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薄靶激光质子加速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勇 洪伟 +9 位作者 吴玉迟 朱斌 何颖玲 赵宗清 胡峰 滕建 刘东晓 詹夏宇 谷渝秋 王晓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1-1004,共4页
在超短超强飞秒SILEX-Ⅰ激光装置上,开展了薄膜靶激光质子加速的实验研究。实验发现激光预脉冲、靶厚度对质子加速有很大的影响。在激光强度3×10^18-3×10^19W/cm^2条件下,采用前表面厚度为3μm铜、后表面镀4μm厚CH靶,质子的... 在超短超强飞秒SILEX-Ⅰ激光装置上,开展了薄膜靶激光质子加速的实验研究。实验发现激光预脉冲、靶厚度对质子加速有很大的影响。在激光强度3×10^18-3×10^19W/cm^2条件下,采用前表面厚度为3μm铜、后表面镀4μm厚CH靶,质子的最大能量达到3.15 MeV。而对190 nm厚CH膜靶,质子的最大能量为0.54 MeV。初步研究了激光偏振对质子加速的影响,相同激光功率条件下,圆偏振激光加速产生的质子最大能量略低于P偏振打靶。这些结果与靶后鞘层加速机制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加速 靶背法向鞘层加速 截止能量 圆偏振 飞秒激光
下载PDF
Generation of fast protons in moderate-intensity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from rear sheath 被引量:1
2
作者 谭志新 黄永盛 +6 位作者 兰小飞 路建新 段晓礁 王雷剑 杨大为 郭士伦 王乃彦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99-405,共7页
Forward fast protons are generated by the moderate-intensity laser-foil interaction. Protons with maximum energy 190 keV are measured by using magnetic spectrometer and CR-39 solid state track detectors along the dire... Forward fast protons are generated by the moderate-intensity laser-foil interaction. Protons with maximum energy 190 keV are measured by using magnetic spectrometer and CR-39 solid state track detectors along the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rear surfa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lso modeled by the paxticle-in-cell method, investigating the timevarying electron temperature and the rear sheath fiel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sheath electrical field, revealed in the simulation, suggests that these protons are accelerated by target normal sheath acceleration (TNSA)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proton acceleration target normal sheath acceleration
下载PDF
基于带电粒子活化法开展的SGII-U皮秒激光质子加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贺书凯 齐伟 +9 位作者 矫金龙 董克攻 邓志刚 滕建 张博 张智猛 洪伟 张辉 沈百飞 谷渝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43-350,共8页
基于带电粒子活化测谱方法在SGII-U装置上开展了皮秒激光靶背鞘场机制质子加速实验研究,对靶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带电粒子活化测谱方法测量了相同激光条件、不同Cu薄膜靶厚度情况下靶背鞘场加速质子的最高截止能量、角分布、总产额以及... 基于带电粒子活化测谱方法在SGII-U装置上开展了皮秒激光靶背鞘场机制质子加速实验研究,对靶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带电粒子活化测谱方法测量了相同激光条件、不同Cu薄膜靶厚度情况下靶背鞘场加速质子的最高截止能量、角分布、总产额以及激光能量到质子的转化效率等关键参数.实验发现, SGII-U皮秒激光靶背鞘场加速机制的最佳Cu薄膜靶厚度为10μm,对应质子最高能量接近40 MeV,质子(>4 MeV)总产额约4×10^(12)个,激光能量到质子的转化效率约2%.薄膜靶更厚或者更薄都会降低加速质子的最高截止能量;当靶厚减薄至1μm时,皮秒激光的预脉冲开始对靶背鞘场产生显著影响,质子最高截止能量急剧下降,高能质子束斑呈现空心结构;而当靶厚增加至35μm时,虽然质子束的能量有所降低,但是质子束斑的均匀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粒子活化 激光质子源 能量转化效率 靶背鞘场加速
下载PDF
激光等离子体作用中质子加速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阿布力克木 阿不都热苏力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21,共4页
为了研究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高能质子加速的性质,运用二维PIC数值模拟法对质子束及其能量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简单地介绍了靶背鞘层加速机制(TNSA)及其对高能质子加速性质的作用,通过对比质子束在薄靶背面发散角度的理论... 为了研究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高能质子加速的性质,运用二维PIC数值模拟法对质子束及其能量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简单地介绍了靶背鞘层加速机制(TNSA)及其对高能质子加速性质的作用,通过对比质子束在薄靶背面发散角度的理论值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质子束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被加速的高能质子速度越快其聚集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PIC数值模拟法 超短超强激光脉冲 高能质子束 靶背鞘层加速机制 发散角
下载PDF
质子初始位置对激光平面靶相互作用加速质子的影响(英文)
5
作者 余金清 洪伟 +3 位作者 金晓林 周维民 李斌 谷渝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5-1088,共4页
为了更细致地理解鞘场质子加速机制,应用2维数值模拟程序Flips2D研究了质子的初始位置对加速以后质子束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质子的初始位置对质子束特性的影响非常明显。质子的出射角与其在横向的初始位置有关,初始位置离激... 为了更细致地理解鞘场质子加速机制,应用2维数值模拟程序Flips2D研究了质子的初始位置对加速以后质子束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质子的初始位置对质子束特性的影响非常明显。质子的出射角与其在横向的初始位置有关,初始位置离激光轴越远,其出射角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加速 鞘场加速机制 粒子模拟 质子束质量
下载PDF
鞘场加速机理中质子束的特性与其初始尺寸的关系
6
作者 余金清 周维民 +12 位作者 金晓林 李斌 赵宗清 曹磊峰 董克攻 刘东晓 范伟 魏来 闫永宏 钱凤 杨祖华 洪伟 谷渝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45-351,共7页
为了研究激光鞘场中质子层的尺寸对质子束特性的影响,本文应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的二维Particle-In-Cell(2D-PIC)数值模拟程序Flips2D进行了相关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质子束总能量随时间的变化,得出了加速持续过程与激... 为了研究激光鞘场中质子层的尺寸对质子束特性的影响,本文应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的二维Particle-In-Cell(2D-PIC)数值模拟程序Flips2D进行了相关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质子束总能量随时间的变化,得出了加速持续过程与激光脉冲持续时间的关系;研究了质子层的宽度对加速后质子束发散角和能谱的影响;研究了质子层的厚与加速后质子束发散角和能谱的关系;得出了质子层的初始尺寸对加速后质子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场加速 Particle—In—Cell 质子层的尺寸 质子束的特性
原文传递
靶后鞘层机制加速离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凤超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7-86,共10页
在超短强激光与固体薄膜靶相互作用产生高能离子的研究领域内,由于靶后静电场持续时间较长、离子具有较好的准直性及单能性,靶后鞘层加速(TNSA)机制一直都是研究重点。介绍了TNSA机制的理论模型、近期的实验结果以及模拟验证,并系统讨... 在超短强激光与固体薄膜靶相互作用产生高能离子的研究领域内,由于靶后静电场持续时间较长、离子具有较好的准直性及单能性,靶后鞘层加速(TNSA)机制一直都是研究重点。介绍了TNSA机制的理论模型、近期的实验结果以及模拟验证,并系统讨论了通过结构优化得到高质量离子束的方案,最后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利用TNSA机制加速离子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后鞘层加速 离子加速 复杂结构靶 联鞘层加速 密度梯度
原文传递
Effect of Foil Target Thickness in Proton Acceleration Driven by an Ultra-Short Laser
8
作者 路建新 兰小飞 +5 位作者 席晓峰 张海峰 张骥 王雷剑 汤秀章 王乃彦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58-460,共3页
Proton acceler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a 1.2× 1018 W/cm2 ultra-short laser interaction with solid foil targets. The peak proton energy observed from an optimum target thickness of 7 μm in our experi... Proton acceler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a 1.2× 1018 W/cm2 ultra-short laser interaction with solid foil targets. The peak proton energy observed from an optimum target thickness of 7 μm in our experiments was 2.1 MeV. Peak proton energy and proton yield were investigated for different foil target thicknesses. It was shown that proton energy 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as the target became thinner, on one condition that the preplasma generated by the laser prepulse did not have enough shock energy and time to influence or destroy the target rear-surface. The existence of optimum foil thickness is 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prepulse and hot electron transportation behavior on the foil targ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hort laser PROTON thin foil target target normal sheath accele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