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凤侠 房金勇 李红玲 《中国康复》 2020年第6期291-294,共4页
目的:观察靶向针刺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针刺组、联合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采用直接进食法、... 目的:观察靶向针刺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针刺组、联合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采用直接进食法、间接疗法等。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资深针灸师进行靶向针刺,选穴风池、利咽穴等。联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应用高性能磁刺激仪进行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ST)和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3组WST及SS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且联合组和针刺组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联合组更低于针刺组(P<0.05)。联合组及针刺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0.05),且联合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靶向针刺治疗及高频rTMS联合靶向针刺治疗均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且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靶向针刺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高频率rTMS联合靶向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冬露 黄定根 欧春培 《中国康复》 2021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靶向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PSD)的效果。方法:选择PSD患者90例分为rTMS组和联合组各45例,2组均给与常规治疗,rTMS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高频率rTMS治疗,联合组在rTMS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靶向针... 目的:探讨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靶向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PSD)的效果。方法:选择PSD患者90例分为rTMS组和联合组各45例,2组均给与常规治疗,rTMS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高频率rTMS治疗,联合组在rTMS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靶向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量评价量表(SSA)评分、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和吞咽时间参数(包括口腔运送时间、吞咽反应时间、咽运送时间、喉关闭时间);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舌喉复合体移动度(包括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比较2组舌骨上肌群肌电活动时域指标-均方根(RMS)值。结果:治疗4周后,2组SSA及PAS评分及口腔运送、吞咽反应、咽运送和喉关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联合组SSA及PAS评分均低于rTMS组(P<0.01),联合组口腔运送、吞咽反应、咽运送时间均少于rTMS组(均P<0.01),治疗后2组喉关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舌喉复合体移动度及舌骨上肌群RM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且联合组两项评分均高于rTMS组(均P<0.01)。结论:高频率rTMS联合靶向针刺可增加舌喉复合体移动度,改善舌部肌肉运动,缩短吞咽时间,治疗PSD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 高频率 重复经颅磁刺激 靶向针刺
下载PDF
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毛立亚 毛忠南 +4 位作者 何天有 哈伟 张晓凌 姚军孝 李明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2期31-33,共3页
目的:研究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吞咽障碍治疗仪配合康复训练... 目的:研究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吞咽障碍治疗仪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0次后利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比较临床疗效。结果:VFSS评分2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观察组为91.43%,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靶向针刺 中风后遗症 何天有
下载PDF
Vitalstim电刺激联合靶向针刺在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水元 杨立志 +2 位作者 李明 崔浩 熊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Vitalstim电刺激与靶向针刺在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92例来院治疗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Vitalstim电刺激... 目的探讨Vitalstim电刺激与靶向针刺在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92例来院治疗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Vitalstim电刺激联合靶向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变化,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以及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差异,统计两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营养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SA、SWALQO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lstim电刺激联合靶向针刺在卒中后吞咽障碍中具有良好疗效,对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营养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均可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吞咽障碍 Vitalstim电刺激 靶向针刺 吞咽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徐福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经验介绍 被引量:5
5
作者 桑晶艳 张盈盈 徐福(指导)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22期202-204,共3页
介绍徐福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关于面瘫的预后判断,徐福教授提出面瘫合并颈椎病是导致难治性面瘫发生的重要因素。治疗上采取分期论治,急性期注重腹针的运用;恢复期根据面神经颅外分支的走行靶向选穴,精准有效,注重面瘫健侧取... 介绍徐福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关于面瘫的预后判断,徐福教授提出面瘫合并颈椎病是导致难治性面瘫发生的重要因素。治疗上采取分期论治,急性期注重腹针的运用;恢复期根据面神经颅外分支的走行靶向选穴,精准有效,注重面瘫健侧取穴,以及多法联合使用;后遗症期重视艾灸治疗,辨症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分期论治 靶向针灸 徐福
原文传递
基于cAMP嗅觉信号转导通路探讨靶向通窍针法干预嗅觉障碍小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姝睿 王琼 +3 位作者 刘乃嘉 张静婧 樊晶 文新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通过cAMP嗅觉信号转导通路探讨靶向通窍针法干预嗅觉障碍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靶向通窍针刺组和药物治疗组。除空白组,其余各组制作嗅觉障碍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不给予干预,药物治疗组给... 目的:通过cAMP嗅觉信号转导通路探讨靶向通窍针法干预嗅觉障碍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靶向通窍针刺组和药物治疗组。除空白组,其余各组制作嗅觉障碍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不给予干预,药物治疗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4.55 mg(/kg·d),靶向通窍针刺组选取印堂、四白、迎香、列缺、合谷和风池穴针刺,各组连续治疗1个月。期间观察测定各组小鼠的埋食时间,并用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小鼠治疗前后cAMP浓度,探讨cAMP信号转导通路在靶向通窍针法干预嗅觉障碍中的作用。结果: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AMP浓度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靶向通窍针刺组cAMP浓度高于模型组及空白组(P<0.05),且与药物治疗组相当。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埋食时间显著延长(P<0.01),靶向通窍针刺组小鼠埋食时间与模型比较显著减少(P<0.01),且与药物治疗组相当。结论:靶向通窍针法可改善小鼠的嗅觉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靶向通窍针法上调嗅觉障碍信号转导通路中的cAMP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障碍 CAMP 靶向通窍针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