具有抗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其贮藏稳定性和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油 蟹黄鲜虾酱 脂肪酸 呈味核苷酸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与荧光光谱法探究呈味核苷酸与EGCG及其蛋白络合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月 喻雪莲 +1 位作者 田月月 张丽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73-80,共8页
为了探究IMP、GMP是否与EGCG及其蛋白络合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呈味特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测定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IMP、GMP与EGCG会发生相互作用,改变EGCG的光谱特性,且只存在一种结合方式,GMP与EGCG相互作用的效应强... 为了探究IMP、GMP是否与EGCG及其蛋白络合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呈味特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测定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IMP、GMP与EGCG会发生相互作用,改变EGCG的光谱特性,且只存在一种结合方式,GMP与EGCG相互作用的效应强于IMP与EGCG的相互作用,两种呈味核苷酸1:1混合时对EGCG影响最大;IMP、GMP均不单独与BSA发生相互作用,但两者同时存在时会对BSA产生静态荧光淬灭,结合常数为0.6634,结合位点数为0.88;与EGCG蛋白络合物相互作用中,GMP单独存在时只与EGCG反应,IMP、GMP同时存在时以与蛋白的相互作用为主,结合常数为1.1054,结合位点数为1.49。此研究可更清晰地了解茶汤的呈味机制,为茶叶品质提高及茶饮料风味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呈味核苷酸 涩味 鲜味 紫外分光光度法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不同熬制工艺对“佛跳墙”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林瑞榕 袁红飞 +3 位作者 钟小清 唐胜春 吴娟娟 郭泽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0-246,共7页
通过理化指标分析、游离氨基酸与呈味核苷酸含量测定及电子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等技术,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传统和现代熬制工艺下两种“佛跳墙”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 通过理化指标分析、游离氨基酸与呈味核苷酸含量测定及电子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等技术,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传统和现代熬制工艺下两种“佛跳墙”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熬制工艺对“佛跳墙”的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传统工艺熬制的“佛跳墙”中呈味核苷酸能更好地与鲜味氨基酸结合,呈现更好的鲜味;通过电子舌技术分析得出两种熬制工艺的“佛跳墙”主要在苦味和涩味上有差异;GC-IMS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工艺较现代工艺熬制的“佛跳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更丰富;结合主成分分析发现,两种熬制工艺中挥发性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可为“佛跳墙”产品开发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跳墙 游离氨基酸 呈味核苷酸 电子舌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4种海产贝类中主要呈味物质含量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莎 钟婵 +3 位作者 章骞 蔡秋凤 翁凌 曹敏杰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420-427,共8页
以福建产鲜活杂色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和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研究对象,每月分别检测其汤汁中的游离氨基酸、核苷酸、糖原含量,以探明这3种主要呈味... 以福建产鲜活杂色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和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研究对象,每月分别检测其汤汁中的游离氨基酸、核苷酸、糖原含量,以探明这3种主要呈味物质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4种贝类的呈味氨基酸含量在1—4月份较高,特别是2—3月份的质量含量均在2000 mg/kg以上,而6—8月份间的杂色蛤、皱纹盘鲍、褶牡蛎以及9月份的缢蛏的呈味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在呈味核苷酸含量方面,4种贝类在1—4月份含量较高,特别是缢蛏和杂色蛤的含量均大于400μg/g,而7—10月份的含量相对较低;同时,4种贝类的糖原含量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在2—4月份较高,9—10月份则较低。可见,4种海洋贝类在呈味物质的含量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冬春季节高于夏秋两季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呈味氨基酸 呈味核苷酸 糖原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